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所谓城市双修,指的是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治理"城市病"、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有效手段,基于此,本文就城市双修背景下萍乡城市景观空间更新模式、路径开展了详细论述,希望由此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带来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2.
中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发展时期,中国的城镇化浪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进程和必然结果。2011年末,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1.27%,首次超过50%,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阶段。城镇化在给城市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城市蔓延、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城市病"。在全球化和国内转型压力的双重挑战下,西方国家一二百年城镇化过程中所经历的许多问题,在目前的中国短期内集中爆发,并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本文结合国情,试图从10个方面探索城市发展的理念,医治各种"城市病",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创建美好城市。  相似文献   

3.
胡洁 《建筑技艺》2015,(2):64-71
<正>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现代人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的中心。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居住在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好"。然而随着近代以来全球范围内掀起的大规模城市化热潮,城市化给人类带来进步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城市病、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社会问题等一系列负面影响,使得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的模式和途径。1山水城市产生背景"山水城市"的概念是由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提出来的,1990年7月31日,钱老在给清华大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病”的体制性成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厘清我国"城市病"的体制性成因及其作用机理,从而为治理"城市病"提供对策建议。这些体制性成因,包括干部选拔机制和政绩考核体系、财税体制、土地制度、规划体制、中央地方关系,通过影响城市政府的行为方式而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特殊的动力机制,也成为我国"城市病"特有的体制性成因。在对这些体制性成因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从缓解我国"城市病"的角度出发逐一提出了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绿康城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人类聚集和生活的场所,随着人类的进化不断发展。理想城市应当符合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能满足生态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需求,也能提供有益人类健康的适宜人居环境。"绿康城市"论就是当今缓解"城市病"与"城市人群病"的理想模式之一,而日本东京城市中心"大手町之森"正是"绿康城市"论的实践先驱案例。基于人、自然和城市三者之间的关系,追溯欧美、日本与中国理想城市的发展历程,并对进行建设"绿康城市"实践时应坚持的原则与构成要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人类将城市像巨钉一样楔入大地,并以此为据点,生息繁衍,创造了璀璨的文明。面对这一切,自然在一旁泰然处之,包容着、接受着。但自然的承受能力并不是无限的,当这个城市内部的各种病痛与腐烂变得彻底无法治愈后,当这种承受的界限被打破后,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将变得不再和谐,转而走向对立的方向,双方的发展不再是平行和并置的,其中的一方将突破两者之间的平衡,而无论是哪一方形成突破和往哪种方向突破,对于人类发展来说都将是一种破坏和灾难,而且是一种难以修复的灾难,这种灾难比单纯的"核灾难"更加可怕。艺术家韩中人敏锐地关注到这个问题,十余年来一直以  相似文献   

7.
<正>城市的快速发展在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风险隐患。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张,人口愈加聚集,资源渐益集成,城市运行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故障都极易被放大,甚至酿成事故或灾难。在目睹或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灾难事件后,世界各国都异常重视提高城市风险的防范和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当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阶段,将不可避免地遇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城市是人类安居乐业之所,是政治、经济和人民生活的中心,也是现代化前进的主要动力。世界的城市化在2007年已经超过50%,我国也已在2011年达到这一水平,这也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到城市时代。与此同时,城市化与气候变暖带来"城市病"等问题。依靠资源消耗、以  相似文献   

9.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严峻形势,基础设施短缺、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突出,"城市病"普遍存在,严重制约城市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的转型。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以下统称"城市双修")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行动,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  相似文献   

10.
<正>城市是人类聚集的终极形式,一座城市的效率体现在它的服务水平和治理能力上,当城市为了满足人类对于更高效率的渴望而日益庞大、复杂时,它的效率反而在一步步降低。也就是说,城市出现了危机,这些危机体现在公共交通、能源资源、污水处理、公共安全等各方面。那么如何解决城市危机,消除各种"城市病"呢?我们需要让城市更智能——智慧城市的概念由此而生。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在我国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13)
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改善人类的生存及生活,可以为人类预防或消除或克服即将来临的灾难。"当今社会开始了一轮信息技术的变革,人民的生活生产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许多国家与地区在这一形式下提出了智慧建设。何为"智慧城市"?简单的说,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身处宁波,我们通过深入地调查研究,去更深入的了解了这个城市。  相似文献   

