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列宁把“首要”生产力归结为劳动者,邓小平把科学技术当作“第一”生产力,二者是从不角度提出的正确观点。从人与物的关系角度看,劳动者永远是首要生产力;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首要”生产力和“第一”生产力的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范畴中最宝贵的内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两个第一生产力思想完美统一的结晶。  相似文献   

2.
列宁把“首要”生产力归结为劳动,邓小平把科学当作“第一”生产力,二是从不角度提出的正确观点,从人与物的关系角度看,劳动望远是首要生产力;从现代社会经济的角度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首要”生产力和“第一”生产力的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范畴中最宝贵的内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两个第一生产力思想完美统一的结晶。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为五个部分阐明了科学的社会发展动力观:(1)唯物史观创立之前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2)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3)对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特别是根本动力思想的科学补充;(4)构建科学的社会发展动力观;(5)结束语。文章初步概述了科学的社会发展动力观,提出需要与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下半叶,在现代科技革命显示出巨大作用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名论新,这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指明了方向;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继续教育,则是把科技转化生产力的桥梁、纽带和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际上它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作者试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来阐述社会科学是第一生产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起作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首先追溯了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发生的谱系,进而分析了管理的本质,认为管理的本质在于其规训、协调和伦理功能。在进一步分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中“第一”所体现的方面和方向的基础上,通过论述管理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中的作用以及管理在社会政治、经济和社会整体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后,提出了“科学技术 管理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我国加入WTO,面临的将是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而竞争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各国之间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的抗衡。其中,科技和管理则是竞争的核心内容。于是,理论界对科技与管理这两个推动现代生产力的历史车轮之间的关系展开了讨论。自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之后,不少学者纷纷提出和论证了“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也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对管理者来说,进一步树立科技和管理在生产力要素中的同等重要的观念,有着积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习”三个代表”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今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题之一。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与发展先进生产力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高等职业教育的产生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而现代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又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9.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指出了经济系统的机理及其动力学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经济系统生产力和生产力做功的模型及生产力产出效率模型,且与此同时在经济理论上得出: (1)生产力要素所具有的生产力大小等于它在实际产出上的生产力与克服生产关系反作用的生产力之和; (2)投入生产系统的全部生产力做功等于其实际产出做功与克服生产关系反作用做的无用功之和; (3)生产力效率,以及相对生产力效率的概念。作者认为,这些结果对正确认识和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和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可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逐步作为生产力构成要素直至第一生产力的过程,论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结论的重要性。针对知识经济的特点,讨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科学技术发展对经济高速增长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管理科学已经走过了童年,即将步入青壮年。科学的管理是理性地推动人类文明的不可替代的动力因子。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均依赖于科学的管理。政治多极化、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社会发展格局,对管理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人类的新世纪所面临的各种难题,只能依靠科学管理才能得到真正解决。因此,21世纪将是管理的世纪。管理兴,则教育兴、科学兴、综合国力才能增强。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初级阶段应该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权威理论,建立生产力的权威.这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是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精髓.根据我国建国以来的经验和教训,从过渡时期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改变权威形式,即坚决摒弃“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口号,坚持“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说生产力权威是指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有赖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充分发展,归根到底要靠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它在解决社会诸矛盾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建立生产力权威论,有利于破除唯心主义观点,有利于与僵化和自由化的观点划清界限,有利于自觉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实践.  相似文献   

13.
"生产力"的解析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溯了“生产力”概念产生的谱系,解析了生产力本身的构成,进而认为生产力是处理人与自然相互矛盾运动过程中附着在人自身之内的现实的力量,而非潜在的能力。同时,尽管生产力具有客观实在性,但却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停的动态发展之中。对生产力的理解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在理论上对经济系统的机理和机理与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深层次上指出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原因,并从技术上提出了政府对国有企业调控职能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成就,新世纪意味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所以,知识经济也给我们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企业逐步成长壮大起来,但相对于发达国家企业而言,我国企业竞争力仍然十分弱小。面对正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我国企业能否沉着应对,在逆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关键取决于竞争力的强弱。所以,倾力打造企业"三力",即学习力、创新力和执行力,是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同时,企业应以优秀的企业文化来粘合"三力",切实提升企业竞争力,从而赢得长期发展的主动权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把握生产力原理 ,根据经典作家对生产力范畴具有的鲜明主体性特征 ,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和归宿 ,既取决于主体的力量 ,又取决于主体的需要的有关论述 ,对生产力内涵 ,生产力标准以及生产力价值的主体性及其特下问题进行了实际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2.“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实施科教兴国的途径之一: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4.实施科教兴国的途径之二:增加科教投资,增强民众科技意识。5、实施科教兴国的途径之三:大力提倡素质教育。6.总结科教兴国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