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的地下灌溉历史悠久,据武汉水电学院的资料,地下灌溉的用水量仅为畦灌的20~25%,为喷灌的50~60%。据苏联的资料,地下灌溉棉花比喷灌增产12.2%。比沟灌增产49.3%,地下灌溉西红柿比喷灌增产107%,比沟灌增产48.5%,地下灌溉黄瓜比沟灌增产49.5%。地下灌溉节水增产效果显著,其所以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主要是基建投资昂贵。以廉价的瓦管  相似文献   

2.
以宁夏惠农灌区平罗试验区为对象,基于田间观测与灌溉试验结果,在田间尺度采用SWAP模型开展不同地下水调控深度与灌溉制度相结合的水管理方案下土壤水盐动态的模拟,在区域尺度采用MODFLOW模型进行不同水管理方案对区域地下排水量影响的模拟评价,据此分析土壤水盐动态过程和农田排水系统的作用,对拟定的各种水管理方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现状灌溉用水量虽有助于减少表土盐分积聚,但地下排水量占灌溉用水量的39.4%;现状灌溉用水量减少50%时,浅埋地下水位会加重表土积盐;现状灌溉用水量减少25%时,作物根区没有产生明显的积盐,地下排水量减少31.4%。因此,较为合理的水管理方案是将现状灌水量减少25%的同时将地下水埋深控制在70cm以下,才能达到节水、增产、改善农田水土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水资源紧张局面的进一步加剧,我省建设“两高一优”农业,走节水灌溉之路已是当务之急。为此,本文就不同作物所适宜的节水灌溉方式作一简要探讨。一、活水方法的分类R节水灌溉技术的特点分析1、灌水方法的分类我国现在的灌水方法有地面灌溉(包括格田灌、沟灌、畦灌、漫灌等)、地下灌溉(包括渗灌、控制地下水位高低的浸润灌等)、地上灌溉(包括滴灌、涌泉灌、微喷灌、喷灌)共三大类十余种。传统的地面灌溉和地下灌溉中的浸润灌不属于节水灌溉技术范畴,故以下仅讨论渗灌、滴灌、涌泉灌、微喷灌和喷灌五种节水灌溉技术。2…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灌水方式(膜下滴灌、地下滴灌与微润灌溉)和水分处理对棉花生长与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株叶面积方面,膜下滴灌﹥地下滴灌﹥微润灌溉,分别为0.79m2,0.7m2与0.57m2;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以膜下滴灌最大(55.3g),地下滴灌次之(38.16g),微润灌最小(18.3g);棉花根冠比,微润灌(0.6)地下滴灌(0.52)膜下滴灌(0.28);作物产量以膜下滴灌最大(3810kg/hm2),微润灌最小(3135kg/hm2),地下滴灌介于二者之间(为3720kg/hm2);从水分生产效率来看,微润灌高达1.43kg/m3,膜下滴灌和地下滴灌分别为0.82kg/m3和0.8kg/m3。研究结果对于指导当地棉花产业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日光温室葡萄等多年生作物的灌溉要求,结合国内外已有的先进微灌技术,提出一种新型插钳式地下滴灌灌水装置。文章着重对地下滴灌装置进行了结构设计、参数确定及合理性分析,并利用FLUENT流体软件对流道性能进行了模拟分析,从理论上证实了该灌水装置的可行性,为新型灌水装置的设计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干旱缺水地区的科学合理灌溉模式不仅能为作物提供适宜的水分,降低ET损耗,还能使土壤中的水、气、热维持在良好状态,给作物生长发育带来良性刺激,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本文探讨干旱缺水地区地表滴灌与地下滴灌相结合的作物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模式,包括两种布置方式:1)滴灌带单行直线布置;2)滴灌带双行直线布置.两种布置方式有其不同的适用性,但地表及地下滴灌带单行铺设易于在生产实际中得到推广.地表灌溉与地下灌溉相结合的灌溉模式对于干旱缺水地区推广精准灌溉,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水稻间歇灌溉是本灌区试验站在多年试验中总结筛选出来的一种节水增产的明显的水稻灌溉新技术。1989年在灌区范围内示范推广了3.34ha。试验和推广资料均表明,间歇灌溉可使水稻每0.0667ha(1亩)增产稻谷5—10%,节省水量50m~3左右。提高了水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
全世界可耕地面积约34亿ha,20世纪80年代已耕地面积约占60%,其中水浇地(即人工灌溉)面积只有6—7%。耕地面积的85%以上全靠雨水供应作物的需水,年均消耗1.1万km~3的降雨量;同期,0.26万km~3的地表径流用来灌溉占全世界耕地面积12%的水浇地。由  相似文献   

