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 《农机导购》2012,(5):73-73
昌盛4JH系列秸秆粉碎还田机,是同大中型拖拉机配套使用的悬挂式秸秆田间处理机具,主要由主辊、地辊、机壳、悬挂机构、变速箱、飞轮以及胶带轮和张紧轮等组成,适用于田间直立玉米、高梁及小麦等作物秸秆的切碎还田作业。作业中,拖拉机的动力通过带万向节的传动轴带动齿轮箱轴转动,驱动安装有切碎刀的主辊转动。拖拉机行进中,还田机的前梁将直立的秸秆压倒,被高速旋转的切碎刀切碎并均匀抛撤于田间。  相似文献   

2.
玉米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是指将摘穗后的玉米秸秆就地用秸秆粉碎机直接粉碎并均匀抛撒在地表,随即灭茬深耕翻埋的一整套技术。这项技术的推广还是解决玉米秸秆焚烧和浪费问题,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快捷途径。小麦、玉米一年两作情况下,玉米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作业工艺路线是:人工摘穗→机械直接粉碎抛撒→补氮→重耙或旋耕灭茬→深耕整地→播种。  相似文献   

3.
1 农作物秸秆收获还田机械化技术 小麦秸秆收获还田的主要方式是在使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同时,使用安装在联合收割机上专门装置粉碎秸秆,抛洒于地表.玉米收获还田机械化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在玉米成熟后,一是应用玉米联合收获技术,在收获玉米棒穗的同时实现秸秆还田;二是应用玉米青贮收获技术,在玉米摘除棒穗或连带棒穗时直接收获玉米秸秆,粉碎后用作青贮饲料,进行过腹还田;三是在人工摘除玉米棒穗后,应用秸秆还田机械将秸秆粉碎直接还田.  相似文献   

4.
《农机导购》2010,(3):72-72
惠田1JH系列秸秆粉碎还田机惠田1JH系列秸秆粉碎还田机,是同轮式拖拉机配套使用的偏置全悬挂秸秆处理机具。该机可安装弯刀、直刀、组合刀以及锤爪等粉碎刀具,对田间直立或铺放的玉米、高粱、棉花及小麦等秸秆进行切碎还田作业。粉碎刀表面经特殊耐磨处理,  相似文献   

5.
量化分析玉米秸秆还田和小麦栽培技术之间存在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玉米秸秆还田后小麦栽培技术的相关要点。确定试验地点为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划定3块试验小区,每块试验小区的尺寸一致。将播种时间段控制在10月3~10日,1号试验小区(A1)的栽培技术为玉米秸秆还田后浅旋作业,2号试验小区(A2)的栽培技术为玉米秸秆覆盖还田,3号试验小区(A3)的栽培技术为铺撒粉末状玉米秸秆配合机械开沟完成后进行覆土盖籽、压草。对不同栽培技术与玉米秸秆还田量影响小麦出苗程度,不同栽培技术与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小麦茎蘖动态的影响程度,不同栽培技术与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小麦实际产量和经济效益构成的影响程度进行观察并分析。不同的玉米秸秆还田量会对小麦的栽培效果产生影响,对实际产量与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本次研究中结合数据认定,玉米秸秆还田1/3能够取得相对理想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掌握相应的技术要点,可以实现小麦栽培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近日,山东省农业厅和山东省农机管理办公室分别向全省各市县农业局、农机局发出了贯彻实施《小麦秸秆切碎直接还田和玉米免耕抢茬播种技术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地要强化农机农艺结合,积极引导农民选用既能高产又便于机械作业的品种和种植模式,大力推广小麦收获秸秆切碎直接还田和玉米免耕抢茬播种"一条龙"作业,推进种植模式规范化、机具生产标准化和作业过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7.
小麦收割机多以高茬方式,增加了秸秆还田的数量,逐年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土壤,可促进水稻高产、稳产,同时又解决了秸秆焚烧问题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扼制。但是麦草秸秆不能完全埋入土壤,水稻机插秧效果必会受到影响。近年来,我县使用的秸秆还田技术主要是以机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临泉县地处淮北平原,是我省重要的小麦产区,年种植小麦面积150万亩,秸秆产量约50万吨,秸秆资源丰富。但多年来小麦秸秆焚烧问题一直困扰着各级政府。为加快秸秆机械化还田的发展,提高秸秆还田技术应用水平,最大限度地杜绝和减少秸秆焚烧现象的发生,临泉县农机局、推广站就小麦秸  相似文献   

