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采用分光光度计测试了不同厚度、覆盖系数和色泽的亚麻织物的紫外线透过率并比较SCJ965和纳米两种整理剂对亚麻织物的抗紫外整理效果。结果表明,织物越厚、覆盖系数越大、色泽越深,其抗紫外线性能越好。经纳米整理剂整理后的织物具有良好的抗紫外性能,且整理后织物强力和白度有所下降但变化幅度不大,织物的透气性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测试了不同纱细度、不同覆盖系数的亚麻及其混纺织物的紫外透过率和抗紫外指数(UPF值);分析了厚度、覆盖系数、颜色对亚麻及其混纺织物的抗紫外性能的影响,并从人体夏季着装状态方面讨论了服装的抗紫外性能。指出在通常情况下,薄型亚麻及其混纺织物有待于通过抗紫外线整理剂整理提高其抗紫外性能;成衣后,在服装组合中不必过分忧虑紫外线对人体着装部分产生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织物抗紫外线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原料、组织结构、颜色织物的uPF值进行测试,分析纤维种类、织物结构、染色和后整理对织物抗紫外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纤维种类的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不同;织物密度增大,覆盖系数增大,厚度增加,UPF值升高,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提高;随着染料浓度增大,织物的UPF值升高,抗紫外线性能增强;经纳米TiO2整理后,织物的UPF值由15.9提高到48.3,抗紫外线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织物抗紫外线整理剂原理的基础上,开发制备了织物抗紫外线的整理剂.并对其应用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开发制备的抗紫外线整理剂能适用于纯棉、涤棉、尼丝纺等织物的抗紫外线整理,且能达到良好的整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纳米氧化锌抗紫外织物整理剂的分散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纳米氧化锌为抗紫外线屏蔽剂,有机硅-聚丙烯酸酯乳液为粘合剂制备抗紫外织物整理剂.为获得分散性能稳定的纳米氧化锌抗紫外织物整理剂,尝试了利用改性剂进行表面改性、加入硅烷偶联剂与纳米氧化锌和有机聚合物作用、添加分散剂等方法,探讨了影响纳米氧化锌分散性能的因素,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路线:首先对纳米氧化锌进行表面改性,采用表面沉积法在纳米氧化锌表面沉积部分无机化合物,增加其亲水性;然后利用硅烷偶联剂中2种不同的化学基团分别与纳米氧化锌和有机硅-聚丙烯酸酯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加纳米氧化锌的分散稳定性,最后添加适当的分散剂.经过对纯棉和涤纶织物进行抗紫外整理,获得良好的紫外线屏蔽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亚麻织物易起皱的缺点对亚麻织物进行后整理以改善其性能。采用CTA-701免烫树脂整理剂,通过正交试验对亚麻织物进行抗皱整理,优选出亚麻织物抗皱整理的工艺条件:整理剂CTA-701质量浓度为130 g/L;浴比1∶30;室温下浸渍50 min;预烘温度为95℃,预烘时间为5 min;焙烘温度为155℃,焙烘时间为8 min。结果表明,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明显增大,且织物强力及透气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针对亚麻织物易起皱的缺点对亚麻织物进行后整理以改善其性能。采用CTA-701免烫树脂整理剂,通过正交试验对亚麻织物进行抗皱整理,优选出亚麻织物抗皱整理的工艺条件:整理剂CTA-701质量浓度为130g/L;浴比1:30;室温下浸渍50min;预烘温度为95℃,预烘时间为5min;焙烘温度为155℃,焙烘时间为8min。结果表明,整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明显增大,且织物强力及透气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从织物的纤维种类和结构对织物抗紫外性能的影响,综述了臭氧层被氟氯烷烃破坏的机理及对人体的伤害.分析了目前织物抗紫外线整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纳米抗紫外线是抗紫外线整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合二氧化硅和镍粉体纳米材料作为抗紫外线整理剂,对棉和涤棉织物进行涂层整理。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镍粉和纳米水合二氧化硅均具有较强的抗紫外线能力,整理后棉织物的UPF值分别达到52.35和50.32,UVA透过率仅分别为2.72%和4.09%;涤棉织物的UPF值达到188.12,UVA透过率为4.53%。同时,整理后织物的断裂强度、折皱回复度、抗静电等物理性能均有所提高。避免了采用溶胶-凝胶法对织物进行抗紫外线整理过程中,由于加工体系中存在酸性物质所引起的纤维分子降解,导致整理后织物断裂强度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轻薄蚕丝织物具有较高的紫外线透过率,有必要提高蚕丝织物的抗紫外线能力.采用水热法将纳米棒状氧化锌原位组装于蚕丝织物表面,探讨了锌离子浓度、氧化锌晶体生长温度和时间对织物抗紫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蚕丝织物表面可以形成氧化锌纳米棒阵列,以及整理后蚕丝织物的UPF值在50以上,具有良好的抗紫外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亚麻织物的染色性能,采用空气低温等离子体和等离子体与纤维素酶协同处理工艺对亚麻织物进行改性,并选用天然苏木染料对其进行染色,探讨了等离子体真空度、功率和处理时间以及协同工艺对亚麻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等离子体处理工艺为真空度0.02 MPa、功率90W、处理时间3min。等离子体与纤维素酶协同处理对亚麻织物苏木染料的染色性能优于单独使用等离子体或酶处理工艺,并且其摩擦牢度和耐皂洗牢度均比未处理和单独使用等离子体或酶处理工艺的亚麻织物高1级左右。  相似文献   

12.
