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级DSL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用户线(DSL)-直是深受居民用户欢迎的接入手段.直到最近,才将它推向企业级用户,以适应这一市场的特有需要.DSL可为各种业务提供多种可选择的低成本传输方案,适合于通信计算机不断增加以及覆盖区内有多个分支机构等情况.  相似文献   

2.
趋势2007之四宽带接入技术和产品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奇 《通信世界》2007,(1):14-15
一、宽带光接入技术的发展 宽带接入领域的主流技术包括DSL接入、光纤接入以及其他接入技术等.对应的产品包括DSLAM(DSL接入综合复用器)、DSL用户端设备、OLT(光线路终端)、ONU(光网络单元)等.  相似文献   

3.
全创通讯(ZAccess)近日全面推出了EasyAccess~(TM)宽带接入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以xDSL技术为基础,结合了多种最新科技,可以满足各类不同用户的多种需求。 EasyAccess~(TM) 1000宽带接入系统由AccessLinker~(TM)系列用户端产品和AccessExpress~(TM)系列局端产品共同组成,将为网络交换中心和终端用户提供完整的DSL解决方案。用户端产品包括内置式、外置式ADSL Modem、ADSL路由器、桥接器、网关以及DSL终端产品;局端产品由多种型号的数字用户线接入  相似文献   

4.
DSL的使用继续保持迅猛增长势头,目前已在全球安装了3600万条线路。为满足不断增长的DSL市场需求,用户端设备(CPE)制造商致力于开发新一代的集成接入设备(IAD),利用铜双绞线传输为住宅和SOHO用户提供多种宽带接入服务。随着集成接入设备(IAD)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设备制造商需要不断地寻找降低系统成本和缩短产品上市时间的有效途径。Motorola的智能网关857 IAD参考平台为这些制造商提供了最佳解决方案。此平台是一套完整成熟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可满足原始设备生产商(OEM)、原始设计生产商(ODM)和设计公司简便迅速地开发住宅xDSL…  相似文献   

5.
全球的数字用户线路(DSL)数量高达2亿,是服务供应商为大众市场提供宽带服务的主要手段.利用DSL,服务供应商能够提供增加营收的Triple-Play业务,提高铜缆基础设施的投资回报.但这些业务带来一个挑战:它们需要出色的性能、更大的专有带宽、更高的服务质量(QoS)和"始终在线"(always-on)的网络接入功能.  相似文献   

6.
DSLAM综述     
谢蔚 《现代通信》2003,(10):9-10
随着时间的推移,xDSL(各种数字用户线技术的统称)这个名词已经为人们所熟悉,xDSL分成HDSL(高比特率DSL)、ADSL(非对称DSL)、RDSL(速率自适应DSL)、VDSL(甚高速DSL)等,特别是ADSL技术,不断得到用户和电信运营商的认可。在宽带接入网快速发展过程中,DSLAM起了很大作用。 DSLAM(Digital Subscriber Line Access Multiplex-er),全称是数字用户线路接入复用器,作为接入层的  相似文献   

7.
张奇 《通信世界》2007,(1B):14-15
宽带接入领域的主流技术包括DSL接入、光纤接入以及其他接入技术等。对应的产品包括DSLAM(DSL接入综合复用器)、DSL用户端设备、OLT(光线路终端)、ONU(光网络单元)等。  相似文献   

8.
当今针对高速因特网接入的DSL架构是基于异步传输模式(ATM)的。静态提供的ATM固定虚拟连接(PVC)可提供从用户端设备(CPE)、经数据链路控制(DLC)或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DSLAM)到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BRAS)的连接。高速因特网接入通常是一种在任何时候都依赖网络使用情况的“尽力而为的服务”。为了与有线及卫星公司进行有效的竞争,DSL提供商正在考虑支持新的服务,如付费VoIP及视频、互动游戏、视频聊天和电影下载。要大规模进行部署,这些新一代的服务需要动态的提供、区分流量传输、可变的速度和服务质量(QoS)的保证。传统的基…  相似文献   

