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碳纳米管的放射性材料填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口纯化后的碳纳米管(CNTs)用放射性(^125I)NaI和(^110Ag^m)AgNO3溶液进行了浸泡、洗涤和洗脱研究,用高分辨透射电镜(HREM)和X射线散射能谱(EDS)对CNTs的填充情况进行了表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确定了CNTs内部样品的填充量。结果显示用本工作所采用的简单水溶液浸泡技术能将水溶性无机盐材料填充到CNTs中空结构内。实验表明,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能有效地应用于CNTs的填充、释放等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碳纳米管(CNTs)在经纯化、开口处理后,用Na125I示踪,研究NaI溶液对CNTs的填充、洗涤以及它们从碳纳米管中的释放情况;用HREM、SEM、EDS对CNTs的填充情况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CNTs管腔内有NaI填充并且在溶液中会缓慢释放出来.因此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可以应用于CNTs的填充、释放等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Na125I在碳纳米管中的填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胜伟  李燕  李玉兰  董生  黄旋  李文新 《同位素》2003,16(3):175-179
碳纳米管(CNTs)在经纯化、开口处理后,用Na^125I示踪,研究NaI溶液对CNTs的填充、洗涤以及它们从碳纳米管中的释放情况;用HREM、SEM、EDS对CNTs的填充情况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CNTs管腔内有NaI填充并且在溶液中会缓慢释放出来。因此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可以应用于CNTs的填充、释放等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采用γ射线辐射法成功制备了铂-钯-碳纳米管(Pt-Pd/CNTs)纳米复合材料.分别介绍了辐照剂量、溶液pH值和表面活性剂对Pt、Pd的还原率,Pt-Pd沉积在CNTs上的分布及其粒径大小的影响.扫描电镜(SEM)和元素能谱分析(EDS)测试结果表明:纳米合金粒子Pt-Pd(平均粒径10 nm左右)均匀地分布在CNTs表面;辐照剂量的增加、调整溶液pH值至弱碱性、添加表面活性剂均可以使Pt和Pd的利用率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吉长余 《辐射防护》2004,24(3):272-276
本文主要介绍获得HPGe γ谱仪对^110mAg 657.8keV γ射线符合相加修正因子c与^137Cs全能峰效率ε的拟合直线回归方程的方法、结果及其验证。用标准^110mAg和标准^137Cs水溶液,各分别制成φ70mm10个不同高度(5~55mm)并保持相同活度的掺标源;根据^137Cs γ射线能量与^110mAg的657.8keV十分接近,利用在HPGe γ谱仪表面测量10个^110mAg掺标源657.8keV γ射线的净计数率n和10个^137Cs掺标源的探测效率ε的实验数据,计算不同源高度的c和ε,经拟合计算得到c=1.111 7.454ε(R^2=0.9915)。在与其他方法获得的c的比较和在比对(灰样)测量的应用中均获得较满意的结果;本拟合方程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可以用到其他基质样品和其他HPGe γ谱仪上。  相似文献   

6.
采用等离子体诱导方法在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上修饰上乙烯吡啶,获得乙烯吡啶改性碳纳米管(碳纳米管-乙烯吡啶,MWCNTs-g-VP)。用静态批实验的方法研究了pH值、吸附剂浓度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碳纳米管-乙烯吡啶富集放射性核素60 Co(Ⅱ)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乙烯吡啶不仅能改善碳纳米管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性,同时还能提高碳纳米管表面官能团的含量,进而提高碳纳米管对60 Co(Ⅱ)的富集效果;pH值与离子强度对碳纳米管-乙烯吡啶富集60 Co(Ⅱ)有显著影响;碳纳米管-乙烯吡啶富集60 Co(Ⅱ)的作用方式包括内层络合和外层络合。Langmuir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在pH=7.5时,碳纳米管-乙烯吡啶对60 Co(Ⅱ)的最大富集量是13.9mg/g,相对较高的富集量说明碳纳米管-乙烯吡啶可以用于水溶液中放射性核素的富集。  相似文献   

