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火山岩气藏开发现状综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国内外火山岩气藏勘探开发的成功实例,分析总结了一般火山岩气藏的地质特征和开发特征,即火山岩气藏岩石类型繁多和岩性复杂、孔隙结构复杂、储集空间类型特殊多样、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并且孔隙度和渗透率差异大、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含气面积和有效厚度变化大、气水分布复杂、双重介质储层.着重分析了升平气田火山岩储层的地质特征和该火山岩气藏开发特点.指出了产量稳定、地层压力下降小,气井产量大小与裂缝关系等火山岩气藏一般开采特征.提出了火山岩气藏增产措施和储层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前九区石炭系油藏存在开发效果差,部分井无接替层的现状,针对这些问题,利用岩芯、薄片、扫描电镜等手段,从火山岩岩性、岩相特征、孔隙特征、储层物性等方面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九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特征,分析了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以及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火山岩储层主要为火山熔岩、碎屑岩和变质岩类;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孔隙;储集空间为气孔、残余孔、溶蚀孔、裂缝等;储层物性影响因素主要有火山岩的岩性、岩相、后期风化淋滤和断裂改造等。  相似文献   

3.
基于火山岩储集空间的复杂性及其在油气运聚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准西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为例,采用岩心观察、薄片镜下鉴定、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资料综合分析的手段,研究了火山岩储集空间的类型、组合及有效性,提出了不整合和断层联合控制下的火山岩储油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集空间组合有孔-缝-洞型、连通孔隙型、裂缝-孔隙型、裂缝型和孤立孔隙型5种;受储集空间的相互连通关系及其表现出的孔、渗相互配置状态影响,5种储集空间组合的有效性依次降低,其中孤立孔隙型为无效的储集空间组合;原油沿石炭系顶部不整合面运移至各类有效储集空间组合中,形成了网状、串珠状、树根状和缝面4种独特的储油形式,最终受断层遮挡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4.
影响准噶尔盆地碎屑岩储层储集性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准噶尔盆地自石炭纪以来经历了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等多次构造运动,多次的抬升剥蚀和再沉降过程;从石炭系至第三系均有油气储层发育,储层岩性有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火山岩。石炭系及下二叠统主要发育一套陆相、海陆交替相、泻湖相及火山岩相地层,为正常碎屑岩、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储层,其中,碎屑岩储层成岩阶段多为晚成岩C段,孔隙类型主要为裂缝 次生孔,影响储层储集性的主要因素为构造运动、岩性;中二叠统以上地层主要为一套沉积作用形成的陆相碎屑岩地层,为正常碎屑岩储层,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孔和次生孔,影响因素主要为埋藏深度、沉积作用、粘土矿物脱水、烃源岩演化及构造运动,不同成岩阶段,其储层的孔隙类型及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另外,沉积时的古气候条件及风化淋滤作用也是影响储层储集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哈山地区紧邻玛湖富生烃凹陷,是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有利指向区.为认识哈山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利用岩心、薄片及成像测井手段,分析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特征等,研究哈山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特征及储集性能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火山岩岩石类型复杂,主要为火山角砾岩、安山岩、凝灰岩和玄武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次生溶孔、裂缝及少量原生孔隙(砾间孔和残余气孔);储集性能较差,以中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为主,非均质性强,火山角砾岩物性最好,是石炭系最有利的储集层,其次是安山岩和凝灰岩,玄武岩储集性能最差;储集性能影响因素主要有火山岩的岩性、岩相、构造活动及溶蚀作用.该研究结果对准噶尔盆地哈山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储层是吐哈油田近年来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根据该区钻测井、分析化验资料揭示的火山岩风化壳剖面以及其岩石学特征、物性特点,在纵向上划分为风化粘土层(沉积盖层)及致密火山岩盖层、强风化碎石层(风化壳上带)、弱风化块石层(风化壳下带)及未风化岩石层(致密火山岩带)。