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距离四川省汶川大地震已经10年,作者成长为一名规划师,带着规划人的责任与人文关怀回顾汶川大地震,反思灾后重建工作。作者认为,灾后重建即是物质空间的重建,同时也是精神家园的重建。精神家园重建,核心是文化的重构,地方文化、衍生文化、所吸纳的新文化,这三者正是重构文化的主体。作者通过解析三种文化产生因素,思考文化重建对策,为灾后重建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戴波 《四川建筑》2012,32(3):71-73
青海玉树结古镇面临着灾后重建,通过植根于玉树地域文化的研究和对本地项目的设计,立足于地域性文化对建筑设计进行思考和总结,提出对玉树重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让当地地域性文化在灾后重建中加以延续、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利用文化重建复兴旧城街区的城市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春苑 《规划师》2007,23(1):28-31
文化重建是最近旧城改造中城市规划师关注和追求的目标之一.文化重建的一种办法就是通过发展或强化一个地区或者在那里生活的人们的特性来恢复或者提升城市生活的质量.城市设计是旧城复兴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以文化重建为目的的城市设计要想提高成功的几率,就要采用整体城市重建的办法,通过制定政策使文化重建策略成为城市管理和城市设计的组织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4.
聂君  徐涛 《新建筑》2009,(2):115-116
通过分析电子媒介文化的传播和特征,试图进行电子媒介文化与地震灾后重建的交叉学科研究,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地震灾后重建可能涉及的社会文化问题和系统解决方案,希望能给地震灾后重建的资源利用和整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17)
研究文化生态的结构,内容和特征,更有助于我们队休闲文化的认知,通过对文化生态的重建,明显可以发现,休闲文化随着文化生态的重建更加具有人性化、娱乐性、自由性、环保型,也更加完善了道德素养,无论是对社会的发展还是对文化生活的提升都有较高的导向和启蒙作用吗,更有助于我们提高对休闲文化的重视和开拓休闲文化的领域。[1]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当前我国重建古城、古街、古建的现象分析,解读这种重建与复古风潮背后的动因,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如"历史"古城与"假"古城、"新"古城的区别,"古城"能否重建、再造,"保护性迁移"、名胜古迹历代重修等焦点问题。指出,文化之根只有好好珍爱,才能再度发芽、枯木逢春,形成文化大国的气候,滋养和孕育新的文化和城市品质。  相似文献   

7.
历史街区重建建筑设计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历史文化街区重建建筑设计整体性、时代性原则的整体把握,根据重建建筑在历史文化街区中的目标定位,从建筑形态、建筑形式、建构技术等设计要素入手,提出了不同目标定位下的历史文化街区重建建筑的协调设计策略、变异设计策略、整合设计策略,并结合案例对此展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重建全球化语境下的地域性建筑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语境中,地域文化的重建已成为中国当代城市和建筑现代化进程中日益重要的问题,也成为构筑文化认同的标志。地域性与全球化互相冲突却又相互补充,建筑领域亟需重建与现实生活相通的、真实的地域性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6)
明代大同代王府曾是代王朱桂王府,是当时最为辉煌壮观的王府之一,2011年3月起大同市恢复重建代王府的工程全面启动。代王府的重建将使王府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得到正视,同时,王府重建势必带来王府旅游开发问题的思考,要保护和利用好王府文化,必须正确引导、定位、开发、宣传这一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0.
罗汉军 《华中建筑》1998,16(1):55-59,64
通过对人类文化变革的历史发展研究,揭示了解构的本质。指出东西方文化现代重建的解构,实质是东西方文化分解、颠倒、错位、变构、重建,并分别通过对西方、中国和日本文化及建筑发展的分析进一步论证了作者的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