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针对海上油田压力容器焊缝的检测,采用超声波检测方法,通过对压力容器焊缝常见缺陷,如气孔、夹渣、未焊透、裂纹等缺陷回波信号,以及非缺陷回波信号的分析,提供了正确的判定方法。同时,介绍了超声波检测时注意事项,为海上油田压力容器焊缝埋藏缺陷的检测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申英华  胡剑 《焊管》2007,30(4):72-74
通过对焊缝超声波检测原理和检测系统实施过程的分析,论述了检测系统的要素组成;总结了检测实施过程的基本特征与缺陷判定、焊缝质量评定的关系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焊缝超声波检测可靠性应控制检测实施过程诸要素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薄壁管对接焊缝的根部焊接,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缺陷。当用超声波进行检测时,由于根部及其附近几何形状较复杂,超声波的近场干扰对判伤亦有很大影响。因而,薄壁管对接焊缝根部及内部缺陷如何探测及评定,成为超声波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理论及实际验证,提出薄壁管对接焊缝超声波检测及评定方法,供参考。二、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国俊  武英利  韩晋锋 《焊管》2015,38(11):44-47
特高压钢管塔对接环焊缝的超声波检测,依据 GB/T 11345和Q/GDW 707进行检测。由于钢管塔构件和焊缝的错边、余高和焊缝宽度等情况,易导致检测误判。对钢管塔法兰-钢管对接环焊缝超声波检测若干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识别和判定方法,可以实现对钢管塔对接环焊缝焊接质量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孙永泰 《石油机械》2011,(4):57-59,95
超声波检测具有可测量绝对壁厚、适应材料多样性等特点,因此超声波检测是海底油气输送管道检测的重点研究方向。介绍了超声波检测原理及超声波检测系统的总体构成,确定了超声波通道数的选择方法及探头工作频率的计算和选择方法。试验及应用表明,海底油气管线超声波检测系统各项指标基本达到技术要求,能够准确检测出正常回波下的壁厚信息及管道的螺旋焊缝、直焊缝等特征轮廓;该检测系统会受到气泡的影响,因此应在投放装置上研究介质中气体排放措施。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目前西气东输三线用螺旋埋弧焊管(SAWH)焊缝自动超声波检测用对比试块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应用分区检测方法设计出满足检测使用的对比试块,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对比试块不但可以满足西三线中使用的SAWH焊缝自动超声波100%检测整个壁厚范围内(西三线使用钢管壁厚为18.4 mm和22 mm)的缺陷,而且可以满足自动超声波100%检测焊缝和热影响区一定宽度范围内(一般为壁厚30%,最大10 mm,最小5 mm)的缺陷,保证了焊缝自动超声波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射线检测和超声波检测是焊接钢管制造过程中的两大无损检测方法。介绍了射线检测和超声波检测各自的特点和在评判焊缝缺陷方面的局限性。由于不锈钢/碳钢复合钢管焊缝的超声波检测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把射线检测作为首选检测方法写入Q/JZS 16—2012《不锈钢复合焊接钢管》企业标准中,并通过对焊管行业和其他行业一些标准的比较和分析,验证了Q/JZS 16—2012企标中无损检测选择射线检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吕明轩  张斌  周超 《焊管》2023,46(1):37-41
为提高焊缝缺陷的检出率,将超声波相控阵检测技术引入螺旋埋弧焊管焊缝全自动检测中,通过重新设置声线仿真焊缝参数和缺陷检测通道,确定扇扫区域等调试措施,提升焊缝缺陷检测准确度。结果显示,通过对超声波相控阵检测设备参数调整,能够有效提升缺陷检出率,单个夹渣及气孔的发现情况得到明显改观,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甘正红  方晓东  余洋  苏继权 《焊管》2013,36(4):43-48
介绍了多通道钢管焊缝超声波自动检测系统待检测的主要内容、对检测系统(设备)进行校准的方法以及检测系统的使用条件。结合API SPEC 5L/ISO 3183标准对钢管焊缝超声自动检测的要求,探讨了多通道钢管焊缝超声波自动检测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及鉴定方法,给出了主要性能指标如直线性和水平线性、动态范围、综合性能等的具体要求。并通过实际应用表明了鉴定能力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桂光正 《焊管》2011,34(6):54-57
双面埋弧焊管焊缝的内部质量主要通过自动超声波探伤系统来检测.介绍了宝钢股份UOE生产线引进的管体焊缝自动超声波探伤设备及其焊缝跟踪原理.通过对该系统及超声波探伤样管结构等的分析,指出外焊缝形貌、内外焊缝宽度、内外焊缝中心偏移以及错边导致的焊缝形貌不规则等均会影响自动超声波探伤结果的准确性.最后,给出了提高埋弧焊管焊缝自...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国内管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如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违规返修、检测单位对射线底片的漏评错评、监理单位监管缺失等,尤其是近年来突出的高强度钢管道环焊缝不能承受较大的外部载荷的问题,分析了高强度钢管道环焊缝与传统X65及以下钢级管道环焊缝失效特征的差异性,剖析了当前在役高强度钢管道焊接结构存在的问题,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分析了高强钢管道焊接结构中焊缝与钢管管体抗拉强度匹配、变壁厚焊接结构应力集中、焊缝冲击韧性分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人力资源、配套资源和应用技术等因素提出了高强钢管道环焊缝隐患治理的建议,建立了高强度钢管道环焊缝关键风险控制的鱼骨图。  相似文献   

12.
