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英杰  赵长遂 《动力工程》2008,28(1):117-121
利用钙基吸收刺的循环煅烧/碳酸化反应(CCR)吸收CO2的方法是一种新型、廉价的分离CO2方法.在常压煅烧/碳酸化反应器系统上,研究了随循环反应次数N的变化碳酸化温度TCAR、煅烧温度TCAL、颗粒粒径d、碳酸化气氛中CO2浓度CCO2等因素对石灰石和白云石的CCR循环吸收CO2过程中碳酸化转化率XN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压下TCAR对吸收剂的碳酸化反应影响较大,在700℃时石灰石的XN最高,白云石则在650℃时的XN最高.TCAR在650~700℃时有利于钙基吸收剂的碳酸化反应.当TCAL超过1050℃时,与920℃时相比较,石灰石的XN急剧下降,而高对白云石则影响不大.随粒径的增大,石灰石的XN逐渐减小,而白云石则存在最佳的粒径分布使XN最大.在碳酸化气氛中,高浓度CO2有利于碳酸化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2.
采用钙基吸收剂的循环煅烧/碳酸化反应协同捕捉煤燃烧产生的CO2/so2是最具工业应用前景的近零排放技术之一.通过对钙基吸收剂碳酸化捕捉CO2的研究状况及其改进方法进行总结,对钙基吸收荆同时碳酸化和硫酸化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探讨了提高钙基吸收剂碳酸化和硫酸化能力的措施或方法,为燃煤近零排放技术提供有益参考,同时指出了钙基吸收荆循环煅烧/碳酸化协同捕捉C02/s02工艺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磁场对燃料分子微观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磁化后燃料分子的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进行了分析,发现红外吸收峰向高波数明显位移,红外吸收强度、紫外吸收强度增强,表明磁化后燃料分子微观状态发生了改变.测试由分子微观状态决定的燃料性质也发生明显变化,证明燃料分子微观状态的改变是发动机磁化消烟节油技术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普通陶瓷毛胚为基底,采用钒钛磁铁矿渣制备黑釉吸收层,并采用红外灯辅助喷雾热解法制备锑掺杂氧化锡薄膜作为红外反射层,构建结构简单的陶瓷表面太阳选择性吸收涂层,并对涂层微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掺锑氧化锡薄膜结晶完全,厚度均一;涂层太阳吸收比可达0.93,法向发射比低于0.25;经500 h的老化性试验后,涂层的太阳吸收比和法向发射比变化小于10%。  相似文献   

5.
《动力工程》2012,32(1)
介绍了氨水及MEA捕集CO2的反应原理,探讨了吸收液中吸收剂的质量分数、CO2体积分数、入口烟气体积流量、溶液的pH值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氨水、MEA脱碳效率的影响,通过吸收容量试验分别测定了氨水和MEA的CO2吸收容量,并利用红外吸收光谱对其产物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吸收剂的质量分数和pH值均可增大脱碳效率;温度对氨水和MEA的脱碳效率均有较大的影响;氨水对CO2的吸收容量远远大于MEA的吸收容量;氨法工艺在吸收剂再生、能耗以及副产品利用价值等方面优于MEA吸收法.  相似文献   

6.
《太阳能》2017,(4)
利用表面快速沉积工艺在铝基材上制备选择性吸收涂层,并对涂层的太阳吸收比、红外发射比、耐盐雾性能测试及直接暴露在户外测试等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选择性吸收涂层具有高性能、高抗腐蚀等优点,太阳吸收比为0.938、红外发射比为0.154,盐雾288 h后涂层表面无变化,在户外裸露放置3个月无腐蚀。  相似文献   

7.
张志达  谢小鹏  国丽 《工业加热》2009,38(4):5-7,11
通过加装燃油磁化器对2135Ca四冲程非增压柴油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排烟和燃油红外吸收光谱进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加不同磁场强度磁化器,对柴油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和排气烟度的影响,并同时分析了磁场强度与燃油红外吸收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经磁化后的燃油油耗率和排气烟度有所降低。在不同的转速和负荷条件下,磁化后燃油经济性和排气烟度达到最佳效果所需的磁场强度不同。磁化后的燃油红外吸收强度增强,且红外吸收强度随磁场强度增强而增强。  相似文献   

8.
针对煤电超低排放后低浓度气态污染物监测难的问题,研究了低浓度气态污染物的参比监测方法的使用效果,从测定角度明确了低浓度测量的可实现性,并利用不确定度法对低浓度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便携式监测设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不同方法之间的不确定度差异最大的是仪器不确定度,故为实现准确测量,应采用测量原理更先进的仪器;通过历史数据趋势和参比监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红外吸收法能够满足低浓度氮氧化物测量;完全冷干法适用于二氧化硫低浓度测量,应配套低量程、测量原理先进的分析仪器,红外吸收法在10 mg/m~3以下浓度区域的测量稳定性次于紫外分析法,需加强维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碳酸熔盐在热化学催化反应、清洁燃烧、燃料电池、太阳能制氢中的应用研究,指出碳酸熔盐能够满足太阳能高温传热蓄热的要求。采用热分析技术TG-DSC、重量法、阿基米德法、回转振荡法等对(Li-Na-K)_2CO_3熔盐(LNK碳酸熔盐)的熔点、比热、相变潜热、密度、黏度和热稳定性等性质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LNK碳酸熔盐具有熔点低(404.89℃)、比热容(500℃,2.70kJ/(kg·K))和相变潜热(159.7kJ/kg)高、密度大(2g/cm~3)、黏度小(4C_p)以及在800℃下热稳定性好的特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高温热载体。  相似文献   

