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胞质型磷脂酶A2 (cPLA2) mRNA 表达、白三烯C4 (TLC4) 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以及砒石对哮喘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卵蛋白哮喘模型, 砒石灌胃给药,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肺组织中cPLA2 mRNA 表达;ELISA 方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 中LTC4 含量;微量滴定法测定BALF 中PLA2 活性。应用新航YP200型压力换能器及Medlab 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检测小鼠肺功能Pmax 和T /T结果: 哮喘小鼠肺组织cPLA2 基因表达水平、BALF 中PLA2 活性、LTC4 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0.625 、1.25 、2.50 及5.00mg·kg-1剂量的砒石可下调哮喘小鼠cPLA2mRNA 表达, 抑制哮喘小鼠BALF 中PLA2 活性和降低LTC4水平, 改善哮喘小鼠肺功能。结论: 支气管肺组织中cPLA2 基因表达上调、PLA2 活性和LTC4 水平增高在卵蛋白(OVA) 致敏小鼠哮喘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砒石可显著抑制哮喘小鼠肺组织中cPLA2 基因的表达, 降低哮喘小鼠PLA2 活性和降低LTC4 水平,改善哮喘小鼠肺功能, 具有抗哮喘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国产那格列奈片治疗2 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4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入那格列奈组和瑞格列奈组,以瑞格列奈作阳性对照,检测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两组治疗后空腹指尖及静脉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所下降,治疗8 周后瑞格列奈组空腹指尖血糖改善值优于那格列奈组。结论: 那格列奈片能改善2 型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3.
阮园  吴天凤  袁放  文晓林 《金属学报》2015,20(5):567-570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T2DM)血尿酸水平(SUA)与骨密度值(BMD)的关系。方法: 测定200例(男性110例,女性9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SUA及相关临床资料,应用双能X线测定BMD,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及女性组,根据SUA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及正常血尿酸组,分析各组BMD差异及SUA与BMD的相关性。结果: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性各部位BMD均高于女性。SUA与腰椎BMD存在正相关关系(r=0.236,P<0.05),SUA是影响腰椎BMD的独立危险因素(标准偏回归系数β'=0.294,P<0.01),而体重指数和血脂水平主要影响股骨的BMD。结论: 在老年T2DM患者中,维持一定的SUA水平有利于预防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4.
周春慧  杨白兰  杨章莉  龙文香 《金属学报》2012,17(12):1398-1400
目的: 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设计方法,选择80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每组均连续用药1个疗程(3个月经周期),并予以随访3个月经周期。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37/40)和45%(18/40),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随访3个月经周期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6/40)和37.5%(15/40),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小剂量米非司酮能缓解经前期综合征症状,具有明显疗效,且副作用小,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红杉醇对2型糖尿病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35只,灌服红杉醇(50、25及 12.5 mg·kg-1·d-1)6周,每天1次。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TG、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含量;ELISA法检测血浆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肝脏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和载脂蛋白B1(Apolipoprotein B1,Apo-B1) 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肝组织瘦素(Leptin)含量;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 红杉醇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脂、FFA含量,下调肝组织Apo-B1及Leptin水平,上调肝组织Apo-A1的含量,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减少肝细胞间质和血管旁胶原沉积。结论: 红杉醇具有调节2型糖尿病大鼠脂代谢、减轻脂肪肝和肝脏胶原沉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Dex)预处理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寒战反应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最佳剂量。方法: 择期下腹部妇科手术的女性患者120例,ASAⅠ﹣Ⅱ级,年龄33~6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术中右美托咪啶微泵维持用量分为4组:D1组、D2组、D3组及对照组C组(生理盐水 20 mL) 。D1、D2、D3组在硬膜外给药结束后输注右旋美托咪啶负荷量1 μg/kg,之后分别以微泵缓慢输注右美托咪啶 0.2(D1组)、0.4 (D2组)、0.6 μg/kg (D3组),C组输注同等容量生理盐水,关腹前停用。纪录患者自麻醉开始到手术结束后有无寒战、寒战发生时间、寒战级别、术中使用麻黄碱和阿托品的比率及并发症。采用BIS监测评估给药前(T0)、给药后 5 min(T1)、15 min(T2)、30 min(T3)及手术结束时(T4)患者镇静程度,纪录各时点的鼓膜温度。结果: 4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质量及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均无明显差别(P>0.05)。4组患者各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无明显差别(P>0.05)。4组寒战发生率分别为 43.3%、16.6%、6.7% 及40%,4组寒战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4组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5%、7%、8%、8%,各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D3组与D1、D2组比较,阿托品使用比率有明显上升(P<0.05)。与C组比较,前3组术中各时点BIS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患者的鼓膜温度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预处理可明显降低腰硬联合麻醉下寒战反应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中央室寒战温度触发阈值有关。右美托咪啶微泵维持的适宜剂量为 0.4 μg/kg。  相似文献   

7.
