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根据黄河中游河龙区间、龙三区间、三花区间1956~2000年的实测月平均降水资料,利用降水不均匀系数、距平分析法、5年滑动平均法、线性倾向估计法及水文统计学方法等对降水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黄河中游年均降水量为433~659mm,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于6~9月,年降水量下游多于上游,年降水量Cv值为0.17~0.22,整体上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上游大于下游;②1956~2000年年降水量整体处于下降趋势,其中秋季下降趋势最为显著,其次是春、冬季,夏季的变化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
金沙江流域近55a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金沙江流域内44个气象站点的逐月降水数据资料,采用5 a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法、克里金插值法以及空间分布格局法,研究了该流域近55 a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流域年降水量和非汛期降水量均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汛期则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流域年内降水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5~10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9%;流域降水空间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由上游向下游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流域降水的空间格局具有较大差异,主要呈现出流域河源及其中游地区降水量增加,下游地区降水量减少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利用云岩河流域实测逐日降水量资料,统计分析了流域降水变化的年内、年际及年代际特点,并采用旱涝趋势系数计算方法对流域降水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云岩河流域平均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汛期降水量远远大于非汛期,从季节变化来看,夏季降水量最大,冬季降水量最小;②近30年来,流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最大降水量为最小降水量的2.6倍;③流域降水量均值突变明显,大体分为1979~1990年的多雨期、1991~2002年的少雨期和2003~2006年的降水明显偏多期;④整个流域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上游地区干旱化趋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利用怒江流域云南区段及其毗邻地区77个站点1980~2009年雨量资料,以及怒江干流道街坝站1957~2015年和南汀河支流姑老河站1960~2015年降雨、径流资料,研究该流域降雨区域分异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怒江流域云南区段多年平均面雨量达1 336.7 mm,远大于全省平均降雨量;怒江干流云南区段上游贡山地区和下游支流苏帕河流域,以及支流南汀河流域下游多年平均降雨量达1 500 mm以上,而干流的中游怒江坝干热河谷不足1 000 mm,降水空间分布格局与西南季风强弱及纵向岭谷地形密切相关;怒江流域云南区段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与怒江上游西藏区域相反,支流南汀河流域面雨量减少速率(56 mm/10 a)大于怒江干流云南区段(29 mm/10 a);怒江流域云南区段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51%,怒江干流云南区段与支流南汀河流域降水量差异主要表现在夏季;怒江流域云南区段春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夏季、秋季和冬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怒江干流道街坝站、支流南汀河姑老河站降雨量长周期分别为36 a和33 a左右,从降雨变化长周期来看,2002年以来的少水期将持续到2018~2020年。怒江干流云南区段降水量变化的Hurst指数值为0.69,表明其未来趋势与过去一致,仍将延续降水量减少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党河水库水文站径流数据、党河流域内5处水文站及雨量站的降水数据,利用趋势分析、Person双侧相关分析法,探究近40年来党河流域径流量变化特征趋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党河流域径流量呈现波动上升,温度与蒸发量同时出现上升趋势;降水量总体表现为上游中游下游,且年季尺度受地形影响差异显著;通过Person相关分析显示,党河干流区径流量的增加主要是温度升高带来的冰川融水增多、上游降水量增多的正面驱动和流域内蒸发能力降低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人民黄河》2015,(11):11-14
