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未确知测度模型在岩爆烈度分级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针对岩爆烈度分级预测评价中诸多因素不确定性问题,应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并结合工程实际,根据岩爆的特点及成因,选取最大切应力sθ、单轴抗压强度sc、单轴抗拉强度st及岩石的弹性能量指数Wet,并以应力系数sθ/sc、岩石脆性系数sc/st及弹性能量指数Wet作为岩爆烈度分级的评价指标,建立岩爆烈度分级预测的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以国内外18组工程岩爆分析初始数据进行分级判别,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各评价因子的未确知测度函数,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并利用熵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依照置信度识别准则进行等级判定,最后得出岩爆烈度分级预测的评价结果。并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属性综合评判法、灰色聚类法、物元分析法及实际情况的结果进行比较。为进一步考察该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运用该模型对秦岭隧道工程的岩爆实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判别预测结果与实际岩爆情况较吻合,且方法科学合理,意义明确,为岩爆烈度分级预测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岩爆烈度进行高效判别,综合考虑影响岩爆的主要因素,包括最大切向应力σθ、岩石抗压强度σc、岩石抗拉强度σt和弹性能量指数Wet,并以σθ/σc,σc/σt和Wet作为岩爆烈度的最初判别指标.利用概念格为约简工具对判别指标进行约简,得到最大可约简属性集,并与传统粗糙集中的分辨矩阵约简结果进行对比,然后利用粗糙集建立岩爆烈度判别模型,生成最少偏好规则集,判别对象的分类质量为100%,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国内几处工程的岩爆烈度判别.研究结果表明:约简概念格的粗糙集用于岩爆烈度判别结果与实际情况及其他利用3项指标的评判模型所得的结果一致,该模型减少岩爆烈度判别所需的指标,提高了判别效率.  相似文献   

3.
岩爆发生和烈度分级预测的距离判别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岩爆是深部高地应力区岩石地下工程中的主要工程地质灾害之一,对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烈度分级的预测是工程建设过程中所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基于距离判别分析理论,建立岩爆发生和烈度分级预测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选取影响岩爆的主要因素如最大切向应力σθ、小单轴抗压强度σc、单轴抗拉强度σt和弹性能量指数Wet,并把σθ/σc,σc/σt和Wet作为判别因子建立岩爆预测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利用国内外一些重大深部岩石工程实例作为学习的样本进行训练。经过训练后的模型回判估计的误判率为0。利用该模型对国内西康铁路秦岭隧道工程和铜陵冬瓜山深埋硬岩矿山的岩爆情况进行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较好,说明该模型在研究岩爆发生可能性及烈度分级预测中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该方法可为深部地下工程岩爆发生可能性及其烈度分级预测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岩爆是深部地下工程主要安全隐患之一,为了有效处理岩爆烈度预测过程中的模糊信息,建立基于未确知测度-直觉模糊集的岩爆烈度预测模型。选取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σ_c、岩石的压拉比σ_c/σ_t、岩石的应力系数σ_θ/σ_c、岩石的弹性变形指数W_(et)、岩体的完整性系数K_v为岩爆预测指标。首先利用未确知测度的单指标测度函数处理岩爆指标测度值,得到基于直觉模糊集的指标模糊隶属度,并构建单指标直觉模糊集评价矩阵。然后综合多种主、客观赋权法,构建多源权重的直觉模糊集权重向量,从而获得样本的得分值与岩爆烈度等级。最后,基于直觉模糊集对指标权重模糊性进行分析,得到指标权重变化对岩爆预测结果的影响。将模型应用于20组国内外典型岩爆案例,并将预测结果与实际岩爆情况及其他3种模型的结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未确知测度-直觉模糊集的岩爆烈度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指标权重波动敏感性与权重大小无关。该模型提高了岩爆预测的模糊信息表示能力,降低了样本质量对岩爆预测模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岩爆是岩石的一种复杂动力失稳破坏。由于影响岩爆发生的因素众多,因此很难做到对其发生的可能性及烈度进行准确预测。本文基于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方法,针对岩爆预测过程中出现的模糊性和随机性特点,建立了岩爆烈度分级模糊综合预测模型。通过岩爆烈度分级预测的知识获取,首先选取岩石脆性系数σc/σt、岩石应力系数σθ/σc、初始应力水平σ1/σc、弹性能量指数Wet及岩石脆性指数Is五个因素作为岩爆评价指标,采用模糊数学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模糊隶属函数及权重|然后以规则编程的形式对所获取的知识进行表示,建立了岩爆烈度分级预测专家系统的知识库,并编制了相应的分析和计算程序|最后利用国内外岩爆工程实例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从而为岩爆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综合分析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依据属性识别理论知识,建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属性综合评价模型;评价模型根据单指标的属性测度值与多指标的综合属性测度值,利用属性识别分析及评分准则来评价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岩爆是高地应力区开挖过程中常遇到的工程地质灾害,发生突然且破坏性极大,因此岩爆的预测一直是岩爆课题的研究热点。在综合分析岩爆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取切向应力与单轴抗压强度比值σθ/σc、岩石脆性系数σc/σt、围岩弹性储能Wet及岩石完整性系数Kv作为评价指标,将熵权法与功效系数法进行结合,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利用功效系数法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建立出岩爆预测的熵权-功效系数法模型。利用国内外17组典型工程实例对模型进行验证,将所得结果与功效系数法、熵权-正态云模型、RS-TOPSIS模型预测结果及实际情况进行对比。为进一步考查模型的适用性,利用该模型对猴子岩水电站及锦屏二级水电站进行岩爆烈度等级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熵权-功效系数法模型能够综合考虑影响岩爆发生的主要因素,预测准确性较高且原理简单易懂,具有一定的工程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基于权重反分析和标准化模糊综合评价的岩爆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岩爆预测问题,选取应力系数σθ/σc脆性系数σc/σt、弹性能量指数Wet作为评价指标,选择2种分级标准对岩爆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选用正态分布函数构建隶属度函数,以Matlab编程反分析指标权重,建立基于权重反分析的标准化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解决了传统模型存在的权重主观性过大,隶属度函数不符合实际的问题,理论上更完备.选择国内外46组岩爆数据作为样本反分析权重,以3个工程实例对比不同分级标准和权重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基于反分析权重的预测模型比基于主观权重的预测模型效果更优,不同分级标准所得结果并不一致,还需进一步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岩爆是地下工程中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现象,其烈度分级对地下工程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收集了37例发生岩爆灾害的地下工程的调查资料结合已有岩爆理论(按岩石力学性质、围岩应力条件、围岩结构条件3个方面)总结出15个岩爆影响因素评价指标。采用主观赋权(层次分析法)、客观赋权(熵权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影响因素进行赋权。然后采用云模型理论实现岩爆烈度与影响因素间的不确定映射,采用正向云发生器算法求得样本各个岩爆烈度等级的综合确定度,并判别岩爆等级。最后采取该评判模型对某水电站地下洞室进行岩爆烈度等级判别,其判别结果与实际岩爆等级相符,证实该方法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的基本原理,选用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σc、压拉比 c tσ/σ、岩石的应力系数 cσθ/σ、弹性变形指数Wet以及岩体的完整性系数K v等影响因素作为预测指标,以实际工程中的20个岩爆实例为样本,依据岩爆预测分级标准,运用粗糙集理论计算各预测指标支持度和权重,建立深部金属矿山的RS-TOPSIS岩爆预测模型,并在实际工程进行应用。结果显示,通过计算相对贴近度来确定分类区间的方法方便易行;建立RS-TOPSIS岩爆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预测精度达90%;对锌铜矿的岩爆预测结果与工程实际吻合,表明RS-TOPSIS岩爆预测方法具有工程实用价值,可以运用于深部金属矿山的岩爆预测。  相似文献   

