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生态城市论与新城市主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润敏 《规划师》2005,21(10):8-10
从深层意义上讲,建设生态城市是对人类文化本体论的一种回归,也是对人居环境过分强调现代化的一种反叛.广义上的“生态”既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但生态城市论不能泛化,要落到实处.应借鉴新城市主义所倡导的生态主义思想、经济性原则、与自然和谐相处、限制城市边界等理念,继承新城市主义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新城市主义思想对我国旧城改造及新区开发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它倡导回归市中心,重塑多样性、人性化、有社区感的城市生活氛围,提出了"反对蔓延、重整城市、建立真正社区"的新城市主义的主张.金沙湾居住小区是沈阳市经济适用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长白地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小区规划从周边城市环境和自身特点出发,在设计过程中运用新城市主义的设计手法,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传统,构筑面向未来,适宜人居的新型住区.  相似文献   

3.
新城市主义的住宅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城市主义是美国20世纪70-80年代兴起并盛行的探索城市发展新模式,促进邻里和社区的运动,其思想影响到了当今美国以外的许多城镇建设。住宅类型的多样化和灵活运用是新城市主义塑造场所环境进行城市设计的重要手法,本文分析了住宅类型发展的根本动因,并通过对新城市主义的住宅类型及其应用的研究,为住宅类型的研究及其在城市设计中的具体运用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4.
“新城市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在我国的创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胡刚  姚士谋  房国坤 《规划师》2002,18(4):71-73
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对于西方新城市主义的经验,我国应当结合国情去学习、借鉴,去创造我国自己新城市主义的新思想、新概念。作者认为其重点在于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综合思维观念;着重于人居环境优化结构的发展主题;同时注意发扬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紧密结合的新观念,要用新的理念去规划设计新城。  相似文献   

5.
人们从来没有放弃过理想生活环境的追求,并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设计理论,新城市主义就是其中一个.文章试图在城市设计的理论背景以及地域主义理念的基础之上,通过运用新城市主义的思想方法,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上来探讨它的现实性策略,以实现对我国社区建设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徐谦 《江苏建筑》2011,(5):16-18
作为1990年以后在西方国家兴起并已日趋主流化的规划理论和思想运动,新城市主义对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同样具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文章以苏州为例,通过探讨现实中存在的城市问题,以新城市主义的视角剖析苏州在城市建设中运用和发展的规划理念。  相似文献   

7.
本文受有关新城市主义、可持续城市主义的两部著作启发,比较了其思想内涵的变化,指出了从新城市主义到可持续城市主义在价值观念提升、涉及对象扩大、研究内容综合等方面的城市设计理论思潮与实践的变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葛梦莹  孙晖 《城市建筑》2014,(21):48-49
本文受有关新城市主义、可持续城市主义的两部著作启发,比较了其思想内涵的变化,指出了从新城市主义到可持续城市主义在价值观念提升、涉及对象扩大、研究内容综合等方面的城市设计理论思潮与实践的变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论文梳理了近年来在北美城市设计领域兴起的"新城市主义"的发展过程及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主要理论。以新城市主义的社区设计思想与中国居住区设计思想的比较为基础,总结新城市主义对我国居住社区设计的影响和实践中还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城市主义是目前西方国家正在进行研究和实践的一个关于城市设计的热门理论,本文着重介绍了新城市主义及其关键性社区设计理念,最后文章结合新城市主义社区建设理念,客观讨论了新城市主义对我国社区建设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的规模以及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空间对立也在不断加剧,旧城区的更新摆在了开发与保护的矛盾之中,让人们在市场经济与历史场所之间的抉择。本文以探索新城市主义设计在旧城区改造的思想,列举了国内具有新城市主义思想的旧城建筑改造的三个案例,希望对现今旧城更新改造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启示,为人们留下乡愁的记忆。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基本概念、新都市主义的背景和原则特征,揭示了我国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公共空间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分析了通过新都市主义的功能混合使用原则、以人为尺度的原则和重视环境与人文原则对提升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美国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理念产生的背帚、实现途径和组织机构。本文认为,美国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思想虽发展于相同的年代、针对共同的问题,也经常被等同运用,但是在深层次上,二者存在很多不同,并且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本文还指出,在实践领域中,面对过去60多年的习惯性发展模式,美国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发展观遇到了诸如与原有法律和政策冲突、居民不信任与反对、机构改革庞大而缓慢、自身缺陷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本文在解读美国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发展观的同时,结合中国国情思考其对我国城市发展建设的启示,提出了更新城市规划理念,强化城市规划中的人文关怀、生活质量、地方特色、城市文化、政府职能、市场平台等非物质要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盛嘉 《福建建筑》2012,(1):40-42
新城市主义作为当时当地的一种规划思想传播至今并且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它所倡导的以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促进邻里交往和社区网络的重建等等思想深刻影响我国。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借鉴新城市主义理论在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为我国社区建设过程中的人性化方法营造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新城市主义提倡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潮与运动,其规划设计强调建成环境的宜人性以及对人类社会活动的支持,对当下城市规划如何干预人群步行活动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首先对新城市主义理念及其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总结促进步行活动的基本理念与设计策略。然后通过文献综述分析新城市主义发展模式的步行绩效,进而归纳出建成环境的临近性、连通性、场所性等特征对步行干预的积极作用。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城市和社区两个层面提出步行干预的城市空间规划策略,同时进一步阐述了新城市主义的规划设计策略在我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Utilizing the empirical study of four ‘New Urbanist’ housing schemes, this paper seeks to unpack the emergence, legitimisation, contestation and subsequent hybridisation of New Urbanism in urban and suburban Toronto. Conceptually, the paper builds on the observation tha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irculation of New Urbanism as a global mov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irst de-universalize the processes; to view it as a globally circulated idea that crucially is co-constituted by the practices of situated interpretative communities of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actors. The situated complexities of New Urbanist production in Greater Toronto are used as a critical lens to understand the constrained dynamism of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building culture which is relationally assembled through regulatory, industry and ideological practices. New Urbanism is re-positioned as a localized and politicized housing response to suburban growth management and urban intensification agendas that is unevenly supported in terms of market acceptance, historical precedence, technocratic planning and product design flexibility.  相似文献   

17.
美国新城市主义思潮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城市设计的借鉴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桂丹  毛其智 《世界建筑》2000,(10):26-30
新城市主义是美国90年代促进邻里和地区健康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的运动,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北美当今的城市建设,本文主要介绍新城市主义产生发展以及主要的理论与实践。分析该思潮的理论来源和今后的发展前景,以及对于中国现阶段的城市设计的种种启示。  相似文献   

18.
《Journal of Urbanism》2013,6(2):148-172
This research considers the implications of building places that possess many of the qualities that make New Urbanism so desirable but also marginalizing them with other qualities that prioritize automobility to meet the demands of conventional traffic engineering standards. By examining the existing built environment of Stapleton – a New Urbanist development in Denver, Colorado – in terms of street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street designs, and intersection designs, I investigate the inconsistencies of the resulting built environment with respect to the latest research and state-of-the-practice New Urbanism design ideals. The outcomes are then considered in terms of how people actually use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 by way of vehicle speed studies and travel diaries. The trends suggest that mixing New Urbanist neighborhood and street design characteristics with conventional traffic engineering standards results in travel behaviors more consistent with conventional auto-oriented developments.  相似文献   

19.
何韶瑶 《中外建筑》2009,(6):110-112
本文通过回顾“新城市主义”规划理论的背景与发展以及描述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的现状,分析了如何在“新城市主义”规划理论指导下,优化城市道路网系统和交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以满足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