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山区高速公路施工中,隧道口架设预应力混凝土梁是比较特殊的施工工况。论文以都安T31标三窝隧道出口架设40m预制T梁为例,介绍了架桥机为适应隧道口架梁状况所做的结构改进及受力分析,对架桥机通过隧道及隧道内架梁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付金海 《建筑机械化》2014,(3):45-47,93
以JQDS900型复合导梁多支腿过隧架桥机的后支撑体系为研究对象,在非隧道口和隧道口架梁两种典型工况下,设计了架桥机后支撑体系各支腿不同的工作方式和组合用法,可以方便满足隧道口零距离及负距离架梁需求。基于Ansys对后支撑体系各支腿在其最大载荷工况下的受力特性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为架桥机的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徐建中 《山西建筑》2006,32(8):329-330
针对石太客运专线桥隧相连工况,分析隧道口架设简支双线整孔箱粱的各种方法及适用条件,提出可在双线隧道口架设整孔箱梁的900t级架桥机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山岭地区桥隧相连地段隧道口箱梁架设施工时,箱梁运架设备的设计要求也逐渐提高。900t隧道内外通用箱梁运架设备是为适应山岭地区桥隧相连地形进行隧道口、隧道内架梁而设计研发的一种过隧运架设备。本项目通过设计支腿的结构和支撑转换形式、合理限力、设计主梁节段新型接头,并更改起重小车和运梁车驮梁台车的布置和走行方式,有效降低了喂梁、架梁高度,并适应隧道内外通用架设的工况。目前已有5套设备交付使用,设备的部分研究成果可直接用于其它特殊施工条件下施工设备的研制,对提升国内铁路施工机械研发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数值计算方法对基于三维、瞬态、可压缩的Navier-Stokes方程和κ-ε两方程紊流模型进行求解,建立了高速列车单车通过设置在隧道口高度为4 m的直立式声屏障的计算模型,对在不同列车速度、不同隧道长度和声屏障距线路中心线不同距离的情况下,单车高速通过隧道口声屏障区域时的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模拟。分析和总结了不同列车速度、不同隧道长度和声屏障距线路中心线不同距离等情况下,隧道口声屏障表面上受到的列车风荷载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西南地区铁路客运专线多山、多隧道,运架设备需要满足隧道口架梁、隧道内运输箱梁和托运架桥机等特殊工况的施工。作为与架桥机配合施工的900t过隧道运梁车,在总体设计上需考虑隧道内外的各种工况,本文就其结构特点和过隧道方案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JQX900/32型过隧道架桥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铁三局集团等公司联合设计研发的JQX900/32型架桥机具有如下优点:当桥台紧靠隧道口架末孔梁时桥台与隧道口距离小;作业高度距已架梁梁面实际值11.8 m,与其它机型相比(13.44-13.85 m)为最小;过隧道时,运梁车驮导梁与架桥机一次通过,拆卸工作量少;在隧道口靠近桥台架首孔24 m梁时采用后起吊位吊梁,使隧道口与桥台距离最小;采用定点吊梁,将主梁高度降为1.8 m,常规各型架桥机则为2.5-3 m;采用运梁车不上导梁方式,使导梁高度压缩到2.38 m;该机很好地解决了进隧道前架末孔梁、降低高度过隧道、出隧道后架设首孔梁这3个技术要素.同时指出,该机在结构设计上也存在以下缺点:采用导梁后退让出梁位的方法,使导梁移行距离约为梁跨长度的5倍,费时,而且机构复杂繁琐,发生故障的概率增大,特别是在机器用旧、磨损以后;机器有些局部强度、刚度有待改进补强;导梁的支撑方式对导梁前腿的垂直度要求高,在工地上不易控制,而且存在重大稳定性隐患,宜尽早进行设计优化,同时采用以导梁前移取代导梁后退让出梁位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以实际工程为例,对预制铁路T梁隧道口高度不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降低架桥机作业高度和降低洞口轨道结构高度的技术改造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值得类似工程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凤 《土工基础》2023,(3):459-462
宜昌至郑万高铁联络线是提升川渝方向客运与货运能力的重要布局,其间的兴山东隧道口边坡危岩体十分发育,成为了制约线路安全的关键因素。基于此,开展了兴山东隧道口危岩精细识别与评价研究。结合现场地质调绘、无人机LiDAR地形测量、无人机贴近高清摄影及三维实体建模等手段,查明了隧道洞口高陡边坡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层面产状、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危石发育特征及分布情况。构建了三类典型危岩破坏模式,并分别针对三种类型危岩体开展了典型与极端工况下的稳定性分析与评价,提出了两种防治对策。该研究为同类型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第三代高铁隧道箱梁架桥机是为适应中国高速铁路向西部地区的延伸而研制,由于这些地区多是丘陵或山区,与地势平坦地区不同,架桥机作业空间受限大,铁路往往是桥隧相连,经常有进出隧道口、隧道内架梁工况,给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目前国内常见的运架分体架桥机、一体架桥机都很难满足其施工要  相似文献   

