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6 毫秒
1.
统一组件接口与数据模型在自动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自动测试系统及其软件构件的通用性和重用性,提出了自动测试系统中一种对软件组件和仪器硬件访问进行统一封装的统一组件接口,并定义了统一组件接口交互数据的统一接口数据模型;以面向对象的思想大幅降低了自动测试系统中软件-硬件、组件-组件之间的耦合程度,大大提高了自动测试系统中的软件组件乃至整个测试程序集的通用性和重用性,同时也兼顾了系统的可扩展性;该接口设计的引入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今后开发通用的、可重用的自动测试系统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智能矿山建设的稳步推进和煤炭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实施,煤矿企业用户业务数字化应用需求呈指数式增长,对业务应用开发效率提出更高要求,传统的煤炭行业应用系统开发模式过度依赖专业厂家,实施周期长、实施成本高、资源重复利用率低,难以满足煤矿用户对快速开发业务应用的管理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模型驱动”开发模式的智能矿山低代码工业物联网平台设计方案。基于微服务技术设计了包含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数据存储层、数据发布层、人机交互与应用层的平台架构,在每个层级运行平台通过解析引擎解析开发平台配置对应的功能;通过设计数据编码与主数据规范、平台内部数据交互规范、平台接口与服务等构建统一技术体系,实现了煤矿作业现场各类物联网监控对象的统一监管;通过开发低代码组件工具箱,将原本在煤矿各类监控系统软件中需要通过定制化开发的系列通用功能和业务逻辑进行统一封装,形成可直接复用的组件,使其可适应煤矿不同类型监控系统应用,为用户提供一个通过拖拽组件和配置参数等方式即可完成智能矿山应用软件开发的可视化开发环境。应用结果表明,该平台可为煤矿监控类系统提供快速开发平台,满足煤矿用户日常提出的紧急定制化任务...  相似文献   

3.
丁建  胡金初 《微机发展》2004,14(12):36-38
为了提高软件的可重用性、软件开发的效率、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软件开发技术在传统的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发展到了基于组件的开发阶段。文中介绍了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组件技术及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过程,然后应用组件技术设计了网上购物系统。实践证明基于组件技术的软件设计方法可以缩短软件开发周期,降低开发费用,增强软件的复用能力。基于组件技术设计的网上购物系统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可维护性以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软件的可重用性、软件开发的效率、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软件开发技术在传统的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发展到了基于组件的开发阶段.文中介绍了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组件技术及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过程,然后应用组件技术设计了网上购物系统.实践证明基于组件技术的软件设计方法可以缩短软件开发周期,降低开发费用,增强软件的复用能力.基于组件技术设计的网上购物系统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可维护性以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能够有效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与效率.但在一些安全关键的领域,由于形式化模型与方法的缺乏,使得基于组件的开发方法不能成功应用.为了得到一套完整的形式化模型用于描述软件组件及其组成的系统,首先必须对软件组件的形式化语意进行定义.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共代数概念的语意,使得满足接口和组件规约的组件对应于一个具体的共代数,并由此推导出了接口和组件的功能契约的形式语意以及接口依赖的共代数语意.通过对一个简单的堆栈进行规约,体现了这种方法的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6.
朱广堂  吕歆 《计算机仿真》2005,22(4):283-286
生成可重用性代码是面向对象语言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随着软件规模的不断扩大,使用传统的面向对象语言如C 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软件业日益增长的组件化开发的需要,于是以CORBA和COM为代表的组件技术的出现引发了一场新的革命。该文基于Microsoft公司提出的组件对象模型COM设计并开发了图像处理系统Screen Hunter,阐述了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用组件技术的优势和一些实现的细节,并且使用适应性叠覆组件改造技术解决了传统组件开发所存在的适应性改造问题。  相似文献   

7.
程昔恩  郑璟华  查雁楠 《福建电脑》2006,(5):100-100,108
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使面向对象的软件过程发展的一大步,它实现了分析、设计、类等多层次上的重用。本文探索式地提出了一种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模型。把整个组件软件开发模型分成了八个可迭代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VRML(Virtual 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是广泛应用于Web的三维造型语言,使RP(Rapid Prototyping)系统接受VRML数据模型可以避免为生成STL文件而进行三角化处理所带来的精度损失。研究适用于RP软件系统的VRML模型分层处理软件对提高成型精度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VRML模型表示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于VRML模型的分层处理方案及流程。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思想,利用Visual C++和OpenGL开发了VRML模型分层处理软件。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分层精度和良好的可扩展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电力行业运行日志记录系统软件开发中所面临的需求及环境多变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元数据对象的架构模型。通过对元数据对象模型的描述并给出其关系模型和各部分组件结构框架,阐述了在该模式下自适应业务的实现方法,使模型组件应对不同领域的应用都具有可配置型、可适应性和可复用性,从而提高系统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岩体结构建模系统软件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件对象模型(ComponentObjectModel)技术极大地降低了由于数据和功能的集中管理带来的通讯开销和操作上的复杂性,倍受广大软件开发者的关注。文章引入组件技术,研究了岩体结构建模系统的组件结构、组件的接口协议及其组件数据访问,探讨了以组件对象库为内核,组件框架集成的软件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物联网环境下进行信息监控系统设计,实现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自适应采集,保障网络安全。针对采用传统的神经网络控制方法进行信息监控的数据挖掘准确性不好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和自组织映射SOM算法的信息监控系统设计方法,首先进行信息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功能模块化分析,然后设计改进的SOM算法,应用在信息监控的数据挖掘和分类识别中,在程序加载模块中进行算法加载,最后在物联网环境下构建嵌入式Linux内核进行信息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和开发。系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信息监控系统进行大型物联网的数据信息监控,对数据的准确挖掘和识别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2.
侯志红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19):3549-3551,3567
系统完成无线电监测频谱占用度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根据无线电监测的特点,系统是基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考虑到软件的重用性,将通用程度较高又相对稳定的模块封装成组件,所有组件的实现部分都被封装成动态链接库,对外部提供一个稳定的调用接口,使得系统更加稳定可靠,而且也为后续无线电监测系统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子窗体采用动态创建,既节省系统资源又不易产生逻辑上或物理上的错误.针对操作的方便性以及数据量大的特点,设计了友好的界面、灵活的操作和简洁高效的数据存储.  相似文献   

