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聚丙烯(PP)/玻璃纤维(GF)复合材料,加入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并分别与环氧树脂(EP)及环氧树脂/咪唑固化剂(2E4MZ)复配,研究PP-g-MAH与EP及EP/2E4MZ复配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黏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EP的加入提高了PP-g-MAH的增容效果,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大幅提高,EP/2E4MZ体系更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SEM照片确定断面纤维的平均拔出长度较短,表明材料力学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环氧树脂/玻璃纤维(PP/PP-g-MAH/EP/GF)复合材料,并研究了PP-g-MAH含量、EP含量及固化剂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g-MAH含量为10份,含有固化剂EP的含量为3份时,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与不加EP的复合材料相比,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41 %、47 %、86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EP的加入明显改善了GF和PP基体的黏结强度。  相似文献   

3.
PP-g-MAH对PP/纳米SiO_2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PP)/纳米SiO2复合材料,研究了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结晶性能及界面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PP-g-MAH能有效地增强纳米SiO2与PP基体间的界面作用,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同时,PP-g-MAH增强了纳米SiO2的成核活性,使PP的结晶温度升高,球晶细化。  相似文献   

4.
《塑料科技》2013,(12):72-75
为开发阻燃竹塑复合材料,选用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为相容剂,以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不相容体系为基体,采用挤出-注塑工艺制备了PP/PVC基竹塑复合材料。研究了相容剂对共混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复合材料体系的阻燃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容剂PP-g-MAH能够明显改善PP/PVC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当其用量为10份时体系的力学性能较好;添加三氧化二锑或磷酸三苯酯,能显著提高PP/PVC基竹塑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PP)/聚酰胺66(PA66)共混物,研究了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和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POE-g-MAH)作为增容剂对PP/PA66共混物力学性能和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P-g-MAH提高了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加入5份POE-g-MAH能显著提高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PA66可起到异相成核作用,使PP的结晶峰温度升高;加入PP-g-MAH进一步提高了PP的结晶峰温度;PA66使PP的结晶活化能增大,增容剂的加入则使共混体系中PP的结晶活化能降低。  相似文献   

6.
通过熔融共混挤出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PP)/空心玻璃微珠(HGB)和PP/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HGB复合材料。研究了HGB和PP-g-MAH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结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P-g-MAH可提高HGB与PP的相容性;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随HGB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断裂伸长率和冲击韧性逐步下降;PP-g-MAH可进一步提高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PP-g-MAH的加入促使产生少量β晶,HGB和PP-g-MAH都降低了PP的结晶度和结晶速率。  相似文献   

7.
用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 PP-g-MAH)作为相容剂,通过双辊开炼机制备了竹粉/PP( 50/50)复合材料.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和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对复合材料的亚微观形态进行观察,研究了PP-g-MAH的流动性、接枝率以及熔点对竹粉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PP-g-MAH的流动性及接枝率对于竹粉/PP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是有益的,无论是强度、模量还是韧性都有较大提升,降低PP-g-MAH的熔点对复合体系也有一定作用,特别在低添加量的情况下,但由于本身分子结构的影响,对复合体系的强度和模量有一定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将动态硫化技术应用于热塑性树脂/填料/热固性树脂复合体系,制备了动态固化聚丙烯(PP)/马来酸酐接枝PP(PP-g-MAH)/滑石粉(Talc)/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研究了动态固化PP/PP-g-MAH/Talc/EP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形态结构、力学性能以及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PP/PP-g—MAH的加入,可明显增加PP/Talc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在动态固化PP/PP-g-MAH/Talc/EP复合材料中,PP和Talc两相界面更加模糊,动态固化EP进一步增加了PP和Talc间的界面作用。当EP的用量超过5份时,部分EP呈颗粒状分布在PP基体中。与PP/PP-g-MAH/Talc/EP和PP/PP-MAH-Talc/EP复合材料相比,动态固化PP/PP-g-MAH/Talc/EP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弯曲模量均有明显提高。当EP用量超过5份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明显降低,但拉伸强度和弯曲模量继续增加。热分析表明动态固化PP/PP-g-MAH/Talc/EP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共混物,研究了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和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作为增容剂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和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P-g-MAH提高了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加入POE-g-MAH则显著提高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当PP∶PET∶增容剂质量比为80∶20∶5时,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较好;PET起到异相成核的作用,使PP的结晶峰温升高,半结晶时间缩短;加入增容剂,使PP的结晶峰温降低,半结晶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0.
采用熔体浸渍技术制备了长玻璃纤维母料(LGF/PP-g-MAH/PP)增强聚丙烯(PP)复合材料(LGF/PP)。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同等配比的短玻纤增强聚丙烯(SGF/PP)复合材料。研究了LGF含量、环氧树脂(EP)和固化剂(2E4MZ)对LGF/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当LGF质量分数为35%~40%时,LGF/PP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且明显优于同样组成的SGF/PP复合材料。EP和含固化剂(2E4MZ)的EP对LGF/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有一定的作用。SEM照片分析表明:EP的加入能改善玻纤与聚丙烯基体的界面粘接。  相似文献   

