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程海云  葛守西 《人民长江》2003,34(Z1):59-61
龙口水文预报是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预报处在1997年长江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期间首次倡导并付诸实践的,它随着截流工程的进展,水情的不断变化,发布龙口水文要素的滚动预报,为截流施工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关键信息.从实施技术的角度,回顾了三峡工程明渠截流龙口水文预报的实践,总结了龙口水文预报技术特点和技术途径以及临场综合分析方面的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可供今后开展类似的水文预报项目和研究水文预报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葛洲坝工程导截流试验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洲坝工程导截流模型试验和原型实测资料表明截流落差与明渠过流量成反比,从水力学基本理论论证了落差与流量存在正比,反比和常数三种函数关系立堵龙口流特性和龙口边界相对粗糙度决定了龙口最大抛投块体尺寸的选择,根据断面和整体试验成果提出了块体尺寸计算公式,模型验证原型实践,观测成果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3.
三峡工程明渠截流龙口流速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三峡工程截流龙口的复杂边界条件及水流运动的基本特征,分析研究了截流龙口纵横断面和垂线流速分布特性及规律性.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上龙口堤头流速约为龙口中部流速度的1.07~1.69倍,平均为1.25倍;龙口的垂线流速分布不呈指数形式;龙口最大流速一般出现在龙口下游15~35 m处.  相似文献   

4.
涨潮沟圈围施工顺序及龙口选址关系到施工期堤线滩势稳定和工程成败.以青草沙水库工程为实例,分析了潮汐河口中涨潮沟特殊地貌的形成及维持的机理,介绍了以大型涨潮沟为对象的圈围工程的围堤实施顺序和龙口选址问题的研究技术路线,通过数模物模分析水动力特性,结合施工组织等因素,提出了先高滩后深槽和龙口设在涨潮沟中的结论,揭示了同类工程的一般规律,并经实践成功检验.  相似文献   

5.
赵文焕  葛松华 《人民长江》2003,34(Z1):74-76
龙口落差是明渠截流的主要水文要素之一,龙口落差预报是明渠截流期其它水文要素预报的基础.分析了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过程中影响龙口落差预报的主要因素,介绍了截流龙口落差预报的多种方法、途径和经验,根据二期大江截流龙口水文要素预报的实践经验,三期明渠截流龙口落差预报采用相关图、龙口堰流水力学计算、实时跟踪模型等3种方法,为截流施工龙口落差的预报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高黛安  周良景 《人民长江》1997,28(10):44-46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是目前世界上截流流量最大,水深最大的截流工程,为配合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将截流时间提前到1997年10下旬至11月初的要求,相应的龙口进占程序,宽度,流量及其它水力学指标也有较大的变化,为此长江水利委员会又相站充作了科学试验和计算分析工作,重点论述了截流戗堤布置与龙口位置选择,降低大江截流难度的技术措施,龙口合龙提前方案研究。  相似文献   

7.
大渡河瀑布沟水电工程截流落差大、施工难度较大.参照水力学模型试验成果,确定了该工程截流戗堤布置、龙口位置选择、龙口段和非龙口段划分、截流施工进占抛投方式.通过对比试验研究,探讨了降低截流难度、提高截流抛投强度的工程措施,为安全实施截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单戗堤立堵截流龙口的水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水利水电工程截流过程中,截流龙口的局部落差、龙口水流流速、龙口水深以及龙口单宽流量等水力参数直接决定截流的难度.本文针对非对称和水流比降大的河道截流,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观测分析截流进占方式、龙口位置与龙口水流流态及其水力参数的关系,比较不同截流进占方式对水力参数的影响,给出单戗立堵截流龙口局部水力参数与截流困难程...  相似文献   

9.
在流量大河槽深的河道上,岩滩水电站截流采取深河槽平堵预抛、龙口设置拦石栅、龙口抛投石串和钢筋笼等几项截流措施,大大降低龙口截流难度;在深槽回流大的围堰防渗闭气施工中,通过实践,摸索出动水铺设帆布和软体排等新工艺,使截流、闭气、基坑抽水一次成功。  相似文献   