采用紫外光对亚麻织物进行接枝改性,提高染色性能并实现同色深浅染色效果。通过测试亚麻织物的上染率,研究了遮挡材料、紫外光照射时间、紫外光光源波长、接枝单体质量分数、光引发剂用量等对亚麻织物染色效果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对接枝前后的亚麻织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丙烯酸被接枝到亚麻织物上,硬纸板为合适的遮挡材料,紫外光光源波长365 nm,紫外光照射时间3 min,光引发剂用量2%(o.w.m.)和丙烯酸质量分数60%时,染色效果良好,同色深浅染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采用紫外光对亚麻织物进行接枝改性,提高染色性能并实现同色深浅染色效果.通过测试亚麻织物的上染率,研究了遮挡材料、紫外光照射时间、紫外光光源波长、接枝单体质量分数、光引发剂用量等对亚麻织物染色效果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对接枝前后的亚麻织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丙烯酸被接枝到亚麻织物上,硬纸板为合适的遮挡材料,紫...  相似文献   

14.
亚麻织物的有机硅柔软整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几种氨基改性有机硅柔软剂对亚麻织物进行柔软整理。通过对比性实验及分析得出A-8320柔软剂的整理效果最理想。还采用纤维素酶与A-8320相配合进行复合柔软整理,使织物的服用舒适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采用几种氨基改性有机硅柔软剂对亚麻织物进行柔软整理。通过对比性实验及分析得出A 8320柔软剂的整理效果最理想。还采用纤维素酶与A 8320相配合进行复合柔软整理,使织物的服用舒适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研究BTCA作为亚麻竹纤维交织织物抗皱整理剂,探讨整理过程中各因素对织物折皱回复角,强力保留率的影响,经正交试验及分析得到亚麻竹纤维交织织物抗皱整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BTCA120 g/L,NaH2PO240 g/L,焙烘温度160℃,焙烘时间4 min.试验结果表明,BTCA对亚麻竹纤维交织织物有良好的抗皱整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优化玉米纤维面料的服装成型效果,选择玉米、棉、麻、丝、毛等面料为样本,采用KES—FB织物风格仪测试出7种织物的16个力学性能指标。通过对比分析织物的拉伸压缩性、剪切性、表面特性与服装造型之间的关系,得出玉米纤维面料较其它面料具有良好的抗褶皱性、悬垂性、成型性和保型性,且质地轻柔、手感滑爽,适合多种服装的造型,从而为服装加工企业合理使用面料,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将废弃鸡毛溶解,制备出一种蛋白助剂,探讨该蛋白助剂改性涤纶织物对分散染料热溶染色性能的影响。确定出涤纶织物蛋白助剂最佳改性工艺条件,并评价不同工艺处理涤纶织物分散染料热溶染色效果及吸湿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蛋白助剂与壳聚糖复配,并借助反应性阳离子交联剂的作用,能够将涤纶织物改性,显著提高分散染料热溶染色涤纶织物的表观色深度,而且不降低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同时改性涤纶织物吸湿性能提高,穿着舒适性提高。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晕技术对纯棉牛仔布进行处理,讨论电晕处理工艺(时间、电压)对牛仔布性能的影响。对电晕处理后的纯棉牛仔布的颜色变化,拉伸性能、润湿性能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电晕处理后的牛仔布吸湿性显著增加,拉伸强力略有降低,布面颜色深度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