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表面活性剂强化PAHs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环境中的PAHs(多环芳烃)污染物可通过生物降解的方式被去除,但PAHs强烈吸附于土壤颗粒的特性限制了生物降解的效率。因此人们利用表面活性剂对PAHs等疏水性物质具有增溶作用的原理,进行PAHs污染生物修复的研究。文章介绍了应用表面活性剂强化PAHs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的机理、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由输油管道破损泄露导致的土壤石油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针对管输油品泄露的土壤污染治理,首先介绍了常用的传统物化治理技术并进行其优缺点分析,着重对修复效果迅速,二次污染较小的化学修复技术中的表面活性剂淋洗技术和芬顿氧化降解技术的修复机理、研究进展、不足及发展展望进行探讨。建议对重度石油污染土壤以表面活性剂淋洗技术或芬顿氧化技术进行初步清理以去除大部污染物,而后综合应用生物治理技术进行修复以缩减治理时间,提高治理效率,并开发新型低成本、高效环保的处理剂促进土壤石油污染治理的工业大规模化应用。  相似文献   

3.
张洁  靳静 《广州化工》2023,(20):10-14
鼠李糖脂是一类重要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与传统化学表面活性剂相比,它具有更优异的表面活性和生物活性,在环境修复、石油开采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它可通过溶解/乳化、促进微生物降解等方式去除多环芳烃、石油烃,通过络合、离子交换、静电和反离子结合作用去除重金属。本文就鼠李糖脂特性,其对多环芳烃、石油烃及重金属的污染修复、复合污染物修复及其他修复技术进行了概述;此外,对鼠李糖脂修复污染土壤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石油污染物进入海洋环境后带来的影响以及处理海洋石油污染物的技术措施,认为表面活性剂与生物降解法相结合是目前去除海洋石油污染物最有效的手段。综述了表面活性剂在海洋石油污染生物修复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表面活性剂因其对疏水有机污染物有增溶和洗脱作用,在土壤有机污染修复/缓解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并对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表面活性剂在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面活性剂可促进石油烃从非水相液体或固相向水相迁移和溶解,已被广泛用于石油烃污染土壤的增效修复.阐述了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理,综述了非离子、阴离子、生物和混合表面活性剂等的特点及其在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表面活性剂性能的影响因素以及表面活性剂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7.
在石油污染土壤地下水治理过程中,拖尾和回弹是修复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因素,导致修复时间延长和修复成本增加.表面活性剂增强修复(SER)在抑制石油污染土壤地下水修复治理拖尾反弹方面表现出色.分析了石油污染土壤地下水修复拖尾和反弹效应产生的原因,并介绍了拖尾和反弹效应的两项控制措施:使用表面活性剂泡沫和添加剪切稀化聚合物达到黏度控制效果,进而促进表面活性剂均匀分布,提高低渗透区的洗脱效率;表面活性剂增强原位化学氧化,有助于增强石油污染物的氧化降解,同时避免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8.
石油烃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云飞  唐正  彭欣怡  高品 《化工进展》2021,40(8):4562-4572
土壤石油烃污染已引起广泛关注,石油烃具有高毒性和持久性,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会产生严重危害。本文综述了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系统论述了微生物技术在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中的研究现状,重点探讨了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的过程机制和应用前景,包括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电动-微生物联合修复、表面活性剂强化微生物修复、化学氧化-微生物联合修复及动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等,并对未来石油烃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表面活性剂修复技术是修复重度石油污染土壤有机污染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针对胜利油田重度石油污染土壤,通过调研初选生物环保型好的油田常用表面活性剂,并通过室内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能力和脱油能力的考查,筛选出适合胜利油田典型污染区块的表面活性剂类型,并考察了不同洗脱条件对土壤中石油烃类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最后探究了高效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针对胜利油田重度污染土壤,筛选出的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代号CAB)在0.3%浓度时的一次饱和脱油率可达70%以上,满足胜利油田重度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要求,而且CAB在油田应用较为广泛,生物降解性好,不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油水界面张力是筛选表面活性剂的重要依据,界面张力达到10-2数量级和10-3数量级的表面活性剂都有好的脱油效果;好的振荡条件(或搅拌)、适当的温度和足够的脱油时间有利于表面活性剂发挥作用;CAB由于同时具有良好的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能力和使油湿表面向水湿方向转变的能力而具有最好的脱油效率。  相似文献   