10.
在鼓泡流化床反应器上研究了电石渣煅烧得到CaO(CaO-电石渣)流态化捕集CO_2性能,利用离子反应模型分析循环反应过程中碳酸化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CaO-电石渣在流态化条件下具有优于由石灰石煅烧得到的CaO(CaO-石灰石)的CO_2捕集性能;随循环次数增加,CaO-电石渣化学反应控制阶段化学反应速率常数k、最终碳酸化转化率X_u以及快速反应阶段持续时间t均减小,但衰减速率逐渐放缓。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CaO-电石渣虽然碳酸化速率低于CaO-石灰石,但是化学反应控制阶段持续时间高于CaO-石灰石,5次循环后,CaO-电石渣X_u大于CaO-石灰石。CaO-电石渣流态化条件下循环碳酸化性能优于CaO-石灰石,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钙循环法CO_2吸收剂。  相似文献   

11.
对钙基吸收剂煅烧/碳酸化循环吸收CO2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包括反应条件对钙基吸收剂吸收CO2的影响,如压力、颗粒粒度、反应时间及SO2存在等因素,和提高钙基吸收剂吸收CO2的各种方法,如采用添加剂、进行水合反应等.提出了一种提高钙基吸收剂吸收CO2能力的可能方法:对钙基吸收剂进行闪蒸改性,以优化吸收剂的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先利用光线跟踪法计算了配有三根真空管和复合抛物面集热器(即CPC)的太阳能开水器各构件在不同太阳辐射入射角下吸收光能的情况,给出了计算结果,并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一些参数的变化对三根真空管内管吸收光能之和的影响。研制出了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了该太阳能开水器的效率方程。  相似文献   

13.
采用红外分光光度计和专门设计的试片恒温器测量80℃时太阳选择性吸收涂层及金属涂层的反射光谱,采用黑体辐射普朗克函数积分计算得到该温度下试样的发射比。试样采用磁控溅射法在平面玻璃载片上制备。实际测量结果表明,该方法测量精度高,测量过程简便快捷。另外,红外分光光度计为通用仪器,反射光谱标样容易制备和计量校准。  相似文献   

14.
针对CaCO3的煅烧/碳酸化反应(CCR)循环吸收CO2的方法,基于ASPEN PLUS平台进行了热力学模拟.以增压循环流化床作为碳酸化反应器,采用O2/CO2气氛下燃烧的常压循环流化床作为煅烧炉.根据系统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原理计算了当碳酸化过程中的平均转化率为0.7和新鲜吸收剂添加量为8 kg/s时,经过多次煅烧-碳酸化反应后系统脱碳效率为74%.排放烟气中的CO2浓度为5.3%及煅烧炉回收的CO2浓度为95.6%,并模拟出了排放烟气中的产物成分,得出了烟气再循环比例与O2/CO2体积比的关系.同时计算了不同平均碳酸化转化率时吸收剂的添加量与脱碳效率和排放烟气中CO2体积浓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非分散红外分析仪(NDIR)的超低排放CEMS系统目前在预处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烟气含水量高,会导致部分SO2溶解在冷凝水中发生损失,且烟气中的水份会连续的干扰目标气体的红外吸收谱段,造成分析仪漂移。针对这些问题,对超低排放CEMS的预处理系统进行了优化改造,采用了以Nafion干燥管气态除湿技术为核心的GASS-6000原位式预处理系统,获得了成功的应用。该应用研究表明,通过Nafion管除湿预处理,烟气露点可以降低到-1 0℃,避免了SO2的溶解损失,同时大大降低了水份对目标气体在红外特征吸收谱段的干扰,因此可确认:NDIR冷干直抽法CEMS符合超低排放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配有多根真空管的CPC各构件吸收光能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光线跟踪法对配有多根真空管的复合抛物面集热器(CPC)各构件在不同入射角下吸收光能的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作了讨论,并进行了实验研究 。  相似文献   

17.
采用粉末火焰喷涂法制备的黑铬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工艺简单,成本低,性能稳定,光谱选择性好。其可见光谱区的吸收率为0.91,红外光谱区的发射率为0.15。对黑铬涂层和黑板漆作集热板的太阳热水器性能进行了实验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多元醇固-固相变变温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富里叶变温红外光谱,对多元醇及其二元体系在发生固-固相变时,多元醇晶体中-OH伸缩振动吸收峰位置随温度变化进行了讨论。实验表明,-OH吸收峰位置变化,既能反映多元醇发生相变的温度区间,又与转变相对应。波数变化越大,转变热越高,变温红外光谱中-OH伸缩振动吸收峰的变化揭示了多元醇固-固相变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高强度红外快速加热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高强度红外技术,可使加热时间缩小到原来的1/10,加热设备占地减小到原来的1/8~1/10。本文介绍了高强度红外的由来,以及高强度红外快速加热机理和应用。讨论了高强度红外快速加热的全模式能量传递和远红外加热的匹配吸收的异同与利弊,并列举实例对高强度红外加热和常规远红外加热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0.
一、染色布吸收光谱与辐射器辐射光谱的匹配 在染色打底工序中,使用红外辐射加热干燥布面,工艺要求蒸发30%以上的含水量,避免染料游离和出现雨状条花的质量事故。 1.水和水蒸气吸收光谱 图1示出了不同厚度水层红外吸收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