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储层非均质性模型在红岗油田高台子油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详细分析储层非均质性评价参数的基础上,选用综合系数评价储层非均质性,并以综合系数为建模参数,结合地层划分对比和精细沉积徽相研究成果,按相控随机建模的思路和方法建立了红岗油田高台子储层非均质性模型,与其他建模方法预测的模型对比分析表明,相控下的随机储层非均质性模型比较符合储层发育规律和非均质性变化规律,可信度高,预测结果表征了储层的空间非均质性特征和沉积微相对储层物性和非均质性的控制作用,为油田制定和调整开发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集相控建模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塔中地区溶蚀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极强的特点,充分利用多种地震信息,高度综合地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将传统的“相控建模”思想引入碳酸盐岩储层建模当中,提出了溶蚀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建模新技术--“碳酸盐岩储集相控建模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利用“碳酸盐岩储集相”和地震波阻抗反演数据体进行双重控制和约束,能有效增加模型的确定性,降低随机方法的多解性,显著提高储层建模的精度,是建立碳酸盐岩储层参数地质模型有效的建模方法。其建模结果与地质实际相符合,客观地反映了溶蚀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严重非均质性,改善了碳酸盐岩储层三维地质随机建模方案,能为油藏精细描述、数值模拟、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合理的三维储层模型。  相似文献   

3.
储层相控随机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实例,运用地震解释、测井解释、岩心分析等资料,依据相控建模思路,依次进行储层构造、沉积微相、储层物性的建模.重点进行了模型检验和评价及储层非均质性分析.通过对双河油田Ⅶ油组建立储层物性模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河油田Ⅶ油组是高孔高渗油藏,总体横向和纵向非均值性也都较强,建模结果符合地下地质体实际情况,为油田的动态开发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从而说明储层相控随机建模技术能够满足更加精细的油藏描述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胜坨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及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柏  杨少春  姜海波  刘岩  邹倩 《特种油气藏》2009,16(4):67-70,78
以胜坨油田坨21断块为研究对象,利用模糊数学方法求取非均质综合指数,来表征储层非均质特征;运用非均质综合指数建立储层非均质模型,分析储层层内、层间、平面和空间非均质性,探讨其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储层的层内、层间非均质性以中等-较弱为主;平面和空间非均质性较为复杂,其分布与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因素有沉积微相、成岩作用、长期注水开发和构造运动;研究区剩余油主要分布在砂体规模较大、呈中等-较弱非均质性的储层中.  相似文献   

5.
采用多学科信息集成约束的储层建模思路,提出了针对南堡油田非均质河道砂体的多级相控建模方法。通过密井网区的解剖,建立了研究区储层地质知识库,用确定性信息限定随机模拟过程,建立河道砂体骨架模型;在河道砂体骨架模型的严格约束下,分析基准面旋回控制下的河道砂体构成、砂体叠置规律、岩相相序及相比例等河道内部非均质特征,用相控建模思路建立河道砂体岩相模型;最后用变差函数将上述各类信息有机综合在一起,用岩相模型约束,建立高精度的储层参数模型。  相似文献   

6.
不同开发时期砂岩油藏储层非均质三维模型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胜坨油田二区为例,简述非均质综合指数的计算、作用和意义。按储层随机建模的思路和方法建立非均质综合指数三维模型,主要包括储层数据准备、构造模型、非均质综合指数分析、非均质建模和显示5个环节,直观表征储层的空间非均质性特征。分析了东营组三段开发初期、中期和后期的非均质综合指数变差函数和三维模型特征,得出了不同开发时期储层非均质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注水开发的进行,变程(a)减小,基台值(c0+ c)增大,块金效应值(c0)为0。开发初期储层以中等非均质性为主,中期以较强-中等为主,后期以较强为主。纵向上,上部的非均质综合指数差异较大,下部的差异相对较小。纵向上的层间和层内非均质性要强于平面非均质性。注水开发加剧了储层的非均质程度。  相似文献   

