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植物油脂保健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油脂中脂溶性成分的保健作用,油脂中的脂肪酸主构成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以及果蔬植物油脂的防衰抗癌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述评。提出生物膜的流动性膜中脂溶性刚性物质和晶性物质的动态代谢强度和富积度是心血管疾病和细胞功能衰退,组织衰老的主要致因。  相似文献   

2.
食用油脂掺入异种油脂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前我国食用油脂掺假现象仍很常见,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是油脂食品安全问题重中之重。该文就油脂掺假现象从感官检验、定性检验和定量检验三个方面,对目前国内外油脂掺假检测方法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食用油脂是烹饪中必需的重要原材料之一,人们身所需脂肪的很大一部分是从食用油脂中摄取的。由于食秀油数量和质量与人体健康有较密切的关系,从而油脂改良是提高烹饪质量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4.
油脂取代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 1 996年FDA批准Dlestra可作为油脂替代物应用于部分食品为标志 ,油脂取代物的研究开发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本文着重对油脂取代物的 2大类产品———油脂替代物、油脂模拟物的种类以及它们在食品中的应用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谈谈油脂的保健功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曲永洵 《中国油脂》2000,25(5):39-40
前几年媒体对月见草油、脑黄金、深海鱼油、DHA等的功能曾很热闹地宣传了一阵。这两年有点冷了。人们感到困惑 ,很想知道油脂究竟有那些保健功能 ,为此我想简单地介绍一下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情况。在 30年代 ,人们发现在动物的食物里如果没有植物油就会发生发育不良 ,皮肤异常 ,免疫力差甚至生殖力低下等现象 ,当食物中补充植物油后这些现象就会缓解 ,究其原因 ,主要是植物油中的亚油酸和亚麻酸的作用。而亚油酸和亚麻只能从外界摄取在体内不能合成 ,所以被称为必需脂肪酸 ,也称为维生素F ,从那时起一直倡导人们多食植物油。到本世纪 60…  相似文献   

6.
油脂氧化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分析油脂空气氧化、高温氧化、热质变主要劣变路径与产物;评述以氧化产物评价酸败程度策略,经典初级氧化产物、次级氧化产物指标方法,氧化三酰甘油聚合物及高效体积排阻凝胶渗透色谱技术在初榨油质量控制与掺伪鉴别方面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植物油脂微乳是一种透明或半透明的热力学稳定体系,具有液滴粒径小、界面张力小、增溶能力强和生物相容环境温和等优点,目前已在食品、日化产品、药物载体、生物柴油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综述了植物油脂微乳的形成机理、制备方法与理化性质,重点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对其应用研究进展,并指出开发增溶活性物质及药效成分的微乳体系应深入研究的方向,以期促进植物油脂微乳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油脂是利用产油微生物发酵生产的一类特殊油脂,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营养素的重要来源.油脂提取能耗大、成本高,是影响微生物油脂工业化生产的重要原因.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微生物油脂生产过程中菌体预处理及油脂提取的主要方法及其特点.菌体预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酶解法,油脂提取方法主要有传统溶剂萃取法、临界流体萃取法、吸...  相似文献   

9.
大豆蛋白生理保健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了大豆蛋白及其生物活性成份如异黄酮的生理保健作用,综述了近年来大豆蛋白与胆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更年期症状、癌症等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油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对产油微生物必备条件及常见种类,微生物油脂的特点及组成,微生物油脂的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指明了其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植物甾醇的氢化-甾烷醇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以植物甾醇为原料,以钯碳为催化剂,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实现了甾醇的氢化反应。研究表明,采用丁醇为溶剂,甾醇浓度为10%(w/v),氢气压力0.4MPa,80℃条件下反应5h,所得产品氢化率高达80%以上,而其游离羟基几乎不受影响。该产品既可直接应用,也可作进一步衍生化生产甾醇酯。  相似文献   

