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声卡一直是电脑多媒体系统的问题部件,总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笔者在使用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最经常遇到的小毛病,希望会对读者有所帮助。声卡使用中有时会遇到安装正常但没有声音的问题。问题首先要验证声卡配套的驱动程序是否安装无误,如果确实无误,接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检查:其一、声卡与音箱(或耳机)连接是否正确,音箱连接线是否接入声卡的Speaker端口;其二、音箱(或者耳机)性能是否完好;其三、音箱是否正确连接了电源线,开关是否接通;其四、音频连接线有无损坏;其五、将声卡更换一个PCI插槽;其六、进入声卡资源…  相似文献   

2.
与独立声卡够劲的音频输出功率不同(因为它拥有多级音频功率放大电路).部分板载声卡在音频信号输出功率上先天不足。一些灵敏度本身比较差的耳机,若用板载声卡来加以推动.即使是将Windows的所有音量调至最大,也无法从耳机里听到足謦的音量。针对板载声卡在输出功率上的先天不足,可以用淘汰的电脑音箱来制作一个“耳机放大器”,花钱不多.效果却十分好。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要安装多声卡 对大部分的电脑用户来说,只要有一块声卡就够了,那么究竟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到多块声卡呢?也许你使用的声卡在DOS下的兼容性上不够好,在一些软件或是游戏当中不能发声,没有关系,再多花几十元买块廉价的ISA声卡就行了,它可以让你在DOS下听到你所需要的声音;也许你使用的声卡在某些方面(如MIDI回放、音频解码、游戏手柄的兼容性等)存在问题,另外买一块高档声卡既花费较高又  相似文献   

4.
硬件     
《电脑爱好者》2011,(16):79
笔记本电脑声卡不能发声Q一台笔记本电脑,一直使用正常,最近一次操作中调整了一下Windows 7桌面右下角工具栏"小喇叭"图表,外置音箱就不能发声了,但是插入耳机可以正常听见声音,请  相似文献   

5.
许多普通电脑用户或许都有这样的体会:兴冲冲地从电脑城抱回一套5.1音箱,以为从此就能小资一把,享受这环绕音效了。谁料连接声卡一听,惊恐地发现只有两个主音箱发声,顿时抓狂……实际上,这时的“罪魁祸首”多半是你的声卡,它需要你从多方面认真训练才能真正发挥威力。  相似文献   

6.
相信不少电脑玩家均遇到过声卡输出音量不足的情况,这种情况具体表现在:我们即使在系统中将音量控制中的“主音量”和“波形”等有关于音量控制调节项设到最大值,而且把音箱和耳机的音量也调到最大,声音仍相当小。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声卡无法输出足够的功率去驱动音箱呢?  相似文献   

7.
转录前的准备工作   先准备好一台收录音机或随身听 (用来播放录音带 )、一条用以连接随身听的双公头连接线、一台有声卡且运作正常的电脑和一套乐曲制作软件 (如 Goldwave、 MusicMatch JukeBox等 )。在本文中,将以 GoldWave为例来详细说明。若使用的是内附有录音带的随身听,只要利用双公头连接线将电脑中声卡的麦克风 (MIC)输入和随身听的耳机插孔给串接起来,就算完成了第一个步骤;若使用的是收录音机上的 Line Out插孔,就必须连接到声卡中的 Line In讯号端来进行录制。 如何实现软件录音   1在串接好连线后,打开声卡的…  相似文献   

8.
志志雄 《电脑》2003,(6):60-65
所谓电脑的音频系统,自然是指声卡和音箱这两部分。声卡负责声音处理音箱负责声音表现。前些年在电脑的多媒体刚刚流行的时候,基本还没有人关心声卡和音箱的质量,现在改观很大了,大家都要用电脑听音乐、打游戏,看大片,对声音的要求自然高了。不过,相信大多数人并不能清楚怎么来评定一个音频系统的好坏,哪怕是看了很多测试文章,也仍然迷惑。所以让我们试着来对声卡和音箱的评测文章做一些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秋雨 《微型计算机》2004,(4):113-113,117
现今,不少玩家为在电脑上享受高质量的音频回放效果而配备了中高档的耳机。但是,关于耳机输出效果不佳的抱怨也接踵而至——“我可是用的上千元的耳机,为什么效果这么差?”;“我用来推耳机的可是Audigy2档次的声卡,怎么效果没有想像中那么好?”……其实,这里面大有学问。本文将以中高档耳机为例,从声卡输出设计的角度分析,讨论用声卡推动耳机在音质上的不足。当然,对于那种二、三十元的网吧耳机,则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相似文献   

10.
声卡是电脑的“喉舌”,有板载(集成)声卡和独立(外接)声卡之分。而又以板载声卡最为流行,由于它的廉价,使得现在几乎所有的主板都有它的“身影”。而独立声卡则以高音质、CPU占用率低等特点成为音乐爱好者的追求。目前它以PCI声卡为主,还有少量早期的ISA声卡。当声卡出现问题时,一般表现为播放音乐或玩游戏时音箱无声  相似文献   

