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高速公路特大断面隧道施工过程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单洞4车道公路隧道(最大开挖宽度22.9m,最大开挖面积230m^2)Ⅱ,Ⅲ类围岩地表平坦段双侧壁导坑施工方案,应用平面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其施工全过程中支护结构受力性状和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优化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软弱围岩条件下4车道隧道采用双侧壁导坑法能有效控制围岩位移,两侧导坑交替开挖工序优于一侧导坑先行开挖工序。  相似文献   

2.
浅埋偏压隧道开挖时围岩受力特征复杂,施工难度大,风险较高,选用合理可行的开挖工法可有效降低隧道冒顶、塌方等工程事故概率,保证施工安全.依托郑万铁路重庆段人和隧道,利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建立隧道三维数值模型,分析对比隧道在上下台阶法、双侧壁导坑法施工下拱部沉降量、围岩应力、塑性区等变化规律,选用符合浅埋偏压段地...  相似文献   

3.
《四川建材》2016,(1):123-124
对于V级围岩大跨偏压小净距隧道,传统的施工工法双侧壁导坑法有时并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本文以浙江路湾隧道工程为依托,以导坑分步开挖法的新工法为背景,利用ANSYS、FLAC有限元软件分析偏压程度对新工法围岩变形的影响情况,继而给施工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简斌强 《四川建材》2006,32(2):147-148
1前言软土隧道的施工方法,主要有台阶法和双侧壁导坑法、中隔墙法等。虽然双侧壁导坑法和中隔墙法存在以下缺点:一是限制了大型施工机械的使用,降低了工效;二是在软硬围岩相间的隧道施工中,施工方法的调整时间很长;三是临时施工支护多,投入大,不经济;四是施工中相互干扰大。在某隧道施工过程中,采用台阶法和双侧壁导坑法相结合的施工方法,是由于在该隧道Ⅰ类围岩段长度115米范围内不存在软硬围岩相间,目的是在拱脚施工条形基础提高拱脚承载力,在该隧道采用此法成功地解决了隧道整体下沉、拱脚变形扭曲等难题,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工期。2工程概…  相似文献   

5.
利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高速公路隧道入口区域时,可以成功穿越软弱围岩段,避免此处出现过大的地表沉降现象,保障高速公路隧道入口处的施工安全性及围岩稳定性。论文介绍了双侧壁导坑法的施工特点及工艺原理,重点对其工艺流程、施工步骤及操作要点进行详细论述,提出了施工注意事项,为今后开挖软弱段隧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结合南宁玉象隧道偏压浅埋大断面隧道工程实际,建立了偏压浅埋大断面隧道施工动态有限元数值模型,分别采用上下台阶法、CD法和双侧壁导坑法3种施工方案,模拟施工对围岩变形和力学特性的稳定性影响,对围岩位移、应力、锚杆、初期支护轴力与二衬弯矩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双侧壁导坑法能较好地控制围岩位移,应力分布与隧道支护结构内力分配较合理。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非对称小净距隧道下穿城市中心区的优化施工方法,依托重庆某地铁隧道工程,通过工程类比,确定了非对称小净距隧道施工方法分别为CD法和双侧壁导坑法。利用有限元软件对不同施工顺序下隧道围岩塑性区发展、围岩变形和地表构筑物沉降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非对称小净距隧道中间岩柱受力复杂,大部分处以塑性区,施工应重点关注;大洞开挖后小洞应力、变形发生较大变化,发生偏压;先开挖小洞比先开挖大洞对围岩的扰动和建筑物影响更小,对施工更为有利;采用CD法和双侧壁导坑法施工,隧道围岩位移、地表构筑物沉降均小于允许值,施工偏安全。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双洞8车道特大跨度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中导坑尺寸偏小的问题,对导坑划分进行了优化.以厦门机场高速公路巷东隧道工程为例,针对巷东隧道V级围岩浅埋段双侧壁导坑法施工中存在的导坑尺寸偏小、无法满足机械化施工操作空间、工效低等问题,提出扩大导坑跨度、增加侧导洞及主洞的台阶步距,并借助有限元软件构建精细化三维模型,分别模拟...  相似文献   

9.
公路隧道软弱围岩开挖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波 《土工基础》2004,18(5):59-61
以漳龙高速公路龙岩段乌石山隧道软弱围岩施工为对象,基于公路隧道开挖常用的全断面法、上下台阶法、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小导坑法进行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研究开挖方式对围岩的变形量、应力场、塑性区以及洞周整体稳定性的影响,从力学的角度选择最适合在公路隧道软弱围岩地层的开挖方法,为隧道的合理支护和施工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跨径隧道双上侧壁导坑法是根据隧道软硬围岩相间的情况,将双侧壁导坑法与上下台阶法相结合的一种技术.以开挖断面的起拱线为界,将隧道横断面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采取双侧壁导坑法施工,下部分左右幅先后开挖,适用于上部围岩较差、下部围岩较好的单向三车道及三车道以上隧道.详细介绍了洞身超前支护、洞身开挖、洞身初期支护与临时支护的施工方法与注意事项.工程应用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双侧壁导坑法相比,该方法安全可靠、灵活多变、经济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