张文娥  陈黎虬  汪强 《金属学报》2013,18(10):1155-1159
目的:探讨接受可吸入性皮质激素治疗一年以上的哮喘患者的骨质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发病状况以及哮喘患者骨质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自2007年8月到2011年7月,接受吸入性皮质激素治疗且治疗时间一年以上的哮喘患者为研究组,未接受吸入性皮质激素治疗的哮喘患者为对照组,哮喘患者年龄均在18岁以上。骨密度检测采用DEXA检测。骨质减少和骨质疏松采用WHO T-score评分。骨代谢指标包括血骨钙素以及碱性磷酸酶等,检测方法采用放免法进行。结果:研究对象共143名,其中研究组69例,对照组74例。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骨钙素水平分别为(3.8±2.4)、(2.7±1.4) μg/L,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57)。两组患者的血碱性磷酸酶水平分别为(126±68)、(119±66) IU/L,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37)。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脊柱T-score评分均数分别为-0.72 和 -0.57(P=0.98);股骨T-score评分均数分别为-0.60 和-0.80(P=0.474); 髋骨T-score评分均数分别为 0.19 和 0.06(P=0.275)。脊柱、股骨和髋骨T-score评分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而与体重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哮喘患者骨质减少和骨质疏松危险因素是高龄和低体重指数,吸入皮质激素无累积效应。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吸入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患者没有其他的骨质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王炎  汪培华  汪道文 《金属学报》2004,9(10):1110-1114
目的: 研究缬沙坦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 受体I 型(AT1) 和Ⅱ型(AT2) 、一氧化氮合酶(eNOS) 的表达和一氧化氮(NO) 生成的影响。方法: 使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HUVECs), 分为对照组、Ang Ⅱ组、缬沙坦组和Ang Ⅱ加缬沙坦组, 作用不同时间, 检测AT1/AT2 的mRNA和蛋白表达、eNOS 的蛋白表达和NO 的生成。结果: 在HUVECs 细胞中未检测到AT2的蛋白表达,Ang Ⅱ 、缬沙坦均显著抑制细胞中AT1的mRNA 和蛋白表达, 且缬沙坦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 Ang Ⅱ作用36 h 显著抑制NO 的生成而合用缬沙坦可明显逆转该效应。结论: 在HUVECs 中缬沙坦可通过自身的结合下调AT1, 并能逆转Ang Ⅱ长时间作用对NO生成的抑制作用, 提示缬沙坦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冠心宁片对气滞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血液凝固和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大鼠连续 15 d 给予低(0.3 g°kg-1)、中(0.6°kg-1)、高(1.2°kg-1) 剂量的冠心宁片后, 用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水浸泡致大鼠气滞血瘀, 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粘附率、PT、TT、APTT 和血浆 TXB2、6-Keto-PGF、NO、ET 以及血清 SOD 活性、MDA 含量。结果: 冠心宁片能使气滞血瘀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和粘附率明显下降, PT、TT、APTT 明显缩短, 血清中SOD活性明显提高、MDA 含量明显下降, 血浆 NO 浓度明显提高、ET 水平明显降低, TXB2 的含量上升、TXB2 与 6-Keto-PGF 的比值下降。结论: 冠心宁片可通过降低气滞血瘀大鼠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性增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分泌功能, 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L-型钙通道的影响。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的电流钳记录动作电位和电压钳记录L-型钙离子通道电流(ICa-L)。