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奭传 《激光杂志》1981,2(A02):14-14
本文报告用国产氦-氖激光直接照射患眼黄斑部,每日一次,每次10分钟,10次为一疗程。治疗经三面镜检查确定为无周边裂孔且不伴视网膜脱离的黄斑洞34例。其中黄斑区视网膜有扁平脱离者2例。照射后有良好效果者24例(70.6%),其中包括有扁平脱离的2例,改善者10例(29.3%)。  相似文献   

2.
黄斑裂孔因位于眼球后极部,手术电凝较困难且易造成较重的视网膜损害,我院自1975年来应用红宝石视网膜凝结机进行封闭裂孔及激光兼手术治疗188例,190眼收到较满意效果,治愈率达97%,视力增进104眼占54.7%,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激光治疗孔源性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玲  盛虹  王康孙 《应用激光》2001,21(1):51-55
目的本文回顾性总结了1993年6月~2000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孔源性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眼资料,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激光前详细检查眼底,记录视网膜裂孔的位置、形态和大小及视网膜脱离的范围,采用氩离子激光器作激光光凝。激光后每周随访眼底,光凝随着视网膜脱离范围缩小向裂孔方向推进,直至达裂孔边缘,完全封闭裂孔。结果马蹄形裂孔的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发生率(26.2%)显著高于圆形裂孔(18.8%);本组资料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眼共88只眼,激光治疗有效67只眼,有效率76.14%,其中颞下象限的局限性网脱的治愈率最低(37.15%)积液范围≤2PD治愈率为97.87%,≤3PD为92.42%,>3PD则疗效显著下降,仅为27.27%,可见积液范围大小对治疗效果有非常显著影响;积液范围≥3PD者,各象限的失败率均高于60%,平均69.57%。结论激光治疗局限性视网膜浅脱离是一种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的临床非手术治疗方法,疗效与裂孔的形态、位置、视网膜下积液范围的大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周耀曾  嘉颖 《激光杂志》1981,2(A02):17-18
作者采用了小功率氦氖激光治疗513例眼科疾患。其中麦粒肿165例,疗效占97.9%,黄斑裂孔23例,疗效占86.90%,中央性视网膜脉络膜炎96例,疗效占72.9%。从以上看来除眼外病麦粒肿有明显疗效外,眼内黄斑疾患如黄斑裂孔,中央性视网膜脉络膜炎也都有一定疗效。氦氖激光为连续波,红光,穿透力强,能被色素颗粒所吸收。小功率氦氖激光对机体和组织有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产红宝石激光机均无显示其焦耳的示度表,只以充电电压或以激光照射视网膜之反应来推断其能量,这样很可能造成失误。我们用上海合力红宝石机的不同充电电压以焦点照射法在国产二号像纸上施行照射,照射时间分别间隔六小时。这样反复照射263次,在像纸上得出不同的照射斑。而这些光凝斑表示相当于不同的充电电压时早已测得的焦耳量,即是代表照射时的焦耳值。据此制成标准光斑大小的图卡,然后于每次治疗照射前,  相似文献   

6.
我们从1978年6月开始用小功率氦-氖激光治疗单纯性黄斑裂孔20只眼,单纯性黄斑裂孔合并裂孔周围不同程度的视网膜脱离8只眼,共28只眼获得初步疗效。 所用的器件是长沙砂轮机厂的YJ-I型氦-氖  相似文献   

7.
用氩离子激光治疗18例黄斑裂孔,除2例由于视网膜下积液较多效果不好外,其余16例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氩离子激光光凝具有光斑小、损伤小、并发症少、操作易行、对患者痛苦少等优点。只要很好地控制激光能量,合理地应用激光照射点,以减  相似文献   

8.
选择性激光治疗周边视网膜裂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梓逵  何乃珍 《应用激光》2002,22(3):356-358
目的:评价选择性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周边裂孔的疗效。方法:眼前有闪光感、飞蚊症状但无视野缺损的视网膜周边裂孔38例44眼,排除周边裂孔及变性范围超过2个象限的病例,采用氩离子激光照射病变区域周围或后缘2~3排光凝斑;观察裂孔愈合情况及病情转归。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43眼裂孔封闭,治疗前后视力及视野均无变化,未见明显并发症。1眼视网膜下液扩展,通过巩膜冷凝及外加压手术治愈。结论:激光光凝治疗周边视网膜裂孔及变性是一安全可靠的方法,选择适当的病例有助于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1 材料和方法用氩离子激光照射兔眼以破坏兔眼虹膜基质 ,并诱导色素细胞渗入该照射区 ,由于氩激光的照射使近角虹膜表面收缩 ,造成一个色素浓集靶区 ,为在虹膜根部打孔做准备 ,再用红宝石激光对准该目标 ,分数次击射之 ,将虹膜全层穿孔。红宝石激光放置于裂隙灯显微镜上断续照射 ,每次照射条件为0 6mS ,能量为 5 0 0mJ,光斑直径为 1mm ,波工为 6 94nm红色可见光 ,实验中可作 2~ 3次不等的击射。在激光击射后 10~ 15分钟 ,自兔子耳缘静脉注入 2 0 %荧光素钠 (每公斤体重 0 1毫升 ) ,并观察血液房水屏障的破坏程度。观察眼球前端…  相似文献   

