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1 毫秒
1.
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一直以来是锻炼心理学的研究重点。本文以身体锻炼促进锻炼者的认知、情绪、意志、人格以及自尊等方面影响的论述,通过综述分析,以期对以后的研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相对于体育教育领域、大众锻炼领域,运动心理学更多的是关注竞技体育。因此,本文主要是针对竞技体育领域中如何发展、运用运动心理学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缓解运动员在参赛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运用国外锻炼心理学其中一个重要理论模式——行为改变模式,对普通大学生的锻炼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不参加锻炼的同学比较多,不同年级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处于不同锻炼行为阶段的人数百分比可作为评价高校体育教育质量的参考指标,也可以作为锻炼行为干预方法和手段效果的依据。目前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生活习惯不同,可能是影响大学生锻炼习惯的重要因素。应采取措施,加强大学生锻炼习惯的培养,为终身体育习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采用综合幸福感量表在天津市随机选18一44岁青年被试1000名,以身体锻炼为自变量,以自尊、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为中介变量,以幸福感为因变量探讨身体锻炼与青年群体幸福感的关系,对青年群体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从研究领域、研究热点、研究对象、研究项目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从2006年至2010年中国运动心理学372篇论文的研究特点和热点:竞技运动领域占了主体地位,大众锻炼领域的研究开始有所关注,但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时期下开展体育锻炼的重要目标与核心要求,增强体质与提升广大青少年的脑功能发展已经成为了现阶段每一名学生家长以及教练员所追求的基础。在各项体育锻炼当中,孩子们不仅获得了强壮的体魄,同时也用拥有了更加敏捷的思维感知和脑功能发挥提升。从运动生理学与运动心理学角度来看,大量的体育锻炼案例都证明了体育锻炼活动对于青少年的脑功能发育与智力提升起到了巨大作用。下面就来结合实际锻炼经验对此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7.
生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中一种新的研究取向,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包容多样的属性,并向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等多个领域渗透。本文梳理了生态心理学的概念与其在设计上的应用,探讨了在生态心理学影响下,家具设计的三个主要转向:对人的研究从机械唯物主义转向经验世界;对人类行为的研究从单一反馈转向交互关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研究从自我转向生态自我。家具设计在生态心理学的引导下进行反思与整合,这对人类的生活和环境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它既归属于教育的学科,又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加强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心理学的实效性,满足教育心理学发展的需要,对进一步正确认识和促进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设计心理学将心理学的规律和研究成果运用于设计实践,通过分析和研究设计各构成要素的心理学特点和规律,指导设计师设计出能满足市场和用户心理需要的作品。此文通过对消费者的心理分析,对连锁店SI规划中的心理学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健身过程中,人体内部发生一洗练的功能变化,这些功能变化一般可分为:锻炼前状态、锻炼中稳定状态,锻炼后的疲劳和恢复过程等几个阶段。掌握各阶段的规律,适当的运用于身体锻炼的实践当中,对增强体质十分有益处。  相似文献   

11.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最早出现在西方兴起的一股重要心理学力量,以塞利格曼等人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首次将人的乐观、幸福感、好奇心、智慧和创造的勇气等作为实证基础来研究人的美德和潜力,以帮助所有人获得幸福为目标。在当前小学教育加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利于在预防与发展中促进学生心理成长,文章主要是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下,对当前小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初步构建一个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了解社区体育锻炼现状有利于更好地对社区体育活动进行组织和管理。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大同市城区社区体育的现阶段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同市城区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结构较为单一;居民的总体锻炼热情较高,形式以个人自发锻炼或与朋友、家人结伴锻炼居多;锻炼的内容以健身操、舞蹈和球类为主;青少年锻炼者锻炼的目标大多在于健身娱乐,而老年人则在于健身防病为主。  相似文献   

13.
武术与心理学关系密切,目前运动心理学在武术运动的应用非常广泛,本文针对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几种心理学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向泽锐 《广西轻工业》2008,24(10):124-125
该文通过对设计心理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分析,论述了设计心理学在产品功能设计、造型设计以及色彩设计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指出设计心理学为产品设计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指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赫尔巴特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心理学理论进行了重点分析。在简要分析赫尔巴特教育心理学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详细且深入地研究了这一教育心理学的本质和影响,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格式塔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以公共空间家具设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背景,结合格式塔心理学的图底关系原理、"整体论"学说和场的理论,并从心理、生理、文化、社会和意识形态多角度对产品进行考虑,通过人、物、环境三者的关系探讨格式塔心理学在公共空间家具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在职人员锻炼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与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验证相关锻炼行为理论模式的适用性,通过《锻炼态度》问卷对在职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主观标准、情感体验、行为意向、行为控制感及行为习惯对锻炼行为的作用是不一致的,文中将进行具体分析,但发挥显著直接作用(P<0.001),而锻炼态度对锻炼行为的直接作用并不明显,有较弱的相关关系(r=0.208),可以认为锻炼态度与锻炼行为是两个分离的过程,在这一点上与HAPA(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基本相似。同时,研究发现:行为意向(动机)在对锻炼行为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0.001),且有较好的相关性(r=0.561)。  相似文献   

18.
《饮食科学》2009,(6):52-52
据美国合众国际社报道.美国佐治亚医学院以卡伦·佩蒂博士为主的科研小组对207名7岁至11岁的超重小学生进行了研究。他们将这些不爱动的超重孩子分为3组。在为期3个月的时间内,一组保持不锻炼,一组在放学后每天锻炼20分钟,一组每天锻炼40分钟。锻炼内容包括跑步、跳绳、打篮球和踢足球等。研究发现,虽然在3个月内,孩子们的体重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但锻炼时间越长.心理上获益越大,每天锻炼40分钟的超重学生在减轻忧郁症状和提高自信心方面成效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心脏围手术期患者的肺功能锻炼的方法进行探讨,同时延伸至其疗效。方法:选择120例心脏手术患者,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制定肺功能锻炼计划,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进行相关的体能锻炼和呼吸锻炼等,并进行锻炼效果评价。结果:经心脏手术围手术期肺功能锻炼的患者,其肺功能得以明显改善,有效降低了肺部并发症,且掌握了较多关于肺功能锻炼的知识,其在有效咳嗽排痰率方面也有了明显的改善。结论:通过有效的心脏围手术期的肺功能锻炼,患者的肺功能可以很大程度的恢复,并且可以尽量避免出现并发症,整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交叉锻炼是对主要运动项目的补充,它可以是其他任何一种运动或者锻炼方式。本文所说的是对跑步者的交叉锻炼。不论是初学跑步者还是经验丰富的马拉松选手,都可以从交叉锻炼中受益。交叉锻炼对跑步者的好处1、有助于平衡肌肉群交叉锻炼能增强非跑动肌肉并让跑动肌肉休息。可以专注于特定的肌肉,比如大腿内侧肌肉,在跑步的时候这处肌肉没有得到太多的锻炼,可能会比跑动肌肉要弱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