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10)
新时期环境下,侵犯个人信息权和个人隐私权的途径越来越多,形式更加多样化,而我国在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保护方面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需要加强完善有关法律条文,为保护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提供充足依据。基于此,本文细化分析个人信息全与隐私权的界定及法律保护,为有关立法工作和司法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5)
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首次在立法层面确立了被遗忘权。被遗忘权是独立于删除权、个人信息权、隐私权、名誉权的一项新型民事权利。"被遗忘权"的准确认定,对于个人数据保护,实现个人信息利益、企业经济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平衡发展提供了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1)
大数据在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对个人信息安全提出了重大挑战。本文主张,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已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民事权利,应区分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进行保护,进而提出加紧立法、更新理念、动态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5)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消除网络数字痕迹,实现大数据时代的人格自由,系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被遗忘权作为大数据时代的一项新兴权利,区别于隐私权与个人信息权,有其独立的特性。现阶段我国对被遗忘权的研究应当加强法律体系的构建,强化保障措施的强执力,并结合我国实际,积极探索被遗忘权的本土化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1)
随着电子支付渠道的普及,消费者不得不在参与经济活动的同时暴露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及数据。企业间的竞争应该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既发展经济,又维护社会公序良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设置专章对公民隐私权与个人信息进行保护以及出台信息数据保护的专门法律的背景下,对消费者隐私权、个人信息和数据保护的路径进行研究,对保护消费者消费隐私和个人信息,促进消费、发展绿色健康经济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2)
个人信息权益的性质一直存在比较明显的争议,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当中并没有使用"个人信息权"的表述。依据《民法典》中的相关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可以明确自然人对其个人信息享有的是作为民事权益的人格权益,其并不属于公法的权利。自然人个人的信息权益可以涵盖以及保护其所享有的人格利益以及经济利益,对于作为财产权的个人信息权益也不需要再确认。根据我国法律可以了解到,自然人就其个人所享有的民事权益属于新型人格权益当中的一种,其与自然人的隐私权具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权力性质、许可使用、侵害行为以及处理规则等方面。本文以个人信息权益为研究对象,简单介绍了个人信息保护的意义,然后分别概述了《民法典》以及个人信息权益,最后又对个人信息权益属性分类以及《民法典》中个人信息权益的性质进行探讨,期望可以为《民法典》中个人信息权益的性质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6)
我国目前尚未制定出一部完整系统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因此亟需出台一部系统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在立法上明确个人信息权的权利义务内容;明确个人信息权的保护范围与界定标准;明确信息权利主体与信息收集者以及公共利益的协调边界;制定出系统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切实保障公民个人信息权。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8)
近年来,网购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的事件不断增多,且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如今在大数据时代下,对网购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保护更是难上加难。科技的发展本身是把双刃剑,大数据给网购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保护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网购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保护带来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5)
互联网的普及虽然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会使公民的个人信息被泄漏,使公民的隐私权受到侵犯。基于此,本文将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作为研究对象,对刑法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问题解决对策,立法部门需要明确公民个人信息的概念及内容、丰富司法救济方式、完善刑法中犯罪主体的范围,从而提升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公正性及权威性,切实保障我国公民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6)
互联网环境带来的现实难题急切需要司法界对"公民个人信息权"刑法保护进行重新界定完善。因此,本文以基于刑事法律范畴的个人信息权司法实务处理局限性为入手点,结合基于刑事法律范畴的个人信息权法律性质及价值基础,对基于刑事法律范畴的个人信息权维护法律的完善确立进行了简单的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