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基于西北大学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特色,文章介绍了工业催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提出通过加强工科学生对催化基础理论的深层次理解、建立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的学习全局观、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贯通式引导、引入前沿学术成果、对接教学内容与应用实践环节等措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改革与实践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的教学,对环境工程专业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的专业自主创新能力意义重大。立足于教和学双角度,以实验教学中心为载体,通过在实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并结合地方特色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引导学生根据自身从业规划开展个性化学习,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谢兴勇  祖维 《广州化工》2011,39(9):187-188
在分析了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手段与实践应用模式。提出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能更进一步提高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我校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手段与实践应用模式。提出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能更进一步提高我校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社会产业的发展需求,遵义师范学院对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专业基础、素质、能力方面应用性课程的设置,使学生能够始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组织教师专门针对于课程应用性挖掘进行研讨,并结合课程特色以及辐射区域内产业发展状况,形成特色鲜明的授课教师团队,以强化课程执行过程中的应用特性;通过应用化学专业见习、研习和实习,以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环节,使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由浅入深,并逐渐从纯理论学习向应用性过渡,学生专业属性得以升华;通过16+2教学模式引入新颖实在的应用性实践内容,从创新设计、专业交流、写作训练、课程拓展、专业素养、技能培训、科普参观、实践锻炼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其后续深造或创新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如何将PBL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应用在工科院校有机化学课程中的教学方法。通过将PBL教学模式植入到有机化学教学课程,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获得多种能力培养和提升的教学模式,将有助于提高本科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专业课程是面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高阶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及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融合发展是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关键。文章针对材料化学专业与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介绍了以材料结构与性能课程和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程为核心,以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为主线而构建的“特色鲜明、线上线下、科教融合、创新实践”的理论与实践课程融合发展的教学体系,该体系的建设为一流专业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其建立学科思维素养,是现阶段本科生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东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在无机材料结构表征技术课程改革过程中,以OBE理念为指导,基于学生的学习成果达成设计课程教学体系;结合PBL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设计与实践,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掌握了多种表征手段,同时培养了综合应用多种表征技术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化工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和工程性很强的应用课程。是化工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根据化工原理这门课程的特点,结合我校目前的教学状况,从教学内容,专业实验等方面来实施教学改进,帮助学生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理论方法及工程实际应用。促进学生的的学习热情和工程认知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陈锟  杜永  吴蓁  贾润萍  徐小威 《广州化工》2020,48(14):155-156
"材料工艺学"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文结合该课程自身的教学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对"材料工艺学"课程实施教学改革建设与实践,旨在对课程内容进行整体优化,对教学方法进行革新,形成特色,对其他专业课程建设起到一定的辐射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陈红萍  张铭 《广东化工》2013,(22):170-170,165
文章针对物理化学学科特点,简要介绍了教学过程中高校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心得和体会.阐明在物理化学讲授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坚持化工热力学特色教学,打造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包括课程内容的优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思想的更新、双语教学的推广、课程实验的建设、课程网站的建立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的改革和建设,建立了"以应用为中心"、"合作探究式"以及"网络课"的特色教学模式,形成了系统性、先进性、科学性的新课程体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开阔了学生在化工热力学领域的新视野,为开发利用广西资源带来积极的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辛志玲  张萍  徐宏建  谈仪 《广州化工》2012,40(10):190-191
《化工原理》是化工及化工类相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起着由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桥梁"作用。根据化工原理的特点及应用型学生的基础和培养目标,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对化工原理教学进行了探讨,紧密结合生活生产实例强化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陈玲  袁万选 《广州化工》2014,(11):254-255
金属工艺学是机械类、材料类等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本文对金属工艺学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结合金属工艺学课程特点,从优化教学内容、考核方式,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如何搞好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15.
《复合材料》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洪凯  肖力光  刘亚冰  李敏 《广州化工》2010,38(10):229-230,236
《复合材料》课程是为进一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而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根据复合材料专业课程的特点,提出教学内容应具有个性化、信息化、长期化;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核形式多元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郑育英  余林  李军  周立清  陈兰英 《广东化工》2010,37(10):163-164,168
化工原理是化工、环境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要提高化工原理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必须改变以往单向传输的教学方法。根据化工原理课程的特点和笔者的教学经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灵活运用对比式、情境式、多媒体辅助式、归纳总结式等教学方法,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新荔  罗卫华  陈建山 《广东化工》2012,39(7):216+227-216,227
《聚合反应工程》是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本文根据《聚合反应工程》这门课程的特点,结合我校目前的课程教学现状,从课堂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专业实验等方面来实施教学改进,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工程认知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蒋胜韬 《广州化工》2014,(10):227-228
应用能力培养是地方高等学校工科类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之一。本文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目标,对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环境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引入了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进行了该课程基于"理论-案例-实践"一体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精细化工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傅明连 《广州化工》2006,34(6):62-63
探讨了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精细化工”课程在教学中如何根据本校的特点及地方特色选择有关教学内容,并对“精细化工”课程教学中的一些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金环  李延伟 《广东化工》2009,36(6):238-239
化工原理是化工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要提高化工原理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必须改变以往单向传输的教学方法。根据化工原理课程的特点,笔者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探究式、启发式、对比式、归纳式、互动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