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加快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是改善东北黑土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生态的防护体系,是构筑黑土资源和粮食安全的生态屏障。石泉镇通河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是首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项目"之一,通过对其现状的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治理办法,实现了以保护耕地为目标,以坡耕地及沟坡兼治为重点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方法,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是国家为实施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而实施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项目经过3年的实施,探索出漫川漫岗区、低山低丘区和农牧交错区等多种治理模式,并对各种模式的成效进行了实例分析。在对项目管理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研究东北黑土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的理论基础,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入手,遵循效益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建立简单、准确的指标体系,分析实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多年研究成果,为东北黑土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体系的建立与研究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技术与模式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黑土区被誉为国家粮食生产与供给的"稳压器",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由于长期过度开发与利用、保护不当,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严重制约东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土壤侵蚀类型的疏理与分析,总结出当前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的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概述了在漫川漫岗区、丘陵沟壑区和农牧交错区推广应用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从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角度,分析了水土流失治理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提出了对策建议,可为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和黑土地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水利天地》2005,(5):12-13
黑龙江省农垦九三分局地处我省西北部的小兴安岭南麓与松嫩平原过渡的丘陵漫岗地带,地形连绵起伏,是我国仅有的几条黑土带之一。长期以来,由于毁林毁草开垦和耕作方式不合理,使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造成黑土层变薄,耕地和河塘草原面积逐渐萎缩。2003年,我局七星泡农场的“东风”和“虎山”两个小流域被国家水利部和省水利厅确定为“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工程计划总投资431万元,计划完成工程量30.84万立方米,治理面积34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库伦旗地处科尔沁沙地和燕山余脉的辽西山地交界处,位于柳河上游,全旗总土地面积465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达2860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61.5%,占柳河流域闹德海水库以上水土流失面积的70.6%。全旗水土流失区按地形地貌分为4种类型区,即石质低山丘陵区,黄土丘陵沟壑区、沙化漫岗区和沙丘坨甸区。自1983年柳河流域被列为国家重点治理区以来,坚持从实际出发,小流域治理同治穷致富相结合,因地制宜,分类治理,不断探索适合各地自然特点和经济特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路子,现已初步形成了4个不同类型区的治  相似文献   

7.
文章遵循效益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归纳评价指标选择方法和评价方法,分析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文献频数法,选取了治理程度、林草覆及盖率、土壤侵蚀模数、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人均纯入、人均产粮、农产品商品率、劳动力利用率9个评价指标,作为东北黑土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体系的主要评价指...  相似文献   

8.
阜新市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西北部,总土地面积10355km2,水土流失面积4552km2,占总面积的43.96%。严重的水土流失制约着阜新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2003年阜新市阜蒙县、彰武县被列为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项目区,试点期为3年,共治理41条小流域,完成综合治理面积305.72km2。2006年两县又被列为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一期工程项目区,治理期为5年,项目区涉及阜蒙县6条小流域,彰武县7条小流域。  相似文献   

9.
红旗小流域是彰武县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国家农发项目东北黑土区红旗小流域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以治理黑土区水土流失、改善区内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治理上,以生态综合治理为主,重新规划用地结构,调节、疏导坡面径流,增加等高耕作、坡式梯田、地埂植物带等在土地利用结构中的份额,保证耕地数量不变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抗蚀能力及单产量。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保护了流域内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相似文献   

10.
海河流域在河北、北京、山西的14个县(市、区)搞了15个小流域治理试点,经过10年治理,探索不同类型区的治理途径,初步建立综合防护体系模式。总结出在小流域治理中,注重实效,改革投资办法;综合治理,脱贫致富;抓住典型,加强宣传几方面主要经验。试点工作亟待解决,加强选点可行性研究,注意布局,规范化、标准化,示范推广等工作。展望2000年,要改进不足,运用新技术,加强基础工作,更好地探索适合海河流域不同类型区特点的治理模式,为流域山区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11.
拜泉县在和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中,特别注意搞好梯田埂的保护和利用。从1990年开始,这个县将流域内的所有梯田埂全部种上了适于当地生长的保持水土作用好、经济价值高的胡枝子,收到了显著的效益。和顺小流域属黑龙江省中部漫川漫岗黑土侵蚀区,流域总面积20.6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  相似文献   

12.
2008年鹤岗市正式启动实施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近年来,共完成治理面积99.31 km2,治理程度可达到91.10%.在治理中,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总结出东北黑土区综合治理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3.
2008年鹤岗市正式启动实施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近年来,共完成治理面积99.31km^2,治理程度可达到91.10%。在治理中,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总结出东北黑土区综合治理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花岗片麻岩低山丘陵漫岗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最佳模式,在1988年至1991年,我们选择了赣榆县龙泉河小流域治理进行试验和研究。实践证明,科学地进行小流域的治理与开发,在不长的时间内即可使贫困的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在生态和经济等方面得到巨大的变化,而且形成继续发展的雄厚潜力。现将龙泉河小流域治理与开发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东北黑土区坡耕地综合治理措施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东北黑土区坡耕地现状与分布,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研究探讨了东北黑土区坡耕地综合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坡式条田、竹节梯田、垄作区田、深松耕法、少耕免耕、地埂植物带、秸秆还田、侵蚀沟治理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不断创新和深入,取得的成果日益丰硕.近年来,天津市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新思路,总结出传统型、生态旅游型和村落型的模式.对天津市典型的生态旅游型小流域蓟县黄土梁子小流域进行具体分析,提出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是在传统治理模式基础上将水土资源保护、面污源防治、人居环境改善等结合在一起的新型的现代化综合治理管理模式。本文在阐述黄山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应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问题是影响区域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威胁之一。近年,东北黑土区实施侵蚀沟综合治理工程,在遏制侵蚀沟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介绍了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情况,并分别从实施管理、措施效果、措施效益、群众满意度等方面阐明了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综合治理成效,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结合新时期治水思路、小流域综合规划及治理要求,梳理了国内小流域治理的发展过程,阐述了减灾型小流域、生态型小流域、经济型小流域、综合型小流域的治理模式,分析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特点和功能,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从治理思路、治理技术等方面对未来小流域综合治理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牡丹江流域内区域地貌属于丘陵漫岗地貌,地势起伏较大,受区域自然环境及黑土成土因素的影响,流域内沟壑发育,导致流域内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土壤侵蚀表现明显,流域内继续综合治理。小团小流域作为典型代表,在综合治理开发过程中,坚持走"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林、草、梯、坝、坊"合理布局的发展路子,各项工程措施相互配合,为牡丹江市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