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硫是煤中主要有害元素,煤炭利用过程中硫的排放是酸雨的重要成因,脱硫是煤炭洁净利用的研究热点之一。微波具有促进反应发生、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微波协同化学助剂脱硫是煤炭脱硫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微波辐照结合3种化学助剂研究煤中硫的脱除效果,利用正交试验考察微波辐照时间、化学助剂种类和煤种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种对微波协同不同助剂的脱硫效率影响较大,所选3种煤样的最佳辐照时间各不相同;硝酸与微波联合的脱硫效果最好,其中贵州(GZ)煤在微波协同硝酸作用下,全硫脱除率可达71. 2%。形态硫测试分析表明煤样经脱硫后无机硫脱除效率较高,最高可达90. 5%,有机硫脱除效率在20%~40%。XRD谱图分析显示微波协同化学助剂脱硫后,煤中主要矿物和煤质结构没有明显变化,微波在脱除煤中硫分的同时可保持煤炭基质稳定。XPS谱图分析表明,煤样硫醚(醇)类有机硫脱除效果较好,脱除率可达49. 4%,亚砜类略低,脱除率为23%~28%,噻吩类有机硫脱除效果最差,脱除率在10%~20%。  相似文献   

2.
高硫强粘结性煤高温热解脱硫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就高硫强粘结性煤与生物质在回转炉内共热解。研究了热解温度和煤种对无机硫脱除率、有机硫脱除率、硫和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煤化度的增高,脱硫和脱氮率降低,1200℃左右脱硫和脱氮率明显增大,1600℃煤中无机硫脱除率达93% ̄98%,有机硫脱除率达80% ̄95%,煤和生物质脱氮率达85% ̄93%。  相似文献   

3.
脱硫菌磁化培育及生物浸出脱除煤中黄铁矿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磁化技术用于煤炭脱硫菌种的培育,研究了磁化培育下的中国煤系与非煤系氧化亚铁硫杆菌对煤中黄铁矿硫的脱除效果。研究表明,磁化环境对矿质化学营养脱硫菌氧化亚铁硫杆菌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一定磁化培育条件下的煤系氧化亚铁硫杆菌对小于0.075mm的煤样浸出24d的最大脱硫率(86.16%)高于非煤系氧化亚铁硫杆菌的最大脱硫率(82.56%),磁化培育下的煤系氧化亚铁硫杆菌具有更好的脱除煤中黄铁矿硫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煤的超临界萃取脱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树才  李文 《洁净煤技术》1997,3(2):21-25,33
含硫4.90%的高变质程度煤在连续式反应器中用醇碱和醇水剂进行了超临界萃取,利用Mossbaruer和XPS的技术分析了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固体产物形态硫,超临萃取脱硫中,黄铁矿变化为FeS2→FeS+Fe1-xS,其转化量和x值取决于反应条件,特别是温度。在煤的有机硫基团中,PhSH,Ph2S和四氢噻吩容易脱除,Ph2SO脱除较难,可用提高反应温度和往乙醇溶剂中加些水脱除,噻吩早难脱除,其脱除需要较  相似文献   

5.
应用油团聚技术高效脱除煤炭灰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油团聚技术高效脱除煤中灰分的研究过程;探讨了煤炭粒径、用水量、起泡剂的种类等影响煤炭灰分脱除率的主要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灰分含量为30.79%的烟煤,灰分脱除率可达86.8%  相似文献   

6.
四氯乙烯溶剂法脱除煤中有机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对多种有机溶剂萃取煤炭脱硫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实验筛选出脱硫效果最好的四氯乙烯作为萃取脱硫的溶剂.采用单因子法考察了煤的粒度、煤浆浓度、苹取反应温度、萃取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脱硫率的影响,依据单因子实验结果,优选出了有机溶剂萃取脱除原煤中有机硫的最佳工艺条件:用四氯乙烯做溶剂,煤浆浓度为20 mUg,煤粒度为0.074 mm,萃取反应时间150 min,草取反应温度 120 ℃,原煤的有机硫脱除率可达 50.2%.  相似文献   