结果:银杏叶提取物(原液含银杏黄酮甙0.804 g·L-1, 银杏内酯0.06 g·L-1)明显缩短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 1 ∶800 稀释液致APD90 缩短13 %(P <0.05), 1 ∶200 稀释液致APD90缩短23 %(P <0.05);银杏叶提取物对心肌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的开放有抑制作用, 在1 ∶800 时ICa-L 峰值降低15 %(P <0.05), 1 ∶200 时ICa-L 峰值降低42 %(P <0.05), 均呈浓度依赖性, 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 I-V 关系曲线逐渐上移, 但出现电流峰值的电压不变。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明显缩短APD, 抑制心肌细胞钙离子通道的开放, 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 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1.
单立新 《金属学报》2013,18(2):202-204
目的: 观察肌肉注射甲氧明对松止血带后患者血压、脉搏、心排血量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下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甲氧明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甲氧明组在手术缝合皮肤前肌肉注射甲氧明 3 mg,对照组肌肉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监测并记录基础值(T0)、缝合皮肤前(T1)、放气后 1 min(T2)放气后 3 min(T3)放气后 5 min(T4)各时点的SBP、DBP、HR、CO。结果: 甲氧明组BP、CO波动不大,HR平稳;对照组BP降幅较大,CO下降明显,HR增快,有5例患者需要应用升压药。结论: 肌肉注射甲氧明可预防下肢手术后松止血带所致的循环变化,保持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啶对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A组为单纯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组,B组和C组为吸入七氟醚麻醉诱导前分别静脉泵注右旋美托咪啶 0.5 μg/kg 和 1.0 μg/kg 组,观察3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BIS的变化,并记录患者入睡时间、BIS值达到60时间、可以实施气管插管时间、手术和麻醉时间、入睡前实施肺活量次数和整个过程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结果: 与麻醉诱导前(T0)相比,麻醉后插管前(T1)血压、心率和BIS明显下降(P<0.05),围插管期(T2)A组血压较诱导前插管前增高(P<0.05);与A组相比,围诱导期(T1和T2)B组和C组血压、心率和BIS值较低(P<0.05),围拔管期(T3)B组和C组血压和心率较诱导前增加较低(P<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患者的意识消失时间、BIS值小于或等于60时间、气管插管时间较短(P<0.05),以C组缩短明显;B组和C组吸入过程中N次肺活量较A组少。结论: 右旋美托咪啶 0.5、1.0 μg/kg 均可产生明显镇静效应,缩短诱导时间;抑制七氟醚吸入诱导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以右旋美托咪啶 1.0 μg/kg 的作用更理想,但要注意防止围麻醉期出现的严重心动过缓和低血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单肺通气患者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拟全麻复合连硬下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n=20)和参麦组(S组,n=20)。S组患者麻醉前 10 min 将参麦注射液 0.5 mL/kg 加入 100 mL 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完毕,C组则使用同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前(T0)、单肺通气后 30 min(T1)、60 min(T2)、90 min(T3)、120 min(T4)时抽取桡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做血气分析,并计算肺泡动脉氧压差(A-aDO2)和肺分流率(Qs/Qt)。同时抽取桡动脉血 3 mL 迅速离心,测定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TNF-α、IL-6及IL-10浓度。