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转型社会视阈下,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脱节助推了中国社会阶层的分野,网络空间技术和文化的快速发展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阶层分化。不同阶层的话语表达及其呈现方式,在网络中表现出对抗性、非理性和多元性等众生喧哗的特征。网络空间的话语失序背后实则是社会价值体系的紊乱,缺乏约束力的话语本身及其隐喻的潜在风险已然成为影响社会不稳定的关键因子。本文将各阶层话语研究置于现实网络舆情中考量,立足于网络舆情话语表达现状,对话语表达的认知、情绪与外显形式、潜在的风险加以分析,进而推进相关事件舆论场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思潮中,话语权是指影响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渐普及,不论是在社会生活还是在高校环境中,话语权都出现了去中心化现象,进而出现舆情议题泛化、多元化、群体化以及难控化。由此,文章主要从高校舆情的特征、生成动因以及演化模式对其生成机制进行研究,结合当下风险化社会物理环境与信息环境模糊不清的显著特征,分析高校舆情生产的主要、次级以及核心要素,将高校舆情的演化路径用"幼虫到出茧"模式进行归纳与分析。在深入了解高校舆情生成机制的情况下规避舆情危机的产生,可以降低高校舆情非理性带来的边际危害。  相似文献   

3.
充分掌握网络舆情现状、分析研判网络舆情处置回应机制,是新时期政务舆情应对能力建设的迫切要求,是大数据背景下提升舆情引导水平的迫切需求。研究通过大数据软件,对江苏水利舆情的地域、周期、来源、关键词云等进行了数据分析,对几个重点案例进行了分析研判,并结合定量、定性研究结果,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水利网络舆情特征的分析,以及对山东省水利网络舆情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思考,提出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舆情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政务公开力度等工作建议,为网络舆情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PX百度词条事件的实地调研,围绕PX毒性"不确定性"所衍生出的辩论进行话语分析。研究发现,知识青年群体对于媒体报道有着强烈的自我认知,且对环境议题的表达呈现出"去政治化"的话语倾向;而媒体在形塑社会认知与进行知识生产的过程中,切合并迎合了市场竞争及受众心理的需求,进而强化了口语化、符号化、去政治化等表达形式的话语框架。为此,从媒体知识的空间书写、媒介话语的意识形态以及知识青年群体的话语表达风险三个常规维度来考察和分析当下知识青年群体"去政治化"话语的表达模式。从中探究媒体知识生产的平衡性与多样化,重建媒体与社会的信任关系与和谐的知识再生产效应。  相似文献   

6.
通过开展广东省水利网络舆情监测及应对处置,阐述广东省水利网络舆情工作机制、监测方法以及应对措施和成效,结合实例进行剖析,提出网络舆情信息共享、联合应对处置、加大政务公开和扩大宣传阵地等工作建议,有利于指导全省水利系统网络舆情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网络、手机、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社会矛盾和各种诉求与日俱增,加上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网络舆情监测与舆论引导工作越来越重要,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并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随着水利改革的不断深入,涉及民生水利工作的相关舆情信息如水污染、防汛抗旱、农田水利等经常引发社会关注,成为舆论焦点。因此,水利网络舆情的监测、研判与应对,成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共和国"的日益壮大,网络舆情愈发波涛汹涌。汹汹舆情背后掩藏着网络群体心理极化这一"元凶"。通过对"郭美美事件"报道内容的分析,审视该事件中群体心理的极化过程,深入剖析其对网络舆情产生的或显性或隐性风险。借此从规避群体心理极化风险视角探讨引导网络舆情的有效路径,提出跨越群体隔离之障碍,构建网络"人行道"的一系列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自然灾害网络舆情的治理是综合减灾的重要内容。为探究重大暴雨洪涝灾害引发的网络舆情特征,总结相关舆情应对经验,【方法】以2021年发生的三场重大暴雨洪涝灾害为例,搜集了发布于新浪微博平台上的“山西暴雨”“河南暴雨”“湖北暴雨”话题相关的微博数据。利用基于BERT微调模型的机器学习方法进行了时间序列上的情感分析,梳理了灾害舆情议题的热度和情感强度变化;结合以关键词共现语义网络为核心的知识图谱方法,探寻了不同灾害的舆论热点变化特征。【结果】结果表明:(1)同类型暴雨洪涝灾害舆情通常具有相似的时序特征,即通常会持续较长时间,且舆情高峰都与关键性事件有关。(2)同类型暴雨洪涝灾害舆情情感色彩分布相似,但会因灾害严重程度的不同而产生相应变化。山西暴雨中正向情感占比为36.83%,负向占比为28.81%;河南暴雨则为34.23%和43.25%;湖北暴雨则为45.91%和27.07%。(3)类似暴雨洪涝灾害舆情具有相类似的主题分布,可分为对致灾因子和灾害本身的关注、对致灾过程的关注和应急抢险救援的关注、对洪涝灾害对于社会经济生态影响方面的关注。【结论】暴雨洪涝灾害引发的网络舆情的演变特征大致相...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多次强调要加强舆论引导工作。在疫情防控实际工作中,一个比疫情本身更让人感觉到惊心动魄的应该是"疫情舆情"的复杂多变。在疫情爆发时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最大的挑战莫过于要分辨一些"来路不明的疫情舆情"。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语境下的"疫情舆情特殊"  相似文献   