11.
经常听到很多人在说.“我的声卡在使用过程中噪音很大,尤其是将音箱的音量开大后,噪音就更明显了,”如何应对.且看噪声较大的故障主要是指电脑在运行影音软件软件时.音箱中发出的声音背景中夹杂有不王常的声音,比如啸叫、“嗡嗡”、“沙沙”等声音.声卡在使用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声卡发出过大噪音的现象。很多情况下.我们是可以合理地将噪音降到最低的.  相似文献   

12.
首先可以将有源音箱接到家用音响功放上,再把功放接到声卡上。如果”吱吱”声消失了.就可以肯定不是声卡的原因,表明问题出在音箱上。如果问题出在声卡上,可能是声卡上的元器件老化.也可能是声卡本身的质量不过关,可以换上块声卡再试。如果问题出在音箱上,可能是由于该音箱自带功放元件的质量较差.在播放较大音量时.出现失真:也有可能是由于滤波电解电容器的设计容量不合理。  相似文献   

13.
天草 《微型计算机》2004,(1):104-104
笔者最近给旧电脑升级,先后添加了一块PCI显卡和一块PCI声卡。笔者发现,在PCI声卡播放音乐的同时,运行其它大型应用程序或是桌面画面出现变化时,音箱就会出现瞬间的爆音。当笔者将PCI声卡换为原先使用的ISA声卡则不会出现爆音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装了声卡,你就该考虑音箱了。因为通过显示器,我们可以用眼睛来阅读,而聆听声音则必须依赖于音箱。   在声卡上一般装有 4W左右的简单的功率放大器,如果你对声音要求不高,那么从声卡的扬声器端直接接两个扬声器 (俗称喇叭 )出来就可以了。扬声器装在木制或塑料压制的箱子里,就叫做音箱。音箱中只有扬声器的是无源音箱,靠声卡输出的功率推动放音,其音质和音量取决于声卡上的功率放大电路。无源音箱价格比较便宜 (几十元 ),但仅能满足最基本的应用。   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音箱都是有源音箱。所谓有源音箱,就是在无源音箱中再增…  相似文献   

15.
TEA 《微型计算机》2007,(5S):69-70
外置声卡并不稀奇,无线AP也随处可见,AirPace Music之所以“怪异”,在于它将两者凑到了一起。有了这玩意儿,你可以丢开那卷长长的音频线,轻松地将电脑上的音乐传送到家庭影院音响或床头音箱上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电脑迷》2008,(21):25-25
众所周知,要实现5.1环绕立体声效果需要两个方面的配合:一是合理摆位的多声道音箱,二是支持多声道输出的音源。ST-1603采用USB接口,在线控模块集成声卡,解决了音源的问题。而在ST-1603硕大的耳机罩下,分布着六个发声单元,声音正是通过声卡  相似文献   

17.
周日我去朋友家玩,发现他把一套低音炮和另一套立体声音响系统同时接在电脑上,看上去像是一个家庭影院。但因他的电脑主板集成AC'97声卡且只有一个Speak接口连接低音炮,就另购了一块廉价CMI8738PCI四声道声卡用来连接立体声音响系统,而此PCI声卡也只有一个Speak接口。两块声卡无法同时进行播放操作,所以只能选用其中一套音箱进行播放,实在是有些可惜。经过观察,我发现板载声卡有四个接口:Linein、Mic、Speak/Lineout、Game/Midi,低音炮接在Speak/Lineout接口上;PCI声卡有五个接口:Linein、Mic、Speak、Lineout、Game/Midi,立体…  相似文献   

18.
如何设置声卡 声卡一旦安装到机器上,要能使电脑发出声音来,必须进行硬件设置和软件设置。硬件设置包括中断向量IRQ设置、I/O地址设置、DMA设置和注意与CD—ROM的匹配。 (1)硬件设置 声卡的连接头及开关一般放在声卡的外端,以便与外设相连,最常见的有: ·MIDI/游戏连接器,用于连接MIDI设备或者游戏操纵杆。 ·扬声器(Speaker)或者耳机,用于输出声音。 ·音量控制开关,用于调节音量。  相似文献   

19.
硬件     
《电脑迷》2011,(12):89-89
让声卡实现四声道同时输出Q操作系统为Windows 7,声卡是主板整合的RealtekALC887,设置为四声道模式,一个输出口接耳机,一个接音箱。但放MP3始终只有前置两声道有输出。请问声卡有什么办法可以实现四声道同时输出?  相似文献   

20.
当PC多媒体概念提出甫始,PC取代传统家电成为家庭多媒体娱乐中心的呼声就势如破竹。作为多媒体应用的重要一部分,电脑音频一直部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对于传统的音响设备,电脑具有多方面无可比拟的优势,但PC在真正的Hifi领域却始终未得到长足进步,也许板载声卡+普通PC音箱的音效对于大众而言已是绰绰有余,抑或是现在声卡厂商的研发速度稍有怠慢。就目前的家用PC领域而言,除了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