结果: 与T0比较,C组T1-4 时Qs/Qt、A-aDO2均升高(P<0.05),S组Qs/Qt、A-aDO2仅T4 时升高(P<0.05)。与C组比较,S组T1-4 时Qs/Qt、A-aDO2均降低(P<0.05)。与T0比较,C组T1-4时TNF-α、IL-6和IL-10均升高(P<0.05),S组TNF-α、IL-6和IL-10仅T4 时升高(P<0.05)。与C组比较,S组T1-4时Qs/Qt、A-aDO2、TNF-α、IL-6和IL-10均降低(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预处理能有效抑制单肺通气后的氧化应激反应和TNF-α、IL-6、IL-10等炎症因子释放,改善肺换气功能,对单肺通气引起的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人参须对肝纤维化小鼠骨丢失的防治作用。方法: 40 %四氯化碳花生油皮下注射5周致小鼠肝纤维化, 人参须用药6 周后观察与肝损伤相关的各项生化指标和肝脏病理切片结果并测定小鼠右股骨的骨Ca2+量和其他骨微量元素以及骨羟脯胺酸的含量。结果: 单用四氯化碳小鼠呈现典型的慢性肝损伤后肝纤维化的改变, 骨重量和骨钙总量及骨羟脯胺酸的含量明显减少;而人参须有明显的护肝及对抗骨丢失作用, 其作用与秋水仙碱相当。结论: 人参须对小鼠肝纤维化及骨丢失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夏礼斌  黄晓晖  孙瑞元 《金属学报》2004,9(9):1061-1064
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对糖耐量减低(IGT) 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 75 g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确诊IGT 70 例, 其中男31 例, 女39 例, 随机分成贝那普利组、对照组各35 例。对照组进行饮食、运动控制, 贝那普利组除饮食、运动控制外, 加贝那普利10 mg qd, 观察12 周。结果: 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 及舒张压均下降, 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 05); 对照组治疗后收缩压无下降, 而贝那普利组有所下降(P<0. 01); 两组治疗后的餐后2 h 血糖(P2HBG) 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均下降, 贝那普利组优于对照组(P<0. 05) 。结论: 贝那普利可降低糖耐量减低患者P2HBG 、HbA1c及收缩压水平, 提示贝那普利可改善糖耐量减低患者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偏痛胶囊流浸膏对肾上腺素致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家兔体外血栓形成及其疼痛刺激模型大鼠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肾上腺素联合冰水游泳法复制大鼠血瘀模型,观察偏痛胶囊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体外血栓法观察偏痛胶囊流浸膏对正常家兔血栓形成的影响,脑电图法分析偏痛胶囊流浸膏对疼痛模型大鼠脑电频率和振幅的影响。结果: 偏痛胶囊流浸膏可明显降低血瘀模型大鼠血液高切、低切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及血浆黏度(P<0.01 或P<0.05),抑制家兔体外血栓的形成(P<0.01 或P<0.05),表现为较好的活血化瘀、抗血栓作用;同时,偏痛胶囊流浸膏还可明显抑制大鼠足底辐射热刺激引起的δ频段百分下降(P<0.05),α2、α3频道百分比升高(P<0.05)等病理性脑电图变化,表现为较好的镇痛作用。结论: 偏痛胶囊流浸膏可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具有良好的抗血栓作用,同时可明显减弱疼痛引起的大鼠脑电图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金叶女贞果实花青素的镇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实验动物分为5组:生理盐水对照组,阿司匹林对照组,花青素高、中、低剂量组。通过小鼠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观察不同浓度花青素的镇痛作用;同时测定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O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初步分析花青素可能的镇痛机制。结果: 中、高浓度的花青素能提高小鼠痛阈,减少扭体次数;花青素处理组小鼠血清SOD活性增高,NO和PGE2含量降低。结论: 金叶女贞花青素具有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小鼠抗氧化能力增强血清SOD活性,减少NO和炎性因子PGE2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