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草莓为原料,研究不同发酵原料(去梗草莓和带梗草莓)对草莓酒基本理化指标、香气成分和感官特性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草莓汁及草莓酒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种草莓酒的理化指标均符合国标要求,其中带梗发酵草莓酒中总酸和总酚含量较高,与去梗发酵草莓酒相比差异显著。草莓酒样品中共检测出40种香气化合物,其中共有成分24种,去梗发酵草莓酒中酯类物质含量最高,为65.35%;带梗发酵草莓酒中醇类物质含量最高,为68.80%。主成分分析显示,2种不同原料酿造的草莓酒香气风格差异区分明显,辛酸乙酯、癸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和正己酸乙酯是去梗发酵草莓酒的主要香气成分,异戊醇和苯乙醇是带梗发酵草莓酒的主要香气成分。感官评价结果显示,去梗发酵草莓酒香气浓郁、果香细腻,具有较好的色泽和典型性,感官评分较高。去梗发酵草莓酒酯类物质含量较高,香气以草莓香和果香为主,酒体轻盈,口感清爽,适用于草莓酒的酿造,而带梗发酵草莓酒总酸和总酚含量较高,香气复杂,酒体略粗糙,有苦涩味。  相似文献   

2.
以草莓为原料,分别加入10种不同酵母进行草莓酒发酵,筛选出了发酵草莓酒感官得分相对较高的3种酵母:酵母F10、帝伯仕.果酒专用酵母(红)、Lalvin D254酵母。在此基础上,以果酒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酵母种类、发酵温度、菌种添加量为影响因素进行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酵母种类对感官评分影响显著(P<0.01),草莓酒发酵最佳条件为:酵母F10,添加量0.01%,发酵温度为20 ℃,此条件下果酒的感官评分达92.5分,酒精度是12.5%vol。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甜秆酒产业的发展,实现甜秆资源的充分利用。本文比对甜秆酒不同酿造工艺及不同贮存时间氰化物含量变化,探究甜秆酒中氰化物来源。研究结果表明,入池发酵前对甜秆进行清蒸,能够有效降低甜秆酒中氰化物含量,且一直低于国家标准。入池发酵前,未清蒸的甜秆酿造得到的甜秆酒在贮存前期氰化物含量处于增长状态,贮存6个月以后,酒中氰化物含量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本研究揭示了甜秆酒酿造及贮存过程中的氰化物变化规律,对于促进甜秆酒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的接种量分别为3%、5%、7%和9%(V/V),在25 ℃条件下制备草莓酒,比较不同 接种量草莓酒发酵的降糖速率、产酒精速率、产酸量及香气成分含量等发酵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接种量在3%~7%的范围内 增加,降糖和产酒精速率越高,产酸量越低;当接种量达到9%时,产酒精速率降低;在发酵后期的草莓酒中,随接种量增大,丁酸乙 酯、乙酸异戊酯、正丙醇、正丁醇和异丁醇含量升高,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和异戊醇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而β-苯乙醇含量与接种量无明 显相关。7%接种量的草莓酒具有较高的酯和高级醇含量,发酵降糖、产酒精速率快,产酸量适中,同时兼具较高的香气质量。 因此,草 莓酒发酵的适宜接种量为7%(V/V)(7×107 CFU/mL)。  相似文献   