基于洮河流域及周边雨量站点1956—2013年降水数据,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洮河流域近58 a来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多时间尺度主周期变化过程及其空间变化特征,并对未来态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洮河流域年降水量整体呈减少趋势,倾向率为-4.60 mm/10 a;年降水量主要存在3个尺度的周期变化,分别为20、12、5 a,其中20 a尺度周期震荡最强且贯穿整个时域;流域降水量在空间上具有显著差异性,中部干旱黄土山丘区各尺度的周期波动明显强于上游的;对洮河流域未来一段时期降雨趋势的预测显示,除2017年降水偏少外,2014—2021年间其余年份的降水将处于正常水平或偏多。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灞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利用灞河流域近50 a的降水观测数据,运用滑动平均法、R/S分析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及小波分析法分析了灞河流域年内、年际降水的变化趋势、突变时间及降水的变化周期。结果表明:1958—2012年降水呈波动下降趋势,未来几年降水仍然呈下降趋势;年内降水分配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9月份,春季和秋季降水呈明显下降趋势,夏季和冬季降水呈微弱上升趋势;四季降水Hurst指数均<0.5,降水序列具有反持续性和负相关性;年降水有明显突变特征,突变时间为1989年,春、夏和秋季有明显的突变点,突变时间分别为1994,1979,1985年,冬季降水无明显突变点;年降水及四季降水序列的变化周期基本在22~29,13,4~8 a的时间尺度上浮动,不同尺度上周期性变化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
受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极端天气频次增多,暴雨特性发生变化,暴雨洪水显现新的特点。采用流域4个站点1958-2018年逐日降水和不同历时暴雨资料,分析了年降水量、最大24 h降水量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年降水量从上游向下游迅速衰减,历史降水量呈明显增加趋势,各历时暴雨均呈现明显增多增强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极端暴雨呈现频次增多、发生时间段更集中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洮河流域干流水文站多年降水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流域降水年内分布不均匀,夏季降水量多,冬季降水量少,降水的季节变化大。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相对比较平缓,Cv值一般在0.12~0.25之间,上下游间差别较大,岷县站以上Cv值为0.12~0.18,而岷县站以下Cv值为0.20~0.25。经统计检验,碌曲站年降水量趋势呈微弱上升的趋势;岷县、李家村、红旗3站年降水量变化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李家村站下降趋势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基于雅鲁藏布江流域1981—2015年长时间序列植被、降水、气温和干旱数据集,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Sen''s slope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识别了各要素时空变化特征,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植被覆盖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时滞效应,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植被动态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大体由上游至下游呈逐渐增大的空间分布特征,且中游部分地区植被有所改善,下游地区存在一定退化现象;流域上游主要受气温影响呈干旱化,中游和下游地区受降水影响趋于暖湿化;流域上游和中游地区NDVI与降水和干旱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主要在滞后1月时相关性最高,中游及下游东南部NDVI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滞后0~3月的区域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11.
利用清流河流域1961-2012年的降水、气温、蒸发和径流量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系统诊断了不同尺度水文气象要素的历史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清流河流域夏季气温呈非显著升高趋势,年与其它季节气温呈显著性升高趋势,在2007年之后,年和季节气温均存在下降的态势。年降水量和夏、冬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春、秋季节降水量呈非显著性减少趋势。年水面蒸发量和除春季之外的季节水面蒸发量呈减少趋势,在清流河流域蒸发悖论现象突出。径流量的演变趋势与降水的演变特征总体一致,年和季节径流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冬季径流量增加趋势显著;年和季节降水径流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65以上,降水是径流量变化的主要驱动要素,因此,未来气候变化特别是降水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金沙江流域近47年降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宇  倪长健 《人民长江》2011,42(5):55-58
为了解金沙江流域降水变化特征,基于对金沙江流域的区划,利用1960~2006年金沙江流域28个站点的月平均降水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和Morlet小波分析进行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近47 a金沙江流域上游,中游年降水量有增加趋势,但上游和中游降水增加趋势有减弱迹象;下游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且减少趋势增加。通过对各区域历史曲线和降水序列的小波分析发现,金沙江流域整个区域降水序列都具有一个15 a左右的周期。研究结果可以为金沙江流域水资源规划管理提供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珠尔多河流域有代表性的4个雨量站1956—2010年的实测降水资料,分析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差积曲线法及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对该流域55年的降水趋势进行分析。结论表明,珠尔多河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降水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人民黄河》2016,(1):12-18
