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图中路径的基本优化策略有两种最短路径和最大权值最小路径。前者的求解有著名的Dijkstra算法;后者的求解通过先构造图的最小生成树MST,再截取其上两端点间的唯一路径就是最大权值最小路径。但是,尚未有文献提出算法同时争取两方面的优化。本文采用Dijkstra算法构造路径时不断递增的基本思想,提出MSPT算法。MSPT算法是在求得最短
路径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争取最大权值最小。其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均与Dijkstra算法相同,但比Dijkstra算法横向上增加了一层优化,更切合实际问题的需要。同时,该文给出了MSPT算法的实际应用模型。  相似文献   

2.
时延受限费用最小多播树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种构造费用最小多播树算法(RSTF)的基础上,考虑了网络的时延,提出一种新的时延受限费用最小多播树算法。通过随机网络的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与KPP算法相比在费用、时延方面有很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系统参数辨识中最小二乘估计的稳健性较差,给出稳健性较强的最小一乘的系统辨识方法。推导出了最小一乘回归系数的估计式,使用逐次逼近迭代的方法,构造迭代序列给出最小一乘回归系数的迭代算法。并把该算法应用于控制系统参数辨识中,与最小二乘辨识相比较,当模型的观测数据有测量噪声时,最小一乘回归系数的收敛性及数值稳定性较好。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显示了最小一乘辨识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图的最小生成树问题是网络优化中的一类基本问题。目前构造最小生成树的算法都是基于传统计算机的算法如Prim算法和Kruskal算法。该文提出了一个用于构造图的最小生成树的量子算法,它结合量子搜索的方法和经典Kruskal算法的思想,对于n个节点m条边的图,依次搜索出n-1条边使它们构成一棵最小生成树。这一算法的时间复杂性为O(nm√)。与经典Kruskal算法相比,在同等条件下,该文的算法有较快的加速。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MAXMIN蚂蚁系统(MMAS)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融合算法。该算法采用定向扩散的机制进行兴趣散布;利用MMAS算法构造一个最小Steiner树,源节点的数据发送到构造好的最小Steiner树上,经过融合后传输到sink节点,降低了网络中传输的数据量。通过与Dijkstra算法比较,NS2仿真表明该算法降低了网络能耗,增加了网络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针对网络设计和组合优化中的度约束最小生成树问题,基于第k最小生成树的求解算法,提出了一种求解网络G关于指定节点的最小k度生成树的新算法。该算法通过对网络G的最小生成树作最优可行变换,逐步构造出指定节点的度数越来越接近度约束k的最小i度生成树,最终得到了网络G关于指定节点的最小k度生成树。给出了算法实施的具体步骤,并证明了算法的正确性。最后通过仿真结果和一个运输实例,表明了该算法在解决度约束最小生成树问题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Prim算法、Kruskal算法和Sollin算法是最小生成树的典型构造算法。这三个算法均基于贪婪策略。Prim和Kruskal算法在本专科数据结构课程中有详细的介绍,而Sollin算法涉及较少。本文基于边集数组这一存储结构,详细说明了Sollin算法的步骤与实现。  相似文献   

8.
结合粗糙集理论中的上下近似理论与图论中的最小生成树算法提出了粗糙最小生成树算法,并构造了确定性最小生成树和可能性最小生树。  相似文献   

9.
部分二值逻辑中Sheffer函数的构造与判定算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深入研究部分二值逻辑中Sheffer函数的基础上,根据部分二值逻辑中准完备集的最小覆盖,提出了一种高效地构造部分二值逻辑中Sheffer函数的算法,此算法能够构造出部分二值逻辑中的全部Sheffer函数,在构造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种部分二值逻辑中Sheffer函数的判定算法,此算法和传统判定算法相比,避免了繁琐的计算,可以说是一种较简单的判定算法。  相似文献   

10.
三维空间中离散点集的最小包围球,在碰撞检测、计算几何和模式识别等领域都 有广泛应用。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构造最小包围球算法,首先对最小包围球的性质进行分析。然 后,基于对随机增量算法的分析,提出了构造较大初始包围球和减少迭代过程中最小包围球更 新次数两种策略。依据后一种策略提出的方法称为随机点组-重算最远点算法。计算机随机生成 数据和现实三维模型采样数据的多组实验结果表明,随机点组-重算最远点算法相比于之前的经 典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时间效率。  相似文献   