9.
沟灌条件下不同灌溉水质对玉米产量和土壤盐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雷廷武  肖娟  詹卫华  袁普金 《水利学报》2004,35(9):0118-012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在灌水定额相同的情况下,沟灌灌水方式(波涌灌,连续灌)、PAM(0、10和20ppm)处理、灌溉水质(对照即完全用黄河水灌溉,黄河水中加入10%和20%的地下咸水)及入沟流量(3、5L/s)对灌水沟中土壤剖面盐分累积和玉米产量的影响。地下咸水的矿化度从玉米生育初期的3.3dS/m到收获期的4.8dS/m,其钠吸附比SAR为8。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种因素中,只有灌溉水质是影响产量的显著性因素。不考虑其他因素,只考虑灌溉水质的影响,生育期不同的灌溉水质都引起土壤剖面盐分的累积。随着灌溉水中地下咸水含量的增加,盐分累积也在增加,3种灌溉水质灌溉条件下玉米收获期1m土层平均盐渍度分别为:0.41、1.17和2.01dS/m。与对照(黄河水)相比,沟灌灌溉水中加入10%的地下咸水,作物减产9.2%,加入20%的地下咸水,则减产达到13.2%。与传统的地面漫灌方式相比,不同水质沟灌的玉米平均产量提高15.1%,用黄河水沟灌的玉米则较同水质地面漫灌的玉米增产24%。尝试建立了沟灌灌水沟中土壤盐渍度和玉米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据此确定了当地玉米的零产量极限盐渍度。  相似文献   

10.
岐山县地下工作队应用科学技术,上门为农民服务,进行机井测试改造,修旧利废,解决群众浇地难,负担重问题,受到农民欢迎。岐山县机井灌溉发展较早。不少机泵年久失修,老化损坏严重,机泵装置效率低,灌溉成本高,经济效益差,群众负担重。针对这种状况,岐山县地下水工作  相似文献   

11.
今年我省推广水稻控灌节水技术(系指水稻灌溉改变历来水层淹灌为控制土壤水分灌溉,从而达到节水、增产、增效)。而控制土壤水分的方法,是在不同水稻生育期以不同相对土壤饱和含水量为灌溉下限(60~80%饱和含水量,而灌溉上限一般为  相似文献   

12.
一、渗透灌溉简称渗灌。原是地下灌溉的一种形式。它是将渗水管埋入地下40—50厘米深处,间距3—3.5米,灌溉水通过地下渗水管的管壁孔隙,慢慢地由管内向土壤渗入,再借助土壤毛细管的吸水能力,以近似同心园的形状,将水均匀地扩散湮湿到渗水管周围的土壤,供作物吸收利用。我国山西省万荣县红卫大队于1976年进行了渗灌试验,取得主要经验是:增产、省水、经济;灌水质  相似文献   

13.
近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的灌溉农业,无论从数量上或从质量上看,都有很大的发展。据粮农组织资料,全世界的灌溉地面积约占全世界耕地总面积的15%以上。在世界各国拥有的灌溉地中,中国最多(4483万公顷),以下依次为:印度(4200万公顷)、苏联(2048万公顷)、美国(1810万公顷)、巴基斯坦(1608万公顷),印尼(740万公顷),伊朗(574万公顷)等国。全世界灌溉系统的80%以上仍采用引水灌溉方法。但在欧、美各国喷灌系统比较发达,法国喷灌系统已覆盖了大约80%的灌溉面积;从70年代起,滴灌系  相似文献   

