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原油破乳剂筛选及破乳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破乳性评分”(DV)值,采用室内瓶试法为大港扣50区混合原油筛选出性能较好的破乳剂。考察了温度和破乳剂浓度对脱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庄大破乳剂,温度60℃,破乳剂浓度100mg/L条件下,脱水效果最好,脱出水色清,油水界面齐,脱水后原油含水率0.57%,脱出水中含油6.34mg/L。采用滴体积法测定了破乳剂及破乳剂浓度对原油及沥青质、芳香分、胶质和饱和分4组分的油水动态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油及4组分中加入破乳剂后,界面张力都降低,尤其是庄大破乳剂对油/水界面张力降低幅度最大;随着破乳剂浓度的增加,原油及4组分油/水界面张力呈现下降趋势,但当破乳剂浓度大于100mg/L时,界面张力呈现上升趋势,各组分出现最低界面张力时对应破乳剂浓度基本在100mg/L左右。因此,选择庄大破乳剂,其浓度100mg/L对脱水和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效果都好。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华北油田第四采油厂别古庄采油作业区采出液油水分离难的问题,开展了油田采出液破乳剂室内筛选评价研究。将原油跟破乳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分别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定不同时间的脱水量、油水界面张力,进行破乳剂筛选。研究结果表明:非离子型破乳剂PRF-2在油藏温度条件下具有较高的脱水速度和破乳速度,其最佳使用浓度为10 mg/L;破乳剂PRF-1和PRF-2均具有降低油水乳状液界面张力的性能,并且随着破乳剂浓度的增加,油水乳状液的界面张力都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3.
较系统地研究了破乳剂存在下原油乳化液的油水界面张力及其与破乳效果的关系,还对破乳剂结构与界面张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同一种破乳剂,随着含量的增加,界面张力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脱水盐率的变化趋势相吻合,对不同种破乳剂,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越强,其破乳效果越好,破乳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与界面张力有关,对于同一种原油,相同系列的破乳剂,随着HLB值的增加,界面张力先降低后增加,即  相似文献   

4.
复合驱采出液破乳剂的破乳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破乳剂分子改变油/水界面张力和油/水界面膜强度两个方面,对复合驱采出液的破乳脱水问题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非离子型破乳剂在界面活性低于复合驱采出液中活性剂的界面活性的情况下,仍可能吸附到油水界面上,升高原油乳状液界面张力,并参与润湿成膜,削弱界面膜强度,达到破乳的目的。但是,在实验中也发现破乳剂改变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与破乳剂的破乳特性没有对应的关系。一种性能良好的破乳剂不仅应具有良好的吸附成膜性能,更应有效地降低油/水界面膜强度,才能达到较好的破乳效果。文中所阐明的观点对复合驱采出液以及聚合物驱采出液的破乳脱水处理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较系统地研究了在破乳剂存在下原油乳化液的油水界面张力及其与破乳效果的关系,还对破乳剂结构与界面张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同一种破乳剂,随着其含量的增加,界面张力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脱水脱盐率的变化趋势相吻合。对不同种破乳剂,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越强,其破乳效果越好。破乳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与界面张力有关:对于同一种原油,相同系列的破乳剂,随着HLB值的增加,界面张力先降低后增加,即存在最佳的HLB值;一种破乳剂只有处于或接近最佳HLB值时,才可能形成增大的界面吸附  相似文献   

6.
针对哈萨克斯坦热德拜原油破乳脱水过程中破乳剂加量高、乳化中间层厚等破乳低效问题,从机理出发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热德拜油田采出液中原油高含蜡、高含盐、一定量的机械杂质以及低效的现场破乳剂是破乳脱水低效、易形成乳化中间层的重要原因。为了提高原油破乳脱水性能、减弱乳化中间层厚度,通过室内破乳脱水实验,优选出BKP-62高效破乳剂。界面张力测试结果表明,破乳剂BKP-62的界面活性明显高于现场破乳剂,进一步说明其破乳脱水性能应该明显优于现场破乳剂。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处理含固体颗粒的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原油乳状液油水分离困难的问题,采用界面张力仪和全功能稳定性分析仪考察了硅藻土、破乳剂、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对胜利海上原油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稳定性和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离子破乳剂ECY-05和有机硅破乳剂589按质量比4∶1组成的复配破乳剂FP的破乳效果良好,随着FP加量增大,乳状液稳定性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减小,脱水率增加,FP加量为200 mg/L时,含固原油乳状液60 min脱水率为88%;随着HPAM、表面活性剂和硅藻土含量的增加,乳状液稳定性增加,脱水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随着硅藻土加量的增大而增大,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而减小,HPAM对油水界面张力影响较小,三者的协同作用使得脱水率降低。  相似文献   

