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程序员     
郑晔 《程序员》2005,(5):132-132
我是一个程序员,编程的快感让我义无反顾。我不喜欢有些人以建筑来比喻这个职业,好好的一个“程序员”被拆成了许多身份:“软件工程师”、“设计师”、“架构师”。不知道有几位建筑师是从砌墙垒砖开始自己职业生涯的,至少这不是建筑师的必由之路。但无论是“软件工程师”、“设计师”,还是“架构师”都要从写代码起步,而这恰恰是程序员的生存之本。这种所谓的分工,很容易误导新手程序员,让他们以为写代码是最低层、甚至有些丢人的活动,他们的努力不过是为了早日成为“设计师”或“架构师”,摆脱代码的纠缠。这些人一旦  相似文献   

2.
朱俊 《程序员》2004,(10):24-24
“程序员”不是职位,而是跟“做软件”活动有直接关系的一群人的统称。编程员、系统分析员、项目经理等都是程序员。何谓真正的程序员?他应该视软件为最大兴趣(之一)。真正的程序员是个好人,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他从不欺负别人,不爱  相似文献   

3.
《程序员》2003,(8)
《人件》一书在国内的出版,在程序员群体中引起了不小的骚动。“给我给我这种感觉”,哼着张惠妹的煽情小调,幻想着书中倡导的工作环境,原来程序员可以工作在这样的条件之下!那么,现在你在编程的时候,是否处在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中,公司是否为你考虑了更多的条件使你能够安心工作,有没有不顺心的事总打扰你呢?好,现在就来参与我们的“程序员工作环境”调查,投上可能会改变自己工作环境的一票。  相似文献   

4.
学无止境,对于技术性很强的程序员职业来说,开发人员需要不间断学习,以使自己不至落后于技术的进步。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在开发人员群体内部,真正有多少人身体力行地在进行自我提高呢?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就可以清楚表明国内的开发人员的学习自主性有多高,了解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同时也让我们的软件企业据此有针对性地配合他们。下面是两位网友在留言中各自提供了一条有用建议,道理浅显,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李文 《软件》2005,(9):117-119
调查数据来源:本次调查是由本刊联合电脑报、天下人才网、21世纪人才报和各种IT机构所做的大型调查。调查问卷设计到程序员生存状态的各个方面共80多个问题,历时4个月,面对全国70万程序员(其中40万为职业程序员)进行了普查,结合其他调查报告,从而得出了这份“中国程序员人才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6.
晨晨 《电脑爱好者》2001,(24):80-81
你不会没用过QQ吧?上网聊天虽然是一件美事儿,不过我相信很多人并不是打字高手,经常为重复输入“你好!”、“你在哪里?”而手忙脚乱。所以,现在网上可以找到N个聊天辅助软件。可是作为一个程序员,有没有想过自己DIR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极其符合自己使用习惯的聊天辅助软件呢?Follow me!  相似文献   

7.
孙泠 《软件世界》2005,(7):24-24
关心软件教育和培训的人都会熟悉两张图—“金字塔”和“纺锤”,说的是软件人才的三个层次:最上层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软件管理人才;中间层是软件工程师;底层是熟练的程序员,也就是软件蓝领。过去普遍认为中国的软件人才最合理的结构是“金字塔”型,也就是对软件蓝领的需求量最大,然后逐层递减。缺口最大的是两头,即精英型的金领人才和大批的蓝领程序员,因此有了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有了软件职业技术培训的大规模兴起。但近来金字塔理论受到了业界的挑战,清华IT教育培训中心针对中端人才推出了“T型人才”培养计划。所谓“T型”就是指具…  相似文献   

8.
算法为魂     
凌小宁 《程序员》2006,(4):47-49
《程序员》的欧阳先生写信邀我写篇关于算法的文章。他在信中说:“国内一般的开发企业和开发者偏浮躁,缺乏扎实的基本功,这直接导致他们自主创新的能力低下”。这使我想起我在微软中国研究院工作时接触到的学生。在我面试过的几百个学生中,我惊讶的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算法的功底不够高,不能胜任微软的编程工作。“不够高”有多高?讲一个例子。一次有个学生问我:算法是什么?与程序有什么区别?我很惊讶有这样的问题,并在惊讶之余随口答道:“算法是魂,程序是衣。”  相似文献   

9.
Shawn  侯玉亭 《现代计算机》2008,(2):I0064-I0064
都说当代的中国人浮躁,功利性特别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程序员。程序员目前在中国确实已经被认为是一个“低贱”的职业,失去了“高科技”的光环,门槛极低。一个普通人稍微学习一下编程语法,就可以编写程序。企业给程序员开出的薪水也一年不比一年,每年毕业的几百万大学生中,差不多可以提供超过五十万的程序员。2006年笔者去校园招聘的时候,电子类专业的应聘学生,不管是博士、硕士还是本科生,都会编程,但大部分人都只编写过几百行或者几千行代码。  相似文献   