12.
天然植物中的保健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综述了植物来源的天然保健油的组成特点、功能性质、保健原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柳叶茶抗氧化、降血脂保健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鲜嫩柳树叶为原料制成柳叶茶,以45只Wistar大鼠为对象分3组观察饮喂柳叶茶2个月后血清LPO和红细胞SOD及血清甘油三酯的变化。结果表明:柳叶茶具有降低LPO和提高SOD的作用,对高脂饲料诱导的TC和TC升高具有降低作用。这一结果为柳叶茶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The importance of using renewable feed stocks in the textile industry area are expected to increase in the next few decades due to the limited natural resources coupled with an increased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for eco-friendly and sustainable technologies. This research work focuses on the possible future applications of microwave irradiation in this field. Alkyd resins with highly distinct characters and reactive properties, based entirely on commercially available renewable resources, including sunflower or soybean oil, are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pparent viscosity of prepared binders, and roughness of the prints were described. The study was extended to application of the prepared alkyd resins as a binder in pigment printing operations onto cotton fabric by using a flat screen technique. The optimum curing conditions as well as the color strength and fastness properties of pigment printed areas to light, washing, perspiration and crocking, were evaluated.  相似文献   

15.
植物挥发油提取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取植物挥发油不仅对香料、食品、日用化妆品工业生产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对人类保健也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回顾了水蒸气蒸馏,溶剂萃取,油脂吸收,压榨法等植物挥发油传统提取方法,并综述了多种现代分离技术在植物油提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酶法、CO2超临界流体萃取、亚临界水萃取、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辐射、微胶囊-双水相萃取、同时蒸馏萃取及固相萃取等技术。  相似文献   

16.
比较了棕榈液油和胡麻油作为煎炸用油制作油饼食用后对人体血脂、血清中反式脂肪酸(TFA)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采取自愿原则招募回族、汉族18~25岁,BMI正常,无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或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健康男、女性成年大学生120名,采用双盲法给予用棕榈液油或胡麻油煎炸的油饼,比较餐后2 h人体血脂、血清中TFA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干预(2 h)后两组之间的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s)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胡麻油组的血清TFA升高幅度高于棕榈液油组(P0.05),丙二醛(MDA)升高幅度高于棕榈液油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SOD水平干预前后均无差异(P0.05),但其变化的差值在两组间有差异(P0.05)。结果表明棕榈液油高温加热时性质相对稳定,能够有效抑制血清中TFA和MDA的水平,比胡麻油更适合作为煎炸用油。  相似文献   

17.
植物多糖降血糖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多植物多糖具有良好的降血糖功效,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相关酶的活性,改善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促进肝糖元合成、抑制糖异生,增进免疫系统功能和抗氧化作用等多种途径发挥降血糖功能。现将植物多糖降血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几种常见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的GC-MS分析方法。并对甲酯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甲酯化后待测液经离心过膜后,进入气相色谱-质谱进行测试。通过对谱图进行分析,得到各植物油中主要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所选几种植物油以16碳脂肪酸和18碳脂肪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均超过总脂肪酸的70%,平行实验的最大允许偏差均小于10%,各脂肪酸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中对食用植物油脂肪酸组成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精油对储粮害虫种群的繁殖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测试了分属于17科66种植物精油对3种主要储粮害虫——赤拟谷盗、玉米象和谷蠹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0.2%的剂量下,猪毛蒿(Artemisia-scoparia)、狭叶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 f.heyneamem)、肉桂(Cinnamomum cassia)和云南樟(Cinnamomum glanduliferum)等数种植物精油能完全抑制上述3种储粮害虫的种群繁殖,对储粮的保护效果达到100%。其持效期至少为4个月。经活性跟踪,确证茵陈二炔、肉桂醛和黄樟油素等为这些精油中的有效成分。这些化合物可能成为新型的谷物保护剂。  相似文献   

20.
以鱼油为芯材,以阿拉伯胶(GA)和壳聚糖(CS)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鱼油微胶囊.以昆明小鼠为供试动物,喂食高脂饲料建立高血脂症模型,设置高脂模型组、正常对照组、CS/GA壁材组、鱼油组和鱼油微胶囊组.喂养28 d后测定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小鼠体重的变化,以考察鱼油微胶囊与液态鱼油在小鼠形成高血脂症过程中对血脂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的CS/GA壁材复凝聚物对血脂调节没有效果,喂食鱼油微胶囊和鱼油组小鼠TC、LDL-C均极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P<0.01),且HDL-C均极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P<0.01).说明鱼油微胶囊和鱼油降低血脂胆固醇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