12.
翟国方 《城市规划》2016,(4):110-112
正城市的发展建设与城市对各种灾难灾害的抵御始终相伴。全世界每年爆发的城市灾害及安全事件数以万计,对城市经济发展与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与威胁。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km~2,共造成约6.9万人死亡、37.4万人受伤、1.8万人失踪;2010年海地7.3级地震导致其首都基本被摧毁,约30万人死亡。除地震之外,我国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其  相似文献   

13.
“城市病”指的是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今不仅是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就连一般的、10万人左右的小县城已经开始出现城市病,城区中心地段基本建成积木式的,人口拥挤,汽车堵塞,一些县城“逢节必堵”、“上下班必堵”现象已成常态。日前,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结果指出:未来一段时期,将是我国“城市病”的集中爆发期,“城市病”将成为影Ⅱ向城市和谐稳定的关键隐患,加强城市治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灾难是人类社会难以避免的痛,但对于灾难,政府采取怎样的态度和对策却直接影响到灾难所造成的危害程度。英国在灾难治理过程中经过长期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深入分析并总结其治理举措,对于提升我国政府灾难治理水平和能力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
李昕 《城市住宅》2010,(6):46-47
<正>住房问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水资源缺乏……,现代化的进程使人类居住越来越集中,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同时带来大量的"城市病"。如何解决这些难以忽视的问题,成为全世界共同的课题。上海世博会上的城市最佳实践区里,汇集了来自  相似文献   

16.
何婧  周恺 《城市规划》2021,45(4):94-105
共享经济新浪潮席卷了全球生产、生活领域,对我国城市产生了广泛的经济、社会、文化甚至政治影响.为顺应共享理念带来的思想变革,塑造共享城市治理新范式,本文首先阐述了共享经济的概念定义、驱动因素及表现类型,并批判性地指出其"效率与公平"的失衡问题;其次,从"经济模式"和"社会行为"两个维度,梳理了共享范式的转型理论,阐释其"效率与公平"的协调发展主张;最后,结合国际共享城市经典案例,提出将"智慧治理"和"协同治理"分别作为未来共享城市治理的效率策略和公平策略.希望通过系统介绍共享城市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提升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在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时的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治理"城市病"问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发展日新月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垃圾围城、交通拥堵、逢雨"看海"、"十面霾伏"等"城市病"也日益凸显,不仅制约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还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市发展进入转型期的背景下,2015年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城市双修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及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有效手段。本文以济南市茂岭山地区城市设计为例,通过全面把脉规划基地现状问题以及上位规划的不足,以"城市双修"的视角提出六大城市设计策略,探讨"城市双修"理念下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上升,城市洪涝灾害却呈频发趋势,不但在多雨的南方城市,连缺水和干旱的北方和西北城市的城区也常遭水淹,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它已成为我国一种新型城市通病。国家已决定投入巨资启动"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计划,目的无非是一石二鸟,在寻找投资拉动的新突破口同时,又治理城市洪涝"病",造福于人民。不过,任何事情能否最终成功、达到预期的目标,往往细节决定成败。对于"海绵城市建设",这是从理念和认识、规划设  相似文献   

20.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立了"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城市体检工作制度,城市体检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在重庆市中心城区城市体检试点工作中,探索建立了公众参与、部门协作、智慧分析监测的城市体检工作机制.强化公众参与和部门协作,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构建"8个维度、22个分析视角、93项指标"多元类型的体检指标体系;强化智慧分析监测,构建单指标评价标准、等级评价模型和综合诊断模型,搭建城市体检信息平台,实现重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动态监测、综合评价和"城市病"识别;结合部门专项工作,提出治理行动建议,建立部门协同机制,推动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