有效的储集空间发育在强风化碎石层及弱风化块石层。根据火山岩储集层的孔隙成因及火山岩与烃源岩、盖层的匹配关系,将该区火山岩风化壳储层划分为两种模式:其一是下部为上石炭系哈尔加乌组内部炭质泥岩、泥岩作为烃源岩,上部卡拉岗组火山岩风化壳以淡水溶蚀孔隙与洞缝作为储层,上部的碎屑岩为盖层;构成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其二是哈尔加乌组内部存在的风化壳组合,风化壳中淡水溶孔和有机酸溶孔作为储层,上部致密火山岩为盖层。该模式的建立对下一步三塘湖盆地寻找火山岩风化壳储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6年随着M17井在上石炭统卡拉岗组玄武岩、安山岩储集层中获得高产油气流,揭开了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开发的序幕。截止目前,已经查明优质储量5000×104t左右,成为吐哈油田油气储量增长和产能建设的重要领域。而火山岩储集层描述则是制约该层系油气勘探开发的难点,为此,介绍了通过多学科联合研发所形成的火山岩岩性岩相描述、测井火山岩岩性识别、地震火山岩岩体识别等火山岩储集层描述技术,该技术为下一步寻找优质火山岩储集层具有指导意义,对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火山岩是北三台凸起石炭系主要储集层,从下向上可划分出3个火山序列,利用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技术可建立井下火山岩相与井旁地震响应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借助三维地震资料对各个火山序列界面进行地震对比解释,然后对每个火山序列进行地震相划分,共识别出5种主要地震相.根据单井相标定关系可将地震相转换为火山岩相,从而再现了研究区石炭系火山岩相的分布特征.综合石炭系顶部遭受剥蚀程度、断裂发育、火山岩岩相分布特征、石炭系上覆盖层发育程度、井下油气显示情况和与生烃凹陷的距离等因素,确定出北三台凸起石炭系火山岩油气勘探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9.
流纹岩类火山岩储层物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火山岩油气藏储层岩石类型特殊、孔隙结构复杂,在开发过程中其储层物性将会对采出程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利用火山岩气田升深2-1井的流纹岩岩心、测井资料,通过对流纹岩岩石物性参数随净上覆岩层压力变化的实验研究,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该流纹岩岩石孔隙度随净上覆岩层压力呈多项式(三项式)函数变化关系、渗透率与净上覆岩层压力之间的关系满足幂指数关系、储层岩石的压缩系数与净上覆岩层压力之间的关系满足指数关系、岩石密度和孔隙度之间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从而更进一步认识了该流纹岩储层的物性特征,为该特殊岩石气藏的合理开发提供了有利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火山岩油藏地质条件复杂,开发难度很大.为加快西泉3井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的开发,本文利用初期取得的丰富的地质资料,对油藏的地质和开发特征作了研究.建立了本区火山岩岩性、物性解释图版;对油气的分布,合理的开采制度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及认识,为今后油藏的滚动开发和油藏的稳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大量岩芯、薄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镜质体反射率等储层资料,探讨了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陡坡带沙河街组近岸水下扇砂体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及其特征、成岩阶段与成岩序列、储层孔隙类型与次生孔隙发育特征,分析了低孔低渗储层中次生孔隙(“甜点”)的形成条件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车镇凹陷陡坡带沙河街组近岸水下扇砂体由岩屑质长石砂岩构成,在埋藏过程中,储层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解和交代等成岩作用,现今储层埋深2 000~3 800 m,储层处于中成岩阶段,总体上形成了低孔低渗储层;溶蚀作用对于改善储层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在2 300~3 100 m 深度段的有机酸对长石颗粒的溶蚀以及形成的粒间和粒内孔隙不仅增加了储层孔隙度,而且提高了储层渗透率,改善了储层质量,孔隙度可达25%,渗透率达到50×10-3 μm2,为油气富集高产提供了储集空间。总之,溶蚀作用及其形成的次生孔隙发育带对于预测有利储层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渤海海域前第三系的烃源岩特征,对前第三系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及有机质成熟度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震旦系60%的烃源岩进入了成熟带,但生烃潜力较差;古生界寒武—奥陶烃源岩除C油田之外,石碳—二叠系除了埕北及渤海西部地区之外,生烃能力较差;中下侏罗统烃源岩镜质体射率为0.5~0.6,有机碳含量较高,总烃含量比较大,生烃潜力较好;白垩系下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处于低成熟阶段,生烃潜力优于中下侏罗统和石碳—二叠系地层;石炭系—二叠系、中下侏罗统及白垩系下统三套地层是前第三系烃源条件较好的地层.  相似文献   

13.
