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 济南市区水环境现状济南泉水历史悠久, 城区泉眼数量众多, 有 227处之多。泉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 泉域的泉排量不仅与降水量有关, 而且与人工开采地下岩溶水量也有关。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对地下水的开采量日益增加,随着地下水开采量的逐年增加, 岩溶水的水位逐渐下降, 1972年的枯水季节, 趵突泉群出现有史以来第一次断流。自此, 泉城人不得不面对泉水间歇停喷的状况, 泉城已名不副实。以兴济河、工商河为主的68条河道担负着排洪、泄污的任务, 因为没有了泉水的冲洗, 都成了严重的污染源。特别…  相似文献   

2.
济南,山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不仅以文化古城闻名全国,而且“齐多甘泉,甲于天下,有“泉城”美称.经建国后多年的建设,而今这里已发展成为具有机电、轻工、纺织、冶金、建材等十多个行业、门类的市场经济繁荣的中心城市,并被国家列入沿海对外经济开发区。1993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由解放初期的19、2亿元,增长到560.8亿元,增长290倍。然而在此告诉读者的是,这些辉煌的成就,从来没有离开过水。(一)济南泉系众多,名泉有72处,遍及整个市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象一条光亮的水波项链悬挂于市区的胸前。…  相似文献   

3.
泉城观泉     
1998年,我考上了济南的一所大学,从此也知道了这个城市的别名——“泉城”。老一辈人告诉我济南是“户户有流水,家家垂杨柳”,听起来是那么古朴浪漫。 来到第二天,迫于天气高温,我和同寝室的几个女同学一起去了黑虎泉。也许在这里的人看来黑虎泉太小CASE了,可是在我,却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壮观美丽的泉。  相似文献   

4.
素以“泉城”闻名中外的济南市,近年来,由于城市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加之城市泉水补给区的逐年减少,致使市区泉水由间歇性断流,发展成长期干涸。该市采取积极措施,限期关闭市区部分自备井,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扩大引黄供水的规模,调整城市供水结构,限制城区向南扩展,改善补给区条件,以恢复泉城  相似文献   

5.
张楠  刘琦 《山东水利》2003,(3):41-41
2002年山东省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省会城市泉城济南地下水位一路走低,到8月20日,水位已跌至23.95m,距离趵突泉的最低喷涌水位26.80m差近3m。持续连年的干旱是影响泉水喷涌的最根本原因吗?据资料记载,历史上济南市区年平均降水量也只有650mm,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25m~3,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十分之一。即使在这种条件下,  相似文献   

6.
济南水文化历史深厚,加强泉城水文化建设,对节水保泉、生态保护、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泉城水文化建设入手,阐述了济南与水的渊源以及水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分析了泉城水文化建设现状,对泉城特色水文化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济南市是一个闻名海内外的“泉城”,也是一个资源型严重缺水城市,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不得不面对泉水间歇停喷的无奈之状。针对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状况,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城市用水与恢复泉涌井举而成。中对改善济南市水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做了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水环境问题的6条对策:(1)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制定水资源保护发展规划;(2)加强政府对水的统一管理;(3)建立行政区域管理与流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保护体制;(4)优化水资源利用;(5)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水环境保护措施;(6)加强对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8.
邢台市有山、有水、有瀑布、有绿树,更以泉多而著称于世,曾经是柳荫莺啼、水欢鱼跃的仙景胜地。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无节制的开采地下水,水资源严重匮乏、水环境严重破坏、水质严重污染等,已成为制约邢台市经济发展和影响市民生活安全的"瓶颈",同时也严重危及到子孙后代的生存。因此,恢复水生态环境,打造山水泉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9.
1概况济南市是山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总面积8154km2,人口560万。全年多年平均降水量618mm,折合水量49.8亿m3。根据水资源计算评价,当地水资源总量19.59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7.47亿m3,地下水资源量12.12亿m3。由于受季风气候及地形的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限制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给有效开发利用带来一定难度。济南素以“泉城”著称,以名泉众多而闻名,实现泉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泉水常年喷涌,对于促进泉城生态建设,提升城市品位意义重大。2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用水量激增,使原本就十分…  相似文献   

10.
<正>山东省济南市自古以泉水众多闻名于世,有着"泉城"的美称。但是济南又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2012年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第一个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以来,济南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制度作为创建抓手,把保持泉城特色作为重点,坚持尊重自然、改善民生、统筹推进、彰显特色的原则,大力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生态退  相似文献   

