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丹 《橡胶工业》2003,50(3):165-166
分部件讨论了采用无芯裸硫化工艺生产钢丝编织胶管时的质量控制方法。通过调整配方使内胶层胶料具有一定的挺性并通过滤胶减少其中的杂质;中胶层加入粘合剂和采用有效硫化体系以提高其粘合强度;严格控制骨架层合股钢丝的最大悬垂差。并采用少锭多股编织;上外胶层采用抽真空包胶工艺;为保证裸硫化质量,要严格控制配合剂中的挥发分含量。  相似文献   

2.
无芯法钢丝编织胶管生产省掉了传统硬芯法使用的管胎,它是依靠充有一定量压缩空气的内胶筒和预编成套的钢丝层相互配合成型的,所以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规格是一个关键性问题。我们通过近几年来对一些关键性技术难题的探讨,如通过配方设  相似文献   

3.
翁克峰 《中国橡胶》2007,23(19):36-37
目前,生产钢丝编织胶管的工艺方法主要有无芯法、硬芯法和软芯法3种。其中无芯法产品常存在尺寸不稳定、胶料与钢丝层之间粘合差、外胶易起泡等质量问题。硬芯法则工艺繁琐、生产效率低,而且产品的生产长度受限制,一般用来生产大口径钢编胶管。  相似文献   

4.
蔡辉 《中国橡胶》1997,(2):21-23,24
目前,生产钢丝编织胶管的工艺方法主要有三种:无芯法、硬芯法和软芯法。无芯法生产是采用无芯编织及光身硫化工艺,具有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可生产大长度胶管的特点,但存在尺寸公差超差、外胶起泡、产品性能不稳定等问题。硬芯法,一般采用铁芯,工艺较无芯法复杂,需增加套芯和包拆水布工序,因而生产长度受到限制,生产效率较低,但质量比较稳定,胶管的尺寸比较准确,性能得到保证。因其采用包水布硫化工艺而给产品外观带来一定的缺陷,产品外表面不光滑,外观不太受欢迎。软芯包铅法,是近年来国内外普遍公认的具有先进水平的工艺…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厂革命职工,认真贯彻“鞍钢宪法”,遵照毛主席关于“打破洋框框,走自己工业发展道路”的教导,经过一年多的研究,终于在一九七二年六月试验成功一条无芯高压钢丝编织胶管生产新工艺。这条生产联动线新工艺,包括半硫化、无芯编织成型、充内压真空外包胶、缠卷硫化、  相似文献   

6.
姜涛 《橡胶工业》2015,62(3):172-174
介绍高性能芳纶纤维编织氢化丁腈橡胶胶管的研制。胶管由内层胶、骨架层(2层芳纶纤维编织层)、外层胶构成。内层胶和外层胶的主体材料均为氢化丁腈橡胶,骨架材料为芳纶纤维。成品胶管的各项性能符合胶管企业标准要求。与同规格、同强度的钢丝编织胶管相比,芳纶纤维编织胶管的质量减小1/3。  相似文献   

7.
钢丝编织胶管传统的生产方法为硬芯法。即胶管制造中的包胶、编织等操作都是在钢管芯上进行的。这种方法的生产工序长,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原材料消耗多,特别是生产的胶管长度短,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中对长胶管的需要,给使用部门造成了困难。为了适应国民经济飞跃发展的需要,我厂广大革命职工在厂党委领导下,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狠批刘少奇、林彪散布的“洋奴哲学,爬行主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组成以工人为主体的三结合小组,于一九七○年开始了钢丝编织胶管工艺改革的研究,经过几年的反复试验,终于试制成功软芯冷冻法生产钢丝编织胶管这一新工艺。于一九七六年八月初步投入了生产。实践证明,软芯冷冻法生产钢丝编织胶管较硬芯法具有较多的优点。如:生产的胶管长度大(可生产长100米以上胶管,旧法一般不超过10米),工序短(仅五道工序,旧法需十几道工序),效率高(比旧法提高50%),消耗少(管头损失由3—5%减至  相似文献   

8.
罗贤光  李传光 《橡胶工业》1995,42(9):543-544
钢丝编织胶管的耐压强度计算式罗贤光,李传光(华南理工大学广州510641)钢丝编织胶管的耐压强度计算公式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即认为承受流体压强、保证胶管强度的是胶管的骨架层,而内胶层、外胶层等所起的作用在力学计算中均可忽略。本文采用简单的力学分...  相似文献   

9.
研究用CPE部分替代CR/SBR体系中的CR构成CR/SBR/CPE共混物的性能及其在钢丝编织胶管中的应用。结果表明,CR/SBR/CPE的共混比为40/40/20时共混物性能较好,可满足钢丝编织胶管外层胶的要求;采用此混合物生产钢丝编织胶管不需改动工艺和设备,且每千克CR/SBR/CPE共混物成本比CR/SBR低0.4元左右。  相似文献   