7.
阴离子对酸性污水汽提过程中氨氮脱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炼油酸性污水中存在F^-、Cl^-、SO^=4、SO^=3、S2O^=3等强酸和弱酸的阴离子对汽提过程中氨氮脱除的影响。结果表明:阴离子的存在,使NH3被固定成铵盐,从而降低了氨氮的脱除率。且阴离子的酸性愈强,氨氮的脱除率越低。当用NaOH调节pH时,对氨氮的脱除率影响最小的是F^-,其氨氮的脱除率可达98%以上,影响最大的是Cl^-,其氨氮脱除率最高约85%。而含硫的阴离子的影响程度相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钾盐首先脱除湿法磷酸中H2SiF6形态的F,再用仙都1号脱除其余形态F所得脱F磷酸制备饲料,磷酸氢钙各项质量指标完全符合国家GB8258标准,P2O5回收率达94%以上。本文着重研究了仙都1号的脱F性能,找到了最佳脱F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9.
加氢处理温度对渣油中杂质脱除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渣油加氢中试装置,考察了原料渣油在不同反应温度下经级配催化剂加氢处理前后渣油性质的变化,揭示了硫、氮、镍、钒和残炭的脱除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恒定温度下,随催化剂活性增加,加氢处理渣油中硫、氮、镍、钒和残炭的含量降低;随反应温度升高,同一反应器得到的渣油杂质含量降低。硫、氮、镍、钒和残炭的总脱除率随反应温度增加而增加,但杂质在各反应器中的脱除率分布不同,50%的镍和60%的钒在前两个反应器中脱除,硫主要在R3和R4反应器中脱除,氮主要在R4和凡反应器中脱除,而残炭则在R5、R4和R5反应器中脱除,随温度变化杂质的脱除率分布呈现各自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复合型DIPA在炼厂气脱硫装置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复合型DIPA脱硫溶剂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介绍,并与DEA,MDEA等几种脱硫溶剂的使用情况作了对比,DIPA对干气和液态烃中H2S有非常好的脱除效果,脱除率分别达到了99.77%和99.51%,同时,DIPA还对干气中总硫有非常明显的脱除效果,脱除率高达99.47%,明显优于MDEA等其它几种脱硫溶剂。文章还针对炼厂气脱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碱性体系中煤中有机硫的电化学脱除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道成  刘俊峰 《煤化工》2005,33(3):29-31,62
以高硫煤为原料,用化学法将其无机硫脱除后,再以此作为电解煤样,在碱性条件下研究了煤中有机硫的电化学脱硫规律。讨论了电解电流、煤浆浓度、NaOH浓度等主要因素对煤中有机硫脱硫率的影响,并确定了适宜电解脱硫条件:NaOH质量浓度4.0mol/L,煤浆质量浓度0.04g/mL,反应温度70℃,电流强度1.0A,电解时间5h,获得了有机硫脱除率为32.50%的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张雷  陆丽萍 《大氮肥》2008,31(4):248-250
煤气化生产中有大量COS生成,而COS用常规的脱硫、脱碳方法较难脱除,给煤气净化带来较大困难。湖北化学研究院研制的DJ-1多功能净化剂在充矿国泰化工有限公司燃气发电并联产甲醇中成功应用,其有机硫水解率达到80%以上,为兖矿国泰化工有限公司顺利投产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选取宁夏宁东两种煤样ND1和ND2作为研究对象,在超声频率为40 kHz,功率为800 W下,以H2O2-CH3COOH为助剂,分别超声作用5 min,10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60 min和120 min。对超声作用前后的煤样进行化学法形态硫分析、FTIR、XPS、BET、XRD和IC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超声作用时间的延长,全硫脱除率逐渐变大,超声作用60 min后再延长时间,全硫含量变化较小。当超声作用60 min时,ND1和ND2的最大全硫脱除率分别为44.05%和55.33%,硫铁矿硫的最大脱除率分别为34.62%和51.52%,硫酸盐硫的最大脱除率分别为58.33%和57.14%,有机硫的最大脱除率分别29.06%和48.04%;超声处理后样品中含氧官能团含量增加,低价态硫向高价态转化,硫可以被氧化为硫酸根而被脱除;超声处理后样品孔径和比表面积变大,改善了固液接触效果;超声能脱除煤中的矿物质,ND1和ND2中的灰分分别由24.25%和13.96%下降至7.65%和10.98%,最大脱灰率分别为68.45%和21.34%。  相似文献   

14.
酸性体系H_2O-NaBr混合溶剂中煤的电化学脱硫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贵州地宗高硫煤在酸性条件下 ,H2 O- Na Br混合溶剂中电化学脱硫规律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电解电流、温度、煤浆浓度、Na Br浓度、p H值及电解时间等主要因素对煤的脱硫率的影响 ,获得无机硫脱除率为 5 6 .71% ,有机硫脱除率为 38.0 3% ,硫的总脱除率为 4 5 .6 2 %的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BBD(Box—BehnkenDesign)响应面法设计实验,利用实验室保存的菌株ND(Acin咖6口c衙sp.ND)研究了煤浆质量分数、菌种接种量、煤样粒度等因素对高硫煤中有机硫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ND在煤浆质量分数20%、接种量50%(OD600=1.2)、煤样粒度0.125—0.097mm的条件下,经30℃,160r/min摇床培养8d后,高硫煤中有机硫脱除率达71.3l%;其中各因素对煤样有机硫脱除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煤样粒度〉煤浆质量分数〉接种量,煤样粒度和煤浆质量分数的交互作用显著,而煤样粒度与接种量及接种量与煤浆质量分数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最后通过对比脱硫前后煤样的红外光谱分析了有机硫的脱除机理,脱硫后煤的碳骨架变化小,但煤样的硫特征峰明显减弱,说明菌株ND能打断煤中S—O和-S-S-键,使之变为可溶性硫成分以实现有机硫的脱除。  相似文献   

