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为新疆北部最大、最富集的含油气盆地,随着盆地勘探资料丰富,重新研究盆地油气形成与分布,明确大油气田富集层位和勘探方向,可为盆地整体勘探部署提供指导。应用地震、钻井、试油、油源对比等资料,通过油气藏解剖、有效烃源岩分布和生烃潜力的差异性再认识,将盆地石油地质演化与构造演化相结合,对盆地油气聚集成藏的复杂性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经历了石炭纪海陆过渡相和二叠纪—新生代陆内盆地多旋回演化,形成了石炭系、中—下二叠统、上二叠统—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等多套构造层系,发育石炭系、中—下二叠统、中—下侏罗统3套主要烃源岩,存在中—下二叠统、上二叠统—三叠系和白垩系3套区域性盖层,形成了石炭系、二叠系和侏罗系三大含油气系统。明确了石炭系、中—下二叠统、中—下侏罗统八道湾组—西山窑组、侏罗系顶面与上覆地层存在的大型不整合面,控制了三大含油气系统原生油气藏分布。自海西晚期至喜马拉雅期发育4期主要断裂,在盆地内构成了立体输导网络,将三大含油气系统纵向沟通,形成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原生油气藏与次生油气藏有序分布的复杂油气成藏系统。  相似文献   

2.
中国南方海相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南方海相构造-层序-油气系统的综合研究表明,南方海相地层发育5套区域性主力烃源岩和多套局域性烃源岩(下寒武统、下志留统、中二叠统、上二叠统、下三叠统),烃源岩热演化程度的不均一性决定了南方下古生界以天然气勘探为主,上古生界为油气勘探兼顾.印支及其以后的改造运动对南方海相及中新生代盆地的含油气性控制起到主要作用,叠合盆地中、晚期形成的油气系统最具勘探潜力.原生及次生油气藏的分布主要受生烃有利相带和古隆起、古斜坡的控制.环扬子陆块叠合盆地群、苏北-南黄海南部盆地以及江南隆起北缘冲断推覆体下海相地层保存区将是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从酒西盆地新生代的构造应力场与滑脱面、运动学特征、沉积构造和构造模型等方面入手,论证了酒西盆地的性质,认为新生代酒西盆地为背驮于北祁连山逆冲推覆席体上的盆地,盆内的构造和沉积特征都取决于北祁连山推覆构造的活动强度。简要分析了新生代酒西背驮式盆地与油气成藏的关系。指出北祁连山山下掩埋了巨厚的白垩系烃源岩,强烈挤压的热环境为烃源岩的成熟提供了有利条件,逆掩推覆带是有利的油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4.
六盘山盆地构造演化及对成藏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期次、多性质的构造演化制约着六盘山盆地的油气成藏,以构造变形解析为基础,通过盆地构造演化和叠加改造过程的重建,确立了六盘山盆地的构造叠加改造序列,其中晚燕山期至喜马拉雅期为盆地演化的关键构造变革期,发生构造正反转,且在喜马拉雅期盆地发生了强烈的断裂褶皱作用,推覆构造发育,根据盆地的构造演化和成烃演化,认为以石炭系、三叠一侏罗系烃源岩为油源的油气藏以次生油气藏为主,而以白垩系烃源岩为油源的油气藏则为原生油气藏,指出海原凹陷的肖家湾和凤凰山构造带、固原凹陷的寺口子构造带和三营隆起带以及盆地西南缘的月亮山推覆构造为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5.
秘鲁乌卡亚利盆地是油气资源丰富的南美安第斯前陆盆地的子盆地之一。该盆地油气潜力巨大,勘探程度低,已发现12个油气田,可采储量约6×108t。根据大量物探、钻井和实验分析资料,系统分析乌卡亚利盆地的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及圈闭等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并提出勘探有利区域和潜力。研究表明,乌卡亚利盆地自奥陶纪形成以来,长期沉降接受沉积。从古生代到中生代沉积3套主要烃源岩,即三叠系-侏罗系Pucara组烃源岩、二叠系Ene组烃源岩和石炭系Ambo群烃源岩,这些烃源岩有机质含量高,处于成熟阶段,分别向盆地的北部、中部和南部运移供油;盆地内有多套储盖组合,主要储集层为白垩系Cushabatay组和Vivian组;晚二叠世以来的多次构造运动特别是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运动形成多种类型的圈闭,圈闭类型主要为挤压背景下形成的推覆背斜、断背斜和断块等构造圈闭,也存在大量地层和岩性隐蔽圈闭。盆地勘探前景广阔,最有利的勘探区域是盆地东南部的Urubamba次盆和构造发育的西部褶皱逆冲带。已经发现的油气藏全部是构造油气藏而且多数位于逆冲断层的上盘,对下盘圈闭的勘探很少。勘探潜力包括2个方面:一是要继续寻找构造圈闭,特别要加强对逆冲断裂下降盘的勘探力度; 二是要重视隐蔽油气圈闭勘探,特别是要加大二叠系Ene组古潜山圈闭、三叠系-侏罗系Pucara组生物礁圈闭和白垩系岩性(河道砂体)圈闭的勘探。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盆地白垩系生油的新认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对中国大陆东西部盆地构造条件对比及对准噶尔盆地下白垩统烃源岩地化分析,认为虽然整体上我国东部盆地白垩系烃源岩的分布范围广,厚度及质量均好于西部盆地,但准噶尔盆地北天山山前凹陷构造顾沉积条件与东部盆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下白垩统具备了生烃能力,是南缘地区勘探不可忽视的现实烃源岩。通过油源对比,认为吐谷鲁厦霍尔果斯地区原油生物标志特征与清水河等地面原油及沥青特征相似.