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文章以金属矿山采空区的处理方式作为研究重点,通过对金属矿采空区探测技术的阐释,探讨采空区问题与具体原因,提出处理金属矿采空区的方式,希望为金属矿山采空区域处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帮助,有效地规避因采空区域的治理不合理亦或是处理效果差强人意所引起的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2.
金属矿开采后采空区的存在给后续的金属矿开采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都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合理的应用综合物探法进行采空区勘察成为当前应对金属矿采空区的有效措施之一。鉴于此,文章对金属矿采空区及综合物探法进行了概述,并以实际金属矿区为例就综合物探在金属矿采空区勘查中的应用及难点展开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总量不断提高,尤其是对于金属资源的需求全面增加,因此,近些年来我国金属矿开采规模有所提高。在金属矿开采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做好采空区的处理,加强对采空区的探测,明确采空区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而对其进行处理,确保采空区的安全性。因此,本文将对金属矿地下采空区探测、处理与安全评判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并结合实践经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金属矿山采空区处理方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属矿山地下矿床开采必然形成采空区,而采空区的形成,使周边一定范围的岩体应力重新分布,导致岩石变形、破坏和移动,成为生产的安全隐患。在介绍国内外采空区处理经验的基础上,着重对采空区处理方法做了叙述和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使得经济发展对金属矿资源的需求量与日剧增,全国各地开采金属矿资源的规模持续扩大。虽然不断扩大开采规模和开采量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大量金属矿资源,但是在开采金属矿资源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过度开发现象,产生了大量的地下采空区,对矿山的安全生产造成重大影响,严重地威胁着采矿工人的生命安全,甚至还会对矿区附近的居民的日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由于各个矿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采矿方法,也建立了不同的采矿管理制度和机制,造成了地下采空区样态丰富多样,结构也各不相同。基于此,本文以金属矿山地下采空区处理的必要性、重要意义和具体措施为切入点,简要分析和研究如何优化金属矿山地下采空区的处理方案,旨在为切实有效地处理好金属矿山地下采空区提供若干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金属矿山露天开采中不明空区的处理是采矿作业经常遇到的难题。本文从高密度电法探测入手,结合部分地采时留下的老巷道图纸,利用探测结果与老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综合揭露现场采空区位置,并提出了适合地采转露采矿山的采空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金属矿逐渐成了不可或缺的材料。伴随着金属矿的大量开采,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采空区。这些一个又一个的采空区对金属矿区造成了难以预计的危害(矿区坍塌、矿井突水等)。为了避免这些悲剧的发生,矿区常常采用支撑和充填等方法。这篇文章主要来介绍一下尾砂胶结充填在金属矿采空区的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8.
地下金属矿山采空区严重的威胁着矿山安全生产,采空区形成的历史、空间、地质构造以及周边环境等也是千差万别,但根本问题要对采空区进行有效的治理,治理的前提要制定科学实用方案依据。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地下金属矿山采空区治理方法选择以及治理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9.
以某露天金属矿为例,对露天深孔爆破与地下采空区处理一体化实践进行研究。经过研究总结,在采空区顶板的厚度、完整性、强度等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深孔爆破作业和对地下采空区进行爆破崩落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由于顶板岩层冒落的不规则性,金属矿山的采空区形状是比较复杂的.本文详细介绍了在江西某铜矿Ⅶ号矿体运用浅层反射地震法对采空区进行的探测工作,这种探测得到的采空区信息包含了受扰动较大的岩体,它更有利于评价采空区上部地表的稳定状况.  相似文献   

