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滩滑坡的形成及其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1985年6月12日凌晨,湖北省秭归县长江西陵峡上段兵书宝剑峡出口北岸新滩镇后,姜家坡斜坡堆积物沿下伏基岩面产生了大型滑坡(见图1),并铲削推动了斜坡下方部分堆积层,摧毁了新滩镇,形成著名的新滩滑坡(即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所指的“正在发展中的姜家坡滑坡”的扩展)。  相似文献   

2.
乌江渡水电站小黄崖滑坡体位于库区左岸,距大坝约400米,总体积近100万米~3。1980年汛期,当库水位达到730.82米高程以后,该滑坡体的位移值有所增加。据估算,当时该滑坡体的抗滑安全系数约为1.03。为保证水电站的正常运行,决定对小黄崖滑坡  相似文献   

3.
GJ94. 瓜维臭水电工地发生大滑坡哥伦比亚在建的最大水电站——瓜维奥水电站(装机容量160万千瓦),1981年开工,预计1987年完工。1983年7月28日该工稚施工现场连续发生两次大滑坡(间隔时间约1小时):第一次大滑坡阻塞河道,引起水位上升超过50米’第二次大滑坡约有1O万米~3的泥石流猛烈冲向窄谷,将现场工人和一些机械  相似文献   

4.
新滩滑坡体前沿深部变形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5年6月12日凌晨新滩发生大滑坡,滑坡体积约3000万m~3,滑坡呈北窄南宽的长条带状。北宽300—500m,南宽800—1100m,南北长约2km,滑动面积约1.1km~2。堆积物厚一般30—40m,最厚达86m。滑速10—30m/S,最大涌浪高约30m,波及上、下游各10余km。推入江中的滑坡体体积约260万m~3,堵塞江面约三分之一(水位为65m),碍航12d,新滩故镇被毁。但由于滑坡发生前作了预报,采取了有效防范措施,滑区内居民幸无伤亡。图1为滑坡后的地质图。  相似文献   

5.
意大利北部特伦蒂诺区的一座用氟石矿渣修建的大坝漫顶失事造成严重伤亡。据初步报道,至少150人已怀疑死亡。大坝是在一场滑坡后发生漫顶的,泄放的水量约为25万米~3。  相似文献   

6.
1963年10月9日夜晚,意大利瓦央水库的职工正在酣睡,外面狂风怒吼,大雨倾盆,巨浪冲击着库岸。突然,一块体积约2.5亿立方米的巨大岩体产生了滑坡,滑动速度很快,一瞬间导致2,400人丧生。 1961年3月6日,我国湖南省拓溪水库产生了一次岩体滑坡。体积为160万立方米的巨型岩体突然滑入水库,掀起的巨浪高达21米。当  相似文献   

7.
一、长江口水资源基本状况(一)长江河口地表水资源组成长江河口是一个陆海双相的中等强度的潮汐河口,水流动力因素复杂,有径流、潮流、风浪等,而以径流和潮流为主要因素。以距河口640公里大通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约9150亿米~3,汛期5~10月占年径流总量的71.6%左右,年平均流量实测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为2.01,Cv=0.15。说明年际变幅很小且稳定,这是长江巨大的流域调蓄作用的结果。大通站以下至河口区间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区间来水量不大;长江多年入海水量约9760亿立方米。长江河口进潮量巨大,潮流量可达26.63万米~3/秒,为大通站多年平均流量的9.2倍,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7.8地震,甘肃省陇南、天水等地遭受程度不同的地震破坏,房屋倒塌、基础设施受损,嘉陵江徽县嘉陵镇下游l公里(宝成铁路桩号150+300)处,山体大面积滑坡,约3万方滑坡体,阻断嘉陵江,形成高约6米、长约100米、宽约30米的堆石坝,蓄水约60万方,对下游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9.
一、市区地表水污染上海市污水量每日510万吨(其中工用废水400万吨,生活污水约110万吨),每日直接排入长江、东海87万吨,处理率24%,处理合格率只有17%,处理率和合格率均很低,因此每日直接排入黄浦江及其支流约322万吨。直接排入黄浦江的污水流量为49米~3/秒,而黄浦江米市渡站多年平均流量只有316米~3/秒,清污比为6.5:1,黄浦江已基本丧失了自净能力,枯水年有些月份清水只有1个秒立米,黄浦江的污染就更严重了。  相似文献   

10.
(四)苏济尔坝苏济尔坝位于瑞士西南Valais州,在罗纳河右岸一个山谷内,高程约1,700米,坝高156米,坝顶长256米,体积30万米~3,库容5,100万米~3,系作为Lienne水电系统的季调节水库用。坝址处地形地质条件不利,基岩为灰岩,严重扭曲,岩层折转陡立,山体单薄,左岸山头厚仅100米左右,右岸地形不够高,有一土石  相似文献   