10.
石油不仅是当今社会的主要能源之一,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大量石油烃直接或间接进入土壤造成污染。土壤一旦被污染,其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无法得以发挥,导致国土资源浪费。简单介绍了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常规技术,如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详细阐述了新兴技术——生物电化学修复技术尤其是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并对土壤MFC修复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鼠李糖脂在土壤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峰  门晋名 《应用化工》2012,41(4):697-700
介绍了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作用及对土壤中原油、多氯联苯、多环芳烃等污染物的降解作用,并且廉价、无毒、可生物降解,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表面活性剂已经在污染场地修复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可有效改善污染物在土壤颗粒表面的吸附问题,显著提高污染物的移动性与溶解性,最终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率。该文阐述了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理与选择依据,通过修复实例揭示了施加表面活性剂对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修复效果的影响,旨在兼顾修复效果、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使表面活性剂更好地为污染场地修复领域所用。  相似文献   

13.
崔伟  曹利 《当代化工》2022,51(2):362-365
石油烃类有机污染物会对生态环境以及土壤造成比较严重的污染,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质量分数,室内通过大量实验研制了一种适合有机物污染土壤的表面活性剂-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即首先通过表面活性剂对有机污染物进行清洗,再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进一步降低其中的有机污染物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当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石油泄漏所引起的环境污染事件频发,严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影响人类健康。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的提高,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环保功能性使其在石油污染生物修复中成为一类具有吸引力的化合物。特别是糖脂类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已在石油污染修复工程中得以应用。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提取和生产方法也多种多样。本文主要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性质、结构、分类、生产提取方法及其在石油污染生物修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5.
表面活性剂应用于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污染土壤的淋洗/萃取技术中,淋洗剂的选择是决定该技术应用的主要制约因素.大量研究已表明,表面活性剂作为淋洗剂能够有效地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本文综述了表面活性剂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中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减小了液-固之间的表面张力,当质量浓度增加到临界胶束质量浓度以上时,提高了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流动性,从而有机污染得以去除;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离子交换,络合以及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表面活性剂在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评述了表面活性剂在疏水性有机物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的应用。从表面活性剂、污染物、土壤及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角度讨论了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制。指出导致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效率低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传递问题,而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以加快疏水性有机物污染物从土壤表面到水相的传质过程。目前已经发现某些表面活性剂能够促进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但并未发现一致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修复技术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治理以效率高、安全性好、无二次污染、易于管理等优点,是当前治理石油污染较为理想的有效方法。文章综合论述了国内外对石油污染土壤的几种生物修复方法,分别介绍了利用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及微生物修复进行治理的三种生物修复技术,并对国外生物修复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中的发展及应用状况进行了论述;同时,对国内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石油污染治理中的局限性和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生物质炭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充分发挥生物质炭多孔性、表面活性、选择性吸附和高碱性等性能在有效控制重金属生物迁移中的作用,以期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提供参考。介绍了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概况,综述了生物质炭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植物修复、化学淋洗、土壤性能改良、固化/稳定化、热解吸修复和电动力学修复等技术的应用情况,简要概述了原料种类、热解温度和表面官能团对生物质炭性质及生物质炭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并展望了生物质炭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石油钻井开采及储运过程中,井喷、洗井或漏失都会造成高矿化度废水或原油洒落地面,对周围土壤造成石油污染、盐渍化或者微量重金属污染。本文综述了几种应用于石油生产运输中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分析了其优缺点及研究进展,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和联合修复,并对应用于石油生产运输方面的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主要针对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降解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进行综述。介绍了PAHs的污染现状及毒性效应,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来源与分类进行了总结,重点从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三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PAHs生物修复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强化生物降解PAHs的影响,分析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PAHs降解机理以及目前存在的技术缺陷和瓶颈,并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