9.
<正>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就是利用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将摘穗后的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均匀地抛散在地表,随即耕翻入土,使之腐烂分解,达到大面积培肥地力的一项农机化适用技术。农作物秸秆是一种生物资源,含有氮、磷、钾、钙、镁、蛋白质等矿质养份和有机质,将农作物秸秆直接切碎还田,能够有效的补充土壤养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地力和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秸秆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及有机质,秸秆还田可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已成为当前处理秸秆的主要方式。不同作物秸秆的结构与化学组成相差较大,对还田机切碎装置的转速要求也不尽相同。目前大部分秸秆还田机切碎装置工作速度单一且固定,不能很好地适应不同种类秸秆、同类秸秆不同状况下的实际作业需求,为此,设计了秸秆还田机切碎装置变速系统,在其工作原理基础上,应用AMESim建立了切碎装置变速系统仿真模型,分析确定了变速系统加载信号及主要部件参数,仿真结果分析表明,设计的切碎装置变速系统能实现刀轴转速在0~2778.9 r/min范围内的连续调节,可满足不同作物秸秆的切碎转速要求。  相似文献   

11.
前茬作物秸秆还田质量对水稻机械化种植影响很大,上海市浦东新区积极推广麦子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在前茬作物的收割、大田耕整、水稻种植三个环节上,利用机械化手段,将秸秆切碎抛撒、均匀埋压,确保水稻机械化种植高效顺畅。即采用3条技术路线:"二耕一耙"、"联合作业"和"二次粉碎"秸秆还田技术。  相似文献   

12.
农作物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介绍了我国秸秆综合利用概况,详细阐述了目前推广应用的水稻、小麦、玉米等秸秆还田机械,小麦秸秆水田机械化还田配套技术及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工艺路线,分析了现有秸秆还田机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和今后秸秆还田机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朱焕英 《农机导购》2012,(11):60-61
<正>1农作物秸秆利用基本情况河南省新郑市位于黄淮流域,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和花生等,每年产生的作物秸秆量达50.96万t。具体农作物种植面积、秸秆产量及综合利用情况见表1。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分析(1)秸秆还田。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元素,属于天然的土地"滋补营养品",一亩玉米秸秆还田相当于大约10kg化肥,另外秸秆粉碎还田后减少水分蒸发,少浇1~2遍水,省工、省钱。从夏季农作物小麦看,新郑市拥有小麦收获机944台,90%以上的收获机都安装有小麦秸秆粉碎抛撒机,除部分利用秸秆捡拾打捆机械处理外,  相似文献   

14.
建湖县秋季稻秸秆机械化还田目标2333.33hm^2,共组织215台秸秆还田机,其中反转灭茬机46台参加作业,目前已完成还田目标任务。全县分别引进反转灭茬机、正转还田机、铧式犁等秸秆还田作业机具进行示范推广,主要采取“收割机+反转灭茬机+条播机”三机联动的作业模式,按照规模不小于33.33hm^2的连片示范区实施还田作业,一收割就切碎,一切碎就还田,一还田就条播,不留焚烧的空隙。在秋季还田作业中,农机部门狠抓还田作业标准和示范效果,确保还田和条播作业的质量。由于县财政将秸秆还田的作业补贴增加到30元,还田技术路线支撑得力,技术措施落实到位,还田效果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小麦秸秆还田对玉米苗生长和成熟的影响,结果显示,水分充足和小麦秸秆全量还田能够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在大田环境下,不同的秸秆还田措施、不同的时间对种子萌芽的时间和发育的影响是不同的.希望为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刘明加 《中国机械》2014,(13):36-36
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就是将摘穗后的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的秸秆用秸秆粉碎机就地粉碎,均匀的覆盖地面,翻耕入土,使之腐烂分解,培肥地力的一项新型的农业技术。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作物秸秆大量剩余。夏秋两季,大量焚烧秸秆,不仅造成资源极大浪费,而且还严重污染环境。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改善这一现状。本文从秸秆还田作用出发,具体介绍了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技术要点,以小麦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为实例进行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县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分析秸秆机械化还田优缺点,探索我县水稻、小麦、油菜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方案,提出秸秆综合利用科学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玉米摘穗后,用玉米秸秆还田机,将玉米秸秆就地粉碎并均匀抛撒在地面上,直接免耕播种。传统耕作可用圆盘耙或旋耕机粉碎根茬,增施一定的氮肥后用深耕犁翻埋,整平后用圆盘式播种机播种小麦。一、作业要求玉米秸秆还田作业质量要求:割茬高度≤8厘  相似文献   

19.
徐敏 《农机导购》2011,(6):59-59
<正>江苏省徐州市农机技术推广站,于2006年开始研制稻麦秸秆切碎还田旋耕复式作业机,现已通过大面积试验及小批量生产鉴定。该机可一次完成秸秆粉碎、抛撒还田、旋耕碎土、覆盖秸秆及整地等多道工序的复式作业,可用于小麦、水稻和玉米等秸秆粉碎还田旋耕覆盖作业,可提高秸秆还田作  相似文献   

20.
, 《农机导购》2012,(5):73-73
明兴1JHY系列秸秆粉碎还田机,是同谷神、佳联、双力、中原以及新疆等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或四轮拖拉机配套使用的作物秸秆处理机具,适用于荒草、小麦、玉米、棉花和辣椒等作物秸秆的粉碎还田作业,具有运转平稳、性能稳定、保养调整方便、负荷性好以及作业成本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