8.
稠油聚合物驱原油破乳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聚合物与破乳剂的分配系数、脱水率、油水界面剪切粘度、界面膜强度和界面张力等参数 ,研究了稠油聚合物驱原油破乳作用机理 ,并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疏水缔合型聚合物在油相中的分配系数大于超高分子量部分的水解聚丙烯酰胺 ,破乳剂在油相中的分配系数大于水相 ,辅助剂使破乳剂在油、水相中的分配趋于均匀化 ;油水界面剪切粘度随原油浓度增大而提高 ,聚合物使界面剪切粘度上升 ,破乳剂和辅助剂使界面剪切粘度降低 ;聚合物提高界面膜强度 ,破乳剂削弱界面膜强度 ,辅助剂与破乳剂的复合体系可进一步削弱界面膜强度 ;疏水缔合型聚合物使原油的界面张力降低 ,破乳剂、辅助剂与破乳剂的复合体系显著降低界面张力  相似文献   

9.
稠油聚合物驱原油破乳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测定聚合物与破乳剂的分配系数、脱水率、油水界面剪切粘度、界面膜强度和界面张力等参数,研究了稠油聚合物驱原油破乳作用机理,并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疏水缔合型聚合物在油相中的分配系数大于超高分子量部分的水解聚丙烯酰胺,破乳剂在油相中的分配系数大于水相,辅助剂使破乳剂在油、水相中的分配趋于均匀化;油水界面剪切粘度随原油浓度增大而提高,聚合物使界面剪切粘度上升,破乳剂和辅助剂使界面剪切粘度降低;聚合物提高界面膜强度,破乳剂削弱界面膜强度,辅助剂与破乳剂的复合体系可进一步削弱界面膜强度;疏水缔合型聚合物使原油的界面张力降低,破乳剂、辅助剂与破乳剂的复合体系显著降低界面张力。  相似文献   

10.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的破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破乳剂种类、采出液组成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破乳脱水效果的影响。考察了不同驱油体系的界面张力与电导率。从5种商品破乳剂中筛选出最佳非离子型破乳剂BSE-238。该破乳剂在50℃下的脱水速率快,脱水率高,最终达到83.33%,最佳用量为50 mg/L。在此条件下,含不同浓度HPAM、吡咯啉表面活性剂及其复合体系(浓度比1∶1)的采出液脱水率均随着驱油剂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并且破乳难度依HAPM、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的顺序增加。在二元驱采出液中加入FeSO4、盐酸和氯化钠后,脱水率可小幅提高。驱油剂对界面张力的影响为:吡咯啉二元复合体系HPAM。相同浓度下的电导率大小为:二元复合体系吡咯啉HPAM,与脱水率相符。  相似文献   

11.
聚醚类破乳剂的扩链与支化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61聚醚用己二酸扩链引入羧基官能团,然后用三乙撑四胺、D-山梨醇、D-木糖、季戊四醇等对扩链产物进行支化,合成了若干扩链支化型破乳剂。测定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关官能团,分析其性能与结构的关系;测定改性产物的界面张力,分析界面张力与破乳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B61聚醚经扩链后,对某些原油的破乳能力有所提高,破乳能力与界面张力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无明显的对应关系;扩链破乳剂支化后破乳能力进一步增强,多胺类支化剂优于多元醇支化剂。  相似文献   

12.
针对SZ36-1油田含聚稠油破乳温度高、脱水效果差的问题,研究了影响含聚稠油脱水的主要因素,实验发现,随着聚合物含量的增加,脱水率先升高后降低,含油量逐渐升高;随着含水率、温度的升高,脱水率逐渐提高.通过破乳剂复配与添加助剂,选出FJM(组成比例为L101∶EC2211A∶甲醇∶二乙二醇丁醚=2∶2∶1∶1)为最佳破乳剂,使用浓度为300 mg/L,温度为75℃,90 min时的脱水率达到95.4%,出水清、界面齐,在低于原破乳温度的情况下,达到了理想的脱水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卫城油田原油破乳难的问题,通过氟碳活性剂交联制备了对该油田原油有较好适应性的油溶性破乳剂。针对卫城原油含胶质高、粘度大,试验测定了南京金钟山化工厂等生产的4种破乳剂及交联复配的4种破乳剂对中原油田卫城油矿稠油的脱水效果。这4种交联复配破乳剂脱水率高,脱水速度快,油水界面齐。这4种破乳剂经过现场的应用筛选,3个月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油溶性破乳剂ZYFO06可使卫城原油破乳剂用量下降到90mg/L。  相似文献   