11.
我省目前最大的宝鸡峡灌区塬上总干渠渠首至眉县常兴白吕塬,有一段98公里长的塬边渠道,居高临下,穿塬过沟,不少渠段位于滑坡体上,曾多次发生滑坡、滑塌事故,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1955年8月卧龙寺大塌方滑动面积约33万平方米,土体约2000万立方米,曾将陇海铁路向南推移100多米,一度中断铁路运输。1971年5月,宝鸡卧龙寺段滑动土体82万立方米,造成6户农家被毁、27人死亡。此后20年来,先后发生滑塌、滑坡110多次,  相似文献   

12.
葛洲坝工程位于长江三峡出口南津关以下约3公里处,控制流域面积100万公里~2,占长江总流域面积的55%。坝址正处于峡谷深槽过渡到宽浅河床的河段,河面由峡谷处的300米骤然展宽至坝址处的2,200米。江水出峡后,流向由东急转向南,水深骤减。坝址处原有葛洲坝,西坝两岛位于江中,把长江分为大江,二江、三江,江水受南津关左岸突出的石梁,山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建设及运行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翔  畅益锋 《人民长江》2010,41(13):85-87
长江上游100万km2的范围内有大小滑坡15万多处、泥石流沟道万余条,近十几年来每年都要发生重大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数十起,造成数百人乃至数千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约1亿元,这些灾害已成为影响这一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组建以来,共预报处理滑坡、泥石流灾害278处,取得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成效。但随着国家投资体制的变化,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出现了运行管理经费落实渠道不畅等问题,这将会影响预警系统正常运行和防灾减灾作用的充分发挥。面对这一新形势,滑坡泥石流预警的管理应该适应新的变化,探索新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4.
龙羊峡水电站近坝库岸滑坡涌浪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羊峡水电站近坝库岸位于黄河南岸,自坝前起向上游全长15.8公里。岸坡由第四系中——下更新统湖相地层组成,相对坡高达300~500米,中、下部主要为粘土夹砂土。坡前滑坡密布,约占库岸长度的80%以上。由于已发生的滑坡多具有规模大(百万~亿万米~3)、滑速高(大于15米/秒)、滑程远的特点(如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峡巴东县城区三道沟滑坡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基本情况巴东县城区三道沟滑坡位于长江南岸江边,下距三峡大坝70km,距宜昌市116km,209国道长江渡问斜坡处。滑坡发生后,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等新闻媒介连续几天报导,引起各级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关注。自1995年6月19日出现变形裂缝,经过四个多月的逐渐发展,至10月29日凌晨1时裂缝扩展突然加剧,2时下滑3m,5时至7时30分发现剧滑,至8时50分急剧破坏基本终止。滑动破坏面积2.2万m2,厚3~20m,体积近20万m3。并牵动上游例煤堆场和巴东县装卸搬运站楼房一带,产生了新裂缝,目前仍在发展,构成新的临滑危险区,估计体积在10万m3以…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新滩位于长江西陵峡,属湖北省秭归县管辖,下距三峡坝址约27km,至宜昌市约72km。据史书记载,此地长江两岸,曾多次发生过山崩或滑坡,影响所及,或村毁人亡,或中断航运,危害十分严重。解放后,为确保新滩人民安全、长江通航以及研究该滑坡对三峡建坝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及湖北省政府责成水电部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以下简称长办)  相似文献   

17.
葛洲坝水利枢纽大江截流工程在龙口宽度203米、长江流量4,400~4,800米~3/秒、龙口最大水深约10.7米、实测最大流速7米/秒、最终落差3.23米的情况下,于1981年1月3日7时30分以单戗双向立堵方式在上游龙口进占,1月4日19时13分胜利合龙(见封二照片)。截流历时36小时23分,抛投填料10.6万立方米,创造了日抛投强度7.2万立方米的高强度记录。  相似文献   

18.
顺浩浩长江而下,进入雄奇险峻的西陵峡约3公里处的秭归新滩镇,有一片层层叠叠、参差迤逦的青砖古屋,这便是长江三峡地区最典型最有特点的新滩古民居。 凝固历史的老屋 新滩,又名青滩,古名豪三峡。《归州志》载,2000年前此处“始平坦,无大滩”。东汉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第一次崩山,后又崩山数次,从而形成滩礁数百余米。在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竣工之前,每遇洪水季节,这里江水湍急,浪高数米;枯水期间,江水下跌,又形成数米陡坎,江水犹如脱弦之箭,飞泻直下。古人为之咏叹:“蜀道青天不可上,横飞白练三千丈”、“十…  相似文献   

19.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混凝土工程量为990余万米~3,平均每米~3混凝土立模面积以0.2~O.4米~2计算,总立模面积为300万米~2左右,需使用木材约30万米~3。为节省木材和加快施工进度,从1977年开始,葛洲坝工程施工中对钢  相似文献   

20.
石佛寺滑坡是位于长江一级支流香溪河左岸的一大型滑坡,滑坡地下水具有自由水面,属潜水。为治理该滑坡,在滑坡体上设置了抗滑桩,并在滑坡体前缘回填压脚,抗滑桩实施后,滑坡原有的地下水径流、排泄条件发生改变,地下水泄流量较施工前减少了约81%,给当地居民饮水带来困难。分析了抗滑桩对滑坡地下水径流影响的原因,并提出滑坡居民引水工程方案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