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雷达抗反辐射导弹诱饵布阵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建立一套坐标系的基础上,给出了测向系统在雷达和诱饵合成场中的导引信号形成模型.引入了反辐射导弹运动模型,确立了雷达诱饵对抗反辐射导弹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并获得了解决相应物理问题的基本公式.文中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雷达和诱饵布阵对诱偏效果的影响.数值计算表明,通过诱饵布阵可以有效地对抗反辐射导弹.  相似文献   

2.
雷达诱饵合成场对反辐射导弹测向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在同时考虑方向图、极化方式两方面影响的情况下,确立雷达天线、诱饵天线辐射场的数学模型,从四臂平面等角螺旋天线双通道幅相组合测向系统工作原理入手,给出了雷达和诱饵合成场对反辐射导弹测向系统干扰性能的仿真思路、计算公式和模拟结果。数值计算表明,通过合理设置雷达诱饵布阵距离、诱饵辐射功率与雷达副瓣辐射功率的相对大小及诱饵辐射场与雷达辐射场初始相位的相对关系,可以使反辐射导弹跟踪进入雷达和诱饵之间的陷阱区域。  相似文献   

3.
雷达截获系统空域电子攻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现代雷达截获系统方位截获的特点,由于恒差比幅测向具有测向精度和截获概率高以及信号处理简单的特点,在雷达截获接收机中得到广泛应用。研究了电扫描恒差比幅测向原理,独立推导了两点源电子攻击情况下恒差比幅测向的误差公式,并对其进行了讨论,该误差公式可作为对雷达截获系统进行空域电子攻击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在受到迎头攻击情况下,载机使用空射有源诱饵诱偏单脉冲雷达制导导弹的建模与仿真。文中对单脉冲雷达制导模型,空射有源诱饵的系统结构、诱饵弹回波信号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到了诱饵弹在不同情况下对抗过程中的诱偏概率,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拖曳式雷达诱饵干扰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拖曳式雷达有源诱饵作为目前作战飞机对付雷达制导导弹最有效的一种手段,在航空自卫电子对抗系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为了更确切地揭示雷达诱饵的干扰能力,对单脉冲雷达的制导模型,拖曳式雷达诱饵的系统结构,制导误差模型、杀伤概率模型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出不同情况下的诱饵干扰能力,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雷达反摧毁技术的发展,被动雷达导引头面临着在雷达和诱饵形成的不完全重合信号中进行超分辨测向的挑战,需要单快拍测向技术。现有测向技术大多假设信源数已知,而传统的信源数估计方法在单快拍时性能大幅下降甚至失效。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单快拍信源数估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将被动雷达导引头阵列测向模型稀疏表示,其次通过子空间算法和压缩感知算法相结合进行降阶和解相干处理,然后提出一种改进的正交匹配追踪算法,研究残差的变化规律,最后构造目标函数估计信源数。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在单快拍、阵元数少、信号相干的极端情况下估计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针对雷达诱饵面临的核心抗干扰问题,首先简述诱饵工作原理和特征,然后重点论述了反辐射武器抗诱饵技术,包括前沿跟踪、大信号检测、超分辨测向技术,最后简要概述了多模复合抗诱饵技术,包括被动/红外复合、被动/毫米波复合、被动/辐射计复合技术.指出了每一种抗诱饵技术的应用条件和局限性.为有效提高反辐射武器抗诱饵能力的适应性和可靠性,必须根据不同雷达和诱饵特性进行相应的对抗策略研究,综合采用多种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反辐射武器是现代战场上雷达的主要克星,多点源抗反辐射攻击诱饵是保护雷达免受被动微波寻的反辐射导弹攻击,提高雷达战场生存能力的有效手段。对反辐射攻击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反辐射武器在制导和攻击过程中的缺陷。计算得出一个即能有效诱偏ARM又能保护雷达和诱饵安全的最佳间距和阵型,并通过仿真分析得出三诱饵系统在阵型不规则和高程差不同等条件下的雷达保护概率,对研究多点源诱偏系统对抗ARM的作战效能和作战使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有源诱偏系统可以极大减小雷达受辐射导弹攻击的概率,其诱饵信号与雷达信号的时序关系是直接影响诱偏效果的关键因素。针对某四点源非相干诱偏系统信号的时序关系做了相关分析,采用了三诱饵信号源覆盖雷达信号合成诱饵信号方法,对四点源信号的时序进行了设计与优化。利用某型号制导雷达的四点源诱偏系统开进行了反辐射效果验证,分析试验数据可知:该四点源时序设计与优化方法有效可行,提高了对反辐射导弹诱偏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张晓杰  骆鲁秦  占望宝 《电子科技》2012,25(5):62-63,69
拖曳式雷达诱饵是一种作战飞机应对末制导导弹行之有效的对抗措施,分析了拖曳式雷达诱饵对末制导导弹的单脉冲角度跟踪系统的角度欺骗模型及导引头的干信比模型。对不同情况下的诱偏能力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导引头角度越大诱编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1.