9.
《通讯世界》2003,9(1):78
Leichtman咨询集团日前公布了2002年第三季度美国宽带接入市场报告,可以看到无论是电缆接入的市场占有率还是用户的增长率都大大高于DSL,这和日韩等国DSL火爆形成强烈对比,原因何在呢?在美国,利用普及广泛的有线电视网进行宽带接入远比DSL要早,因此在发展上占了上风,DSL虽然后来,但充满希望,市场分析家曾经预测DSL接入会以“指数”增长并在2002年赶上电缆接入,但是现在愿望成空,DSL的普及非常缓慢,一半多的用户甚至仍在使用窄带拨号接入。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接入费用,在美国,拨号接入的月使用费为$20左右…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全球宽带接入网络步入快速发展阶段,DSL作为主流的接入技术显现出巨大的实力。在日前举行的“2007宽带世界论坛亚洲会议”上,DSL论坛首席运营官Robin Mersh透露,全球的DSL(数字用户线路)用户总数已经突  相似文献   

11.
2004年中,全球平均每1秒钟就有一个用户选择DSL接入宽带网络。基于这种高速的扩张力,DSL论坛预计到2010年,DSL将覆盖全球每个国家的大部分市场,并达到5亿用户。从下一代网络的核心网基础架构和传送机制来看,也已经为DSL演进为快速传输下一代服务的最普及接口做好了准备。目前,DSL体系架构正在向提供基于IP服务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给出了一种 ATM复用交叉连接系统的设计方法 ;描述了采用该方法设计完成的 ATM交叉连接系统的构成 ,给出了它所达到的性能指标及实验测试结果 ;该系统可以应用于数字用户环路接入复用器 (DSL AM)、ATM无源光网络 (APON)、无线接入、帧中继接入系统等多种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13.
据统计,2001年年底美国DSL(数字用户线)应用将走出低谷,未来5年内将稳定快速增长。2001年末美国DSL用户达360万户,预计2005年可超过1350万户,届时营业收入可突破70亿美元,不过,线缆modem仍是宽带主流接入技术。今年美国DSL应用提速  相似文献   

14.
IPTV承载网接入认证方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网络,采用DSL或以太网等接入方式.通过网络机顶盒(STB,Set-Top Box)或PC向用户提供多种交互式的宽带视频业务.包括视频直播、视频点播、游戏、视频会议等业务。  相似文献   

15.
《电信快报》2005,(3):23-23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DSL用户数迅速增长,截至2004年6月,中国DSL用户数已突破1300万,一举超过日本和美国,从全球第四大DSL市场跃居至首位、但即使这样,中国宽带用户也仅占总上网人数22%,因此,毫无疑问,中国宽带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目前,DSL技术仍是中国宽带接入市场的主打技术。随着商业用户和住宅小区用户对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6.
贺宁 《世界电信》2002,15(7):11-14
DSL作为一种大众化的宽带接入技术,已在所有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得到推广应用。到2001年第二季度,亚太的用户数首次超过北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一般来说,住宅用户的比例高于商业用户;在DSL发展较快的地区,住宅用户比例更高些;而在DSL发展较慢的地区,商业用户较多。目前各国普遍采用的推广措施主要包括:建立专门的宽带门户网站、与ISP捆绑接入、为一定服务期限的用户打折、为现有的电话用户打折、免费提供支持DSL的计算机,以及提供家用网络业务等。  相似文献   

17.
《世界电信》2000,(4):49-50
Internet的快速发展,正在使传统的拨号用户接入网络朝两个方向发展:电信级大容量分布式公共接入平台以及小型企业级接入网络。 Internet发展对拨号接入设备的新需求 1.数据旁路 传统的接入服务器组网方式中,一个普通的拨号上网用户在上网期间需要占用一条或多条端局、汇接局及汇接局间的中继电路。由  相似文献   

18.
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相容性认证),即802.11b网络协议标准,是最近媒体上出现多多的hotword。Wi-Fi用作一种新的互联网接入方法,作用距离几百英尺。用户只要挂上Wi-Fi基站,就能接上DSL、线缆modem等互联网高速通路。因此,用户在他们的PC或PDA上装备了廉价的Wi-Fi部件,就能享受到互联网的低价、高速接入,而无需再支付高价的专用DSL或线缆modem服务费。今后Wi-Fi还将应用到无绳电话、微波炉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2002年包括网络接口卡和接入端在内的世界Wi-Fi产品销售量为1633万套,比上年增长61%,今年将续增60%,达2…  相似文献   

19.
1 引言 近年来,电信运营商通过数字用户线路(DSL)接入技术为住宅用户提供广泛的宽带服务.用户数量及其产生的业务流量的大幅增长,要求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必须以可盈利的方式发展,以支持这种巨大的增长.  相似文献   

20.
《电信网技术》2006,(9):4-4
近日,泰国领先的固网运营商TOT有限公司(TOT)选择爱立信为其提供以太网DSL接入(EDA)解决方案,以便为全国用户提供高性能宽带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