16.
W.-C Xu  M Kumagai 《Fuel》2003,82(3):245-254
The behavior of sulfur transformation during rapid hydropyrolysis of coal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 pressurized, continuous free fall pyrolyzer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emperature ranging from 923 to 1123 K and hydrogen pressure up to 5 MPa. The yields of sulfur converted to gas, tar and char were determined, together with the analyses of sulfur form distributions in coals and cha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composition of inorganic sulfur species was affected only by the temperature, while the increases in temperature and hydrogen pressure obviously enhanced the removal of organic sulfur from coal. The extent of organic sulfur removal was proportional to the coal conversion, depending on coal type. A significant retention of gaseous sulfur products by the organic matrix of the char was observed during hydropyrolysis of a Chinese coal above 1023 K, even under the pressurized hydrogen atmosphere. The kinetic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rate of organic sulfur removal from coal was 0.2th-order with respect to the hydrogen pressure, and the activation energy for total sulfur removal and organic sulfur removal is 17-26 and 13-55 kJ/mol, respectively. The low activation energies suggest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and removal of sulfur from coal might be controlled by the diffusion and/or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during hydropyrolysis under the pressurize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7.
一种高有机硫煤的化学药剂脱硫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复合脱硫剂在酸性条件下研究脱硫条件(煤浆浓度、处理时间、复合脱硫剂的浓度及溶液酸度)对高有机硫煤总硫、无机硫和有机硫脱硫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煤浆浓度越低、处理时间越长、复合脱硫剂的浓度越大、处理溶液的酸度越大,总硫、无机硫和有机硫的脱硫率越大,最后对处理液和脱硫精煤进行了组分分析,探讨了酸性条件下复合脱硫剂脱除煤中总硫的反应及脱硫机理.  相似文献   

18.
以Na2CO3、MgO、Ca(OH)2为固硫剂,Fe2O3、Al2O3、La2O3为添加剂,对高有机硫煤的燃烧进行固硫研究,探讨固硫剂类型及用量、添加剂类型及用量、煤样粒度、固硫温度等关键因素对固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Ca(OH)2为固硫剂、La2O3为添加剂,在煤样粒度为0.25mm、Ca(OH)2的用量为固硫煤样质量的10%、La2O3的用量为固硫煤样质量的1.0%、固硫温度为800℃的优化工艺条件下,高有机硫煤燃烧的固硫率为81.67%。  相似文献   

19.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研究了团柏煤中硫在氮气气氛下随温度、停留时间的变迁规律,并考察了煤慢速升温热解过程中添加18-冠-6或二苯并-18-冠-6对硫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煤热解过程中添加18-冠-6或二苯并-18-冠-6都有利于总硫的脱除;当热解温度大于550℃时,相同条件下添加二苯并-18-冠-6时总硫的脱除效果明显优于添加18-冠-6;在煤热解过程中,添加二苯并-18-冠-6也可提高有机硫的脱除率;当热解温度小于650℃时,添加18-冠-6或二苯并-18-冠-6,同时可明显提高黄铁矿硫的脱除率。通过对热解半焦进步的脱附实验和孔结构分析,发现在原煤热解过程中,添加18-冠-6或二苯并-18-冠-6,可以使半焦平均孔径变大。  相似文献   

20.
通过模拟工业焦化过程,针对一种高硫煤考察了不同气体种类、气体流量及加热速率下,气体返回焦化过程对固体产物焦炭中硫含量变化及气相中H2S气体逸出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焦化过程中通入H2, CH4和N2气体可以抑制热解气中的硫在逸出过程中返回到固体焦炭中,H2达到的焦炭脱硫量最大,其次是CH4和N2;气相中硫逸出行为表明,煤热解第一高峰阶段也是硫析出时的高峰阶段,800℃后均可达到总析出硫量的90%;增大气体流量、减小加热速率有利于使硫向气相转移,从而使固体焦炭中的硫分配降低;固体焦炭中硫含量变化亦表明,H2气氛下脱硫效果较佳,在空塔速度0.8, 1.3, 2.1 mm/s和3.0, 1.5℃/min两种加热速率下可使焦炭中硫含量分别降低0.36%~0.39%和0.46%~0.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