11.
最小生成树算法是数据结构中,求网络模型耗费代价最优解的一个重要工具。现实生活中的连通网络模型复杂而多变,有时还需兼顾其它的目标,一棵最小生成树不足以解决问题,因此找出所有的最小生成树是很有必要的,在此提出一种新的寻找所有最小生成树的算法--最小差值法。无向连通图网络通过去掉连枝生成最小生成树,一个连枝加入最小生成树形成一个圈。这种算法是在一个圈中,用连枝的权与其它树枝的权分别作差,求最小差值。由最小差值是否为零,判断原有的最小生成树能否通过换进换出边,生成新的最小生成树。该算法能够有规律、高效率的寻找出所有的最小生成树。在找出的所有最小生成树方案中,选择符合实时情况的最小生成树方案,该方案即为网络耗费代价的最优解。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最小生成树立体匹配算法对低纹理区域和遮挡区域不敏感,虽然最小生成树立体匹配算法后处理的中值滤波能够消除噪点,但是不能够消除边缘模糊。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算法来克服这些局限性。首先,由于最小生成树匹配成本区分度不够高,研究并提出新最小生成树的匹配成本,使其可以减小不敏感区域的误匹配。其次,在后处理中使用加权中值滤波,以改善深度图像边缘。实验结果表明,在最小生成树立体匹配算法中使用改进匹配成本算法和加权中值滤波算法,在Middlebury数据集中平均误匹配率达到6.9%,本文算法在Middlebury和KITTI场景中都优于最小生成树立体匹配算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的多目标优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德剑 《计算机仿真》2012,29(2):213-215
研究多目标优化算法问题,针对传统的多目标优化算法由于计算复杂度非常高,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解等问题,在图论和遗传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求解多目标优化方法。首先采用二进制编码表示最小树问题,然后采用深度优先搜索算法进行图的连通性判断,给出了一种新的适应度函数,以提高算法执行速度和进化效率。最后仿真结果表明,与经典的Prim算法和Kruskal算法相比,新算法复杂度较低,并能在第一次遗传进化过程中获得一批最小生成树,适合于解决不同类型的多目标最小树问题。  相似文献   

14.
求解最小生成树问题被广泛应用于求解现实中的搜索相关问题。然而现实瞬息万变,一个连通网络的节点常常发生变动。而一旦发生改变,传统算法必须要再次计算最小生成树。但是虽然节点发生了变动,最小生成树未必全部发生改变,这就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鉴于此提出一种基于Kruskal算法和Prim算法的最小树更新策略,对Kruskal算法和Prim算法做了改进,使其不必重新计算也能在连通图发生改变时更新最小生成树。  相似文献   

15.
研究遥感图像融合精度问题。图像融合存在含有冗余和互补信息,造成清晰度降低。针对传统的图像配准算法精度较低,为了提高遥感图像融合的准确度,提出了一种最小生成树遥感图像配准算法,将最小生成树算法应用到图像融合的优化过程中,算法首先提取均匀子采样点集,并在此基础上构造最小生成树,然后使用最小生成树来估计熵,对遥感图像进行配准,最后将图像间的边缘梯度信息融入到融合框架中。算法有效地克服了传统图像融合算法的缺点,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有效地提高了图像融合的精确度,并为遥感图像融合提出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6.
配电网是连接输电系统和用电系统的重要环节,因此配电网网架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电网的高效运行。本文基于最小生成树算法来实现配电网网架的合理性优化规划,阐述了配电网网架优化规划的数学模型和配电网潮流计算。详细介绍了最小生成树算法的理论基础,并利用最小生成树算法对配电网网架优化规划进行了研究。最后应用两个算例对本文研究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最小生成树算法对实现配电网网架优化规划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模糊权值网络中的最小生成树问题,使用基于模糊数的结构元加权序和经典最小生成树问题的改进权矩阵法,本文提出一种求解边权值为三角模糊数的模糊权值网络最小生成树问题的矩阵算法,并对算法的复杂度和正确性进行分析。通过实例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应用层组播生成树的稳定性和效率,提出一种基于多维节点属性层次聚类应用层组播生成树算法。针对应用多维属性定义节点稳定性存在的困难,算法根据节点多维属性计算稳定性相似度,按相似度阈值进行层次聚类,建立分层结构,并在分层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最小生成树算法提高组播生成树效率。实验模拟表明,算法能有效改善组播树的非稳态结构,同时也能保证通信性能。  相似文献   

19.
度约束最小生成树问题是网络设计和优化中的一个NP-hard问题。提出一种求解网络G关于指定节点的最大度约束最小生成树的改进算法。算法在保证指定节点最大度的前提下,通过选取剩余边中权最小的边加入当前网络,得到网络G关于指定节点的最大度最小生成树,同时对算法的复杂度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与其他算法的仿真比较,表明新算法的有效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