均来自于下白垩统烃源岩,因而确定了白垩系蛏源岩的可靠性,同时指出了以自垩系为油类推的油气藏分布范围,提出了自垩系烃源岩对山前冲断带油气成藏的贡献及勘探的重点目标区和钻探层位,这将拓宽准南前陆盆地油气勘探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准南西段构造样式及逆冲推覆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勘探的潜力是巨大的,但构造复杂、勘探难度大,因而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的构造分析理论来研究该盆地南缘西段山前冲断带的复杂构造变形,有助于建立更为合理的构造解释方案,降低油气勘探的风险。为此,依据断层相关褶皱分析理论确定了该盆地南缘西段山前冲断带2种逆冲推覆构造样式,进而得出以下认识:①该盆地南缘3套构造滑脱层(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白垩系吐谷鲁群泥岩层、古近系安集海河组泥岩层)控制了南缘逆冲推覆断裂的发育特征,逆冲推覆断裂发育的层位及特征对南缘区域构造展布特征及局部构造样式都起到了明显的控制作用;②该盆地南缘山前冲断带发育2种逆冲推覆构造模式,即后翼冲断-前翼深层楔形逆冲及浅层的断层传播褶皱、后翼反冲-前翼深层断层转折褶皱及浅层的断层传播褶皱;③该盆地南缘背斜构造是多种构造样式叠加的复合背斜,南缘下组合构造圈闭与中上组合相比构造相对宽缓,勘探领域广阔。  相似文献   

8.
吐哈盆地库木凸起南缘前侏罗系勘探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侏罗系是吐哈盆地重要的油气资源接替层系.库木凸起上发育有上石炭统、二叠系桃东沟群、下二叠统艾丁湖组三套烃源岩,油源断裂发育,圈闭众多,类型好,资源量丰富.吐哈盆地侏罗系、二叠-三叠系和石炭系三大含油气系统在此交汇,是前侏罗系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是一个多层系含油的巨型复式油气富集带,凸起的北缘已发现油气田,南缘的构造带同样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是近期盆地区域勘探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9.
焉耆盆地经历的燕山期和喜山期构造运动造成盆地沉积盖层构造变形和地层的剥蚀。通过对盆地南缘库鲁克塔格推覆体的构造特征、盆内盖层构造样式和展布规律以及平衡剖面的分析,认为燕山期推覆体由南向北推覆形成了南缘推覆体及山前逆冲带、盆地南部滑脱拆离带、北部走滑调整应变带的格局,且燕山期的挤压变形及相应的推覆作用相对较大,为主要挤压缩短变形期,而喜山期挤压缩短变形相对较弱;在燕山期构造与燕山晚期早中侏罗统主要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有效的配置下,以挤压、拆离滑脱和走滑控制下的局部构造样式和控油组合对油气的勘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东非海岸坦桑尼亚盆地深水区陆续有大的气田发现,展示了巨大的勘探前景。但有关坦桑尼亚盆地烃源岩发育层位、沉积环境、生烃潜力及油气来源的研究报道较少。根据研究区钻井地球化学资料,结合沉积及构造演化特征,对坦桑尼亚盆地烃源岩特征和油气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盆地发育3套烃源岩,其中二叠系湖沼相烃源岩以倾气型为主;三叠系湖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以倾油型为主;下—中侏罗统泻湖相、局限海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以倾油型为主。该盆地深水区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组成变化大(为-30.8‰~-21.0‰),甲烷氢同位素组成重(大于-120‰),且热演化程度高,为原油裂解气,天然气主要来自下—中侏罗统局限海相腐泥型烃源岩,下三叠统湖相烃源岩也可能有部分贡献;推测下—中侏罗统倾油型烃源岩主要分布在该盆地海域,油气勘探潜力大。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古生界油气前景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北部,面积13×104 km2.目前已发现30 多个油气田。经研究认为,该盆地具有前震旦系结晶变质基底,在纬向、西域系和北东向构造体系控制下,发育广泛的古生代沉积。盆地原型:震旦-奥陶纪为裂陷-克拉通盆地,志留-泥盆纪为挤压裂谷-克拉通盆地,石炭-二叠纪为类克拉通坳陷盆地。发育三套烃源岩($\epsilon$-O、S1及CP),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是当前和今后油气勘探重要领域,并指出,准西北、准东和陆梁等地区是寻找古生代油气田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复合油气系统特征、演化与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1  
复合油气系统是同一区域内多个油气系统的复合与叠加,其范围内的不同油气系统一般不是独立的,储集层和盖层往往是共有的,所形成的油气藏为多油源混合的结果。准噶尔盆地发育包括16个油气系统的4个复合油气系统,一般具有多套烃源岩,具有多生烃期以及油气多源多期混合成藏的特点,同一复合油气系统内多个油气系统的连续性和继承性演化是油气富集的重要因素。玛湖-盆1井西复合油气系统包括佳木河组油气系统、风城组油气系统和下乌尔禾组油气系统;昌吉复合油气系统由株罗系油气系统和中二叠统油气系统组成;东道海子-大井复合油气系统由石系油气系统和二叠系平地泉组油气系统组成。这3个复合油气系统含油气丰度高,应是目前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应坚持富油气系统内继承性正向构造单元及其斜坡区勘探,并应加强株罗系的勘探力度。  相似文献   

13.