11.
《中国钨业》2016,(5):25-30
某铁锌多金属矿采用无底柱浅孔留矿法开采,形成了大量采空区,给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安全隐患。为回收矿区残矿及深部资源,需进行现状条件下复杂采空区群稳定性分析。研究通过安全系数法对采场矿柱进行了力学稳定性分析,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采空区群进行了整体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现状条件下,矿柱受压,顶板受拉,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地表移动、变形较小,采空区稳定性良好;分析结果与矿区现状吻合。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采空区群稳定性分析方法在该矿区是可行的,同时可为矿区下一步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空区稳定性受静态和动态等多种因素影响,且破坏机理复杂,为了有效辨识金属矿山采空区危险性等级,研究采取了基于粗糙集和突变级数的采空区危险性辨识(RS-CPM)方法。根据突变级数法将选取影响金属采空区稳定性的6个主要因素,即抗拉强度、泊松比、采空区体积、采空区宽高比、埋藏深度和空区群影响系数等构建起具有3个层次的辨析指标体系。根据粗糙集理论确定各个层次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并进行排序,运用突变理论计算得到突变级数值,从而实现对采空区危险性的辨析。实际应用表明,该模型的辨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因而为金属矿采空区的危险性辨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珠斯楞海尔罕铜多金属矿开采过程中,如果不能对采空区的影响带与影响范围进行规律有效的勘查和治理,对于地面的公路与其他建筑物等都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和危害,目前单一的矿山采空区勘查技术存在着技术限制,勘查结果的可靠性与精准度都有待提高,根据单一的勘查技术作为依据进行对综合勘查技术在珠斯楞海尔罕铜多金属矿采空区勘查中数据分析,和应用研究结果分析,得出切实可行的珠斯楞海尔罕铜多金属矿采空区综合勘查技术,能够大大地提高矿区采空区勘查数据的精准度,弥补单一勘查技术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大空区下连续开采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志安 《有色矿冶》2006,22(3):13-16
柿竹园多金属矿井下采空区已达240万 m^3,矿柱矿量1 400万 t,品位高.如果不采矿柱矿山经济效益将急剧滑坡.因此,寻求安全、经济、合理、有效的地下连续开采矿柱与空区处理的方案是柿竹园多金属采矿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研究得出:柿竹园多金属矿的开采宜采用地下开采方式进行,近、中期开采范围为Ⅲ矿带的富矿段(大部分为矿柱).采矿方法为490 m水平以上采用连续阶段崩落法回收矿柱和进行采空区处理,490 m水平以下采用盘区连续阶段崩落法回采富矿段,服务年限为36 a,之后转入露天开采.  相似文献   

15.
王滨  张亭 《甘肃冶金》2013,(6):4-6,18
采取使用分析类比法与数值分析方法对岩层移动角进行分别求解、相互验证的思路,针对Ⅱ号异常区采空区南端对附近村庄的影响,对金属矿山的岩层移动界线进行了圈定,在现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指导金属矿山设计和金属矿山的安全评价提供了更好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经济合理地治理金属矿采空区,建立了相对差异函数的采空区危险性识别模型。首先建立含14个指标的采空区危险性识别指标体系,并采用相对差异函数确定评价指标对评价级别的相对隶属度和熵权法、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然后计算采空区危险性对评价级别的综合相对隶属度和级别特征值;最后根据级别特征值的平均值确定采空区的危险性级别。将该模型运用于某锡矿山8个采空区的危险性评价识别中,确定了各采空区的危险性级别,识别结果与未确知测度理论法识别结果相一致,符合现场实际。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通过自身参数的4种组合来提高采空区危险性识别结果的可靠性,为采空区危险性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进行精密探测时,不仅需要经典测绘学的专业理论也需要具备现代测量技术理论将两者进行深度融合,对特点出现在工程施工阶段的问题,需要进行准确的技术探测和收集、处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在今天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其精密的探测技术在各项设备和工程施工上取得了一定成功。在进行金属矿山测量时,对其精密探测技术的有效使用,可以大幅度提升金属矿山的收集信息效率,而且对金属矿山采空区稳定和矿产资源损失、充填工作可以进行提高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在实际金属矿山开发开采和施工安全生产时带来经济效益。根据实践,对金属矿山工程测量时有效使用精密探测技术进行调查研究,为下一步具体工作奠定理论指导基础。  相似文献   

18.
阳山铁矿东矿段一期采用无底柱浅孔房柱法、空区暴露面积约为7000m~2,总体积为10.5万m~3、通过分析采空区处理的一般方法再结合采空区现场调查情况,根据已形成的空区特点及废渣回填部分空区、封闭处理空区成功经验,就阳山铁矿东矿段一期采用废渣回填(充填法)、采空区封闭相结合的空区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煤矿开采不断向深井发展,地下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采空区,这些采空区很容易出现塌陷、滑坡、矿井突水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采空区地质灾害一直是矿井安全生产主要因素之一。结合该矿区的现状,采用尾砂胶结充填法,对该矿区的采空区进行处理,确保矿区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20.
边坡地质灾害作为大型金属矿山最常见的地质灾害问题,因此对大型金属矿山边坡地质灾害治理及预防措施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针对预应力锚索支护法、锚喷支护法以及混凝土喷射加固法进行研究,并对改善土质法与液压喷播种草技术进行分析,从而而对边坡地质问题进行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