11.
苟效忠  黄祥恩 《山西建筑》2012,38(24):207-208
经过理论计算和现场实践,采取降低运梁车运行高度等方法,实现12 m宽整孔简支箱梁,在不切箱梁翼缘板和不预留隧道仰拱填充混凝土的前提下顺利通过隧道,对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施工安全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连拱隧道边仰坡具有开挖范围大、受到多次开挖扰动的特点.以常吉高速公路中的殿会坪隧道为例,进行了边仰坡和隧道洞内的现场测试,从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地下水情况、施工方法和施工质量等方面分析该连拱隧道仰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整治措施,在实际中获得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3.
黄耀怡  陈变玲 《钢结构》2010,25(12):59-62
介绍一种超大型钢桁梁在专用制作场地内整孔组焊及装车出场运往附近桥梁架设现场的方法与设备,它们是专门为120m跨度双层4线公铁两用钢桁梁(每孔自重30000kN,断面尺寸:宽×高=32.74m×12.0m)而创立的整孔组焊与装车出场一体化的新技术和新装备,也是一项有重大经济效益的开创性科技成果。其核心技术使装配完工的钢桁梁装车运输一体化,无需使用任何大型吊机辅助。  相似文献   

14.
重点分析研究了斜井出碴运输方式对长大隧道工程造价的影响,指出斜井采用无轨运输和有轨运输时,采用横洞的换算隧长公式,套用单线隧道出碴定额;采用矿车提升、箕斗提升、胶带输送机运输时,采用斜井的换算隧长公式,套用正洞和斜井出碴定额.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天平铁路六盘山特长隧道的特点为单线特长隧道,工作面独头掘进段落长,工序干扰大,施工通风困难,工期紧张,为全线控制性工程之一;同时,隧道穿越中等富水区及弱富水区,涌水量大,且长距离反坡排水,施工排水难度大等工程特点。为实现2012年2月29日新建天平铁路六盘山隧道工程全面完工的建设总体目标,杜绝生产安全重特大事故和铁路交通重特大事故,减少较大和一般安全事故的安全目标,工程竣工后符合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标准、规范及设计文件要求,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的质量目标,结合现场施工特点,制定了相关的施工技术放案,确保了六盘山特长隧道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16.
结合实际工程,通过对多工作面施工方案与普通施工方案相比较,总结出了多工作面施工方案的诸多优点。具体从挂篮的结构形式、安装移动施工流程,以及数值分析探讨了波形钢腹板箱梁桥的多工作面施工方案,并进一步验证了多工作面施工方案结构的安全性。由于这种多工作面施工方案可以减轻挂篮自重、大幅度缩短工期等,因此可降低总体造价,达到一定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7.
边坡开挖为边坡岩体中的岩石块体创造了新的临空条件,块体的初始稳定状况受到了外界影响,因此需要重新对结构面组合块体稳定性进行评价。通过对金川水电站左岸引水发电系统进水口边坡的岩性、构造、变形失稳机制以及岩体质量和力学参数的研究,利用空间坐标建立了边坡和结构面的三维地质模型,结合边坡的开挖设计,进行平行和垂直轴向边坡方向的剖切,从而得到块体组合情况。然后,利用商用岩石边坡块体稳定性计算程序对各潜在不稳定块体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除了在极端的工况下局部块体会失稳外,其它块体均较稳定。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典型岩土体边坡,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锚力变化或锚失效在群锚中引起的荷载转移现象,探讨群锚失效后边坡稳定性的劣化过程、失稳形态以及坡面设置格子梁对锚索张力及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等问题。群锚抑制坡体的变形效应,可使岩体均匀性、整体性加强,增加韧性和承受大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群锚中某一锚索锚力变化会导致其承担的荷载在群锚内部发生较明显的转移现象,结构面压缩带同时被削弱,结构面的整体安全度降低;某一锚索的失效也会引起相邻锚索接连失效的多米洛效应,导致边坡稳定性急剧降低。坡面施加格子梁结构可调动坡面更大范围岩土体发挥自承能力,分担锚索承担的部分荷载,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岩坡加固设计中应注意格子梁结构强度与锚索锚固力相匹配。  相似文献   

19.
A three-dimensional Renormalization-group (RNG) k-ε model has been performed for forced ventilation to the working face of a long diversion tunnel,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ffects of air leakage and the frictional resistance along the tunnel. The case study involves the working face during TBM construction of the Xinjiang 81 Daban long diversion tunnel, China. Analysis of the flow-field distribution and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near the working face and tunnel outlet reveale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air leakage rate per 100 m, pressure difference at the air leakage port, and quantity of air in the air duct.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ir flux, velocity, and leakage rate gradually decrease along the tunnel. The air leakage rate per 100 m increases logarithmically along with pressure growth when the latter is limited within a certain pressure difference range. A low-pressure area can be found on the duct wall near the air leakage port, and the pressure inside the tunnel gradually decreases from the working face to the tunnel outlet; the velocity is relatively high near the leakage port, and is low in the tunnel. The simulated result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work by Cigdem Aydin and Hui-min Wang, and the simulated axial velocities of the tunnel were validated with the empirical value.  相似文献   

20.
TSP203在山岭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涛 《山西建筑》2008,34(7):324-325
介绍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的组成、探测原理、解译技术并对隧道的地质条件进行探测,初步掌握了掌子面前方围岩的地质情况和水文地质状况等信息,预报了隧道围岩级别,为安全和高效施工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