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在南方海相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对现今南方古生代盆地的油气聚集有重大影响。从构造运动观点出发,探讨了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对古生代盆地的改造,构造运动决定了盆地性质及油气的保持。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影响了海相古生代盆地油气的再分配,对川西、川东北、湘鄂西等地区的构造形变进行了典型分析,认为川西龙门山山前带主要勘探目标为推覆体下盘古生界"准原地油气系统";大巴山前及其东延地带的推覆构造地区古生界是潜在的油气勘探领域;大巴山山前构造带的冲断带前沿深层断片背斜构造是有利勘探区;雪峰—江南推覆带西北缘盆地构造与油气分布复杂化地区可以作为进一步油气勘查的目的区。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拓展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领域,丰富和发展石油地质基础理论及认识,以近年来勘探实践为基础,总结现阶段油气勘探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了二叠系全油气系统及源内深层非常规天然气大规模成藏条件。结果表明,中—下油气成藏组合已成为勘探主体,深层具备油气聚集条件,烃源岩控制油气分布,形成了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藏有序共存的分布模式。二叠系优质烃源岩持续供烃,是全油气系统形成的前提,并发育源内和源外2套油气成藏子系统,二叠系发育不同类型的源内储集层,具有大规模天然气,特别是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潜力。这不仅拓宽了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领域,支撑从大油田建成大油气田,也对进一步完善全油气系统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深层源内非常规油气是未来富烃凹陷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5.
准南前陆冲断带中段油气分布规律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准南前陆冲断带中段是 目前准噶尔盆地勘探的重点目标区,通过对准南前陆盆地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明确了该地区油气具有“近源”“近断裂”分布及晚期成藏等特点,指出该地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烃源断裂和储集层,并总结出了“源上一背斜一断裂和相控”及“近源一断背斜一断控”两种油气成藏模式。通过对中段三排构造对比及综合研究,指出了第二、第三排构造带中部成藏组合为今后勘探的有利目标,对指导南缘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环青藏高原中西部前陆冲断带相继发现了克拉玛依、克拉2、英东、中坝、白马庙等大型油气田。深入对比分析前陆冲断带构造特征及其与油气关系,总结了中西部前陆冲断带油气分布规律和勘探领域:沿走向,前陆冲断带一般划分为3个大的构造段,中段位于生烃中心,油气富集;从山前到盆内,前陆冲断带划分为山前推覆带、下盘掩伏带、盆内晚期构造带3个油气富集区带,山前推覆带稳定区继承性古构造油气富集,下盘掩伏带和盆内晚期构造带油气近源、近断裂成藏,深层油气富集;前陆冲断带以构造油气藏为主,除此之外,山前推覆带发育基岩风化壳、不整合遮挡等地层油气藏,盆内晚期构造带发育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根据前陆冲断带中段和深层油气富集规律及对三大勘探领域的认识,结合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勘探现状,明确下一步勘探领域为南缘中段齐古断褶带及乌奎背斜带下部组合。  相似文献   

17.
吐哈盆地天然气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哈盆地位于世界著名的巨型天然气聚集区特提斯构造域北缘盆地群东部.通过与库车坳陷的油气地质条件对比研究认为,吐哈盆地具备形成大中型天然气富集区带的地质条件.根据前陆盆地油气分布规律,认为围绕吐哈盆地吐鲁番坳陷的丘东-小草湖、胜北、托克逊3个生气中心区和坳陷北部山前冲断构造带、前陆坳陷斜坡坡折带、南部前陆隆起带,是大中型天然气富集区带的有利勘探方向.指出吐哈盆地下部组合发育的上二叠统湖相泥岩和石炭系的海相烃源岩,是可能的大型天然气成藏领域.初步预测吐哈盆地煤层气资源雄厚,勘探潜力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