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对西藏昌都县某银铅锌铜多金属矿矿石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确定了采用"银、硫化铅部分混合浮选—硫化锌、氧化铅依次浮选"工艺流程。在较佳的条件下,浮选闭路试验得到银品位4 254.44 g/t、含铅16.61%、回收率63.03%的银精矿,且还得到锌品位43.56%、回收率56.84%的锌精矿,铅品位39.87%、含银1 684.10 g/t、铅回收率22.82%、银回收率8.69%的氧化铅富集产品。  相似文献   

2.
辽宁某氰化尾渣金品位2.01 g/t,银品位36.23 g/t,铜、铅、锌品位分别为0.33%、1.91%、3.01%。针对该氰化尾渣进行铜铅锌混合浮选试验及优先选铅—尾矿选锌浮选试验。铜铅锌混合浮选试验可获得金品位13.72 g/t、银品位281.70 g/t、铜品位3.63%、铅品位16.01%、锌品位36.92%,金、银、铜、铅、锌回收率分别为50.09%、57.22%、80.69%、61.33%、90.88%的混合精矿;优先选铅—尾矿选锌浮选试验可获得铅品位48.95%、铅回收率52.29%的铅精矿,锌品位43.21%、锌回收率89.45%的锌精矿,铅精矿中金、银、铜品位分别为54.02 g/t、891.42 g/t、5.92%,锌精矿中金、银、铜品位分别为2.43 g/t、134.79 g/t、2.19%,总金、总银、总铜回收率分别为62.39%、73.43%、77.76%。选别指标良好,为该类氰化尾渣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内蒙古某矿多金属含金矿石进行了综合回收试验研究.根据矿石性质,通过流程对比试验,采用原矿重选-重尾混合浮选-混合精矿氰化-氰渣浮选工艺流程,可实现就地产金、银,获得合格的铜精矿、铅精矿、锌精矿,金、银、铜、铅、锌、硫回收率分别为88.81%、93.38%、75.23%、55.36%、65.12%、83.83 %.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高铅贫锌多金属矿石铅品位5. 50%、锌品位0. 37%,方铅矿与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等金属硫化物关系密切,铅、锌分离难度大等特点,进行了重选—重选尾矿快速浮选—浮选尾矿铅、锌分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浮选闭路试验获得了较好指标,实现了铅、锌的有效分离,银铅精矿中铅总回收率96. 11%,银总回收率92. 36%;锌精矿锌品位52. 45%,锌回收率82. 41%;各产品含杂均达到了标准要求,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青海某高铅低锌矿石选矿工艺流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雪丽 《甘肃冶金》2005,27(4):34-35
青海某铅锌矿属高铅低锌矿石,铅锌含量比约为4∶1。根据矿石性质,使用新型抑锌药剂T5及铅银强化捕收剂A5,确定采用铅、锌顺序优先浮选的工艺流程方案,铅浮选采用1次粗选2次精选获得铅精矿,锌浮选采用1次粗选4次精选得到锌精矿。获得了铅精矿品位75.35%、回收率96.13%、银回收率87.56%,锌精矿品位48.77%、回收率73.18%的工艺指标。  相似文献   

6.
印尼某铅锌矿石属于含碳多金属硫化矿石。根据其矿石性质,采用预先除碳—浮铅—再选锌的优先浮选工艺流程进行铅、锌分离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浮选闭路试验获得了铅品位51.16%、锌品位4.37%、铅回收率87.15%的铅精矿,锌品位57.42%、铅品位0.73%、锌回收率81.80%的锌精矿,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7.
云南某低品位铜铅锌硫化矿石含铜0.20%、铅0.67%、锌2.32%,并伴生少量金银,矿石中铜主要以黄铜矿形式存在,铅主要以方铅矿形式存在,锌主要以闪锌矿形式存在。为了合理开发该资源,对其进行了选矿工艺研究。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0.074 mm占80%的磨矿细度条件下,采用混合浮选铜铅-铜铅分离-选锌小型闭路试验流程浮选该矿石,获得了精矿品位为31.59%、回收率为72.23%的铜精矿;精矿品位为60.87%、回收率为85.94%的铅精矿;精矿品位为51.17%、回收率为85.07%的锌精矿;实现了铜铅锌的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8.
针对青海某铅锌金银多金属矿矿石性质,采用浮选—尾矿氰化浸出流程进行了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在最佳试验条件下,浮选闭路流程获得的硫化铅精矿铅品位45.05%,氧化铅锌混合精矿铅+锌品位49.02%,铅总回收率80.10%,锌总回收率54.22%;浮选尾矿再进行氰化浸出,金总回收率为73.29%,银总回收率为79.99%;试验指标较好,矿产资源得到了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9.
针对内蒙古某含铜铅锌金矿矿石性质,提出了铜铅锌浮选—尾矿氰化浸金工艺流程。该文重点探讨了铜铅锌浮选分离部分,为该金矿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通过铜铅混浮—铜铅分离—铜铅尾矿浮选锌的闭路流程,获得了相对较好的试验指标:铜精矿铜品位20.79%、铜回收率64.94%,铅精矿铅品位56.68%、铅回收率62.16%,锌精矿锌品位40.54%、锌回收率57.22%。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低品位铅锌银多金属矿石铅锌分离的工艺流程、药剂制度、银的回收进行了试验研究,确定了适合该矿石的优先浮选工艺流程。结果表明:优先浮选闭路流程可获得相对较好的指标,银主要富集在铅精矿中;铅精矿中铅、锌、银的品位分别为45. 52%、2. 26%、2 470 g/t,铅、银的回收率分别为73. 24%、58. 16%;锌精矿中锌、铅、银的品位分别为32. 64%、0. 50%、178 g/t,锌、银的回收率分别为65. 86%、2. 50%;硫精矿中硫品位为36. 18%、硫作业回收率为43. 25%。铅、锌、银、硫得到了较为有效的分离与回收,为该多金属矿石的回收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东北寨难浸金矿提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北寨金矿为古砷碳镘细粒浸染贫金矿石,直接浸金的金浸出率几乎为零 采用阶段窖矿、载体浮选工艺得金品位18~92 g/t的精矿。金回收率91.52,并甩掉了大量尾矿。浮选精矿焙烧--氧化提金工艺获得了良好指标,金总回收率达85.32%  相似文献   

