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触点电接触特性参数的变化可以反映触点电接触性能的变化,以 HH52P 电磁继电器为例进行电接触特性参数检测试验,监测了触点动态接触电阻、静态接触电阻、弹跳时间、稳定时间等特性参数,提取与触点动作次数灰色关联度大的参数建立触点电接触特性参数多变量灰色预测模型。利用试验数据分析了多变量灰色模型的预测精度,并与单变量预测模型对比。结果表明,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之后进行建模的多变量灰色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触点电接触特性参数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常用触点材料表面腐蚀物微动电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常用连接器触点材料(镀金、镀镍、镀锡),研究工业环境对其表面的腐蚀性及对触点微动电特性的影响。经过长期室内自然暴露后,镀金、镀镍、镀锡表面生成了离散的呈岛状分布的腐蚀产物。在腐蚀产物上进行了微动实验,发现在自然腐蚀产物的表面初始电阻高于通常的失效标准(10 mW),有的甚至达到1 W。当岛状腐蚀产物在微动过程中被逐渐磨掉后,接触电阻也由跳动渐渐降低至有效值。而当磨损碎屑堆积在微动痕迹附近,或接触表面之间嵌入尘土颗粒,或者在接触区内的腐蚀产物经微动后反而被挤压得更致密时,接触电阻会升高,甚至开路,造成电接触失效。腐蚀产物在微动中的去除与腐蚀物形貌及其机械特性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3.
晶圆芯片测试,依靠探针触点与芯片电极间的机械接触,实现机-电连接和信号转换,从而完成对器件的电参数测试。该文通过设计和加工微探卡的方式,针对探针与芯片接触触点少导致接地信号采集不完整,影响芯片测试时带内波动、芯片测试与成品测试结果差异大的难题,提出了低损耗声表面波(SAW)滤波器设计结构中模拟焊点引线的方式,通过采集芯片电信号,在频域内做测试,满足晶圆级封装(WLP)、芯片级封装(CSP)等封装工艺的检测要求,鉴别出在芯片粘在外壳前合格的芯片,同时监测参数的分布状态来保持前道工艺的质量水平,反馈芯片的合格率与不良率。  相似文献   

4.
周怡琳 《电子学报》2006,34(10):1852-1855
评价同轴连接器镀金层质量需检测连接器触点表面镀金层的抗磨损能力,以防止镀金层磨穿后基底非贵金属材料暴露,在连接器长期使用中发生腐蚀,而造成电接触失效.连接器触点表面硬度、磨损前后镀金层厚度变化可以作为连接器镀金层抗磨损能力的参考数据.使用潮湿二氧化硫单一气体加速腐蚀,并配以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镀金层磨穿的特征点,是检测同轴连接器镀金层抗磨损能力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为贯彻国军标《GJB809-90微动开关通用规范》而研制的微动开关电寿命试验微机测控系统。此系统可选拔开关试验的操作速率,能逐次监测多达32对触点电压降与电源电压的比值,测量触点接触电阻等。系统集控制、监测、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及试验结果的显示、打印为一体,它能直接给出统计结果的直方图、接触电阻变化曲线图。试验人员可根据得出的数据迅速判定被试开关的质量与可靠性水平。  相似文献   

6.
王裕超  丁桂甫  吴惠箐  汪红  姚锦元  杨春生   《电子器件》2007,30(5):1542-1546
一类为保护MEMS微继电器、提高它们使用寿命,而设计生产的微异型触点.该类微异型触点利用MEMS工艺,对铜基碳纳米管及碳纳米纤维复合电镀层进行细微图形化加工而成.一系列测试表明,铜基碳纳米管及碳纳米纤维复合电镀层本身具有良好的电接触性能,而利用MEMS工艺表面细微图形化加工后的微异型触点,比未经图形化加工的复合电镀层及纯铜触点具有更好耐电弧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便携式通讯终端中PCB镀金电触点的表面磨损情况。连接器簧片与PCB触点之间相对运动造成的磨损加剧了污染,是造成接触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磨损过程为先粘结再擦伤,最后镀金层被磨穿。磨损碎屑被逐渐推到磨损区端部与尘土、摩擦聚合物混合聚集在一起。触点表面磨损的主要方向和磨损区尺寸取决于触点的配合结构。研究结果为建立便携式通讯终端中镀金电触点失效模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信系统中电触点不良会造成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根据电接触理论结合高频传输的特点, 建立了电触点的物理模型, 研究发现当接触电阻大于传输线特性阻抗的两倍时, 接收端得到的信号幅度将减小一半以上(A< 1/4), 从而将产生误码, 因而应尽可能减小接触阻抗  相似文献   