13.
针对静态离线水质监测方法存在采样误差大、监测频次低、监测数据分散以及无法实时反馈水质状况的连续动态变化等问题,研发了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水质在线移动监测系统.该系统由水下监测器、浮标节点和可视化软件组成.水下监测器模仿金枪鱼外观设计,内部装备水质传感器(温度、pH、浊度和电导率等)用于获取水质参数信息;浮标节点采用太阳能供电方式,负责接收、处理、中继及转发来自多个水下监测器的数据;多个水下监测器之间,水下监测器与浮标节点之间采用170 MHz无线射频模块或水声通信,浮标节点与岸边基站采用ZigBee通信;可视化软件包括上位机与移动终端.本系统的实施解决了传统人工取样监测的局限性,实现水域任意点的水质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网络数据动态传输与存储安全自动监测能力,进行监测系统优化设计,提出基于负载均衡调度和嵌入式总线传输控制的网络数据动态传输与存储安全自动监测系统设计方法。构建网络数据动态传输的信道均衡调度模型,采用随机线性均衡控制方法进行网络数据动态传输与存储过程中的信道自适应调度,提取网络数据动态传输过程中的模糊关联规则,采用自适应的链路转发控制方法进行网络数据动态传输与存储的安全监测和负载均衡调度。在嵌入式总线协议下进行网络数据动态传输与存储安全自动监测系统的软件开发设计。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网络数据动态传输与存储安全自动监测的稳定性较好,自适应控制能力较强,降低了网络数据动态传输的误比特率。  相似文献   

15.
结合机器学习方法对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初步的自动化分析,以达到降低进一步分析的计算量、提高分析子系统精度的目的.以上海中心和兰州西站监测系统为背景,利用机器学习方法研究数据异常识别问题,优化数据分析预警子系统.使用单变量特征选择提取利于识别的特征向量, 对比分析在结构健康监测中各类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优劣,组合利用不同SVM的优势减少异常数据的漏报和误报.该方法已被应用于上海中心和兰州西站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  相似文献   

16.
汪义  周悦  郭威  王彪 《测控技术》2018,37(6):150-154
针对全海深无人潜水器海洋参数监测的任务需求,结合“彩虹鱼”号全海深无人潜水器监控系统研制的实践经验,对全海深无人潜水器监控系统进行了相关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以STM32为核心的全海深ARV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基于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实现了对ARV电源系统、运动控制系统和作业观导装置的有效控制,联合所研制的上位机可以对ARV水下作业状态及各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实时控制与采集.大量单项试验、系统联调、水池试验及海试实验结果表明,监控系统方案设计合理、稳定可靠,且取得了满意的海试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移动网络中心云计算存储数据访问和安全监测能力,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交叉编译控制的移动网络中心云计算存储数据访问安全自动监测系统设计方法。采用混合属性数据模糊加权聚类方法进行移动网络中心云计算存储数据的优化访问控制模型设计,根据云计算存储数据之间的属性相似度进行离散化数值属性分解,提取移动网络中心云计算存储数据的混合属性特征量,根据最小化云存储数据访问成本为代价进行移动网络中心云计算存储数据访问的安全监测。结合深度学习方法进行数据访问的自适应控制,在交叉编译环境下实现云计算存储数据访问安全自动监测系统开发设计。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移动网络中心云计算存储数据访问的安全性较好,自动化控制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8.
新型设备的研制需要开展整机的运行测试试验,用于设备的指标考核;监控系统作为运行试验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获取宝贵数据,保障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上万点规模的监控系统而言,除了系统检测控制功能的实现外,系统的准确度、响应速度、稳定性是研制的关键点;文章针对某设备的大规模运行试验监控系统的研制情况,围绕总体架构、软硬件设计、数据接口设计、数据分析及存储设计、人机交互等核心问题进行了阐述;该监控系统基于Rockwell自动化产品研制,上层管理层采用CS架构设计,现场站控制层由工控一体机和PLC组成,底层设备层由各检测装置、仪表、执行部件组成;监控系统数据刷新周期1 s,存储周期3 s,报警响应时间低于2 s;研制的监控系统长期运行准确、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9.
水下移动平台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水下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应用于水下传感网络的AUV(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移动平台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系统采用双MCU机制对采集数据进行分布式处理,利用合理的存储和通信帧格式及ARQ(Automatic Repeat Quest)协议保证数据的有效传输和可靠存储,可对水下环境和AUV内部传感器设备工作状态进行长时间的实时记录和监测。湖上组网试验证明:系统运行稳定,实时性好,满足水下传感网络数据采集和传输及环境监测的要求,对水下传感网络组网技术中的移动节点设计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针对水声信号探测系统的需求,设计一种多通道可重构且小体积高集成度的水声信号采集模块。根据性能指标要求和水声信号特点,提出采集模块总体设计方案,硬件方面加入可重构带通滤波器增强采集模块的通用性,采用基于IEEE 1588V2标准的精确时间同步协议方案,提高多模块分布式应用时的系统采集同步精度;开发基于QT的处理机显控软件,实现采集控制与数据实时回看。对采集模块性能进行测试,其结果表明,该水声数据采集模块能够满足设计需求,其已在某声纳工程项目中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