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板桥油田中浅层发育低阻油层,在测井解释中极易漏失,给油层评价带来一定的困难。通过分析板桥低阻油层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认为咸水泥浆侵入、粘土矿物附加导电性、高束缚水饱和度、砂泥岩薄互层、低幅度构造及复合因素是板桥油田油层低阻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优选低阻油层解释图版、提高测井资料纵向分辨率、应用地质背景、多因素结合分析的低阻油层识别方法。通过分析应用实例,为板桥中浅层低阻油层的识别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井楼油田八区新钻的十几口井中,发现多口井H3Ⅳ油组存在低阻油层,常规试采见到高产油流。新的低阻含油层系的发现,使该区在储量和产量上取得重大突破。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对这类低阻油层深入分析,进而开展储层"四性"关系研究,确定储干界限、补充油水层测井解释评价标准。通过深入挖掘低阻油层成因,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进行低阻油层识别方法研究,提高该区低阻油层测井解释符合率及老井复查成功率,为井楼油田勘探开发增储上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低阻油层测井曲线特征与水层相似,解释难度大,文章以温米油田为依托,从低阻油层四性关系入手,综合地质与测井等多种资料,深入分析低阻油层成因,对下一步充分进行层内剩余油挖潜,提高采收率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低阻油层的定义和判断标准不是绝对的,其成因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导致低阻油层的识别较为困难,笔者详细的叙述了低阻油层的成因,以及相应的测井解释,对研究低阻油层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5.
某油田低阻油层分布点多面广,成因多样,识别准确率相对较低。本文以某油田某断块低电阻油层测井解释研究为例,分析了该区测井解释符合率偏低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其水性和岩性特点,首次提出了可变地层水电阻率的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提高了测井解释符合率和含油饱和度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6.
低阻油层的定义和判断标准不是绝对的,其成因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导致低阻油层的识别较为困难,笔者详细的叙述了低阻油层的成因,以及相应的测井解释,对研究低阻油层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7.
根据测井曲线、岩心物性、压汞曲线、薄片、水性分析、试油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郑寨子地区长6低阻油层的形成进行了详细研究。长6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即:高束缚水饱和度、高矿化度地层水及工程施工影响。认为高束缚水饱和度是长6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测井解释精度,提出适合本地区低阻识别的方法,主要包含声波时差与视自然电位差交会图识别法、气测录井法和核磁共振测井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低阻油层测井使用常规测井方法较难识别的问题,分别从地层水矿化度、原油性质、油层厚度、导电矿物、复杂的油水系统等9个方面分析低阻油层的成因,针对性的提出核磁共振测井、重叠法识别、岩电实验研究、地层电缆测试等适用于低阻油层的测井识别法,并提出测井应与录井、地质、油藏工程相互结合,低阻油层的识别率将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WZ10-8-1井钻探实践所获得资料,结合沉积相分析,断层两侧砂岩配置关系、泥岩涂抹因子、最大主地应力方向与断层走向的关系,并参考已钻经测试证实为油层的低阻油层井,分析认为WZ10-8-1流三段储层具备了成藏条件。由于该构造属于勘探初期且为海水泥浆钻进,对低阻油藏的认识不足,可能漏失了油层,该井流三段测井解释的水层可能为低阻油层。结合低阻油层特征对WZ10-8-1井流三段成藏条件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获得解释低阻油层的认识,将对以后类似所钻探井成藏分析及测井解释具有很好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测井资料在低阻油层流体性质识别中解释符合率,依据不同储层测井曲线在小波分析能谱特征差异,通过对反映岩性、物性和电性测井曲线进行同类别同尺度小波能谱分析,提取其测井信号中的流体性质信号,建立储层的岩性、物性、电性与含油气性的四性特征模型库,并依此对低阻油层流体性质进行识别。实例分析的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气性的小波能谱分析法可有效提高低阻油藏流体性质识别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低阻油层的测井识别技术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矿化度、构造特征、束缚水等9个方面讨论了低阻油层的成因,并提出测井识别低阻油层的方法,同时提倡测井与地质、录井、油藏工程相结合,相互补充以提高低阻油层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低电阻率油层分布广泛,使用常规测井识别方法对此类油层识别精度低。通过研究油层表现出低电阻率的主要原因,构建孔隙度解释图版、渗透率解释图版和含油饱和度解释图版,用电阻率曲线重叠法和视地层水电阻率法两种识别方法对低阻油层,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地层水变化规律性差是河南油田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因素,而确定地层水电阻率是测井解释中的难题.RMT测井可较好的反映地层的含油性而不受地层水的影响,可准确识别低阻油层,应用后取得明显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4.