7.
张瑜  诸颖  李晴暖  陈文  韩博  李文新  黄庆 《核技术》2011,(9):714-720
碳纳米管(NTs)易吸附环境中各种有毒金属离子,形成复合物,其生物效应和毒性有别于CNTs和金属离子单独作用及两重材料简单生物效应的叠加效果.阐述了金属离子在CNTs上吸附概况以及影响吸附的若干因素,分析了吸附作用对CNTs和金属离子环境毒理学的可能影响,指出了放射性核素示踪和同步辐射等核分析技术在相关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磁性MOFs材料Fe3O4@SiO2@UiO-66-SO3H,并利用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比表面积测试(BET)、振动样品磁强计(VS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对材料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表征。考察了溶液pH值、时间、温度、Co(Ⅱ)初始浓度对Fe3O4@SiO2@UiO-66-SO3H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8.3、温度为298 K下,Fe3O4@SiO2@UiO-66-SO3H对Co(Ⅱ)的理论最大吸附量为106 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模型,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Fe3O4@SiO2@UiO-66-SO3H在外加磁场下易从水溶液中分离,5次循环后仍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骨粉为吸附材料,对水溶液中的Th(Ⅳ)进行吸附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骨粉的理化性质。考察了溶液pH值、钍溶液浓度、接触时间、温度等对骨粉吸附钍的影响,并对骨粉吸附钍的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骨粉在pH=3时有最大吸附容量。等温吸附实验及动力学研究表明,骨粉对钍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单分子层饱和吸附容量为482.50mg/g。热力学研究表明,骨粉对钍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10.
系统研究了在硫酸溶液中用γ辐射法剪切单壁碳纳米管,初步探索了在激光以及γ射线照射下的水溶液中单壁碳纳米管的光声效应,并对辐射剪切单壁碳纳米管的机制进行了讨论。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以及拉曼光谱对短单壁碳纳米管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γ辐射和硫酸氧化作用在剪切碳管的过程中存在协同效应,得到的短碳纳米管的平均长度为200~400nm,在水中可稳定分散1周;辐射剪切在碳纳米管外侧及端帽处引进—OH、—COOH等官能团。另外,Q开关脉冲激光照射下的单壁碳纳米管在溶液中会发生强光声效应,相比而言,当照射碳管的光子能量达到γ光子能量时碳管的光声效应非常微弱。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间歇平衡实验和柱迁移实验研究了放射性~(131)I~-和~(131)IO_3~-在花岗岩-1(浙江)、花岗岩-2(江苏)、紫色页岩(江苏)、凝灰岩(江苏)等4种地质材料中的吸附和迁移行为,并测定了它们的吸附比。结果表明,四种岩石样品对~(131)I~-和~(131)IO_3~-基本上不吸附或仅有微小的吸附,间歇平衡实验与柱迁移实验所得结果除紫色页岩相差稍大外,其它基本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目前吐哈油田的开发已处于中高含水期。在化学示踪剂应用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考虑将注氚同位素示踪技术应用于该油田。向注入井中注入氚同位素示踪剂流体,在周围采油井采样检测,获得了氚示踪剂产出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通过对曲线的分析,加深了油藏非均质性认识,并借此评价储层连通性等,从而为油水井调剖等措施提供了依据。本工作结果表明,注氚示踪剂技术是指导油田开发中后期调整挖潜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为了采用同位素稀释质谱分析法准确测定环境中的痕量99Tc,需要以97Tc作稀释剂。采用天然Ru为辐照原料,建立了碱熔→水浸取→沉淀→萃取→阴离子交换的化学分离流程,确定了97Tc的制备工艺。该流程的化学产额大于70%,对Ru的去污因子大于10。   相似文献   

14.
以^99Tc为指示剂,用脉冲源法同时测定了粉碎型花岗岩的弥散度和对^99Tc的阻滞因子;以HTO为指示剂,用恒定源法测定了粉碎型花岗岩的弥散度.并与脉冲源法测得的弥散度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脉冲源法与恒定源法测得的粉碎型花岗岩的弥散度基本相同.表明弥散度只是介质本身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可活化示踪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维成 《核技术》1989,12(11):633-637
  相似文献   

16.
17.
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在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循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农田土壤碳动态变化过程和调控机制的认识,对于深入认识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和准确估算全球碳平衡有着重要意义。稳定碳同位素作为一种天然的示踪物,较放射性同位素具有安全、无污染、易控制的优点,在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循环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采用稳定碳同位素自然丰度法或示踪技术,研究农田生态系统大气一作物一土壤连续体中碳同位素变化规律,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土壤有机碳的累积及其分解转化过程。本文概述了农田生态系统碳素循环诸过程中的^13同位素分馏机制,稳定碳同位素质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以及近年稳定碳同位素自然丰度或示踪法在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循环研究中的一些应用实例,并针对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将同位素示踪剂井间监测技术应用于青海油田中低渗透油藏,评价井间连通性,解释高渗通道参数,为油田挖潜增效提供依据。该技术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的方法并结合油藏的静、动态资料,对注水井与采油井间连通性和高渗通道的参数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合适的解释结论。实际应用表明,同位素示踪剂井间监测技术在中低渗透油藏分析井间连通性、识别高渗通道,解释高渗通道参数方面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9.
~(13)C核磁共振定量技术既可应用于~(13)C标记化合物的结构定位,标记定量,又可间接应用于~(13)C标记化合物的制备过程中。 J.N.Shoolery曾用~(13)C核磁共振法测定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但误差较大;后来关剑秋等人从样品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_1)的缩短、核的NOE效应的消除及核磁共振参数设定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探讨。我们采用微样品技术(φ1.7mm、C/H双探头、取样量为毫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