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基于通信管理机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改造方案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变电站改造中自动化系统的过渡问题,提出了基于通信管理机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改造方案,将现有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结构划分为站控层和间隔层,利用通信管理机实现了站控层与间隔层设备的信息交换。通用的通信管理机平台选择及多协议支持增强了方案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电世界》2016,(4)
正1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概述智能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由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以及站控层网络和过程层网络构成[1]。(1)站控层的作用是实现变电站就地操作、外部数据交互等功能,一般由监控系统主机、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子站、智能接口设备等各种功能站构成。(2)间隔层的作用是实现保护和测控功能,通过过程层网络及站控层网络实现设备间的相互通  相似文献   

3.
NSC2000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集变电站测量、保护、监视和控制远方信息传输于一体。通过以太网或RS485现场总线网络,将间隔层的各种保护、测控装置与站控层的后台系统、前置系统等联接起来,实现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完成对变电站运行的自动监视和控制。  相似文献   

4.
非综自变电站改成基于IEC61850规约变电站改造方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适应智能电网的建设需要,对非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建设建议全部改造成IEC61850规约变电站.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只在站控层和间隔层实现基于IEC61850标准的系统;监控装置、远动装置、继保子站、测控装置、电压切换装置和低压裳置全部按新建变电站配置.自动化系统的站控层采用双以太网,采用IEC61850规约;保护通信予站采用单以太网,IEC61850规约;低压保护设备、测控装置、新上高/中压保护设备采用IEC61850规约,通过双网将数据上送监控装置.未改造的采用RS-485或以太网103通信的保护设备,由各制造厂家负责升级改造.根据目前非综自站的现状,指出应考虑改造顺序、网络设备、增加交/直流馈线柜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5.
朱元武 《大众用电》2004,(10):31-32
330kV凉州变电站是甘肃武威电网的枢纽变电站,变电站整个系统采用微机监控,系统包括两部分:站控层和间隔层,网络结构为开放式分层、分布式结构。站控层为全所设备监视、测量、控制、管理的中心,通过光缆与间隔层相连。间隔层按照不同的电压等级和电气间隔单元,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分散在各个继电器室中,在站控层及网络失效的情况下,间隔层仍能独  相似文献   

6.
基于嵌入式以太网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无缝通信体系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鸣  谢芝东 《电网技术》2007,31(9):70-73
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分层分布设计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嵌入式以太网技术在变电站间隔层装置中的应用及实现方案。网络通信层采用光纤自愈环型以太网作为变电站网络层的主干网,在此基础上构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无缝通信体系结构,从而满足了该系统对网络通信的高带宽、高稳定性、高可靠性的要求,实现了智能电子设备的无缝接入。  相似文献   

7.
基于CAN总线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讯网络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间隔层装置多、大量的智能单元装置需要通过网络相互通信的现状,设计了一种高可靠性、高实时性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CAN总线通信网络。 给出了间隔层、站控层网络通讯接口的硬件电路设计及软件流程图。该设计可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提供一个快速、稳定可靠的通信网络。  相似文献   

8.
针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间隔层装置多、大量的智能单元装置需要通过网络相互通信的现状,设计了一种高可靠性、高实时性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CAN总线通信网络.给出了间隔层、站控层网络通讯接口的硬件电路设计及软件流程图.该设计可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提供一个快速、稳定可靠的通信网络.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模块化开发智能变电站间隔层设备仿真系统的设计方案,构建了基于IEC 61850标准的变电站间隔层仿真系统架构,并基于模块化思想实现了该仿真系统,该仿真系统平台可根据导入SCD配置文件模拟若干间隔层智能电子设备,大大提高对智能变电站站控层系统及设备的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10.
1变电站程序化操作的实现方案及界面 无锡110kV安镇变是近期投运的一座按变电站程序化操作要求设计的变电站。变电站选择了基于间隔层设备和站控层主机相结合的程序化操作实现方案。对于变电站当地的程序化操作,站控层主机首先直接向对应的测控设备发送一个特定的命令,  相似文献   

1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关键是通信技术的实现.文章首先介绍了变电站通信的特点与要求,然后介绍了变电站主要应用的通信网络,主要有RS-422/485接口总线网、CAN现场总线网、以太网,以及变电站通信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变电站内部各部分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变电站与操作控制中心的信息传递,最后介绍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通信的协议标准.  相似文献   

12.
曹广忠  徐刚 《电气应用》2002,(11):20-23
提出了由Internet、Ethernet、RS-485光纤网三层网络构建高速公路照明用智能集散监控系统的网络通信方案.下位机采用基于RS-485通信协议的可编程控制器(PLC),分析了联网拓展的可行性,构建了新拓展的PLC RS-485网络通信系统,使该PLC网络通信系统可同时接入多达256台的PLC.  相似文献   

13.
戚银城  尚秋峰  赖光源 《黑龙江电力》2001,23(4):227-228,235
阐述快速可靠的通信系统是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实现远程监测与控制的关键,结合配电网通信系统的特点,。对比RS-485总线现场通信模式,提出一种基于Lonworks网络技术的现场通信设计方案,该设计的开放性和实时性都优于RS-485方案,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RS-485网络是一种能提高抗干扰能力、适合远距离传输的串行通信方式,在电力系统及工业自动化中有广泛应用。详细介绍了利用RS-485网络建立计算机与数控机床通信联网方案,同时给出RS-485/RS-232接口转换器设计及利用C Builder实现串行通信软件设计方法。可为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中的串行通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太网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分层分布式结构及其通信任务和要求出发,分析了目前现场总线技术标准过多,信息交互困难及通信控制器不易扩展,开放性、灵活性不强的缺陷。提出基于以太网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重点论述了基于网络控制的分布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结构简单、设备通用、通信速率快、全双工通信等优点;特别给出了嵌入式以太网的应用模式(每个间隔层设备配置一个以太网接口、多个智能电子设备通过RS-232/485或现场总线与以太网连接、以上2种的混合模式);最后,指出采用交换式高速以太网,并使节点工作在全双工方式,能满足变电站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  相似文献   

16.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基于数字通讯的分布式网络结构。但由于在一个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保护、测控、录波等装置由不同厂家提供,往往造成同一系统存在多种类型的总线,对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综合分析了行种外部串行通信总线的技术特点,认为除不同类型总线的设备之间通信存在一定的问题外,RS-485总线和多种现场总线本身都能满足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需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不必深究系统采用何种总线,而要注意尽可能在同一系统中使用相同类型的总线。  相似文献   

17.
短距离无线通信与GPRS相结合的电能量远程自动抄表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提出了一种底层通信采用RS-485总线和短距离无线相结合、上层通信采用GPRS方式的电能量远程自动抄袁系统。该系统能有效避免底层通信采用单一RS-485总线需要长距离施工布线和后续维护困难的问题。文中还详细介绍了各部分的结构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8.
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唐爱红  程时杰 《高电压技术》2005,31(5):73-75,86
针对配网自动化系统各层次的不同功能、不同工作任务,分析研究了配网控制中心-远程配网控制分中心、配网控制中心-站控终端、站控终端-配网终端的通信系统结构。提出了配网控制中心-远程配网控制分中心的通信采用SDH2M+路由器或光纤收发器;配网控制中心-站控终端采用SDH2M+路由器或SDH64K通信方式;站控终端和馈线主干线上的FTU通信采用光纤以太网通信方式;馈线主干线FTU和馈线支路上的FTU、TTU通信采用屏蔽双绞线的专线通信方式;TTU和集抄器通信采用485总线方式通信。提出的配电自动化系统通信系统具有很强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很好的性能价格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