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聚甲醛的制备、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聚甲醛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均聚甲醛及共聚甲醛制备中的单体合成与精制、聚合物合成、聚合物热稳定化方法和原理,并介绍了聚甲醛树脂的特性和主要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2.
共聚甲醛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杨华 《当代化工》2011,40(6):653-655
聚甲醛是第三大工程塑料,具有优越的金属性能,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通过对比均聚甲醛和共聚甲醛的工艺及产品特性,选择共聚工艺进行了流程介绍,流程包括甲醛工序、三聚甲醛工序、二氧戊环工序和聚合工序,其中甲醛制备采用铁钼催化剂,聚合反应以三聚甲醛和二氧戊环为反应单体,三氟化硼为催化剂,在150℃、0.01MPa条件下得到聚甲醛产品。聚合反应器为双轴螺杆卧式容器,材质选用304不锈钢。  相似文献   

3.
聚甲醛(POM)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三聚甲醛或甲醛的均聚体,称为均聚甲醛,另一类是三聚甲醛与少量戊环的共聚体,称为共聚甲醛。聚甲醛是重要的通用型热塑性工程塑料,其生产能力仅次于聚酰胺和聚碳酸酯居第三位。聚甲醛具有相对密度低、良好的抗冲强度和动力疲劳强度及耐磨、耐腐蚀、自润滑  相似文献   

4.
铁钼催化法甲醛生产装置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方玉  朱春英 《化肥工业》2005,32(4):39-41,43
比较了铁钼法和银法甲醛生产技术的各自特点,介绍了引进美国ISP公司技术建设的年产50kt铁钼催化法甲醛生产装置的工艺流程及实际生产情况。该装置的投运,不仅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为企业以后发展聚甲醛、多聚甲醛等有机化工产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均聚甲醛对共聚甲醛成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示差扫描量热分析法、偏光显微镜法了均聚甲醛对共聚甲醛的成核作用,并对力学性能及线膨胀系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均聚甲醛的加入,使共聚甲醛的结晶温度升高,球晶细化,线膨胀系数降低,缺口冲击强度随均聚甲醛用量的增加出现峰值,采用母料法分散工艺使均聚甲醛分散更为均匀,成核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一、概况聚甲醛是由甲醛为原料合成的热塑性树脂,1959年由美国杜邦(Du Pont)公司开始生产,牌号“Delrin”,为甲醛的均聚物。1962年美国Celanese公司以三聚甲醛为主,生产共聚型聚甲醛。牌号“Celcon”。  相似文献   

7.
聚甲醛简称PO M,是一种高熔点、高密度,高结晶性的热塑性工程塑料,聚甲醛分为共聚甲醛和均聚甲醛。均聚型聚甲醛是美国杜邦公司1960年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共聚型聚甲醛是美国赛拉尼斯公司1961年实现工业化生产的。聚甲醛机械性能优良,具有耐磨、自润滑、耐疲劳和尺寸稳定性好等优  相似文献   

8.
用甲醇和回收的稀甲醛合成高纯度的甲缩醛,收率达100%。再用70%甲醛液精制合成100%甲醛,收率达98%,用于生产三聚甲醛,选择性为99.6%.用缩醛法生产聚甲醛,单程收率高、产品质量好、工艺简单、消耗低,可大大地降低生产成本。介绍了甲缩醛法生产聚甲醛的新工艺及产品的性质、市场应用;指明了其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
王志春 《塑料工业》2008,36(3):72-73
聚甲醛简介 聚甲醛(POM)是一种高熔点、高结晶热塑性工程塑料,它分共聚甲醛和均聚甲醛两种,均聚甲醛是以三聚甲醛或甲醛为单体的均聚物,共聚甲醛是以环状三聚甲醛与少量二氧五环等为单体的共聚物,均聚甲醛的结晶度较共聚甲醛高,机械性能较共聚甲醛好,但热稳定性能差,成型加工较共聚甲醛困难.  相似文献   

10.
甲醛及其下游产品甲醛的主要衍生物有季戊四醇、乌洛托品、三羟甲基丙烷、新戊二醇、吡啶、糖精、聚甲醛、三聚氰胺甲醛树脂、酚醛树脂及腺醛树脂等。现就其市场动态作一些分析。1甲醛1992年,国外工业甲醛生产能力达1819万吨(其中美国480.7万吨,西欧74...  相似文献   

11.
重点从各个应用领域对低聚合度多聚甲醛的市场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在农药和合成树脂等方面,低聚合度多聚甲醛将逐步替代三聚甲醛和工业甲醛,发展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2.
董梅  赵建宁 《辽宁化工》2013,(11):1295-1296
宁东聚甲醛厂的生产废水中甲醛浓度高达2000mg/L,对该废水的处理采用的是石灰预处理+UASB厌氧处理+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工艺方法,其中石灰预处理工艺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以宁东聚甲醛装置产生的高浓度甲醛废水为对象,对石灰法预处理高浓度甲醛废水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正交法考察了pH值、氢氧化钙用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甲醛去除效果的影响。得出较优的实验条件是:反应温度70℃,pH=11,氢氧化钙:HCHO=0.2:1,反应时间60min。  相似文献   