薛帏  熊超 《焊管》2020,43(6):49-54
为了提高HFW钢管焊缝缺陷的检出率,采用相控阵超声技术对HFW钢管焊缝缺陷进行了检测试验,对外圆周向扫描曲面工件的检测工艺进行了探索。试验结果表明,外圆周向扫描曲面工件时,应优选小尺寸平面楔块与低阵元探头组合的检测工艺;超声波相控阵技术在检测HFW钢管纵焊缝时,能较好地检出HFW钢管焊缝中的各类缺陷;检测焊缝裂纹缺陷时,应在焊缝两侧均进行扫描探伤,缺陷当量评定以波幅度较高的一侧为主。证明相控阵超声技术具有缺陷检出率高、显示方式直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吕育栋  陈顺  邓莘楠  吴娟  杨光  滕先进 《焊管》2016,39(11):40-44
采用KD ECHO-1155型多通道自动超声波探伤系统对直缝埋弧焊管焊缝纵向进行检测时,发现钢管焊缝焊趾处出现报警现象。为了正确判定焊缝热影响区缺陷(不连续)的真伪性,检验人员对这些异常反射的信号(报警处)进行手动超声波探伤复查及分析,发现在热影响区除了因裂纹、未熔合、咬边等缺陷引起的反射回波外,还有焊缝边角、凹坑、焊缝几何形状等引起的伪缺陷反射回波。进而对这些反射回波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缺陷真伪的判别方法。结果表明:针对直缝埋弧焊钢管焊趾处的反射回波,有必要根据其回波特点结合多种检测方式综合判断缺陷的真伪。  相似文献   

14.
汪超  武占芳  苏志 《焊管》2011,34(6):47-50
介绍了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用钢板和钢管标准对母材分层缺陷的要求。分析了目前钢板超声波自动探伤设备的配置和在钢管焊缝两侧发现的母材分层缺陷类型,比较了两种超声波自动检测方法对母材分层缺陷的检测效果。结合钢板的轧制过程和分层缺陷的常见类型,提出了对现有钢板超声波探伤双晶直探头的分布进行调整的改进思路。实际检测结果表明,调整后的检测方式保证了钢板板边横向和纵向母材分层缺陷的有效检出,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不同横波、纵波探头对双U型坡口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试样进行超声波检测 ,发现粗大有序的焊缝组织是引起声波衰减严重和杂波反射强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 ,双U型焊缝超声波检测的结果比单U型坡口焊缝复杂 ,窄脉冲探头的信噪比优于普通探头 ,纵波斜探头优于横波探头 ,信噪比可达 12dB。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对陕京天然气管道建设管材的选择,对钢管的质量如纯净控轧钢的化学成分、屈服强度的上下限、夏比冲击试验,包辛格效应,整体水压试验、焊缝全线100%超声波探伤和X光探伤、残余应力和应力集中、焊缝尺寸、管体几何尺寸和质量控制及质量监督等方面均作了严格的要求。陕京管道钢管在材质、焊接、成型、检测等4个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捉进了国产螺旋焊管的制管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孙博  胡新  贺继友  李旭忠 《焊管》2015,38(1):59-62
针对新材料Q690低合金高强钢中厚板普遍存在的焊接冷热裂纹及淬硬倾向大、焊后残余应力高、氢致裂纹敏感性强的问题,通过研究MK·GHS70焊丝与Q690高强钢匹配性问题,包括进行焊前处理、控制预热温度及层间温度、减小焊接热输入及正确的焊后热处理形式,得出合理的焊接参数,并通过超声探伤及力学性能检验该工艺可行性。结果表明,Q690高强钢中厚板全熔透焊接工艺完全满足设计要求和生产需要,成功解决了中厚板全熔透焊接难题。此方法已经成功用在海洋平台吊机、海洋井架等设备,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丹红兵 《焊管》2010,33(11):65-67,71
用多通道自动超声波探伤系统对φ559 mm×10 mm×12 000 mm直缝埋弧焊管纵向焊缝进行检测时,发现有些焊管局部段出现报警现象,检验人员对这些有异常反射的信号(伪缺陷)进行了分析和再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内、外焊缝的焊偏是造成此次误判的主要根源;数字式探伤仪显示的信息与工件内实际情况的差别也是造成误判的另一因素;在检测过程中如遇到疑问时,采用多种检测方式进行综合判断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