7.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花港组低渗储层具有强非均质性,主要发育有中孔中低渗特征的中砂岩相、粗砂岩相、低孔低渗特征的细砂岩相、粉砂岩相等8种岩性,其叠置组合对应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心滩坝、主河道、次级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四种沉积微相。井区具有钻井少、井距大、地震反演资料多解性强等特征,运用常规建模方法难以表征井点实际揭示的储层非均质性。为了精细描述非均质储层平面、纵向上的空间展布特征,运用已钻井充足的分析化验资料并用多元测井识别方法识别出复杂岩性,通过垂向组合序列划分四种沉积微相,同时运用地震多属性与地层切片研究明确了相边界。用确定性方法和随机模拟相结合建立了精细相控下的岩性模型,并用基于岩性细化的孔渗关系来约束建立储层属性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地质认识较符合,为后期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精细框架,并指导了下一步开发方案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针对准噶尔盆地砾岩油藏岩性变化快,砂砾岩体分布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以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油藏为例,将沉积微相模型与岩石相模型耦合,得到基于储层成因和岩性成因的岩石相模型,建立了成因岩石相模型约束下的储层参数模型。这种针对砾岩油藏三维精细相控储层建模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较好地表征了储层的强非均质性,为油藏开发调整及剩余油分布预测提供了参考,对同类地质特征的储层建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军  柳红春 《断块油气田》2000,7(4):20-22,40
讨论卫81块的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和储层渗流特征。通过研究卫81块的沉积微相,确定出该块的沉积相、沉积微相类型,勾绘出各小层的沉积微相分区图。储层非均质性研究,通过统计计算非均质参数分别表征出81块的层间、层内、平面及孔隙非均质性。储层渗流特征研究以储层润湿性和相渗曲线为基础,得出卫81块束缚水饱和度及残余油饱和度值较大的结论。卫81块储层地质特征研究为治理方案的编制打下基础,最终改善了卫81块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元坝长兴组礁滩相气藏概率体约束地质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盆地元坝长兴组气藏礁滩相储层岩相类型多样,生物礁和生屑呈离散分布,储层及物性参数非均质性强,储层构型特殊,气水关系复杂,现有建模方法难以精细表征礁滩相内部储层非均质性,不能满足气藏开发生产需求。通过对礁滩相气藏地质、物探、测井及生产动态等多学科资料研究,提出以地质模式为指导,采用礁滩相储层构型、地质及地震概率体等多信息协同约束的建模思路,分级相控-序贯指示随机模拟方法建立生物礁、生屑滩储层相模型;采用相控-序贯高斯随机模拟方法建立属性参数模型。该方法建立的模型,精细表征了礁滩相储层内部结构及属性参数非均质性特征,刻画了生物礁、生屑滩储层及属性参数的三维空间分布,为气藏的高效开发奠定了坚实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杜坡油田储层复杂、非均质性较强,严重阻碍了油田后期的开发生产,因此亟需开展精细储层三维建模,为储层非均质性空间特征研究奠定基础。通过精细构造层面与断层组合研究,建立了研究区储层构造模型;在构造框架约束下,采用确定性和随机性建模方法,建立了研究区高精度储层沉积相模型。以相控储层参数建模为指导,分沉积相描述物性特征,建立符合储层特征的三维物性分布模型。模型从三维的角度精细表征了杜坡油田核三段储层空间分布特征,达到了开发地质综合研究的目的,为杜坡油田下一步开发调整、挖潜剩余油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相控建模技术在高台子油藏精细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红岗油田高台子油藏开发现状及地质研究的难点,根据沉积学原理和测井相定量分析方法开展了微相研究.利用沉积微相研究成果约束储层参数的空间分布,建立了精细储层地质模型.解决了建模过程中沉积相研究成果与储层参数分布无法有效结合的缺陷,成功地实现了红岗油田高台子油藏精细描述。实践证明:该方法切实可行。相控随机建模不仅可以提供较准确的储层属性模型,而且为剩余油研究和油气开发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红岗油田高台子油藏相控随机水淹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和精细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运用Petrel建模软件,建立确定性沉积微相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相控随机建模技术,采用序贯高斯模拟进行储层水淹参数模拟,建立了红岗油田高台子油藏水淹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的沉积相区其油层的水淹程度和特征明显有差别。与非相控随机建模方法预测的模型对比分析表明,相控下的随机水淹模型比较符合油田开发过程中的水淹状况及规律,符合储层发育及其非均质性分布规律,可信度高,为该区调整挖潜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通过研究发现,相控水淹为油藏水淹规律及特征的预测判断提供了非常有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震、测井和地质综合一体化的储层精细建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渤海某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缓坡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道储层为例,利用以精细地质建模为目的的地震、测井和地质一体化综合研究方法,合理划分模拟单元并定量描述各单元内沉积微相特征;结合相概率函数和砂体连通概率等定量约束条件,建立了半定量—定量储层地质知识库,实现了等时建模、成因控制相建模、确定性条件约束随机建模三者的有效结合;采用基于目标的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储层地质模型。对基于目标的分段模拟方法和河道模拟方法的沉积微相模拟结果进行的对比表明,前者能更好地实现河道主流线、相概率函数、井间砂体连通概率等多个条件的约束,其模拟结果与地质认识更吻合。依据相控建模思路及各微相砂体物性参数,采用协同模拟方法建立了物性参数模型。实际井资料表明,以地质模型为基础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生产动态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由于调整建模的变差函数分析比较复杂,在有些地质情况复杂的地区单纯使用随机建模方法往 往难以得到理想的效果,此时可以考虑导入二维趋势面的方法来控制随机模拟。该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富 县地区长8 油层组为例,采用矢量化沉积相平面图并赋值所生成的二维趋势面进行沉积相建模,同时,使 用等容线内插法生成的二维趋势面来约束孔隙度的随机模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建立的沉积相模型 和孔隙度模型分别与研究区沉积相和孔隙度平面分布特征匹配良好。同时,二维趋势面约束法也可结合 其他的建模约束法来共同约束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16.
依据测井资料计算储层含水率,根据含水率确定了濮城油田沙一段水淹等级划分的标准.在精细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储层建模软件,结合水淹等级划分标准,在沉积微相模型的约束下,利用确定、随机建模方法预测了濮城油田沙一段相控水淹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的沉积相区其油层的水淹程度和特征明显有差别.与其他建模方法建立的模型对比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17.
以SN油田S109井区油藏为研究对象,在储层构造、沉积微相、测井解释、储层非均质等研 究基础上,建立地质数据库,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油藏构造、沉积微相和油藏属性建立三 维模型,通过建立的储层三维模型,对沉积微相划分等地质工作进行了检验和修改,从而建 立起符合研究区的沉积微相及储层物性分布,为后续油藏数值模拟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相控随机建模技术在非均质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油田开发中后期的精细油藏描述关键在于如何详细描述储层的非均质性。采用相控储层建模的方法,建立了大庆油田古龙北地区扶余油层的构造模型、沉积相模型以及物性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的非均质性进行了描述,认为:研究区平面上由北向南非均质性逐渐增强、层间隔层比较多、层内非均质性严重。对比其沉积相模型,储层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相的展布控制;河道储层的物性较好,非均质性弱;决口扇砂体厚度虽然较大,但因泥质夹层的存在,使其物性相对较差,非均质性强。  相似文献   