5.
《酿酒》2017,(6)
为解决草莓发酵酒口感过酸的品质缺陷,对草莓酒的稀释降酸发酵及其对果酒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草莓浆中加水量的增加,发酵酿制的草莓酒的干浸出物、总酯、总酸含量出现明显下降,而甲醛、甲醇、酒精度、挥发酸、总糖含量变化不明显。当在草莓中添加0.5~1.0倍的水进行果酒发酵时,对果酒的香味、颜色与口感无负面影响。并且,由于酒体的总酸含量降低,增加了果酒的适口性。因此,稀释降酸发酵是解决草莓酒酸度较高的有效方法。但由于草莓果实成分的固有特征,草莓酒酒体寡淡,余味不足的缺陷尚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6.
《酿酒》2017,(4)
为解决草莓发酵酒口感过酸的品质缺陷,对草莓酒的稀释降酸发酵及其对果酒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草莓浆中加水量的增加,发酵酿制的草莓酒的干浸出物、总酯、总酸含量出现明显下降,而甲醛、甲醇、酒精度、挥发酸、总糖含量变化不明显。当在草莓中添加0.5~1.0倍的水进行果酒发酵时,对果酒的香味、颜色与口感无负面影响。并且,由于酒体的总酸含量降低,增加了果酒的适口性。因此,稀释降酸发酵是解决草莓酒酸度较高的有效方法。但由于草莓果实成分的固有特征,草莓酒酒体寡淡,余味不足的缺陷尚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7.
探索无甜苷罗汉果汁发酵制品的生产工艺及适宜条件,探讨酵母菌液接种量、无甜苷罗汉果汁稀释比例、发酵液初始pH值、发酵液初始糖度、发酵温度等单因素对无甜苷罗汉果汁发酵液的酒精度、糖度等指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优化试验研究发酵温度、酵母菌液接种量、初始糖度和初始pH值对无甜苷罗汉果酒的酒精含量的影响,即L_9(3~4),获得无甜苷罗汉果汁发酵制品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发酵温度28℃,酵母菌液接种量7%,发酵液的初始糖度15°BX,发酵液初始pH 3.4,即为最佳的发酵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8.
安琪牌葡萄酒活性干酵母在草莓酒酿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安琪葡萄酒活性干酵母在草莓汁中的发酵条件。表明发酵温度为20℃,初始pH值为3.3,接种量为0.2%.SO2添加量为100mg/L,果胶酶量添加量为0.3g/L,发酵出的酒质较好。采用安琪葡萄酒活性干酵母酿制得干型草莓酒具有典型的草莓香和酒香。  相似文献   

9.
草莓酿酒特性和人工加糖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表明,草莓果实无皮无核,酸甜爽口,香型独特,原料丰富,适于酿酒。但草莓糖分低,自然发酵的草莓酒酒度低,易污染酸败。采用葡萄酒活性干酵母和加糖发酵可以显著提高草莓发酵酒的酒度和品质,ll项技术质量指标优于自然发酵。添加S0260—80mg/L原液可以有效控制杂菌污染。发酵温度2l—23℃比较适宜。本文提供了草莓发酵酒人工加糖发酵生产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0.
草莓酒发酵过程中成分组成及色度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接种发酵和自然发酵,测定发酵期间成分组成和色度变化对草莓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莓酒中花青苷含量很少,酒体色泽主要由聚合反应产生的聚合色素形成,发酵过程中伴随褐变反应;发酵过程酸度、pH变化不大,Vc含量在发酵过程中损失很小,但在陈酿过程中损失过快,酒体呈暗红色。  相似文献   

11.
以新鲜草莓为原料,将其榨汁成草莓汁,将富硒酵母加入草莓汁中进行发酵后,每隔2 d对发酵草莓原酒的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草莓酒的品质、还原糖含量先增后减;总酸含量先减后增; pH先减后增最后趋于稳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持续减少最后降至最低;酒精度不断升高最后到达顶点。用该富硒酵母发酵产生的草莓酒与添加普通酿酒酵母的草莓酒相比,品质不但不会降低,而且感官指标中的香气和滋味得以提升,并能补充硒元素。  相似文献   

12.
以苦荞米和糯米(1∶1)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得出苦荞摊饭法甜型黄酒的最佳发酵工艺为:酒药用量0.4%,麦曲用量5%,投酒酒度45%vol,投酒量与原料量之比为1∶1(V∶m),发酵温度30℃,主发酵时间11d。该条件下酿造的苦荞甜型酒,经贮存后口味绵软、润滑,色泽黄色、清亮透明、富有光泽,醇香浓郁,具有苦荞甜型黄酒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3.
酱香型白酒下沙未堆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酱香型白酒生产中下沙糟醅不进行堆积,直接下窖发酵,所产酒较传统下沙工艺产酒更干净、醇甜,不再回窖发酵,作为正品轮次酒使用,打破传统酱香8次发酵、7次取酒的俗规,改为8次发酵、8次取酒,同时能够降低酱香型白酒生产1、2轮次所产酒的数量,提高质量较高的第3、第4、第5、第6轮次产酒数量,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优级品率。  相似文献   

