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抗徽生物腐蚀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水下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受到微生物腐蚀破坏的状况,采用具有内增塑作用的氯醚树脂改性丙烯酸聚氨酯树脂作为成膜基料,通过添加高效杀菌剂,研制成一种能够稳定释放杀菌剂的抗微生物腐蚀涂料。该涂料也适用于其他行业,如工业水处理、埋地管线和采油工业等结构的微生物腐蚀。  相似文献   

2.
在造纸行业中,由于纸张含有适宜霉菌生长的有机成份,容易被微生物侵害,尤其是高级印刷纸,如钢板纸危害更大。因此,世界各国极为重视纸张的腐蚀问题。我国各造纸厂急需国产高效、低毒、使用安全方便的防腐剂代替进口产品,取代现用的甲醛、氯气、有机汞、酚类化合物等防腐剂。  相似文献   

3.
制浆造纸废水是工业废水中的重要污染源。该文介绍近些年来制浆造纸行业在厌氧微生物法处理制浆造纸废水方面所采取的工艺和所进行的研究及其最近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金属微生物腐蚀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微生物腐蚀研究的最新成果,重点就铁细菌、硫酸盐还原菌和过氧化氢酶菌的腐蚀机理和作用因素进行了综述,对金属细菌腐蚀的防治作了介绍,并提出了当前微生物腐蚀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换热设备软化水的腐蚀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软化水的换热设备大量应用于炼油、化工、造纸、纺织等各种生产行业,在我们的检验过程中曾多次发现这类设备遭受到严重腐蚀的现象。为从根本上了解此类设备受到破坏的原因,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对胜华炼油厂部分换热设备的腐蚀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通过对该厂软化水水质及腐蚀产物的分析,论述了软化水的腐蚀机理,并且提出了相应的防腐措施。  相似文献   

6.
那罡  姜洋 《沈阳化工》1996,(2):53-55
综述了化工厂循环冷却水的水质稳定处理。其中包括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结垢,腐蚀和微生物繁殖等问题。针对结垢,腐蚀和微生物繁殖,对循环冷却水水质的控制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广泛用于石油、化工、食品、造纸、电力等行业的常规设备,本文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分析了管壳式换热器在运行中存在诸如串流、内漏、噪声、振动等一些常见问题,列举了管壳式换热器泄漏的原因,分析了换热器腐蚀的机理,对应力腐蚀、电化学腐蚀等典型腐蚀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了防止换热器腐蚀的一些方法,并对采用高分子防腐材料进行防护的工艺以及施工步骤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造纸印刷等行业,其产生的废水严重污染了环境。近年来,利用微生物对染料进行脱色降解的研究报道很多,包括细菌、真菌、藻类等。主要论述了染料微生物降解研究的一系列方法,包括染料降解微生物的获取方法、染料微生物降解机理和代谢途径研究方法和酶学研究方法,为以后运用微生物对染料废水进行脱色处理和降解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腐蚀     
<正> 微生物腐蚀并不是一个新课题,但微生物腐蚀的复杂性却并未为人们所正确认识。近年来,随着对水溶液中的腐蚀问题的深入研究,微生物腐蚀问题又重新提到了议事日程。1985年6月在华盛顿由NACE主持召开的国际微生物腐蚀会议上,对微生物腐蚀机理又进行了探讨。现仅就硫酸盐还原菌以及铁菌为中心的腐蚀机理简述如  相似文献   

10.
偶氮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造纸印刷等行业,产生的染料废水严重污染环境。近年来,利用微生物(细菌、真菌、藻类)对偶氮染料进行脱色降解的研究报道很多。介绍了最近几年染料废水脱色降解研究中涉及到的微生物,并探讨了相关微生物对偶氮染料的脱色降解作用及其机理,旨在为运用微生物对偶氮染料废水进行脱色处理和降解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魔芋超强吸水剂的生物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霉菌侵蚀法和土壤掩埋法对自制的吸水性材料魔芋超强吸水剂(KSAP)的生物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SAP在霉菌侵蚀和土壤掩埋的条件下均具有可生物降解性,它的使用可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霉变的病原微生物类群、烟草霉变的机制及过程以及烟叶霉变的防治措施等三方面论述烟叶的霉变及预防,为各烟草企业对烟叶霉变的综合治理、保障烟叶仓储安全提供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陶芳  高尚  陈诚  黄民生 《净水技术》2009,28(1):7-10
介绍了菌剂及酶制剂在有机工业废水处理中的优点,及其在造纸、印染、化工、农药、制药等有机工业废水中的应用现状;同时阐述了生物法处理有机工业废水今后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4.
石化工业循环水系统中油料泄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炼油厂油料泄漏对催化裂化装置循环水系统所造成的危害,研制出一套综合的微生物控制技术,并制定出了相应的工艺实施方法,抑制了微生物的繁殖和黏泥的滋生,很好地控制了系统的腐蚀与结垢,使循环水系统在发生油料泄漏后能迅速由恶性运行状态转化为良性循环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15.
陶瓷材料冲蚀磨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冲蚀磨损是现代工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磨损磨损形式,陶瓷材料由于其所具有的一些固有特性而在冲蚀环境下的应用越来越广。本文探讨了影响陶瓷材料冲蚀行为的因素。讨论了环境参数(如冲角,冲蚀速度,冲蚀时间和温度),磨粒性能(如硬度,粒度和形状),靶材性能(如硬度,断裂韧性和显微组织结构)等对冲蚀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玻璃工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指出了我国玻璃工业的发展方向。在玻璃工业发展的大背景下,硅砖也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玻璃窑全氧燃烧工艺的发展,要求第三代硅砖(特优硅砖)具有更高的纯度、高热态强度、抗蠕变、抗侵蚀性能等。  相似文献   

17.
Erosion of tubes in tube bundles by particles suspended in gas flows is a major problem in the power industry. In this paper, a numerical study has been conducted for the flow of a dilute particle-laden gas moving past two row in-line tubes undergoing erosion. An orthogonal-curvilinear co-ordinate system was used to calculate turbulent flow around the tubes. The prediction of particle trajectories took into account the effect of the turbulence with a stochastic particle dispersion model.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included the distributions of particle collision frequency and erosion damage of tube surfaces.  相似文献   

18.
Erosion of tubes in tube bundles by particles suspended in gas flows is a major problem in the power industry. In this paper, a numerical study has been conducted for the flow of a dilute particle-laden gas moving past two row in-line tubes undergoing erosion. An orthogonal-curvilinear co-ordinate system was used to calculate turbulent flow around the tubes. The prediction of particle trajectories took into account the effect of the turbulence with a stochastic particle dispersion model.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included the distributions of particle collision frequency and erosion damage of tube surfaces.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降解机制、生产工程菌的选育、纤维素酶的应用情况,以及对纤维素酶生产与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纤维素酶在食品、酿造行业、农副产品深加工、饲料、医药、环境保护和化工等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应用潜力。我国纤维素酶的生产及应用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今后必将在应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20.
酶工程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酶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将为各工业的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介绍了酶固定化、基因工程菌(细胞)的固定化、植物细胞培养产酶、酶的化学修饰、核酸酶、抗体酶、酶标药物的理论和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酶工程在各工业中的应用,对酶工程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