以焦作煤田古汉山井田为研究区,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探讨了煤层埋深、顶底板岩性、煤层埋深以及地质构造等因素对煤层含气性的控制;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得出了埋深、有效埋藏深度以及煤厚与煤层含气量的回归方程,并对回归方程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煤厚、断裂构造以及埋深是影响古汉山井田煤层气赋存特征的主要因素,并表现为:①随着煤厚的增加,含气量线形增大.②随着埋深和有效埋藏深度的增加,含气量先是急剧增大,到了一定阶段后,增大趋势变慢,之间具有对数正相关关系.③在断层尖灭端,含气量大,断裂带内含气量小;正断层的下降盘的含气量大于上升盘,同一正断层的上升盘附近,距离断层面越远,含气量越大.煤层的顶板岩性对含气量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引起井田内煤层含气量变化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4.
川北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研究显示,鲕粒云岩和亮晶鲕粒灰岩是区内飞仙关组的主要储集岩类,储渗空间成因复杂,以次生的孔、洞、缝为主,仅偶见残余原生粒间孔。工区飞仙关组储层的形成和演化经历了复杂的沉积、成岩环境,沉积作用和后期成岩作用是其主要的控制因素。滩体的高部位是储集体发育的有利部位,后期云化及埋藏溶蚀作用是次生储集空间发育的必要条件,极大地提高了储层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15.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煤源岩排烃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排烃门限控油气理论,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我系煤源岩排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煤源岩在埋深500m左右同时进入排甲烷气、排重烃气门限,并于2000m左右进入排液态烃门限,在埋深为3500m左右达到排烃高峰。现今1m^3源岩排出的甲烷气、重烃气和液态烃量分别为64.72m3、3.82m3、34.97kg。煤源碉主要以水溶、扩散、油溶和游离四种相态排运油气,其中油溶相和游离相起决定作  相似文献   

16.
长岭1号气田蕴含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其中绝大部分储存在营城组火山岩中.营城组火山岩主要为酸性火山岩,具有岩性复杂、孔洞缝较发育及储层难预测等特点.制约火山岩气藏开发的关键问题是能否准确识别和预测岩性.针对目前本地区对岩性、岩相认识不清的问题,充分利用岩芯、成像测井、岩屑和常规测井等各种有效信息,借助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单井岩相解释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火山岩体控岩相建模的策略,将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相结合,建立了火山岩三维岩相分布模型,实现了火山岩岩性的空间展布预测,为气藏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强凹陷上侏罗统成岩作用及储层分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上株罗统碎屑岩为成熟度低的岩屑少岩,岩石经历了多种成岩变化,降低孔隙度的成岩作用主要为压实作用和方解石、沸石、伊利石及绿泥石的胶结作用,增大孔隙度的成岩作用为溶蚀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渤海湾盆地的古生界烃源岩自沉积以来,遭受了多期复杂的构造变动,烃源岩经历了不均一的抬升、变形、埋藏、甚至岩浆作用,导致了烃源岩生烃演化的不连续性和阶段性,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渤海湾盆地古生办烃源岩的埋藏史和受热史。结果表明:研究区古生办的最高受热温度从加里东期到喜山期的“脉动式”递增导致有机质成熟度呈阶梯式增大,并引直多次生烃作用,主要生烃演化发生在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山晚期,且喜马拉雅山晚期的生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是渤海湾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的方向,最后,提出了勘探的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19.
溶蚀在川东北飞仙关组储层演化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东北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海相碳酸盐岩不仅分布广、厚度大、类型多,而且经历了多期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的改造,形成了具有良好储集性能的滩相白云岩储层.通过对该区沉积发育史、成岩演化史、构造埋藏史和有机质热演化史分析,较深入研究了飞仙关组储层发育演化过程中的溶蚀作用.根据具体的溶蚀特征及化学充填物地球化学资料,识别出了同生-准同生期、液态烃期、气态烃期和构造抬升期等四期溶蚀作用;探讨了不同期次溶蚀作用的形成机理,提出了液态烃期和气态烃期埋藏溶蚀作用模式,总结出了溶蚀作用对储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