11.
在网络新媒体时代,重塑和建构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势在必行.在融媒体格局下应重新审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系统解构和创新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积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混合教学模式、互补互融教学模式、网络化模式、人文化模式、五维育人模式、生态圈构建模式、各种协同育人模式等.面对网络自媒体引发的各种思想危机,高校思政教育在价值建...  相似文献   

12.
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快速发展,网上和网下舆情信息相互交织,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相互融合,媒体生态和舆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地变革,水电开发企业的宣传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加强网络传播规律研究,加强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借助现代科技构建立体化、数字化的宣传工作体系,探索宣传工作新模式、新方法,切实增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已成为水电开发企业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与国家、民族有关的网络舆论事件频发,仔细梳理可以发现,网络舆论中的民族主义心态经历了作为愤青的网民(1999—2008)、理性迈进中的网民(2008—2016)和作为亚文化的网民(2016—至今)等三个阶段。基于这三个阶段中的重要网络舆论事件,分析网络舆论中民族主义心态的演变机制。研究发现,政治话语引导下的爱国情感贯穿始终,民族主义心态整体朝理性化方向发展,社交媒体和亚文化又解构了政治爱国话语中的严肃性。这种叠加式的演变逻辑可以通过"原型"理论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4.
网络调侃语指近年来在网络上大量出现的搭配新奇、风格幽默、表义独特甚至出人意料的一类话语,包括词、短语、句子、句群四种语法形式。网络调侃语的主要特点为:模仿性强适应范围广;对事件或现象背景的依赖性强。网络调侃语的生成方式有两种类型:一是对特定话语的畸形放大;二是利用一定的手段生成新的话语。  相似文献   

15.
城市形象可以概括为人们对一个城市的物质景观、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形势、社会面貌、政治表达、历史文化资源和外部舆情做出的总体分析和全面评价。在新传媒视野下,城市形象越来越受到传播手段的影响,从而以更加快捷的方式和不同寻常的渠道营造自身发展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糊网络分析法的水利工程施工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模糊网络分析法用模糊语言来描述风险因素的重要性及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计算权重及各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可能性程度的最大值反映风险程度.以锦屏一级电站左岸导流洞施工方案的风险评价为例,依据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面临的风险发生概率及风险发生后的影响程度,筛选出风险评价指标,利用模糊网络分析法建立结构模型,对风险因素进行判定,评价结果基本上与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风险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17.
在高风险社会和高媒介化社会叠加的时代,底层群体尤其是底层青年群体越来越成为学界和社会不能忽视的问题。不仅因为社会底层青年群体开始更多地介入社会公共事件,更在于长期以来其信息需求与信息的提供机制、情感诉求与信息的表达机制,造就了这一群体在介入社会伊始,便有着浓重的背景情绪。而话语表达的现状和取向更与底层青年群体的自我认知和社会定位不无关联。从概念的界定和背景情绪再进一步分析这一群体的话语表达取向也因之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转型社会视域下,高度媒介化的传播生态使得微媒介动员日渐成为公共事件的增效器,与此同时,媒介动员体又呈现出破碎化现象。以南昌"象湖事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事件发生地的实地调研,考察事件进程中抗争主体借助微媒介,形成动员共同体后逐渐离散与消解的具体表征与现实动因。研究发现众声喧哗的话语暴力促生了抗争主体的看客心态,成为动员体破碎的具体表征。而传统媒介系统的失效与灯下黑效应又进一步催生谣言传播、刻板效应等潜在风险。因此面对公共事件,应当强化信息的疏通,促进舆情机制的建立,以公正平衡的报道框架消弭事件双方的对抗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前虽然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正在快速发展,但却缺少关于建设项目过程后评价方面的相关研究。本文以山西省灵丘县2018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为例,依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特性,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建设项目中的各级层次指标使用判断矩阵分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案例工程建设项目评级结果为良,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因此,使用层次分析法能够较好地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过程进行真实的后评价,在当前阶段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16年4月11日,一篇出自每日新闻网的名为《水利部摸底地下水资源:八成不能饮用》的新闻被上百家媒体转载。随后,上百家媒体就此话题展开质疑和追问。通过全面梳理这一水利热点舆情始末以及多种意见构成,客观呈现舆论形成路径和媒体回应过程,为全面认识舆情、正确引导舆情,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