9.
文中给出了80K下金属-Hg_(1-x)Cd_xTe(0.25≤x≤0.3)触点的电物理特性(伏安特性、伏法特性、频率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发现触点的表面电子态能级和介质间层对触点特性有极大的影响,计算了金属-Hg_(1-x)Cd_xTe触点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述了键盘开关用Au/Ag/QSn8-0.3复合弱电触点材料的研制工艺,产品经装机试验,寿命超过1200万次,接触电阻小于10mΩ,完全可以替代德国进口产品,满足了键盘开关用复合弱电触点材料国产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用初始信息来预测继电器产品的寿命,在继电器电寿命试验的基础上,提出用核概率密度估计法和多项式拟合法对触点初始接触电阻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初始接触电阻与寿命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各个继电器初始接触电阻的变化趋势不同,起伏不定。当初始接触电阻连续出现大电阻值后,即使接触电阻随后重新回到正常值,继电器仍会很快发生失效,寿命较短;继电器初始接触电阻拟合曲线的最大值与寿命之间呈现近似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有触点继电器由于结构设计及的制造工艺的特殊性,在制造、测试、使用、贮存中可靠性问题甚为突出。其主要失效是触点接触失效部位,约占继电器失效的80%以上,这中间50%为产品本身设计、工艺缺陷所致。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证锡及其合金镀层在电接触表面能无故障、有效和安全可靠地接触,就必须清楚地了解锡及其合金镀层作为电接触表面材料的特性和特征;同时,还应考虑锡及其合金镀层在电接触表面的使用功能、使用条件和使用环境.实践证明:锡及其合金镀层的电接触表面只要与电接触表面润滑保护材料如LP-38T或SP-32T等有效地配合使用就可以更为合理地配置、利用和节约有限的贵金属自然资源,就能使人类社会达到持续、稳定和文明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1.装上电池后,电机不转。大多数是触点被腐蚀,使电池与触点接触不良所致。排除方法是用细砂纸将触点擦净,并且调节负极塔簧,使之紧紧地卡住电池。其次,还有以下两方面原因:①电源开关触点有污物,或因操作过于频繁,使开关簧片变形或失去了弹性,接触不上。这时,将变形的簧片用尖咀钳慢慢地进行矫  相似文献   

15.
电子连接器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电子系统中。要保证系统良好地运行,必须要求连接器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在连接器触点表面镀金可有效防止环境污染对基底非贵金属材料的腐蚀,大大提高电触点的可靠性、延长其使用寿命。但是,连接器触点一般暴露在大气环境下。  相似文献   

16.
服务器在3 GHz辐射发射超出标准EN 55022的限值。根据产品结构和工作特性,找出干扰源为SAS驱动芯片,并通过在机箱上增加簧片触点、在SAS芯片和散热片之间添加吸波材料等整改措施,解决了服务器高频辐射干扰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继电器触点接触电阻增大的失效机理.试验中分别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观察失效样和正常样的触点形貌并分析触点表面的元素成份,再用红外光谱仪验证了触点污染物的来源.根据试验的分析结果,讨论了触点失效的机理,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可行的措施.本文对继电器失效的理论和模拟研究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同时为改进触点材料和工艺制造过程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继电器触点接触电阻增大的问题,需要针对接触电阻增大的失效机理进行研究,分析导致继电器失效的根本原因,以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升继电器的可靠性。本文基于一起继电器接触电阻增大的故障事件,开展失效分析,确定继电器接触电阻增大的失效机理,并对相关机理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有机材料中的含磷物质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会析出,并在继电器触点表面沉积,最终会引起继电器接触电阻增大失效;在相同的湿度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有机材料中含磷物质的释放程度会加强。基于以上结果,从继电器的生产、选型、使用等过程提出了相应的优化保护方法以避免出现含磷物质引发继电器接触电阻增大失效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多孔硅是一种具有优良光吸收特性的表面微结构材料,在光电探测器和太阳能光伏电池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了改善金属/多孔硅电接触质量,通过电化学腐蚀制备多孔硅,对比研究了化学镀与物理气相沉积(热蒸发、磁控溅射)工艺制备出的金属电极界面结构,测试了相应I-V特性,并讨论了快速退火对金半接触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化学镀工艺在多孔硅表面制备金属电极,经快速退火处理后,能得到较低比接触电阻(10-1Ω·cm2)的欧姆电接触。  相似文献   

20.
电接触材料是电器开关的关键材料。繁多的电器接触材料中,由于银具有优良的导电、导热和加工性能,因而,用得非常广泛。耗银量相当惊人。鉴于资源不足和纯银材料的某些弊病,研究和探索节银电接触材料,历来是人们关注的课题。银稀土合金电接触材料既可以制成匀质丝材、带树或铆钉触头,又可以与铜或铜合金进行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