10.
张虹 《中国橡胶》2013,(17):43-44
钢丝编织胶管广泛应用在国防航空航天、工程机械、煤炭、建筑等领域。根据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对钢丝编织胶管常见质量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总结和整理,在此和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士进行交流,共同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一、内胶层麻坑麻坑的出现将严重影响胶管的承压性能,多发生在钢丝交织点及背股处。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  相似文献   

11.
大变角等强度钢丝编织胶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改变钢丝编织胶管各层钢丝编织角度使其在受到内压层间变形后每根钢丝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等效强度。实验表明,与各层编织角均为54°44′的钢丝编织胶管在静压试验状态下相比,本次实验中的长度变化率低、脉冲试验振幅小、钢丝节约1.43%。  相似文献   

12.
赵付会 《橡胶工业》2013,60(6):367-370
介绍脉冲30万次SAE R17系列钢丝编织胶管的研制。胶管由内层胶、骨架层(2层钢丝编织层)、中层胶和外层胶构成。内层胶和中层胶主体材料分别为丙烯腈含量较大和中等的丁腈橡胶,外层胶主体材料为橡塑合金。内层胶、中层胶和外层胶性能符合企业标准要求,成品胶管的各项性能符合SAE J 517R17标准要求,其中脉冲突破30万次,远超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丁腈橡胶/聚氯乙烯共混胶(NV5075)替代丁腈橡胶和氯丁橡胶,用作钢丝编织液压胶管的胶料。试验表明,该共混物作为胶管内胶、中胶和外胶有许多优点,诸如耐臭氧老化优良、耐油性能提高、抗撕裂性能改善、门尼焦烧时间长(加工安全)、挤出性能好、表面光滑、不赶胶、挤出的内外管坯挺性好、挤出膨胀率低、尺寸稳定性好等。通过合理的配方设计,胶管成品的全部检验项目均符合国家标准GB/T 3683—2011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采用NBR为内胶层,橡塑合金NV5075为外胶层,以线径小、强力高的镀铜钢丝为骨架材料,开发研制的致密型钢丝编织胶管结构合理,胶管质量轻,占用空间小,成品各项性能符合EN857标准要求,满足了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15.
无芯胶管     
无芯胶管是从加工角度命名的胶管品种。众所周知,传统的胶管生产都离不开芯棒的使用。这是因为胶管内径的大小取决于芯棒的外径,而且成型时,各层结构之间的贴合需要由芯棒来充当受力依托。特别当胶管硫化时,芯棒起着传热和定形的双重作用。到硫化结束后通过脱芯,管体和芯棒之间形影不离的关系才告终止。而在无芯胶管的生产全过程中,则自始至终甩掉了芯棒,以压缩空气来取代。这就是命名“无芯”的由来。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钢丝编织胶管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详尽介绍了国内外胶管的发展状况,重点介绍了钢丝编织胶管的工艺和技术进展,文中指出,胶管行业的技术进步主要应体现在胶管生产设备、胶料配合技术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方面。  相似文献   

17.
马妍  郭磊  王峰  王宗浩  冯程 《橡胶科技》2020,18(8):0455-0458
研究粘合剂RC在钢丝编织液压胶管内外层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随着粘合剂RC用量的增大,钢丝编织液压胶管内外层胶的门尼粘度均逐渐减小,门尼焦烧时间和t90均逐渐延长,F_L和F_(max)变化很小;内外层胶的硬度、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均变化不大,压缩永久变形逐渐增大,耐热老化性能下降。粘合剂RC用量对内外层胶的耐液体性能影响较小,但对内外层胶与镀铜钢丝的粘合性能有较大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8.
去年年底有机会在日本进行了短期的高压胶管生产技术实习。通过实习学到了一些日本在高压胶管生产管理、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现仅就钢丝冷冻编织工艺中,所使用的软芯和出现的擀胶现象加以讨论。所说的钢丝编织长胶管,一般长度在100m~150m范围,目前在日本生产这种长胶管多是采用冷冻工艺。若保证长胶管质量稳定,起码必须注意以下两个问题。①采用有芯法,必须选择适宜的软芯材质。鉴于工艺上的特点,要求芯子的材质有良好的耐热性(包括耐热老化、热尺寸稳定性等),除此之外,还要求在常温下有良好  相似文献   

19.
齐景霞  高红 《天津化工》2010,24(3):40-42
本文通过对钢丝编织液压胶管中胶层胶料及粘合体系的配方试验与研究,找到了最佳配方及工艺制备过程,提高了中胶层与钢丝层粘着性。制备出了综合性能好,高粘合性适于在高压、低温、脉冲性能等苛刻环境下使用的胶料。  相似文献   

20.
从胶料配方设计、骨架材料选择、产品结构改进、生产工艺和关键设备选型等方面介绍了高性能氢化丁腈橡胶/钢丝编织胶管的研制过程。结果表明,使用甲基丙烯酸锌(ZDMA)增强氢化丁腈橡胶(HNBR),选用进口型MR-15钢丝编织机编织扁平骨架钢丝;采用内衬层、内胶层、骨架层、中胶层和外胶层结构研制的高性能钢丝编织胶管具有卓越的耐油性、极佳的动态力学性能和粘合性能。该型胶管使用在工程机械上能够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