10.
张兵 《激光杂志》1981,2(A01):89-91
1974年我们曾证实红宝石激光光凝可以缩短中央性浆液性脉络膜病变的病程。发现其最终视敏度和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延续时间没有联系,并均在治疗后八周以内完全复原。  相似文献   

11.
单清  陈宗礼 《激光技术》1992,16(2):89-93
本实验用染料调Q红宝石激光照射青紫蓝灰兔60只眼,求得视网膜凝固出血损伤阈值和单纯出血阈值分别为361μJ/cm2和481μJ/cm2,95%置信限分别为330μJ/cm2~394μJ/cm2和451μJ/cm2~514μJ/cm2。  相似文献   

12.
长脉冲红宝石激光对视网膜损伤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用长脉冲红宝石激光照射青紫蓝灰兔眼76只,求得视网膜凝固性损伤阈值,其ED_(50)为14.gmJ/cm~2,95%可信限13.6~16.5mJ/cm~2.  相似文献   

13.
《激光杂志》1981,2(A02):47-48
为了观察氮激光照射对机体的影响,用它照射了5只家兔。分为三组,一组为对照,另二组为不同剂量,其中一组隔日照射~次,每次10分钟,共三次,另一组每日照射一次,每次20分钟,共7次。照射部位为头顶、心区、肝区。  相似文献   

14.
1960年梅曼获得红宝石激光器的振荡,几年后红宝石激光在眼科领域得到应用。这就是视网膜剥离的光凝固疗法。其后,激光在医学方面的应用取得急速进展,激光技术在各临床领域的诊断、治疗以及基础医学的研究均作出很大贡献。所用的激光从红宝石、He-Ne、CO2、氩、Nd-YAG、半导体、准分子、直至最近的X射线激光的医学应用,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因此在考虑今后的激光医学应用时,将从21世纪的医疗需求出发加以探究。这里列举(1)医疗质量的提高,(2)医学一医疗资源利用的有效分配,(3)对国际社会的贡献这样三个领域。1·医疗质量的提…  相似文献   

15.
一、用不同功率(2mW,20mW)He-Ne激光作动物穴位照射15-20分钟后,发现都能提高动物的抗痛能力,停止照射后痛阈在一小对内降至未照射时的水平,但如持续照射能维持已提高的痛阈。 二、不同功率激光照射对痛周提高幅度无显著性差异。 三、动物经不同功率激光照射后皮温大多数有升高现象。 四,低功率激光对机体软组织穿透深度为1.5cm上下,高功率为2.0cm上下。五、激光照射后动物剖腹探查,发现照射2、3次以上的动物,肠系膜、胃同膜和肠曲表面有充血现象。  相似文献   

16.
吴楠  黄梅 《激光杂志》2001,22(3):43-45
目的 用调Q Nd:YAG(1064nm)激光照射兔眼视网膜,观察随着能量及频率的增加视网膜损伤的变化,并长期随访眼底的修复情况。结果 1064nm激光照射兔眼视网膜可造成视网膜光凝斑、出血及玻璃体出血,视网膜损伤程度与能量及频率呈正相关,并在没有任何药物的治疗干预下,在三月内损伤可不同程度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半导体激光对兔眼视网膜损伤及修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梅  吴楠  刘翔  唐建民  金岚  何杰 《激光杂志》2002,23(3):85-86
目的:用半导体激光(波长810nm)照射兔眼视网膜,观察随着功率及脉冲数的增加视网膜损伤的变化,并长期随访眼底的修复情况。结果:810nm单脉冲激光照射兔眼视网膜功率为0.35-1.4W,脉宽为0.1秒的单脉冲时,检眼镜未发现兔眼视网膜的损伤,光镜下受照区视感受器与色素上皮层有轻度水肿及少许渗出;功率增至2.1-9.8W时,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大,造成视网膜光凝斑,出血及玻璃体出血,光镜下可见受照区视网膜微隆起,内颗粒层部分细胞明显显核固缩或光凝处视网膜破裂消失。损伤后观察:当损伤轻微,由周围正常细胞修复,损伤严重最后由纤维组织和胶质细胞增生修复,为不可逆损伤。  相似文献   

18.
我们用红宝石激光一次性治疗10例浆液性黄斑囊样水肿,继服中药,获满意效果.多数患者在一个月内水肿完全消退,所有患者视力皆恢复到1.0以上.  相似文献   

19.
郭艳荷 《激光杂志》2002,23(4):86-86
目的:观察穿刺抽液、注药加弱He-Ne激光局部照射综合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疗效。方法:穿刺抽出囊液、囊腔注入去炎松后He-Ne弱激光局部照射,每日一次,每次15分钟。五天为一疗程。结果:经1-3个疗程,34例全部治愈,无一例并发感染,随访6-24个月无复发。结论:穿刺抽液,注药+弱He-Ne激光综合治疗耳廓假性囊肿,方法简单,效果好,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1960年梅曼演示第一台激光器以来,激光的医学应用几乎遍及各处。1961年激光在医学上得到了独特的应用——视网膜光凝固。眼科学家发现他们能让激光束通过角膜,在视网膜上聚成很小的光斑,从而利用红宝石激光治疗视网膜撕裂和裂孔。经眼的晶状体高度聚焦的激光被视网膜组织吸收并转变成热,导致凝固和局部疤痕的形成。许多其它医学应用随着第一种医学应用的开展也相继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