白秋地区是近年来油田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该区域断层发育,纵向上地层水矿化度变化大,存在低阻油层,导致常规测井评价流体性质困难,测井解释符合率较低。本文利用RMT测井新技术~([1]),形成了以曲线重叠、快速直观定性识别流体性质技术到定量评价油水层技术的一套适合于该区域低阻油层的评价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研究区域储层流体性质识别准确率,满足了油田勘探和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应用化工》2022,(Z2):209-212
西区油田发育低阻油气层,因其低阻油层是电阻增大率偏低的一类油层,在测井解释过程中经常被遗漏。根据西区油田特点,在对大量实验数据资料分析对比的基础上,对西区油田旦八区低阻油气层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储层电阻率低的原因主要有:喉道微细、地层水矿化度高,油藏圈闭幅度低等,这为识别低阻油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随着勘探认识加深、勘探程度不断提高,新老油区中不断有相对低电阻率油层发现,并逐步成为其主要产油层系。由于新系列测井对辨别低阻油层具有局限性,本文依托录井、地层水、试油、测井及解释等常规资料,对定边地区长2油层组低阻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储层孔隙结构复杂所导致的束缚水饱和度高,是形成低阻油层的主要原因,另外绿泥石粘土膜所吸附的地层水及砂岩储层中高放射性物质含量也会造成长2油层组电阻率值一定程度降低。而较高的地层水矿化度所导致的较差的油水分异特征,是常规辨别低阻油层的薄弱环节,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滨南油田滨425区块沙四段地层为砂泥岩交互层,平面上横向变化较快,连通性差,单层厚度变化大。储层非均质程度高,孔隙小、渗透率低,属于低孔隙、特低渗透储层。区内中、高阻油层与低阻油层同时发育,通过低阻油层分布规律及测井响应特征研究,从而加强对该类型储层的认识,提高解释可靠性,分析储层潜力,为该区下一步挖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王集小断块油田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石油地质学和测井学作为理论基础,从岩心实验、试油资料、测井资料入手,对可能引起低阻因素进行分析[1],揭示本地区低阻油层成因的主要控制因素和次要因素。得出环境因素、岩性、油层厚度、地层水矿化度、孔隙结构是形成低阻油层的主要原因。而泥质成分、含油高度是形成低阻油层的次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近年部分措施井测井解释为水层,但补孔后出油,这类油层呈现的特征是电阻率比较低。针对如何形成低阻油层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列举可能引起这一特征的原因,运用逐一销项的方法,排除无关因素。利用井壁取芯荧光薄片鉴定和储层扫描电镜鉴定等手段,验证复杂孔隙结构和粘土附加导电等与形成低阻油层的关系。最终确定复杂的孔隙结构以及粘土矿物的附加导电能力是形成低阻油层的最主要原因。分析低阻油层的方法,对于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油气资源被需要,然而常规勘探的油气资源也越来越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低阻油层作为一种非常规油层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山于其成因类型复杂,测井响应分辨率低,导致很难识别它们,因而,对有效识别低阻油层方法的研究与探索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对低阻油层的实践经验、研究结果与探索创新,将一些识别与评价低阻油层新的方法、模型、技术进行探讨,本文主要介绍了高分辨率SHARPLite*办法、“双水模型”、电缆地层测试(WFT)-MDT测井技术、可动水分析法(模型)、核磁共振测井以及Thomas-Stieber交绘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