14.
以草莓为主要原料,用蜂蜜调整糖度,通过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对复合酶法提取草莓汁的工艺条件和草莓蜂蜜酒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草莓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复合酶添加量0.2%(果胶酶与纤维素酶添加量比例为1∶4),酶解温度50℃,pH4.5,酶解时间4.0h,草莓出汁率可达90.2%.草莓蜂蜜酒的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初始糖度16%,酵母菌直投用量0.4%,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d,酒精度可达8.4%vol.  相似文献   

15.
草莓酒人工发酵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草莓酒人工发酵过程中一些主要成分如糖、酸、单宁、挥发酸、乙醇、甲醇、高级醇和酯等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草莓发酵原酒酒度可达到10.0%(体积分数),总酸7.09g/L,pH3.63;单宁含量基本上无变化;挥发酸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但最终质量浓度可控制在1g/L以内;甲醇在刚开始发酵时就形成,且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高级醇主要包括正丙醇、异丁醇和异戊醇3种,约占香气成分的50%,且在发酵过程中不断积累;发酵过程中还检测到乙醛、乙酸乙酯、己酸乙酯、戊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等成分及一些未知成分。  相似文献   

16.
实验以成熟度良好的菠萝和香蕉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进行菠萝与香蕉用量配比、发酵浸渍方式、初始发酵糖度及最终残糖对低度甜型菠萝香蕉复合果酒品质影响的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菠萝与香蕉质量比为2∶1、初始发酵糖度210 g/L、保留残糖90 g/L及无浸渍发酵,最终酒度为7.1%vol。此条件下所酿低度甜型菠萝香蕉果酒酒体呈浅金黄色,澄清有光泽,果香较典型,酒体协调,余味良好。  相似文献   

17.
从草莓自然发酵液中分离筛选出酵母菌株D、E、H,以酿酒酵母A 为对照,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不同酵母发酵草莓酒的主要香气成分,并通过降糖速率、产酒精能力、产酸量及感官质量评价,比较不同菌株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菌株A 产酒精能力较强,菌株H 和菌株D 产香效果较好,菌株E 各项指标均较差。其中菌株H 发酵性能优良,还原糖含量可降至18.3g/L,酒精体积分数可达到12.92%,异丁醇、异戊醇、乳酸乙酯和β- 苯乙醇等香气成分均明显高于其他菌株,且酒体色泽澄清透亮,口味纯正,具有草莓酒的典型风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各种酿酒原料的营养成分和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并进行酵母液态发酵、中高温曲液态发酵和中高温曲固态发酵等模拟发酵,分析其代谢产物。结果证明:绵柔型白酒正是由于吸取各种酿酒原料的精华,方才形成了"甜、绵、软、净、香"的独特风格。本试验同时也为"高粱产酒香、玉米产酒甜、大米产酒净、糯米产酒绵、小麦产酒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桑葚-草莓复合果酒发酵动力学模型,以草莓、桑葚为原料,以3∶2的质量比进行混合榨汁后带渣发酵,酿制得到酒液澄清透明,颜色为深红色,带有草莓清香的复合果酒。在果酒生产过程中,研究果酒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基质消耗及产物生成的变化规律,应用Logistic模型方程建立酵母菌数量变化、酒精度变化的动力学模型,用Boltzmann模型建立了总糖含量变化的发酵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模型的试验值与预测值之间的拟合度较高,分别为0.979、0.997、0.994。结果表明,模型的试验值和预测值的拟合度很高,能很好地反映桑葚草莓复合果酒在发酵过程中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20.
SO2对石榴酒发酵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连军  于玲  杜金华 《酿酒》2007,34(2):72-74
研究了添加60mg/L SO2对甜Ⅰ、甜Ⅱ、酸Ⅲ石榴酒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SO2对发酵过程中pH、滴定酸几乎没影响.石榴汁的发酵速度受石榴成分的影响,添加SO2促进发酵进程.挥发酸含量低的石榴酒酒精度高、干浸出物也高.研究证实,实验中使用的果酒酵母在高酸环境中具有良好发酵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