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将基于平板微热管阵列的水冷PV/T集热器与双热源热泵相结合,提出1种太阳能与空气源双蒸发器热泵复合供能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多种运行模式的切换,以满足复合建筑的供热、供冷、热水和部分电力需求。实验主要针对于冬季制热工况和夏季供冷工况进行实验研究,分别从室外温度、太阳辐照度、热泵COP、制热量、集热效率和发电效率等方面对系统性能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冬季制热实验时,空气源热泵制热、PV/T联合水源热泵制热和PV/T联合双热源热泵制热工况下COP分别为2.15、2.5和2.6,均能满足冬季室内的采暖要求。PV/T联合水源热泵制热和PV/T联合双热源热泵制热实验的平均发电效率和集热效率分别为12.1%和48.6%,11.3%和38.8%。空气源制冷实验时,热泵的EER平均为2.08;制冷兼制热水模式实验时,热水作放热源阶段的EER平均2.26,空气作放热源阶段的EER平均为1.96。  相似文献   

2.
本文搭建了1种间接式基于太阳能光伏光热(PV/T)部件的热泵热水系统应用示范平台,其中PV/T集热器面积为64 m~2。对PV/T热泵系统在不同环境温度和辐照条件下的光电光热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PV/T部件发电量较之传统光伏组件提高11.0%,PV/T电池温度比较传统光伏组件温度平均降温25.5℃,可以有效缓解较高温度对光伏电池使用寿命的影响。热泵机组平均COP可达4.7。PV/T热泵系统的光伏光热综合效率可达74.4%,在产热发电性能上与传统集热器和光伏组件更有优势。在将3 m~3水从31.0℃加热至51.0℃的过程中,PV/T热泵系统总发电量和耗电量分别为28.0 kW·h和24.5 kW·h,并且夏季晴朗少云条件下,发电功率一直高于用电功率,可以实现离网使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新型复合热源换热器,将水冷式微热管阵列光伏光热(MHPA-PV/T)集热器与空气源热泵相结合,提出了1种新型太阳能-空气复合热源热泵热水系统,并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10℃、太阳能热水温度15℃、循环流量250 L/h时,复合热源供热的热泵平均COP约为3.26,比相同环境温度下空气供热模式的热泵提高了9.4%,缩短了13.3%的加热时间。  相似文献   

4.
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器件可在提供电能的同时回收热能,并提高发电效率,系统综合效率高于传统光伏与集热器。本文介绍了不同PV/T系统的结构形式与系统特点,分析了PV/T系统的优势与问题,以及在既有建筑中的一些系统应用案例。指出了建筑构件化太阳能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技术不仅能获取电能和热能,还可以结合其他系统有效利用所获取电能与热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将微热管阵列技术引入传统光伏幕墙,组成新型光伏光热幕墙组件(Micro Heat Pipe Array-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MHPA-BIPV/T),再应用到光伏光热系统中。通过实验对新型光伏光热幕墙组件与传统的光伏幕墙组件、透光型PV/T幕墙组件和非透光型PV/T幕墙组件作对比,结果表明新型PV/T幕墙组件比传统PV幕墙组件光电转换效率提升较为显著,其中,透光PV/T组件比透光PV组件的日平均光电转换效率提升了9%,非透光PV/T组件比非透光PV组件的日平均光电转换效率提升了4%;透光PV/T幕墙组件的日平均总效率为51%,非透光PV/T幕墙组件的日平均总效率为46%。  相似文献   

6.
以太阳能的光伏、光热转化技术应用为背景,提出一种新型的冷/热-电联供热泵系统模式。该模式使用光伏光热模块作为热泵系统蒸发器,通过预制技术与建筑屋顶一体化。通过建立物理和数学模型,对模块的结构、热泵系统的设计参数对太阳能转化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数值分析与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上海地区系统冬季日平均太阳能综合转换率达71.7%;蒸发温度增加,转换效率降低;冷凝温度增加,光伏转化效率降低,光热转化效率增加,综合效率保持不变,其中0~10℃的蒸发温度和50~70℃的冷凝温度是较理想的设计温度点;透明的硼硅酸材料能有效减少热损失,是表面覆盖材料理想的选择;单晶硅产电能力强,可迅速提高光伏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7.
传统太阳能光伏或光热建筑一体化只能为建筑提供单一电能或热能。通过研究一种集成发电、集热、制冷3种功能的建筑一体化电热冷联产光伏组件,对其夏季工况下能量特性进行了实际检测。结果表明:白天,组件集热同时能有效降低光伏电池温度,组件工作温度高于环境温度约8~16℃,发电和集热效率分别为14.1%~13.7%和40.1%~15.7%;晴朗夜间,组件通过对流和辐射两种传热方式进行散热制冷,总制冷功率为26.0~268.5 W/m~2。电热冷联产光伏组件适合与热泵结合,为建筑提供所需能源。  相似文献   