11.
泉城话泉     
济南名泉多如繁星,或在深巷竹石之间,或在平野山川之中,周流罗贯于济南数十里,清水渺渺,柳岸依依,川流不息,素以“泉城”闻名中外。古往今来,它那“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三面荷花四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景色,一直使人心驰神往。 泉城济南不仅因水得名,尤以泉水多且美闻名遐迩。有关济南泉水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左传》,内有周庄王二年鲁桓公“会齐侯于泺”的记述,趵突泉为古泺水之发源地。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也生动地描述了趵突泉“济水又东  相似文献   

12.
泉城访名泉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咸阳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以水法规为武器,经过艰苦的努力,已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多龙”治水的局面,全市城乡一体全面的实现了水资源统一管理.咸阳市位于关中平原,是陕西省新兴的电子、纺织、医药等重要的工业。城市,由于工业生产迅猛发展.使全市特别是市区水资源日趋紧张,日缺水量达8.14万吨,加之“多龙”审批地下水资源,盲目地超采滥采,使市区已形成三个较大的双层漏斗,漏斗中心地下水位比原来下降了7~20米,漏斗范围地面沉降每年达542毫米。水已成为制约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迫使该市不得不在市区以外寻找新的水源地。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科学的分析了全市特别是市区水危机的情况,认为自然因素虽然是一个重要的一方面,但“多龙”治水,多头审批,竞相.开采地下水资源,是造成市区缺水的重要原因。几年来,他们坚持不懈地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写报告、提议案、作汇报,依法要求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4.
陈立强  顾令宇 《治淮》2011,(12):95-96
1 前言目前饮用水水源保护问题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城市饮用水源微污染越来越受公众和政府管理部门的关注.根据环保部组织开展的全国城市、城镇、典型乡镇和部分农村饮用水源基础状况调查与评估,2009年我国城市及县级政府所在镇共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4002个,其中约80%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或者《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Ⅲ类水质标准,约20%不能达到Ⅲ类水质标准;据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共监测395个集中式饮用水源,监测结果表明,重点城市年取水量220.3亿t,达标水量占76.5%,不达标水量占23.5%.  相似文献   

15.
为综合评价区域水资源可持续性状况,构建基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体系,采用投影寻踪模型和云模型合理确定各指标的综合权重,引入正态云模型确定指标隶属度,建立基于组合赋权-云模型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模型对珠江三角洲9座城市的水资源可持续性状况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2007-2020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水资源可持续性状况整体呈上升趋势,到2020年已处于较好水平;区域内部水资源可持续状况呈现东部城市优于西部城市、南部近海岸城市优于远海岸城市的空间分布格局;各子系统之间可持续性等级不和谐,生态环境子系统发展水平较好,水资源子系统、社会经济子系统是造成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水资源可持续性状况存在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丹麦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环境保护法律的国家,并将环境保护列为哥本哈根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部分。哥本哈根设立的环保目标,即2015年之前,50%的哥本哈根居民采用自行车作为往返工作地点的交通工具。目前,实现这个目标只有一步之遥,已经有35%的哥本哈根居民使用自行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如今,96%的哥本哈根居民步行15分钟就能看到绿化或海景。由于哥本哈根在"生态创新和可持续性交通"方面取得的卓越成绩,已成为欧洲绿色经济的楷模,并被欧盟授予"欧洲绿色首都奖"。该奖项由欧盟设立,每年会选取一个城市,以奖励其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对环境问题的良好处理。  相似文献   

17.
威尼斯素有"亚得里亚海明珠"之称,位于意大利东北部亚得里亚海滨的威纳托省,四周环海.从地图上看,威尼斯仿佛一颗镶嵌在美妙长靴靴腰上的水晶,在亚得里亚海的波涛中熠熠生辉. 威尼斯外形像海豚,城市面积不到7.8km2,却由118个小岛组成,177条运河蛛网一样密布其间,以舟相通.这些小岛和运河由大约350座桥相连,整个城市...  相似文献   

18.
水是城市生活的生命线,是城市文明的摇篮.怀柔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荣的城市,是按照"上善若水"的自然哲学模式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城市.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怀柔是山做的骨肉,是水育出的灵魂,是水润泽的天府.  相似文献   

19.
城市河流防洪安全治理措施比较成熟,景观亮化功能也实现容易,但是城市河流生态性功能的实现相对较难。文章以许昌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创新思维,从生态学和系统学的角度出发,构建了"中水河道—护岸—滨水带"三大空间一体化的生态廊道,促进形成了城市河流水陆生态系统,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柯敏 《中华建设》2011,(11):40-41
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与广大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市民幸福感的民心工程。今年5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发出"学习株洲,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号召以来,荆州市上下积极行动,全面开展城市管理工作,着力解决道路拥堵、垃圾围城、广告杂乱、立面破旧、沿街为市、绿化缺失等6个方面的问题。短短几个月下来,荆州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整洁、道路畅通、空气清新,全面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