14.
借助改进的TOPSIS法,优选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测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综合测算,从而提高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和准确性。以吉林省为例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对于大、中型灌区(饮马河、白沙滩和星星哨灌区)典型渠段测量法是最优方法,对于小型灌区(五间房灌区)首尾测算法是最优方法;饮马河灌区、白沙滩灌区、星星哨灌区和五间房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分别为:55,9%、58,5%、50,8%和52,2%。  相似文献   

15.
行业信息     
<正>水利行业标准《节水灌溉设备水力基本参数测试方法》(SL 571—2013)发布近日,水利部发布公告,批准《节水灌溉设备水力基本参数测试方法》(SL 571—2013)为水利行业标准。该标准自2013年10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16.
三义寨引黄灌区主要作物需水量计算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义寨引黄灌区主要作物需水量、有效降水量和净灌溉需水量的计算问题,采用参考作物法构建模型,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彭曼-蒙特斯(Penman-Monteith)公式的修正公式进行计算。以惠北水利科学试验站观测数据为基础,得出冬小麦全生育期(10月中旬至第二年5月下旬)的作物需水量2000—2019年年际变化范围为395.494~796.776 mm,均值为579.425 mm,有效降水量均值为160.090 mm,净灌溉需水量均值为453.291 mm,灌溉需求指数均值为0.773,对灌溉的依赖程度较高;夏玉米全生育期(6月中旬至9月中旬)的作物需水量在1999—2019年年际变化范围为187.581~716.762 mm,均值为359.310 mm,有效降水量均值为295.776 mm,净灌溉需水量均值为149.768 mm,灌溉需求指数均值为0.371,对灌溉的依赖程度较低;棉花全生育期(4月上旬至10月下旬)的作物需水量1999—2019年年际变化范围为366.985~1 049.358 mm,均值为580.561 mm,有效降水量均值为433.519 mm,净灌溉需水量均值为266.470 mm,灌溉需求指数均值为0.421,对灌溉的依赖程度为中等。将3种作物需水量按生育期叠加,灌区净灌溉需水量最大的月份为3月,原因是冬小麦在拔节抽穗期对水量需求较大。4月、5月冬小麦处于关键的灌浆成熟期,棉花处于苗期和成长期,因此净灌溉需水量在各月中分别位于第3、2位。3种作物的生育期需水量、净灌溉需水量均为增加趋势,有效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夏玉米和棉花的净灌溉需水量增加倾向率较大,主要原因是夏玉米和棉花的生育期与降水量较大的7—8月重合,因此受到降水量和气候的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波涌流灌溉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能利用渠道内的水流动力,实现波涌流自动灌溉的节水灌溉装置,是推动波涌流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重要措施。研制的渠道虹吸式波涌流水力自动控制灌溉装置可在渠道输水的条件下,利用水车提升水流作为动力,通过稳压池、控制池(起计时器作用)等部件控制虹吸管定时形成虹吸或断开虹吸,完成波涌流节水灌溉的周期供水和周期停水,实现波涌流自动化灌溉。  相似文献   

18.
地下微灌网     
西德综合科技研究所在利比亚和崩市郊区用地下微灌网对果树进行了灌溉,效果明显。灌溉网由软管组成,地下埋深40—60厘米,管距0.5—1.0米。管壁上每隔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19.
节水小议     
全世界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包括洪水)约14亿立方米,仅占全球总水量的万分之一左右。而这些淡水在地球上的时空分布很不平衡,同时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淡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激化,因此节约用水迫在眉睫。农业是最大用水户,全世界灌溉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70%,预计本世纪末全球灌溉用水量将增加25—30%。  相似文献   

20.
将微润灌溉技术在大棚中进行应用。试验对比了微润灌水器地表和地下两种应用形式对娃娃菜生长、耗水及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娃娃菜生长期内,灌水量、株高和日耗水量均随着生育期的进行先增大后减小;地埋微润灌溉娃娃菜全生育期株高、展开外叶片数、根面积、根长和产量均高于地表灌溉,但灌水量、日耗水量和全生育期总耗水量低于地表灌溉;地下灌溉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地表灌溉。因此,地下微润灌溉是微润灌溉应用较为适宜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