反辐射导弹是现代战场上雷达的主要克星,而有源诱偏系统对抗反辐射导弹攻击是一种相对方便和有效的方法.文中从反辐射导弹导引头和诱饵的工作机理出发,基于开环仿真建立了诱饵的工作模型;然后,采用动态仿真的方法得出了不同模式和不同参数条件下诱饵与ARM的对抗结果;最后,给出了评估结论.该分析结果同时为工程上实现诱偏系统的设计和部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诱饵系统的诱偏效果受到系统布局和ARM性能两方面的影响。针对诱饵布局和ARM性能对系统诱偏效果影响研究不充分的情况,以三点源诱偏系统为应用实例,建立了诱饵布局模型和ARM性能影响模型,分别就系统布局和ARM性能对系统诱偏效果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系统的诱偏成功率与雷达到诱饵中心位置的距离有关,并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取值区间使系统的诱偏效果达到最优。结果同时给出了ARM的临界分辨角和侧向过载系数对系统的诱偏效果的影响规律,为研究诱饵对抗ARM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舷外有源诱饵干扰作战使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电子战争中,舷外有源诱饵干扰是对抗弹载雷达的有效手段之一。首先介绍了舷外有源诱饵的干扰原理,为了证明舷外有源诱饵的有效性,采用主/被动复合制导的反舰导弹进行对抗实验。实验中为了仿真反舰导弹从搜寻目标到跟踪、击中目标这一全过程,建立了作战环境模型和弹载雷达信号处理模型,将仿真结果输入仿真评估模型对反舰导弹在整个对抗过程中的性能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在弹载雷达采用主/被动复合制导的情况下,舷外有源诱饵依然能很好地对反舰导弹导引头进行欺骗。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对抗新一代末制导雷达的技术难点,论述了舰载噪声压制干扰和舷外有源诱饵欺骗干扰的原理,分析了舰载有源干扰与舷外有源诱饵的配合使用对抗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的方法和干扰技术,阐述了弹载雷达接收机的信号处理模型,给出了舰载有源干扰与舷外有源诱饵配合形成两点源干扰的仿真实例,对反舰导弹在整个对抗过程中的性能进行分析,对仿真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5.
针对实战中隐身飞机随机抖振会影响雷达检测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正态分布的随机抖振模型。采用侧站盘旋模型和坐标系转换关系解算了视线姿态角,利用姿态角抖振方差和抖振强度的线性关系,设定了三类不同的抖振强度以修正视线姿态角。结合雷达距离方程和检测概率公式,分别得到了不同抖振强度下雷达探测距离和检测概率在时间序列上变化的仿真结果,并对雷达累积检测概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隐身飞机随机抖振能够对雷达的检测性能产生影响,且抖振幅度越强,雷达检测、识别目标的难度会更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微型空射诱饵采用噪声压制性干扰方式,建立了基于功率准则的分布式干扰模型,并对比分析了地面单站雷达在单枚和多枚微型空射诱饵两种作战条件下,以双方之间的距离和诱饵偏离雷达主瓣角度为变化量的单站雷达最大探测距离的变化情况,为预警雷达在防区内提高战术生存能力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亮  徐振海  吴迪军  王雪松 《电波科学学报》2012,(4):685-690,845,846
在考虑极化影响的情况下,建立了相位干涉仪导引头跟踪相干两点源的数学模型,分析了雷达信号、诱饵信号及导引头接收天线的极化方式对被动雷达导引头测角性能的影响,推导了导引头跟踪辐射源时极化应满足的条件,并采用庞加莱(Poincare)极化球描述了极化与导引头指向角度的关系。指出利用极化信息可以改善导引头对雷达和相干源诱饵的分辨,为极化信息在被动导引头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