以1956—2005年渭河流域渭源、武山和北道3个水文站月径流资料和流域内78个雨量站的降水数据为基础,运用线性趋势法、距平百分率法、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双累积曲线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等多种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近50 a来渭河上游降水与径流的趋势性、阶段性、突变性、周期性,并对径流与降水之间的变化关系以及降水同人类活动影响径流变化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域上游年径流和年降水下降趋势显著,且下游区降水和径流的下降速率比上中游的快;降水和径流具有基本一致的长周期变化,只有渭源站的径流呈现出5个周期的转换,而武山站和北道站的转换周期为6个;流域上、中、下游降水的突变时间分别为1994年、1993年、1991年,径流的突变时间分别为1995年、1992年、1986年;下游降水和径流显著下降的开始时间早于上游,且持续时间明显比上游长;在研究时段内降水量没有发生系统偏差,而径流的系统偏差明显,说明径流可能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干扰并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三江平原典型区降水的变化规律,本文将1956—2021年作为研究时域,利用实测降水资料,采用差积曲线法、P-III频率曲线、Mann-Kendall(M-K)检验法、小波分析法对三江平原典型区及各雨量站的雨量在空间及时间分布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在研究时域内降水量空间变化不均匀,时间序列上总体呈弱的减少趋势,且存在5年、16年和45年时间尺度的主周期;降水量年内分配呈夏季>秋季>春季>冬季规律,且极易发生春旱。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部,冬季为冷高压所盘踞,降水稀少,夏季为亚洲大陆热低压所控制,降水较丰沛.全省年降水分布趋势是山丘区大于平原区,中部大于酉部,南部大于北部.年径流分布受降水及下垫面条件等影响,分布趋势与降水分布呈明显对应关系,即降水量为多年平均高值区亦是年径流的高值区,反之亦然.年径流地区分布呈现明显规律性,存在着4个高值区,即拉林河、蚂蚁河中上游、通河以北;呼兰河上游、汤旺河中游;东部完达山区及大兴安岭呼玛河上游。年径流深为250~500mm,年径流系数达0.64.2个低值区,即松嫩平原和牡丹江下游;松花江下游三江平原,多年平均径流深25~150mm,年径流系数0.007.高值区与低值区之间为过渡区,年径流深150~200mm,年径流系数0.30~0.33.下垫面因素中的地貌地形及植被对年径流地区分布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利用石羊河流域乌鞘岭、武威、永昌、民勤4个气象台站1960—2008年气温和降水量资料,依据任-胡湿润度模型计算湿润度,在此基础上对石羊河流域近50 a湿润度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石羊河上游乌鞘岭站和中游武威站湿润度呈小幅升高趋势,而中游永昌站和下游民勤站则呈小幅减小趋势;从上游到中游再到下游,积温对湿润度的负相关影响逐渐降低,降水量对湿润度的正相关性逐渐增强,说明降水对下游干旱区湿润度变化的影响极大;据对前25 a和后24 a湿润度分区中心点偏移的分析,中游呈现出干旱化趋势,下游巴丹吉林沙漠有向东南方向扩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对洮儿河流域1958-2006年水文气象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洮儿河流域1958-2006年各季节及年平均气温大多数都以显著增温为主;流域降水总体有减小的趋势,但是趋势不显著,冬季降水有微弱增加的趋势,从上游到下游降水减小幅度增加;河道年平均流量减少的趋势显著;各季节及年平均径流量减少的趋势十分显著,以夏季和秋季减少量最大.  相似文献   

19.
以博尔塔拉河上游和中游为研究区,利用温泉站、博乐站1992-2012年月径流、降水、温度数据,采用统计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水文特征分析参数分析了博河流域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20世纪90年代以来,博尔塔拉河上游和中游径流量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近10年径流量增加趋势明显。2径流年际变化上游较稳定,而径流年内变化正好相反,且上游径流变化具有水热同期的特点,而中游具有滞后性。3温度是引起上游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农业灌溉、温度、降水的变化对中游径流变化有重要影响,其中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降水是径流主要来源,直接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为探索漳河上游流域降水演变规律,根据流域内77个雨量站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法、滑动平均法和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分析流域1954—2013年降水量变化。结果表明,漳河上游流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极值比约为2.5,总体呈微弱减少趋势,变化倾向率约为11.1mm/10a;20世纪70年代以前及21世纪以后高于多年平均值,20世纪80—90年代低于多年平均值;空间分布不均,存在区域性降水集中明显现象;年内分配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汛期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