8.
以上海市独栋住宅建筑屋顶光伏/光热一体化(PVT)系统为研究对象,对系统运行的集热与发电性能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系统运行参数的连续监测,实证了系统集热量、集热效率、发电量及发电效率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系统集热效率为33.72%,发电效率为10.33%,平均一次能源效率为66.74%;同时,由于PVT系统的冷却作用,相比于普通的光伏(PV)系统,PVT电池片温度相对较低,发电效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由于技术限制,其单位功率(发电)成本为15.48元/W,相对于单独的光伏和光热系统,经济成本仍偏高.  相似文献   

9.
为综合利用太阳能资源,搭建了一种基于太阳能光伏光热(PV/T)部件的PV/T社区用能一体化热泵热水系统,并对该系统在夏季的实际运行特性进行测试,通过研究热效率、电效率和系统性能系数(COP)进一步分析其热力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太阳辐射强度对系统运行的影响较大,室外环境温度及室外风速主要影响系统的散热。测试期间,系统平均电效率约为15.98%,系统平均热效率约为42.3%;热泵COP最高可达6.4,平均值约为4.8;系统COP最高可达3.9,平均值约为3.3。该系统可满足社区公共部分的用电和生活热水需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太阳能光伏光热-热泵系统是否具有节能优势,利用TRNSYS软件建立了太阳能光伏光热-热泵系统仿真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与单一光伏发电系统、单一空气源热泵系统进行了全年运行对比,并进行了能量分析与[火用]分析。结果表明,太阳能光伏光热-热泵系统的全年平均电效率、全年总发电量、热泵机组COP、能耗及[火用]损均优于单一光伏发电系统加单一空气源热泵系统。  相似文献   

11.
浅谈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特点的总结,阐述了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设计要点,根据结构体系间的不同组合方式,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进行了分类,并列举了各种组合结构构件和结构体系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2.
武岩  刘广杰 《山西建筑》2007,33(14):60-61
介绍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类型和优点,详细地探讨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及工程应用,分析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工程实践表明,该类结构具有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沈钢  由世俊  吴文忠 《暖通空调》2012,42(1):77-79,76
对4台75t/h的蒸汽锅炉分别进行了热电联产改造(增加2台7MW的背压汽轮发电机组)和热冷联产改造(增加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节能分析,建议进行热电冷三联产改造。  相似文献   

14.
周韬 《山西建筑》2007,33(3):67-68
对叠合板进行研究有重要意义,现有成果很少反映其二次受力情况,通过试验对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受力情况及变形特性进行研究,并进行了经济评价,结果表明该试验研究是有工程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
热电(冷)联产系统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蓓红  龙惟定 《暖通空调》2005,35(4):1-4,12
针对热电(冷)联产系统的合理配置问题,综合考虑负荷波动、设备性能特性和系统的能流平衡,提出了一种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了非线性规划数学模型。通过上海地区一拟建项目验证了该方法和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埋地燃气钢管抗震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论述了埋地燃气钢管的抗震计算方法,分析了材质、设计压力、管径、温度变化、地震参数对管道抗震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林涛  陈维韬 《山西建筑》2007,33(11):278-280
系统的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复合式路面的主要设计方法及研究现状,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点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尚需研究的问题,为促进我国对考虑反射裂缝的旧混凝土路面上沥青罩面设计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5×29MW燃煤锅炉房为实例,介绍并分析联合脱硫脱硝工艺的特点及优势。  相似文献   

19.
冷水机组联合运行策略仿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空调系统的能耗中,冷水机组运行产生的能耗占很大的比例。多台冷水机组联合运行时,存在多种运行策略。当根据负荷控制冷水机组的运行时,负荷控制点大小的确定及不同的运行策略会对总能耗造成影响。探讨了冷水机组性能系数和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分析在冷水机组联合运行策略中的不足,对某建筑空调冷冻水系统冷水机组提出不同运行策略,并采用TRNSYS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冷水机组全年优化运行策略,以降低运行能耗。  相似文献   

20.
对基础设施工程BOT与TOT组合补偿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BOT和TOT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广泛应用 ,介绍了BOT与TOT组合补偿模式的概念及特点 ,提出BOT与TOT组合补偿模式 ,比较适合我国现行的一些政策、法规 ,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