19.
磨溪气田嘉二段气藏为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气藏,受沉积微相和早期成岩作用的双重控制,其储层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复杂。要科学布署井位并制定合理的气藏开发方案,就必须弄清储层物性和地层水在三维空间的分布状态。通过储层特征研究,认为沉积微相是磨溪气田嘉二段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相控建模是依据沉积相在时、空域的展布特征对沉积储层随机建模进行约束,所建模型能够真实地反映地下地质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因此,利用单井各储层段沉积相分析成果并结合三维地震构造解释成果,建立了各储层段的三维沉积微相模型,又进一步结合单井储层参数解释成果,在相控的前提下采用序贯高斯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各储层段三维属性模型。实钻资料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为气藏开发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撑,研究成果对类似地区相控建模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机建模在克拉玛依油田砾岩储层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克拉玛依组砾岩储层非均质建模中,储层描述不确定因素增多的特点,利用井点内外信息随机性概念,通盘处理测井数据、地震数据和岩心数据,合理整合多方面信息,以减少储层描述中的不确定性。结合地震解释、测井数据、岩心分析、生产动态等已知信息进行建模,优选出更加符合油田实际生产状态的非均质砾岩储层地质模型,分析了有利沉积微相带主槽控制的油气储层特征及其规模和范围,为该区砾岩油藏增储上产和调整挖潜提供了相应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