12.
氰尾渣金品位偏高原因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立新  代正和 《黄金》2004,25(7):33-35
河南嵩县金牛有限责任公司一选厂原选矿工艺为全泥氰化一锌粉置换。随着选矿厂处理的原生矿石增多和入选品位的降低,原生产工艺已不适用。为此,于2001年对原工艺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后工艺为浮选—精矿氰化—锌粉置换—氰尾渣浮铅。工艺改造投产后曾出现氰尾渣品位偏高现象。通过在实践中观察与探索研究,发现氰尾渣品位偏高主要系进入氰化系统的浮选金精矿脱药效果不好所致。对此采取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使一选厂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生产指标。金氰化浸出率由85%提高到94%。  相似文献   

13.
苏强  王鹏程  谢建宏 《黄金》2012,33(5):44-46
对安徽某矿多金属硫化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试验采用优先浮选铜工艺流程,获得铜精矿品位20.39%,铜回收率83.41%;硫精矿焙烧制酸,硫酸烧渣经氰化炭浸工艺回收金,氰化渣作铁精矿出售。浮选、氰化炭浸金总回收率达89.66%。  相似文献   

14.
某含砷难选氧化金矿石选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潮 《黄金》1993,14(6):31-34
本文对原矿含砷0.65%,矿石氧化率为99.9%的难选氧化金矿石进行了浮选和氰化研究.浮选获得了金精矿含金品位285g/t,金回收率70.82%,砷脱除率达98.78%的浮选指标.氰化取得了浸出率99.37%的优异指标.  相似文献   

15.
焦瑞琦 《黄金》2006,27(1):37-40
介绍了小秦岭某铜精矿性质;比较分析了铜硫浮选分离、硫精矿氰化和碱浸预处理后氰化、氰渣浮选两种工艺处理该金精矿试验结果。比较结果表明,采用碱浸预处理后氰化、氰渣浮选工艺经济效益更好。在试验中,还探讨了采用处理后的活化水提高氰化金浸出率方法,这为研究改进氰化工艺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雷力  王恒峰  曹欣 《黄金》2014,(9):56-60
针对某含铜金矿石,进行了直接全泥氰化、氨浸—氰化、酸浸—氰化、浮选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采用"先硫后氧"优先浮选—浮选尾矿氰化工艺流程,获得了较好的技术指标,金回收率可达到93.41%,银回收率达到68.81%。同时,对浮选所得的两种精矿进行氰化试验探索,也获得了较好的浸出指标。  相似文献   

17.
针对洛南某高碳难处理金矿石性质,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浮选—尾矿焙烧—水淬—氰化浸金工艺流程可获得较好试验指标;浮选闭路流程获得金粗精矿金品位42.14 g/t、金回收率61.88%,金精矿金品位16.26 g/t、金回收率11.49%;尾矿氰化浸出金浸出率为75.68%,金总回收率达到93.52%。  相似文献   

18.
针对新疆某热液蚀变型岩金矿,采用重选—氰化联合工艺进行了提金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重力值为60 G、流态化水量为3.5-4.0 L/min的条件下,尼尔森重选过程可优先富集金品位为311.70×10^-6、回收率为42.23%的粗粒金精矿;在磨矿细度为-0.045 mm占90%、矿浆浓度为40%、氰化时间为24 h的条件下,重选尾矿氰化过程可获得金浸出率为97.41%。因此,重选—氰化联合工艺可获得金综合回收率为98.81%。  相似文献   

19.
广西某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石提金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任洪胜 《黄金》2013,(5):54-57
对广西某微细粒浸染型难处理金矿石进行了提金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在原矿金品位12.00 g/t时,采用原矿浮选—浮选尾矿氰化工艺流程,获得浮选精矿金品位41.30 g/t,金回收率29.93%,浮选尾矿氰化金浸出率71.24%,金总回收率为79.85%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20.
某微细浸染型难处理金矿石金品位5.08 g/t,金矿物以包裹金为主,且粒度分布不均匀。针对该矿石性质,进行了重选、浮选、氰化浸出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单一浮选工艺,金回收指标不理想;采用重选—重选尾矿浮选工艺,金综合回收率为86.45%;对重选—重选尾矿浮选得到的尾矿进行氰化浸出,金综合回收率可提高至94.55%;采用联合工艺流程处理该矿石是可行的,可获得较好试验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