11.
杨增光 《山西建筑》2002,28(3):41-42
论述了黄土发生湿陷的外界条件及内在原因,具体分析了受水浸湿是黄土产生湿陷的外界条件,而黄土自身固有的工程属性和特点是黄土发生湿陷的内在原因,并介绍了湿陷量和天然孔隙比与含水量的关系,提出了在评价黄土湿陷性时应区分黄土的工程属性和固有属性。  相似文献   

12.
刘伟 《山西建筑》2008,34(13):52-53
对城市商业区与历史街区之间的空间与职能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进行分类分析,总结了在城市商业区中对历史街区进行有效保护以及合理开发的良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城市边缘属性成因及空间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雷  朱丽平  王卡 《华中建筑》2003,21(1):67-68,75
参照文化现象研究领域中“主流”和“边缘”的界定,提出城市的“主流属性”和“边缘属性”的概念,并分析城市边缘属性产生的两个主要原因及其空间形态的主要特征,以期对城市规划和设计起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超高层建筑作为城市现象,是长期变化、抽象的政治经济过程的结果.本文以“高度”的经济属性、产权属性和公共属性三个方面的论述为出发点,探讨超高层建筑的城市意义、规划设计、公共政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冯永长 《山西建筑》2011,37(33):188-189
介绍了基于AutoCAD2004系统的图形管理方法,结合实例讨论了数字地图图幅属性的分类组织与编辑,叙述了图形查询、拼接的具体步骤与方法;试验说明,用该方法建立中小城市的地形图管理系统是十分方便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以贵州山区某过煤层瓦斯隧道为例,根据影响隧道瓦斯突出的关键地质因素,选取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瓦斯放散初速度、煤的坚固性系数、煤体结构类型等参数作为隧道瓦斯突出评价的关键指标,采用属性数学理论建立隧道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模型,对隧道瓦斯突出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在模型构建过程中,首先依据隧道瓦斯突出危险性分级标准,构建各评价指标的属性测度函数,进而结合隧道施工现场实测的相关指标参数,计算各煤层的单指标属性测度及综合属性测度,建立起评价指标测度与属性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置信度对多因素影响下瓦斯隧道的综合属性进行判识,进而实现对隧道瓦斯突出危险性的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过煤层隧道穿越M5、M9煤层时,隧道具有强突出危险性,穿越M4煤层时隧道突出危险性相对较小,隧道施工过程中应加强M5、M9煤层的消突和防突措施,以防灾害事故的发生;评价结果与工程现场显示的瓦斯动力现象相一致,具有较高可信度。  相似文献   

17.
徐金河 《安徽建筑》2007,14(4):187-188
地籍调查是政府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一种行政措施,文章就地籍调查的法律属性作了初步研究,以期引起对地籍调查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李浩 《城市建筑》2014,(8):20-20
将城市规划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已经在我国学界达到了共识,得到了广泛学者的认可与关注。但是在实践中,公共政策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城市规划是本质上的公共政策。因此,本文就对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用信息技术改造建筑业,是建筑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建筑业信息技术应用为视角,统计了自2003年以来Constructechmagazine评选的Constructech50入围情况。采用比较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等方法,对入围信息技术的业务属性、解决方案实现形式和访问方式进行分析,发现建筑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形式多样,功能逐步完善。总结信息技术在建筑业应用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从信息技术应用角度,对我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贾思信 《混凝土》2006,(7):82-83
本文从混凝土梁板表面裂缝的自然属性切入,根据监理工程的实际状况论述裂缝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