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广州化工》2012,40(8)
随着我国资源短缺的日益加剧以及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日益提高,煤基多联产系统作为一种资源利用率高、环保效果好的生产系统,能更好的解决我国现在所面临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是未来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方向。本文章综述有关煤基多联产系统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并展望了该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程靖  汪寿建  孙国恩  王冰  蔡宗远 《广州化工》2010,38(3):39-42,61
煤基多联产系统是未来洁净煤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发展煤基多联产系统对我国能源工业的战略调整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将起到重要作用。煤基多联产应当是大容量而且能够大规模应用的,煤基多联产的龙头煤气化技术就应当是规模化的。发展多联产的主要目的是要大幅度地提高煤炭利用的效率和经济性,从而减轻资源需求压力并减少污染。  相似文献   

3.
煤基多联产系统的意义及国内外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电力和优质燃料2个方面的重大需求看,煤基多联产系统显然是未来洁净煤发展的重要方向。笔者的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中国能源系统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对煤基多联产系统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国内外发展概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煤基多联产系统关键问题及在中国可能的发展途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电力和优质燃料2个方面的重大需求看,煤基多联产系统显然是未来洁净煤发展的重要方向。笔者分别从系统和关键单元技术方面分析了多联产系统的关键问题,结合对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煤基多联产系统在中国可能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5.
煤基多联产是洁净煤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煤基多联产系统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国内外发展概况进行了概述。指出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系统是未来洁净煤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上海煤化工项目建设需要,上海华谊集团公司确定将安徽省无为县作为建设煤基多联产精细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和未来50年发展主攻方向。目前无为煤化工项目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项目建设目标是焦炭联产甲醇2400kt/a以上,并利用年产2400kt甲醇和500kt煤制烯烃(MTP)向煤基多联产精细化工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将高密度三塔式循环流化床(TBCFB)应用于串并联综合型多联产系统,提出一种基于碳循环的流程与参数共优化的煤基多联产系统,促进低阶煤资源的高质高效转化。碳循环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系统以热解煤气循环作为热解气氛,提高了焦油产率,实现低阶煤高质化转化;二是在TBCFB使用富氧燃烧,提高了烟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将烟气替代氮气直接用于燃气轮机发电工质,减少了氮气消耗。利用Aspen Plus对全系统进行模拟,对多联产系统进行物料、能量和?衡算,研究未反应合成气循环比和烟气注入量对过程的影响;以能量利用效率为优化目标,对煤基多联产碳循环系统的操作条件寻优。结果表明,动力单元注入气体使用烟气时,煤基多联产碳循环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达49.7%,高于用氮气作为热解气氛的传统煤基多联产系统,相比传统的单产系统,煤基多联产系统的能量可节约13%,对于年处理30万吨煤的系统,折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4.9万吨/年。  相似文献   

8.
2008年11月27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新型煤化工协调工作委员会和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在上海主办了新型煤化工——煤基多联产论坛。本次论坛荟萃了来自全国各地煤化工专业领域的近200名精英,大家就共同关心的国家能源战略、煤化工发展趋势、发展方向、竞争性分析以及煤基多联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等问题开展了广泛交流。  相似文献   

9.
煤基多联产系统(化工过程-动力装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阐述了在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地区以及大西北地区采用煤基多联产系统的重要性和经济可行性,文中引述了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对此类系统所进行的技术经济分析,这对我国推广多联产系统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政府、乌审旗政府、内蒙古博源控股集团、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公司近日在天津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联手投资建设纳林河工业园区盐碱煤基多联产循环经济示范项目,这将是全国首个盐碱煤基多联产循环经济项目。根据协议,立足于鄂尔多斯优势资源的循环利用,各方将合作建设包括联碱、烯烃及工程塑料等在内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将化工项目外排的高盐废水、煤矿疏干水回收利用,用于采集盐卤生产联  相似文献   