10.
程序员缺口     
李江 《程序员》2001,(3):28-35
21世纪,没有任何一个行业不需要软件;没有任何一个企业或机构不需要程序员。在上期“程序员危机”报道中,我们为中国大量优秀程序员流失海外而惋惜,更为他们的才华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感到痛心。程序员是世界性的紧缺资源,发达国家都出台了大量政策吸引发展中国家的程序员为其经济的高速发展服务。然而,中国的程序员是否只有出走海外才能寻求到自身的最大价值吗?他们在国内是否真的没有发展的空间?为此,本刊编辑部以国内著名的8家大型公司为样本,进行关于国内程序员需求状况的抽样调查。调查结果令人吃惊,仅此八家公司在2001年度所需程序员竟达4000名之多……  相似文献   

11.
网上见到有自称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问:“我不会编程,请各位指点我如何找工作”。看到这样的话,我不由得心生愧疚。我们毕竟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师,那么我们到底教了学生什么呢?到底是怎么让他们毕业的呢?这个问题也可以反过来思考:如果一个学生觉得自己“会编程”了,那么又意味着什么呢?“会编程”的标准很难描述,是会正确处理程序语句,还是要有几万行的代码编写经历?  相似文献   

12.
《程序员》2003,(8):10-11
《人件》一书在国内的出版,在程序员群体中引起了不小的骚动。“给我给我这种感觉”,哼着张惠妹的煽情小调,幻想着书中倡导的工作环境.原来程序员可以工作在这样的条件之下!那么,现在你在编程的时候,是否处在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中,公司是否为你考虑了更多的条件使你能够安心工作,有没有不顺心的事总打扰你呢?好.现在就来参与我们的“程序员工作环境”调查,投上可能会改变自己工作环境的一票。  相似文献   

13.
《程序员》2003,(5)
说话不讨人喜欢,眼里只有工作、不懂浪漫、跟不上潮流……外界很多人是这样来理解程序员的爱情观,他们注意到的是程序员圈子内出现的高单身比率。程序员真就是感情的边缘人吗?程序员的生活不需要爱情滋润吗?程序员如何来看待自己的爱情观?这是此次调查需要得出的答案。可以想象,关注这个调查的男性程序员最在乎女性声音的出现。为此,我们选取部分女性朋友所发帖子,期待男同胞们从开发圈子内“弱势群体”的观点中能悟出些道道来。  相似文献   

14.
张里 《程序员》2003,(6):40-41
没有程序员乐于让自己成为只会埋头编程的代码机器。事实上,成功的程序员除掌握扎实的编程技巧,还在于他们开阔的眼界和良好的职业习惯。在工作中培养自己多方位的能力,这是成长性人才具备的素质;不具成长性的程序员,即便眼前是高手,其落伍的日子也不远了。程序员素质之:  相似文献   

15.
《微电脑世界》2002,(8):103-103
在软件行业,面对资金、规模和影响力都超过自己的软件“大鲨”,中小型软件企业怎样来求得生存并发展壮大呢?随着.Net的推出,它对中小型软件企业意味着什么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看一看。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货币遭遇尴尬 谁最喜欢电子商务呢?当然是程序员。并不是因为程序员更贪财,或更乐于购物,而是因为他们发现了电子商务技术的娱乐性。 在网上商场中,程序员们可以设计最“酷”的电脑仿真效果,但这还不算什么,如果整个支付系统都能用软件代  相似文献   

17.
韩磊 《程序员》2007,(1):59-62
连续三年,《程序员》杂志和CSDN.NET网站,共同举办面向中国程序员的大型调查。连续三年,每到这个时候,我都要为杂志写一篇关于调查结果的稿子。无窗的办公室外,严寒刺骨,而办公室里却是闷热难当。我抹去额头的汗水,一边想,中国有多少程序员,此时此刻,也在挥汗如雨?在过去这一年,他们为之努力的中国软件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如果读者朋友和我有一样的疑问,那么,我眼前这份调查数据,可以解答我们共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成心文 《程序员》2007,(1):124-125
目前好多程序员都在抱怨工作多、压力大,其中最令人烦恼的就是需要做许多重复性工作。那么,有没有什么软件可以减轻程序员的重复性劳动,将“百忙”变为“不忙”,使得大家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家人和女友呢?现在软件行业不是流行“外包”吗?大公司外包  相似文献   

19.
当软件出现问题时,你第一个会想到的是什么?自己操作不当、操作系统有故障……有没有想过是软件本身的设计缺陷(或者说BUG)造成的呢?你不用是程序员也能区分软件本身和系统究竟谁“犯了错”,如果是软件缺陷造成的故障,应该如何避开呢?  相似文献   

20.
只有程序员才会做软件?必须要学编程?其实,有些程序也可以像搭积木一样“搭建”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