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建中 《建筑技术》2004,35(2):135-136,140
深圳擎天华庭地下室3层,地上48层,总高度168m,建筑面积101000m^2。裙楼8层,上部2栋塔楼,结构设计在8层(标高25.600~28.300m)设置箱式转换层,通过箱式转换层将裙楼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成塔楼的剪力墙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2.
水产大厦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桁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伟  金如元 《建筑科学》2002,18(3):10-12
详细分析了在地震区选择转换层结构形式的方法,论述了转换桁架总体分析及局部补充计算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采用有限刚度的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桁架,不仅较好的解决了下部大柱网与上部小柱网的转换,而且避免了转换层处在水平力作用下较大的刚度突变及复杂应力,在地震区是较为有利的。转换桁架采用低预应力度0.5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既较好的解决了大跨度结构在使用荷载作用下的挠度和抗裂问题,又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使结构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3.
罗斌  颜为民  史洪泉 《建筑技术》2003,34(11):828-829
南通王府大厦改建工程箱形混凝土转换层高2.5m,采用C45混凝土,上顶板和下底板厚均为300mm,板间设转换大梁(高2.5~2.8m,宽0.5~1m),转换层与下部已建楼层顶板净卒高度2.87m。由于转换层下部楼层已租出使用,其顶层楼板较薄,不能承受转换层施工荷载,故需在转换层底板和已建顶层楼面之间搭设悬空模板支撑,使转换层施工荷载由悬空支撑传递至结构柱,避免已建顶层楼面受力(图1):  相似文献   

4.
为实际工程中转换层结构的合理选择、合理设计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数据。对不同跨度下实际工程应用中常见的转换层结构形式的高层建筑进行了整体计算,同时对转换构件计算模型的合理选择进行了分析.得到各种转换结构形式在不同跨度下的材料用量、造价等经济技术指标,经综合分析计算结果,提出转换结构体系在各种跨度下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5.
梁式转换结构具有传力清晰明确、结构形式较为简单等优点,但存在许多弊端,如转换梁刚度过大易形成“弱柱强梁”的不利构造以及梁自重较大造成转换层质量过大等缺点。而出现的斜柱转换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梁式转换结构的缺点与不足,斜柱的设置提升了转换结构转换梁抗剪承载力,有效减少了转换梁的截面高度。对此建立了斜柱式和梁式转换结构的两组受力模型,采用有限元软件对荷载作用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斜柱转换结构的受力特点和梁式转换结构的优缺点,通过试验表明了再有效降低转换梁截面的同事,由于斜柱对转换梁的支撑作用以及斜柱、转换梁、框架柱的稳定三角体系,斜柱转换结构比梁式转换结构的抵抗竖向荷载和水平变形能力更优,为高层建筑中应用斜柱转换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镇梁  刘柳 《建筑技术》2006,37(8):606-608
广州市嘉和苑居住小区高层住宅群位于广州市东风西路流花湖公园南侧。三期工程采用大底盘、大空间、多塔楼的结构转换层形式。地下室一层为汽车库,首层裙房为大堂和临街商店,二楼为结构转换层.转换层上呈L形排列着4幢17层的高层住宅塔楼。转换层下面的裙房、地下室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上部高层住宅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相似文献   

7.
预应力转换大梁由于其在整个结构中的重要性,是保证工程可靠的关键所在。在跟踪同济医学院大楼高位转换连续梁施工全过程中,对其施工期间的反拱做了监测和分析,达到了对施工过程的有效控制.并确保了工程施工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中银大厦工程主楼为筒中筒结构,屋顶为钢屋架及钢桅杆,士O.000以上检结构标高179.sin,地上54层,总高245.sin(含钢桅杆),裙房为框架结构,地上4层。主楼5层设钢筋硅环形转换大梁,架高4.lin,宽1.sin。转换大梁的施工对其所用模板和支撑产生的荷载较大,为保证结构高质量安全施工,模板、支撑必须具有足够强度、刚度、稳定性,而且还应结构简单、装拆方便、经济合理,所以须对转换大梁支撑体系进行设计校核。1支撑体系方案为减轻支撑体系受荷,大梁分两次浇注硅,施工缝设在中部,施工处理严格执行国家规范及设计要求,侧模用组…  相似文献   

9.
结构转换层在高层建筑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熊国繁 《山西建筑》2009,35(8):79-79
介绍了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功能和主要形式,总结了国内外有关结构转换层的研究和应用概况,提出了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解决了建筑功能要求与结构布置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利群 《山西建筑》2006,32(13):64-65
以带转换层结构的实际工程为例,分析了带转换层结构设计中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探讨了其结构转换层的方案选择、结构布置、结构分析与构造处理,并对转换层结构设计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伞形转换结构解决高层商住楼竖向构件转换问题的设计方法.并采用MIDAS/Gen通用有限元程序,研究该伞形转换结构在多遇、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的整体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余新荔 《云南建材》2010,(7):179-180
高层建筑中,在上下不同结构体系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转换层的建筑结构由此而生,并在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应用。文章结合某高层混凝土结构的工程实例,讨论转换层设计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郑丽娴 《云南建材》2010,(7):163-164
高层建筑中,在上下不同结构体系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转换层的建筑结构由此而生,并在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应用。文章结合某高层混凝土结构的工程实例,讨论转换层设计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贾辉  孙华东 《山西建筑》2011,37(11):36-37
针对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进行了介绍,分别阐述了转换层结构的分类,主要形式等,并分析了钢骨混凝土转换层.预应力混凝土转换层等不同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发展趋势,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5.
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梁的受力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框支剪力墙结构进行了受力形式的改进,将转换大梁分解成两根截面尺寸相对较小的梁,分别将它们设置在本层及下一层处,形成双层式转换梁结构,分析了其在竖向荷载及弹性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性能。通过分析得出双层式转换梁结构比单层转换梁具有更好的受力性能。  相似文献   

16.
2.5 m厚梁式转换层施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鑫 《建筑技术》2004,35(12):916-917
北京嘉裕苑由A、B、C三座高层塔楼和一个会所组成。塔楼分别为A楼26层、B楼29层、C楼23层,地上彼此独立,地下3层连成一体。其中塔楼A、C结构形式为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层设在首层,首层层高7.45m。转换层竖向框架部分由16根直径2100mm的劲性混凝土圆柱和简体组成。结构六层以下竖向结构(包括转换层)混凝土采用C60。转换层梁高2500mm,转换梁宽600~6825mm。  相似文献   

17.
葛燕锋 《建筑技术》2003,34(11):815-816
北京某综合性大厦由2栋塔楼和裙房组成,总建筑面积约120000m^2,地下3层,地上塔楼25层,裙房7层,主楼檐高为90.4m。主体采用框支结构,5~6层间设结构转换层,面积约2600m^2,设转换梁10道。转换梁高3.40m,跨两层楼板,截面宽1100mm和1000mm,最大跨度25m,转换梁底标高23.250m;钢纤维混凝土用量530m^3,强度等级CF50。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结合工程实例,就以某工程1.8m厚板转换层施工,简要的叙述了钢筋混凝土厚板转换层结构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9.
张坚  王振雄 《结构工程师》1997,(3):22-28,46
本文介绍了上实南洋广场的结构转换层设计,比较了梁式转换与桁架式转换的优缺点,提出了转换层以上结构刚度的加强方法,并建议对高含钢率的重要结构构件宜采用劲性配筋方案。  相似文献   

20.
蒋雪峰 《云南建材》2011,(10):127-128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详细探讨了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新型支模体系、新施工工艺和合理按排施工程序等措施,顺利完成转换层结构施工.可为类似转换梁结构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