14.
奥里乳化原油的破乳脱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委内瑞拉奥里乳化原油的特点和加工利用的需要在实验室用瓶试法筛选出四种比较有效的奥里乳化原油破乳剂,对其中两种性能较好的破乳剂考察了稀释剂及破乳温度对奥里乳化原油破乳脱水的影响,并分析了奥里乳化原油和普通油包水原油脱水的不同之处,讨论了奥里乳化原油自然破乳及不同操作条件对脱水的影响。研究表明,奥里乳化原油破乳时,如果处于静止状态,脱水将非常迅速,如果处于搅拌或者运动状态,脱水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15.
聚酰胺-胺星形聚醚原油破乳剂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1.0G、2.0G、3.0G 乙二胺为核制备了星形大分子聚酰胺-胺,并与环氧丙烷、环氧乙烷进行烷氧基化反应制备了一系列具有多分支结构的二嵌段聚醚类破乳剂。采用浊点法测定了系列破乳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单滴法测量了降低油水界面膜强度的能力,针对油包水型原油乳状液进行了破乳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系列聚醚破乳剂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对油包水型原油乳状液脱水率超过90%,具有良好的破乳性能和适应性;破乳剂起始剂聚酰胺-胺代数越高,分支越多,所合成的聚醚破乳剂性能越好;随着聚酰胺-胺的代数及破乳剂质量浓度的增加,油滴液膜排液时间缩短,半生命期减小,破裂速率常数增大。  相似文献   

16.
针对重质高酸原油破乳脱盐困难的问题,首先在原油性质分析的基础上对市售部分破乳剂进行性能评定,筛选几种性能优良的破乳剂单剂,将这些破乳剂单剂与不同助剂进行复配,筛选出两种脱水效果较好的破乳剂。通过比较两种破乳剂的加注量、脱盐效果及使用成本最终得到油溶性破乳剂FO6。破乳剂FO6动态脱盐试验及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当添加量为10 μg/g时,脱后原油含盐量低于3 mg/L,脱后原油含水量低于0.3%,电脱盐排水中污水含油量小于150 mg/L,各项工艺控制指标符合炼油厂原油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17.
污水回收超稠油破乳脱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回收污水中超稠油破乳脱水困难等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通过对比各种解决方法及进行破乳剂筛选,最终研制出了可有效处理污水回收超稠油的破乳剂,找到了一条解决回收污水超稠油破乳脱水问题的新方法。也为其它油田超稠油破乳回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夏惠芬  马文国  李丹  王刚  胡锦强 《钻采工艺》2007,30(3):99-100,110
针对三元复合驱中的碱大幅度降低聚合物溶液的黏弹性,降低波及效率和驱油效率,含碱驱油体系引起地层黏土分散和运移、形成碱垢、导致地层渗透率下降等问题,利用不加碱可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聚丙烯酰胺/两性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通过人造岩心驱油实验,研究了聚表二元复合体系提高水驱后残余油采收率的可能性。研究表明,聚表二元复合体系在驱替水驱后残余油中,可以同时发挥活性剂的超低界面张力特性和聚合物溶液的粘弹特性,使得该二元体系的采收率高于单一的表面活性剂体系和聚合物驱油体系,并且二元体系的聚合物浓度越高,采收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The crude oil in Longdong area is produced in the form of emulsion containing associated oil and water, which needs to be separated before dispatch to end user. Chemical demulsification under high temperature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technology to break the emulsions. In this study a rheological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urve of viscosity-temperature and lower limit of temperature was determined.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on low-temperature commercial demulsifies were implemented for studying demulsification performance by bottle test method. Mechanism of low-temperature demulsifier was studied by using spinning drop interfacial tensiometer to determine interfacial tension between the crude oil and demulsifier solution by considering the concentration. Turbiscan stability analyzer wa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water content, temperature, and demulsifier concentration on emulsion stability.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facial tension and demulsification was verified through the study of low-temperature demulsifier effect on interfacial tension. Efficient low-temperature demulsifiers AR102, AR901, PR929, and PRC06 were selected. PRC06 was chosen to be the best at 40°C, and when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was 200 mg/L, dehydration rate was 99.51%.  相似文献   

20.
原油破乳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王彪 《油田化学》1994,11(3):266-272
本文综述了原油破乳剂的发展简史和对原油破乳剂性能的要求,介绍了几类新型破乳剂(各种聚合物型破乳剂、两性破乳剂等)的化学结构和破乳性能,讨论了破乳剂现场应用中的几个问题(复配使用,油溶性和水溶性破乳剂的选择,稠油的破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