11.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PP)/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复合材料.研究了nano-SiO2用量和第三组分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对材料力学性能和流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nano-SiO2用量为4份时,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对PP、PP/nano-SiO2、PP/nano-SiO2/PP-g-MAH复合材料进行DSC热分析和SEM照片观察发现:nano-SiO2对PP基体有异相成核作用,PP-g-MAH可以提高nano-SiO2在PP基体中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2.
吕召胜  高翔  毛立新 《塑料工业》2005,33(Z1):174-177
使用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对聚丙烯(PP)/凹凸棒石(AT)复合体系进行了增容,研究了PP-g-MAH对PP/原矿AT和PP/钛酸酯偶联剂改性AT复合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观察了AT在PP中的分散状态以及PP/AT复合体系的断面形貌.结果表明P-g-MAH对AT在PP中分散状态没有明显影响;但加入5%的PP-g-MAH能够改善PP与原矿AT的相容性,提高PP/原矿AT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加入PP-g-MAH对PP/钛酸酯偶联剂改性AT复合体系力学性能的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PP/纳米SiO2/PP-g-MAH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P/纳米SiO2/PP-g-MAH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SiO2和PP-g-MAH用量对PP基体性能的影响。通过力学性能测试、DSC热分析和SEM照片观测对PP/纳米SiO2和PP/纳米SiO2/PP-g-MAH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2%的纳米SiO2和10%PP-g-MAH有较好的协同效应。可以使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提高80%,拉伸强度提高12.5%。DSC表明,纳米SiO2对PP基体有异相成核作用。SEM电镜分析得出,经表面改性的纳米SiO2均匀地分散于PP基体中,从而起到良好的改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PP/M-HOS/POE三元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及马来酸酐接枝乙烯-1-辛烯共聚物(POE-g-MAH)为界面相容剂,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PP/镁盐晶须(M—HOS)/POE三元复合材料,研究了PP-g-MAH及POE-g-MAH的用量及配比、M-HOS和POE的用量对三元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P/M-HOS/POE的质量比为100/10/20时,PP-g-MAH的最佳用量为3份;利用PP-g-MAH及POE-g-MAH作为复合相容剂可同时改善M-HOS与PP和POE的界面相容性,促进POE、M-HOS对PP的增韧补强作用,使三元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赵伟  王丽 《塑料助剂》2009,(5):35-37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丙烯/聚烯烃弹性体/聚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POE/PE/CaCO3/PP-g-MAH)复合材料,并研究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P-g-MAH可提高PP与CaCO3的相容性,使复合材料的韧性和拉伸性能得到提高,PE可提高PP与POE的相容性,并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韧性,经POE、PE、CaCO3和PP-g-MAH之间的相互协同改性作用可制得综合性能优良的PP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6.
牛志海  陈英红  白时兵 《化工学报》2014,65(12):5039-5046
利用磨盘形力化学反应器优异的粉碎、分散、混合和力化学反应的多重功能以及增容剂PP-g-MAH的良好增容作用制备了综合性能优良的聚丙烯(PP)/木粉(WF, 80%,质量分数)高填充木塑复合材料,研究了磨盘碾磨、增容剂以及复合方式对PP/WF木塑复合体系的粒径分布、力学性能和形貌结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碾磨次数的PP/WF复合粉体的粒径呈双峰分布,适当增加碾磨次数有利于PP粒径的降低及木粉的均匀分散.随碾磨次数的增加,PP/WF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弯曲性能先增加后下降,但缺口冲击强度一直呈小幅下降趋势.PP-g-MAH的引入及其含量增加均有利于PP/WF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大幅改善,其中弯曲模量在增容剂含量为5%(质量分数)时最佳.此外,磨盘碾磨制备的PP/WF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优于常规密炼复合法.上述力学性能变化归因于磨盘碾磨改善了PP/WF高填充复合体系中木粉的分散性以及加入的PP-g-MAH显著改善了体系的相容性,其中PP-g-MAH的增容机理为磨盘碾磨剪切力场作用下PP-g-MAH与木粉表面羟基发生了力化学酯化接枝反应.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滑石粉(Talc)及偶联剂用量、均聚聚丙烯(PP-H)与马来酸酐接枝物(PP-g-MAH)及PP-H对高流动性共聚聚丙烯(PP)性能的影响;比较了在填充20%Talc的共聚PP中分别添加PP-g-MAH和PP-H的复合体系力学性能及流变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钛酸酯偶联剂用量为1%(相对于Talc)时,所得Talc填充共聚PP综合性能最佳;当Talc用量大于10%时,共聚PP/Talc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弯曲强度、熔体流动速率随Talc含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弯曲模量则逐渐提高;PP-g-MAH对高流动性共聚PP的拉伸强度增强效果明显优于PP-H,PP-H则使共聚PP的熔体流动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采用阳离子交换反应法制备了有机累托石(OREC),在聚丙烯(PP)中添加马来酸酐接枝PP(PP-g-MAH)相容剂,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PP/OREC以及PP/聚酰胺6(PA6)/OREC复合材料,对其进行了XRD、TEM表征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OREC能在PP中得到插层和一定程度的剥离;OREC在PP/PA6/OREC中的分散效果及对力学性能的改善要好于PP/OREC;PP-g-MAH的最佳加入量为9%~10%  相似文献   

19.
采用熔融接枝法,考察了单体和引发剂用量对聚丙烯(PP)/马来酸酐(MAH)接枝物接枝率的影响。将PP-g-MAH作为PP/尼龙6(PA6)共混物的增容剂,并利用SEM、XRD、DSC-TGA和万能试验机等测试手段对PP-g-MAH增容改性PP/PA6共混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P-g-MAH接枝物对PP/PA6共混物具有良好的增容效果,PP结晶得到细化,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耐高温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