10.
双戗堤立堵进占截流龙口水力参数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龙口流速和单宽功率是衡量截流困难度的两个重要指标,了解其变化规律对截流设计和施工都有极大的意义。本文从两个戗堤在截流中的作用出发,以落差分配为控制条件,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模型试验,对整个截流过程中两个龙口的流速和单宽功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首次对双戗堤立堵进占截流两参数的变化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为双戗堤立堵进占截流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关于混凝土四面体截流材料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比混凝土四面体与特大块石这两种截流材料的抗冲稳定性和施工的方便性,分析了混凝土四面体截流材料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①混凝土四面体密度、综合稳定系数、化引球形粒径都偏小,在龙口的抗冲稳定性不如特大块石;②混凝土四面体制作麻烦,成本高,占地面积大,装运困难,抛投强度低,施工不如特大块石方便;③在截流施工中宜优先使用特大块石,慎用混凝土四面体。  相似文献   

12.
以黄丰水电站为例,详细介绍了黄丰水电站截流施工方案、施工过程,说明截流最终落差在3 m左右、龙口流速6~7 m/s左右的截流工程,只要采取可靠技术措施,配备足够的大型施工机械,现场施工组织得力,单戗立堵截流方式是较为经济合适的施工方式。  相似文献   

13.
大朝山水电站截流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朝山水电站是在上游梯级漫湾电站控泄发电条件下截流的。这样可以减小截流难度,提前截流,加长一枯施工工期。预进占施工采取了连续施工,并在大流量到来之前做好堤头保护工作。截流成功后,连续高强度施工在国内少见。控泄发电结束后,漫湾电站可按5台机正常发电。总之,经过精心准备,科学组织施工,保证了大朝山水电站截流工程的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4.
论述江河截流的发展历程,具体研讨了流水中截流抛石的稳定性、群体抛投不均匀粒径石块截流的稳定性、深水截流问题、双戗堤截流问题、宽戗堤截流问题等近年来在科学技术领域中的进展。认为我国现在的导截流理论、关键技术、模型试验等的水平已全面跨进国际导截流工程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5.
乌江洪家渡水电站坝址河床狭窄、水位流量变幅大。导流设计洪水标准和导流工程布置基本格局与其保护对象 (大坝、厂房 )的施工相结合 ,进行了统一、系统地分析研究。对导截流工程随设计的深入进行了优化调整。在保证施工安全的条件下尽量减少工程量和满足加快工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观音岩水电站三期截流方式为导流明渠截流。由于导流明渠采用混凝土衬砌,糙率小,截流抛投材料难以稳定。因此,该设计与施工方案从招投标阶段到现场施工阶段进行了优化,在最截流困难时采用大块石串凸出上游挑角进占,既经济又保证了三期截流的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7.
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坝址处地层主要以粉细砂为主,河床抗冲流速低,极易对龙口部位形成严重冲刷。通过实施“先进后退”护底法,成功实现了截流,为同类地层条件截流施工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试验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是目前世界上截流流量最大,水深最大的截流工程。其中,有许多技术难题需要解决。由于大江截流的特殊性及重要性,施工期河势边界、水流流态异常复杂,致使常规数学模型计算分析受到限制。为此,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成为解决大江截流设计及施工中有关问题的主要手段。研究成果为大江胜利实现截流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雅鲁藏布江街需水电站施工截流为典型的大比降山区河道截流,天然河道状态下截流难度极大。本工程截流主要利用下游电站水库回水效应创造的截流条件。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下游库水位变化对截流难度的影响;验证了单导流洞和双导流洞过流条件下的截流水力学指标;提出了在导流洞进口岩坎设置缺口的截流优化措施并分析了缺口参数与分流效应的关系。试验对比了不同工况下的截流龙口水力学指标,优选了安全可靠的截流方案,为工程截流施工组织提供了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三峡明渠截流与三期土石围堰分为水下填筑、水上填筑和防渗工程.水下填筑主要为导流明渠截流和水下围堰,导流明渠截流具有水力学指标高、施工时间短、工程量大、抛投强度大等特点,实现明渠双戗堤立堵截流,解决了龙口段施工技术、上下游戗堤进占相互配合、设置拦石坎和提高抛投强度、防止堤头塌滑等问题.防渗工程由防渗墙、帷幕灌浆、混凝土墙帽与土工织物组成,是围堰工程的关键项目,在此提出了有效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了施工工期和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