13.
低聚合度多聚甲醛制造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岳岭  金珩 《河北化工》1998,(1):37-39
用生产方法与聚合度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将低聚合度多聚甲醛和固体甲醛作明确区分,较为详细地论述了低聚合度多聚甲醛制造过程的反应原理和工艺原理,介绍了低聚合度多聚甲醛的一般生产方法,对不同的生产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该产品国内外技术现状及国内未来技术扫展趋势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4.
设计并构建了一套冷模液-固下行循环流化床蒸发器,考察了颗粒对壁面的碰撞行为随轴向位置和操作参数的变化规律,以便更好地揭示循环流化床强化传热和防、除垢的机理。实验中,选用水和不同粒径的聚甲醛颗粒和玻璃珠作为工质,对不同颗粒加入量(0~2.0%)和循环流量(2.15~5.16 m3·h-1)下的碰撞加速度信号进行了功率谱密度、峰度和标准偏差等频域和时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液相和固相碰撞加速度信号的频率范围分别为0~2 000 Hz和6 000~16 000 Hz。沿着下行床的轴向位置从上到下,颗粒对壁面碰撞加速度信号的标准偏差先减小,后增大;峰度增大。随着颗粒加入量和循环流量的增加,标准偏差增大,峰度减小。颗粒加入量较低时,标准偏差随着聚甲醛颗粒粒径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而峰度随着粒径的增加明显增大。颗粒加入量较高时,标准偏差和峰度随着粒径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大的幅度较小。玻璃珠的标准偏差较小,但峰度明显高于聚甲醛颗粒。构建了操作参数对颗粒碰撞行为影响的三维图。研究结果有助于促进流化床换热防垢节能技术的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5.
二甲氧基甲烷作为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其合成技术在不断创新与发展。根据反应原料和工艺流程的不同对二甲氧基甲烷合成技术进行了概述与简评,该技术包含甲醇与甲醛催化缩合制备二甲氧基甲烷、甲醇与多聚甲醛反应制备二甲氧基甲烷、甲醇一步法制取二甲氧基甲烷、离子液体电催化氧化甲醇制取二甲氧基甲烷、二甲醚氧化生成二甲氧基甲烷、二溴甲烷合成二甲氧基甲烷、合成气制备二甲氧基甲烷、甲醇与二氧化碳反应制取二甲氧基甲烷等。醇醛缩合制备二甲氧基甲烷仍是当前主流的生产工艺,甲醇一步法制取二甲氧基甲烷工艺因在环境和投资上有优势而被广泛研究,是最具工业化前景的新技术,该技术尚需突破的是兼具氧化还原性与酸性的双功能催化剂。  相似文献   

16.
聚甲醛生产、消费及技术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国内外聚甲醛生产及消费情况 ,对均聚法和共聚法生产聚甲醛工艺技术进行了比较。认为应加快发展聚甲醛产品 ,以适应汽车、电子等新兴行业对聚甲醛工程塑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聚甲醛工程塑料的现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志春 《云南化工》2000,27(4):35-38,44
叙述了世界及我国聚甲醛的生产消费情况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Methanol is a basic industrial chemical that is produc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t an annual rate of over one billion gallons [1]. It is used as a solvent in many industrial processes, as a starting material for the production of other compounds, notably formaldehyde, and as a freezing point suppressing agent for gasoline lines and window washing liquids, as well as for many other purposes. Traditionally, methanol has been produced by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of carbon monoxide.  相似文献   

19.
吡啶碱广泛应用于合成医药、农药、香料、橡胶和染料。吡啶碱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从煤焦油中提取;二是从氨和甲醛、乙醛的合成过程中获得。欧盟、美国、日本是主要的生产国,主要采用化学合成法生产;我国主要以煤焦分离法为主,产量低,难以满足需求。本文综述了吡啶碱的生产、应用和市场。  相似文献   

20.
Ultraviolet aging restricts the outdoor application of polyformaldehyde as the friction material. In this work, ultraviolet aging processes were applied to polyformaldehyde specimens and effects of the processes on their surface properties and tribological performance were evaluated. Surface morphology results show that a thin layer of white powder and micro‐cracks with further ramifications in other directions were observed on the surfaces after 400 h of ultraviolet exposure, while it is not detectable for the unaged specimens. Analysis of aging surface indicates that ultraviolet leads to the increase of micro‐cracks and the degree of crystallinity. All the tribological test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with the extension of ultraviolet aging time, (i) the process of damage on polyformaldehyde surface induced by ultraviolet aging is first slowly and faster afterward; (ii) the fluctuation of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s of polyformaldehyde/GCr15 rubbing pairs increases; and (iii) the wear rate of polyformaldehyde markedly increase after aging test 400 h. © 2016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17 , 134, 446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