11.
捣固炼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捣固炼焦技术的基本原理,论述了天宏焦化公司在应用这一技术过程中,对原料煤的选择及配比、煤饼成型、炼焦工艺、环境保护、捣固设备、组合型集气管系统的压力调节、捣固炼焦系统微机自动化集中控制系统等方面进行了改进、研究与开发,收到了炼焦煤源拓宽、焦炭产量高且质量好、既保护环境、企业又有显著经济效益的多重效果,并大大促进了捣固炼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反应生成化工、能源产品的工业。煤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制约着煤化工企业的发展,因此,治理煤化工污染、实现环境保护、走清洁生产道路是煤化工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特点,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的实际情况以及对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重视赋予了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机遇,作为煤化工产业龙头的煤气化技术在中国蓬勃发展。随着煤气化技术的大规模推广,煤气化渣的堆存量及产生量越来越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土地资源浪费,对煤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煤气化渣处理迫在眉睫。笔者介绍了煤气化渣的产生及其带来的环境问题,煤气化渣的基本特点,综述了国内外煤气化渣在建工建材(骨料、胶凝材料、墙体材料、免烧砖)、土壤水体修复(土壤改良、水体修复)、残碳利用(残碳性质、残碳提质、循环掺烧)、高值化利用(催化剂载体、橡塑填料、陶瓷材料、硅基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煤气化渣综合利用思路。煤气化渣主要由SiO2、Al2O3、CaO、Fe2O3、C组成,气化细渣残碳含量较气化粗渣高,煤气化渣的主要矿相为非晶态铝硅酸盐,夹杂着石英、方解石等晶相,富含硅、铝、碳资源的化学组成特点和特殊的矿相构成是煤气化渣回收利用的基础。目前煤气化渣规模化处置利用主要聚焦在建工建材、生态治理等方面,但因其碳含量高、杂质含量高等特点,导致建工建材掺量低、品质不稳定,生态治理二次污染严重等问题,经济和环境效益差。在资源化利用方面,结合煤气化渣资源特点,目前主要在碳材料开发利用、陶瓷材料制备、铝/硅基产品制备等方面引起广泛关注,虽然经济效益相对显著,但均处于实验室研究或扩试试验阶段,主要存在成本高、流程复杂、杂质难调控、下游市场小等问题,无法实现规模化利用。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解决企业环保难题,结合煤气化渣堆存量大、产生量大、处理迫切的现状以及富含铝、硅、碳资源的特殊属性,建议煤气化渣的综合利用思路为"规模化消纳解决企业环保问题为主+高值化利用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为辅"。开发过程简单、适应性强、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煤气化渣综合利用技术路线,是目前煤气化渣利用的有效途径和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凭借其独特的政策、资源、产业、区位、技术等优势,近几年煤化工产业发展迅猛,焦炭产能一直位居全国第二,现在基本建成京一唐、邯一邢两大煤化工产业基地,形成了“北有中润、中有旭阳、南有鑫宝”的煤化工发展格局,并有望在冀中能源和开滦集团的基础上组建河北煤业化工集团。在发展煤化工产业的过程中也面临诸如产能过剩、高耗低能、环保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河北省煤化工企业逐步摸索出了一条以绿色、循环为宗旨,以链形化、规模化发展为特色,以研发技术机构为支撑的新型煤化工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发生炉煤气站目前的应用状况、应用的政策限制及限制政策存在的问题,指出一段式煤气发生炉具有一定的应用条件,是气化无烟煤最为适合的炉型,不应将其列为绝对限制项目;国家及地方政府对于煤气发生炉的应用,应该予以监督疏导,不应武断地一刀切。同时提出设备制造企业只有立足技术及工艺创新,以煤气站的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为创新基点,深入挖掘系统资源节约的潜力,发生炉煤气站才能拥有稳定而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吴廷娟 《广东化工》2010,37(9):86-87,92
在煤炭能源供求矛盾突出的今天,采用型煤替代块煤制取合成氨原料气是资源综合利用的必然趋势。湖南省资江科技开发公司研发的煤棒生产技术为一套国内集科技、节能、环保为一体、设计优化的新型煤棒规模生产工艺,在广西河池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成氨造气生产系统中成功应用,增强了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Low heating values, variable chemical compositions, peculiar physical properties, high investment cost and insecurity of biomass feedstocks supply limit the applications of biomass for energy and other processes. Co‐firing biomass and coal has pot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iomass‐to‐energy capacity with significant ec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benefits. However, co‐firing is not straightforward, and some questions need to be addressed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biomass and coal. This paper highlights key issues related to co‐firing, including reactor types, feeding, hydrodynamics, ash sintering, fouling, and corrosion, 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as well as calculations and analysis. Direct co‐firing is the most common option for biomass and coal co‐firing currently, mostly due to relatively low investment needed to turn existing coal power plants into co‐firing plants. For direct co‐firing,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fuel entering the combustors or gasifiers are critical to an optimum operation. Any biomass mixed with coal needs to have acceptable physical properties. More research is needed on co‐firing biomass and coal, including work on: preparation, handling, storage, and feeding of biomass feedstocks (e.g. drying, torrefaction, pelletization); co‐firing mechanisms; hydrodynamic analysis of co‐firing combustors and gasifiers; boiler/gasifier capacity, slagging, fouling, corrosion, efficiency, reliability, fuel flexibility; lower emissions and gas cleaning; catalyst poisoning; investment and operating costs.  相似文献   

18.
张佳楠 《河北化工》2014,(11):113-115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主要动力作用,煤炭的生产安全是煤矿工作的重点。瓦斯爆炸是一种严重的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给煤炭安全生产和矿工的人身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为了更好地控制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运用事故树(FTA)分析法对瓦斯爆炸进行分析,找出瓦斯爆炸的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在此之上研究控制事故发生的安全预防措施,确保煤炭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运用湿料低压成型工艺制备生物质型煤的工艺流程及研究过程,生产中研发了具有免烘干、防水、固硫三重功效的TX添加剂;阐述了层燃锅炉对煤质的要求、生物质型煤的配制及在锅炉上的运行操作情况;测试结果表明,湿料低压成型技术投资少、生产成本低,所制型煤燃烧效率高、环保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